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幻初唐 >

第212部分

梦幻初唐-第212部分

小说: 梦幻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抢了内定儿媳妇的长孙家也屁都没放一个,结果,有人却将他们拼命遮盖的遮羞布给扯掉了,那皇家,长孙家不把这不识相的人给分分钟人间消失来的才怪。

    混迹朝堂的没有一个白痴的,就胆大如魏征也不愿意干这种得罪人的事情。

    原本以为回来后会是轩然大波,没想到却平静如水。

    不过,这样也正和武元庆的意,让他可以放心的在大牢里住了下来。

    第二天,运送香料的船队出现在了渭河码头,浩浩荡荡近百艘河船那场面壮观的很。

    太子李承乾亲自带人到码头迎接,陪同的官员大几十号人跟着,都能赶上开疆拓土凯旋而归的将士们才能受到的迎接规格了。

    与此同时,大理寺大牢里的武元庆也迎来了从昨天他入狱后的第一次探视。

    来的是武家家主武士彠以及一家老小。

    “父亲,母亲,你们怎么来了。?“趴在床上的武元庆挨个打过招呼后问道。

    “来看看小畜生你被打死了没。“武士彠黑着脸冷哼道。

    “那可让您老失望了。“武元庆笑嘻嘻的说道。

    杨氏嗔怪的推了武士彠一把说道:“瞎说什么呢,不吉利。“

    “没事,您就让我爹说吧,我估计他这一年多因为我受的气肯定不少,您要不让他泄泄,憋出病来我可担不起。“武元庆说。

    “小畜生,你还知道你老子我受气呀,那你当初还干那么没脑子的事儿。你说说要是陛下盛怒之下砍了你,你让子瑜,襄城她们两个怎么办,让我这当爹的怎么办,你就忍心让你老子白人送黑人啊。“武士彠骂道。

    “哎呀,这不是没事了嘛,就挨了顿打,过段时间就好了,再过段时间就出去了。“武元庆嬉皮笑脸的说道。

    “万一,我是说万一。“武士彠气得要死。

    “事实证明没有万一。“武元庆撇嘴。

    这尼玛,一点都不配合,还让老子泄,个屁的泄,老子不和你说了,武士彠生着闷气,一甩袍袖出了牢房。

    杨氏无奈的叮嘱了几句,然后也出去了。

    两个老的一走,剩下几个小的就轻松自在了许多。

    “哎呀,看着你们两个空着手来,夫君我很开心,总算没有出门在外小两年,回来却多了几个孩子出来。“看着两个漂亮老婆,武元庆一副我心甚慰的贱样。

    王子瑜和襄城两人眼中满满的思念之情,柔情似水看的武元庆心都化了,随后他就感到肋下软肉被两只小手紧紧的攥住转了个圈。

    痛,痛彻心扉。

    被两个老婆狠狠拧了一把的武元庆,双眼瞬间就蕴满了泪水。除了两个始作俑者,剩下的大丫二丫她们都还以为武元庆是激动的喜极而泣呢。

    于是二丫扑上去一把搂住了大哥的脖子,抽泣着诉说着自己对大哥的思念。

    大丫也垂着泪,拉扯着大哥的衣袖直晃悠。

    武元爽一看,两个妹妹都这样了,自己要是不表现出点思念的意思,没准老大出狱后会对自己打击报复。这么想着,他也揉着眼睛,走一步蹭一步的挨到了武元庆身边。

    然后武元爽有些无措了,二丫抱着老大的脖子,大丫挡着老大的上身,老大屁股又被打得殷红了裤子,难不成自己要抱着老大的双腿双脚诉说思念?

    “滚蛋,一边呆着去。“武元庆趴着,又被大丫二丫挡着,看不到弟弟武元爽要干嘛,不过看他走的方向是自己的屁股,还以为这家伙手痒痒想拍两下呢,于是赶忙骂道。

    “哎哎。“正在踌躇的武元爽被骂了也没有生气,还很高兴,退到门口后,心中还在想,娘呀,可算不用报老大的双腿哭了,不然被老大的臭脚熏死自己得多怨呐。

    “好了好了“武元庆将哭的稀里哗啦的二丫从自己脖子上扯下来,让二丫蹲在床榻边方便他伸手摸小脑袋。

    一边宠溺的摸着二丫的小脑袋,一边打趣:“小丫头长得真快,一年多不见都窜这么高了。不光个子高了,也更漂亮了。“

    夸赞的话听得二丫破涕为笑,大丫觉得被冷落了,有些不满的哼了一声。

    “哎呀,我家大丫也长高了,也更漂亮了呢。你们两个小丫头快说说,是不是大哥不在的这一年多里,你们偷吃什么灵丹妙药了。“武元庆故作夸张的问。

    “嘻嘻,哈哈。“大丫,二丫两个小丫头被逗得直乐。

    “是不是你们光自己偷吃,没给你们二哥吃啊。不然他怎么还是那么笨,那么丑。“夸完妹妹,武元庆还不忘踩一踩弟弟武元爽。

    对此,武元爽早就习以为常了,一点都不在意,还傻笑的很开心。

    这一年多家里有没有生什么事,大丫二丫,元爽,你们三个有没有好好念书,算术有没有温习,不会都忘了吧。。。。。。,武元庆碎碎念的问。

    大哥,你都去哪儿玩了啊,为什么不带上人家,大哥,你教的我们都会了,什么时候教新东西呀,大哥,听王朝说这次你们还抓了几头犀牛回来,可不可以送我一头啊。夫君。。。。。。。大丫二丫几个轮流问。

    大牢里武家人摆起了龙门阵,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问着这一年多里彼此关心的事情。

第三百九十二章 跪与不跪() 
就在满朝都在震惊于武元庆带回来的香料之多,大海上沿途的见闻之奇的时候,就在武元庆窝在大牢里闭门思过外加养伤的时候,隋朝宰相高颎的第三子,奉命持节出使倭国的新州刺史高表仁终于经过长途跋涉远渡重洋之后踏上了倭国的土地。

    贞观四年,倭国使节团在御田锹,药师惠日两个正副使的率领下来到了大唐了。

    他们到大唐的目的,即为了争取新罗的所有权,也为了学习大唐的先进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

    可由于武元庆三番两次的针对,阻挠,倭国人不但多番被武元庆羞辱,就连他们最主要想得的到新罗所有权,也由于武元庆的插手横生枝节,最后功败垂成。

    这个目的没有达成,倭国人只能退一步把精力放到了对大唐各种先进知识文化的学习上。

    可还是由于武元庆的存在,导致倭国人的求学之路充满了坎坷,好在大唐的许多文官是沽名钓誉的,倭国人在展现了他们的虔诚和决心后,他们的人大都拜入了大儒宗师门下。

    连普通的匠人都被允许进入了将作监学习。等后来武元庆离京,唯一的一个绊脚石也不存在了,倭国人在大唐的求学之路更是一片通途。

    在今年五月的时候,也就是武元庆从海上回到广州的同一时段,倭国使节向李世民奏表辞行,使节团要回国了。

    两年多的时间,要说学到多少东西那肯定是扯淡的,不过倭国人绝对是不虚此行的,光是各类书籍就采购了许多,还特么是半买半送,不要还不行,大唐陪同的官员会跟他们急。

    娘的,倭国人又不傻,推辞两次后,就顺手推舟欣然接受了大唐的好意。

    还有好多个原本隋朝时候跟随遣隋使来到中原的倭国留学生也会跟着使节团回国。这些人可就真的算得上是学成归国了。

    临走的时候,李世民还特意举办了盛大的饯别仪式,设宴畅饮,赠赐礼物,这可不是后世那种送个笔,送个化妆品啊,送个手机啊什么的意思意思。

    大唐皇帝,大唐朝廷是好爽的是大方的,是人傻钱多的,送赐的礼物可以用庞大来形容,倭国人来的时候只有两条船,走的时候大唐还加派了六艘船,除了送行的使节,以及护卫船工水手外,剩下全是用来装载送给倭国的礼物的。

    等于说,倭国人跑了这么一趟,不但一个铜钱没花,还特么赚回了好几船的贵重礼物。

    这尼玛朝贡出使,发大了。

    就这,大唐还觉得不能表现自己的泱泱大国风度,还又派了内使监一路送到海边,看着倭国人乘船离开。

    倭国人走的风光无限,回国的时候也不用担心在海上遇到什么危险,高表仁这个即是陪送,同样也是回访倭国的使节,一路将倭国人保护的周周到到的。

    八月的时候,一行人到了对马岛,这也算是到了倭国的地界了,不过十月的时候踏上难波津的土地,才真正是到了倭国的本土。

    对于大唐的使节回访,倭国人非常的重视,天皇遣大伴鸟养率领船只三十二艘及鼓吹、旗帜等于江口迎接,然后由难波吉士小槻、大河内直矢伏引导至安排好的馆舍,再由伊岐史乙等、难波吉士八牛引导入馆赐神酒。

    看到倭国人这么盛大,好吧,对于倭国这个屁大小国来说,这三十二艘船,几个锣鼓擦,十几根彩旗杆的确算是盛大了。

    反正吧,看到倭国人这么隆重的迎接大唐使节的到访,高表仁心中还是很满意,很高兴的。

    他觉得自己的这次差事是个好差事,看情况很容易的噻,办好了回去就是升官发财死老婆,哦,不对,是升官发财,总之吧,是个美差。

    然而高表仁的美梦醒的很快。

    刚刚倭国人还陪着他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喝着小酒,搂着小腰,看着小舞呢,结果转脸倭国人就扳起了脸。

    后世,很多人都知道,清朝乾隆时期,曾经因为跪拜礼的问题,英国和清朝两国官员争执了两个月之久。

    乾隆五十八年,英王乔治三世的特使马戛尔尼率领使团来到中国,他们的目的是打开中国的贸易之门。但是英国使节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迟迟解决不了。

    觐见乾隆,都是要行跪拜礼,还是双膝跪拜。向乾隆行三跪九叩的君臣之礼,马戛尔尼无论如何不能接受,他只肯接受单膝跪地,为了这个问题一拖就是两个月。到最后这个问题好不容解决了,也见到了乾隆。但在经过不愉快的“礼节”问题的交涉后,英国特使的任务一个都没有完成。

    对马戛尔尼竭尽全力想得到贸易许可的要求,乾隆皇帝只是轻蔑地说了一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就把英国使团打发回去了。

    而高表仁遇到的问题,和后世英国使节遇到的问题差不多,也是因为跪拜。高表仁要求天皇下御座,面北跪拜接受唐使国书,这本是一个非常合理的要求。

    没错,的确非常的合理,倭国向大唐朝贡,是大唐的属国,大唐是倭国的宗主国,既然大唐是宗主国,那大唐必然是君,倭国必然是臣,倭国的天皇在大唐皇帝的特使面前也必然是臣,因为大唐使节代表的就是皇帝,皇帝的一件东西都能代表如朕亲临,更别说是堂堂特使了。

    但是这个合理的要求,却遭到了倭国舒明天皇的断然拒绝,只肯以平等之礼相待。

    在清朝的时候,英国不是清朝的属国,甚至英国还非常强大,都因为跪拜礼的问题闹出了这么大矛盾。

    更别说这是在比清朝时候更为强大的大唐贞观年间了,倭国天皇的决定高表仁坚决不同意。

    小鬼子也是不长记性,在隋朝时候遣隋使就因为日出之国,日落之国的国书被隋帝给赶走过。

    在大唐这时候又闹差不多的一出戏,倭国天皇以为高表仁会妥协,可他没想到高表仁却是个暴脾气。

    你们特么不是不愿意跪吗,那老子还不伺候了。

    高表仁一气之下愤而挥袖离去,拒绝递交唐朝皇帝的国书,并且要求立即回国。

    妈妈咪呀,高表仁这巴掌抽的够响,倭国天皇都懵逼了,还能不能愉快的聊天了,有什么问题咱们可以谈嘛,怎么能就这么走了呢。

    高表仁这个暴脾气,一旦下定决心,就懒得再和倭国鬼谈什么,谈你妹啊谈,滚蛋,老子要回家了。

    倭国天皇无奈,只得派人护送高表仁至对马岛让他回国。

    可倭国天皇和高表仁都没想到的是,从高表仁拂袖而去之后的很多年里,大唐和倭国在政治层面上再没有过来往。

    直到,某一天。。。。。。

第三百九十三章 被遗忘() 
香料拉回来,李承乾依照武元庆的嘱托,要兑现答应给三百太子六率将士的那一成收获。

    但正如武元庆所想,就这一成都没人敢要的,实在是在海上的收获太大了,如果有序的慢慢投放到市场,最后所得绝对不下千万贯。

    当然如果一股脑全部放出去售卖,肯定会扰乱市场,使货物贬值,必然会价格大跌,但即便这样所得也能有数百万之巨。

    一成就是几十万贯上百万贯,三百人平分下来,每人怎么也能分个一两千贯的。

    上千贯绝对算得上巨款了,放到长安那也是数得上的富豪之家。

    但也正因为每人能分到的钱太多,钱拿得烫手,所以三百人没一个敢要的。

    这些人不要,李承乾也觉得一下给自己手下分这么多钱不妥当,最后还是李世民做出了决定,钱还是要给的,但不给那么多了,每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