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幻初唐 >

第184部分

梦幻初唐-第184部分

小说: 梦幻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中书令对贿赂的定义还真是简单,不过无所谓了,这样说也差不多”武元庆笑着看了一眼温彦博说道:“不过,既然中书令认为贿赂就是收受旁人给予的好处,然后帮他办事,那为什么还认为我收受了倭国人的贿赂呢。”

    武元庆一副我迷茫,我不解,你给我解释解释呗的表情。

    “武少卿嘴真硬,到了现在还在狡辩,那你敢不敢说说你有没有收倭国人的财物。”温彦博冷笑的看着武元庆,心想倭国人用车拉着东西到你家,还两次,满朝上下有谁不知道的,看你如何狡辩。

    “财物我当然收了,这有什么不敢说的,我不但收了而且还收的不少呢,怎么不行吗?”武元庆笑呵呵的说。

    在场的朝臣炸了,收礼收的明目张胆的人他们见过不少,可是敢明目张胆的当着皇帝的面承认的他们这还是第一次见。

    不愧是二愣子憨货傻大胆,这些人想。

    “陛下,武元庆已经承认收受倭国使节的贿赂,还请陛下严惩,以肃朝纲。”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温彦博喜形于色。

    “承认?我承认什么了我就承认了,我只是说收了倭国人送的财物,但我什么时候承认我收受贿赂了。”武元庆冷哼一声问道。

    “收了财物还不是。。。。“温彦博没说完,就被武元庆截断了。

    “没错,我的确收了倭国人的财物,但那只是倭国人就调戏大唐女子殴打大唐百姓给予的赔偿,还有一部分则是倭国使节御田锹登门拜访所带的礼仪,怎么就能算是贿赂了呢。难道中书令你去别人家登门拜访的时候不带礼物的吗?还是说其他诸位大人登门拜访的时候不带礼物的。如果是的话,那你们可真是没有礼貌,不懂礼节。还不如人家倭国人呢“。

    “倭国人和你非亲非故凭什么送你那么重的厚礼?难道不是有所图谋吗?“温彦博脸上的笑容不见了。

    武元庆的解释很有道理,温彦博一听心说坏了,这下又要让这小子逃脱一劫了,温彦博很不甘心,想再努力一把。

    “倭国人为什么送那么重的礼物我怎么知道,你该去问倭国人才是,人家看重我也说不定啊。再说了,就算倭国人有所图谋,那也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事情,我又没有给倭国人帮忙。不但没有帮忙,我方才还在大力反对的,那我怎么也算不上收受贿赂吧。“武元庆哂然一笑。

    “倒是中书令,你从一开始就不遗余力的帮着倭国人说话,想要让陛下把新罗这个大唐的属国让给倭国,让倭国人得到这个好处。是不是意味着中书令你才是真正收受了倭国人的好处,才帮着他们说话的呢?“

    “你,一派胡言。本官怎么会为了一己私利做出损害大唐利益的事情。本官只是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已,毕竟倭国对于大唐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新罗。“温彦博给武元庆给架的有些下不来台了,看着军方那些个大员不善的眼神,温彦博羞恼不已。

    “是吗,可是我怎么听说倭国正使御田锹也曾经到过中书令的府上拜访过啊,去的时候装着一车东西,走的时候却是空空如也。哦,对了,不光是中书令大人,方才的刘大人和虞大人,孔大人好像也都被拜访过吧。“武元庆笑嘻嘻的挨个看过去。

    这下好了,不光是温彦博脸色涨红了,虞世南,刘政会,孔颖达三个脸色也都变了,不光是他们,剩下的不少大臣也都纷纷低头躲避武元庆的视线,军方大员倒是没什么,倒不是说他们没有收倭国人的东西,只是脸皮厚又没帮倭国人说话,所以觉得自己理直气壮而已。

    李世民其实早就知道倭国人的动作,知道不少大臣都收到了倭国人送的财物只是没说罢了,他在龙椅上把下边大臣们的表情看的清清楚楚,心中冷笑,让你们一个个闹,现在好了吧,被闹得灰头土脸了吧。

    自己屁股不干净,还敢拿这个说事儿,活该。

    不过这个事情李世民不想追究,也没法追究,涉及这么多大臣,再问下去谁的脸上都不好看。

    “好了,这个事情到此为止。不管你们谁收了倭国人的东西朕都不追究了,就当是倭国人真的送你们的礼仪。“

第三百三十三章 剖腹() 
很多人都收了礼,这个很上不得台面的事情却被明晃晃的搬到大庭广众之下说,还是当着皇帝的面,收礼的人不知道有没有恨死武元庆或者率先挑起事端的温彦博,不过很肯定的是,出了这个事情后再没有哪个官员跑出来帮倭国人说话了。

    谁也不想再扣上一顶收受贿赂的帽子,也不想在这个档口挑战一下皇帝的心情和底线。

    关于新罗的问题就这么不了了之,随后鸿胪寺卿唐俭就接见了倭国使节申明新罗是大唐的属国,倭国也是大唐的属国,倭国没资格做新罗的宗主国。

    被拒绝了,倭国人自然是非常生气的,装作普通使节团成员的苏我入鹿更是暴跳如雷,可是在大唐强势的背景下,也只能指天骂地的发泄一顿。

    好在李世民没有让倭国人太难看的打算,只是派的唐俭来说这些,虽然新罗的所有权要不到手,但起码倭国人还能把次要的目的达到,那就是向大唐学习,学习一切可以学习的东西。

    为什么虞世南会在朝会上说倭国人谦虚,恭敬,勤奋好学呢,不是没有理由的。

    除了因为收了倭国人礼仪外,还因为有好几个倭国使节团的成员拜到了他的门下学习。

    和孔颖达相比,虞世南算的当世大儒,但是虞世南却是赫赫有名的文学家,书法家。

    说实在的,比起在政治上的成就,虞世南在书法上的成就更加知名,更为人称道,尤其是书法。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定,努力学习,年少时与兄长虞世基一起在著名文学家顾野王的门下读书,受学十多年,他勤奋努力精思不懈,有时十几天不洗脸不梳头。他擅长写文章,曾师法著名文学家徐陵,徐陵也认为虞世南得到了自己的真髓。与他同郡的和尚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擅书法,虞世南拜智永为师,深得王羲之书法真传,由此名声更大。

    虞世南书法继承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书后品》列其书为上之下品,评云:“萧散洒落,真草惟命,如罗绩娇春,鹤鸿戏沼,故当(萧)子云之上”。

    虞世南作书不择纸笔,却很注意坐立姿势和运腕方法。他认为,只要姿势正确,手腕轻虚,即使是粗纸,秃笔,信手拈来也能挥洒自如,别出新意。

    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既然虞世南被倭国人拜师,自然和他并存的几位书法大家也不例外,除了薛稷出生年代靠后,这时候还没出生外,剩下的褚遂良和欧阳询都收了几个不等的倭国人为弟子。

    这三位如此被倭国人推崇也不怪的后世的倭国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

    收倭国人做弟子收的最多的是欧阳询,也不知道是不是倭国人送的财物够多,也可能是他觉得倭国人诚意够足,反正这位从三品的朝中大员一口气就收了七个倭国人当徒弟。

    而褚遂良这时候官职还没达到原本历史上高宗李治在位的时候那般和长孙无忌恭维辅政大臣的高度,所以他收的弟子也是最少的,只是收了一个,而且貌似褚遂良心底是不大想收倭国人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倭国人出来大唐就闹出了那般调戏妇女的恶行。

    但是褚遂良不想收,可是倭国人却想尽办法逼着他收,一开始还是天天登门,想效仿三顾茅庐一样,用真心诚意打动他,可是后来见迟迟没有效果后,倭国人竟然开始在褚遂良家门口长跪不起,放话说要是不收就要跪倒死,一时间褚遂良家门口成了观光胜地,大唐百姓有事没有事就跑过去看热闹。

    百姓们可不会说倭国人什么好话,在武元庆不间断的宣传下,整个长安的百姓都知道倭国人是畜生,禽兽,不是人的东西,虽有有人心中怀疑,但是不管怎么怀疑,反正他们是对倭国人没什么好感了。

    围观的百姓们在指指点点的嘲讽,笑骂,这让褚遂良更加不想收倭国人了。

    可是倭国人并没有私心,并且还祭出了最后的杀招,也是倭国人最喜欢干得事情之一,他们要剖腹。

    这时候倭国人的武士刀还没有诞生呢,因为大唐的唐刀也才成制式兵器没多少年的,倭国人自然是没机会抄袭借鉴了。

    但是用什么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倭国人真就在褚遂良家门口摆开了架势,铺上白布,拿着一把说刀不是刀,说剑又不像的,丑了吧唧的兵器,掀开了衣服在肚子上比划。

    大唐百姓嗷嗷叫好,让赶紧切,可是倭国人也不傻,说要等到了合适的时辰才会剖腹。

    在家的褚遂良不干啊,这尼玛要死你到别处死啊,死我家门口你特么吓唬谁呢。

    听到消息的褚遂良赶紧出来阻止,倭国人一直都在听着门里边的动静呢,当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越走越近后,准备剖腹的倭国人拿起刀对着自己的肚子就往里捅。

    也不知道是业务不熟练,还是压根没想真捅,反正褚遂良出来的时候见到的是倭国人肚子上插着刀鲜血直流的场景。

    可能是被感动了,也可能是被这场景给吓到了,还可能是觉得倭国人都要死了,那就答应他想拜师的请求也无不可。不管什么理由吧,反正褚遂良是当着长安百姓的面答应了。

    然后。

    然后尼玛就见倭国人一晃,两晃,三晃,好像要死掉的样子,可是特么摇摇欲坠了半天,倭国人竟然站起来了,然后把握着的刀当啷一扔,将脱了一半的衣服往肚子上一系,正好把伤口给绑住。

    做完这些,倭国人噗通一声跪倒地上,恭恭敬敬的向褚遂良行了拜师礼。

    这几位收学生都是朝会之前的事情,等朝会之后使节团中那些个来自倭国各方面的的人才开始了全面的拜师。

第三百三十四章 锲而不舍() 
可能李世民觉得在新罗问题上拒绝了倭国人会影响邦交,所以在倭国人求学这个上面想补偿一点。

    于是李世民没有设置任何障碍,哪怕武元庆找他说让倭国人学习大唐的东西后可能会造成威胁,李世民也没有在意,并且还大开方便之门。

    就拿僧人来说吧,大唐是抑制佛教,推崇道教的,所以僧人的度牒管理的极其严格。

    有人想出家当和尚,可以,但是收你的寺院必须有空白度牒给你才行。

    而颁发度牒是朝廷在管,每一张度牒的发放倒要层层审核,不但要考量这个寺庙的大小,在周围的影响,还有考核想当和尚之人对佛经的了解程度。

    说你快饿死了,想到寺庙出家当和尚求个温饱,呵呵,想都别想。

    这两年度牒的发放越来越严格,去年一年也才发放了八十几张空白度牒,也就意味着去年一年也就只有区区八十多个人出家当了和尚。

    这个不止针对大唐,也针对外国的僧人,说你在自己国家就已经当了和尚,来了大唐就顺利成章可以当和尚,入住寺庙,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时候可没有外国和尚好念经这一说,甚至外国和尚度牒的审批更加严格。所以每年来到长安得不到度牒,进不了寺庙的野和尚不知凡几。

    但是,在倭国僧人的度牒的发放上李世民却大开绿灯。二十多个僧人的度牒竟然一股脑全发了,没有一个卡住的。

    一时间长安里好几个知名寺庙里多出来了好些个带着口音的倭国留学僧。

    僧人去了寺庙学的也无非就是写佛经之类,顶多学习一些经史,诗词罢了,武元庆还算不得多么担心。

    就算那些个在倭国就学问高深的人拜入许多大儒门下,不少好被允许进入官学,甚至崇文馆学习武元庆都可以视而不见。

    可是李世民放这些人加入司农寺,将作监之类的部门,武元庆就没法看下去了。

    倭国人这次来的时候,带的人非常全面,有会经史的,有会书法,有会音乐的,还有会丹青的。

    但是除了这些高端高雅的人才,还有很多各行各业的工匠。种地的,打铁的,盖房子的,修水渠的等等。

    大唐的人可能不懂,但是武元庆却知道社会的发展正是要靠着这些基础动力的发展而发展。

    这些东西才是让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后世那让西方强大,让东方落后的,正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