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幻初唐 >

第225部分

梦幻初唐-第225部分

小说: 梦幻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吧,应该快到长安了。“见武元庆不说话,中年人尚囊吩咐到。

    “哎,等等。“武元庆赶忙出声阻止。

    “还有什么事儿吗?“中年人尚囊问。

    “你没听过禄东赞,那像禄什么,或者什么东赞的你有没有听说过,或者说有没有认识的。“武元庆不死心的问。

    他打算,如果这些人要还说没有的话,他就什么也不说了,放他们过去。然后就赶紧回去派人联系李承乾在长安将这些人一举拿下。

    好在,他问完这句话后,那个中年人尚囊愣了下,然后很快的答道:“你问的是噶尔·东赞吗?“

    噶尔·东赞?

    武元庆摸了摸下巴想,这个名字有些靠谱了,除了姓氏不一样,名字倒是一样的都叫东赞。

    “这个噶尔·东赞是什么人?“武元庆又问。

    “噶尔·东赞是我吐蕃贵族,家族有很大一片封地,他现在是吐蕃的大臣。好了年轻人,我们还要赶路去长安,请你让开。“浪费了不少时间,中年人尚囊也有些不耐烦了。

    没成想,武元庆又一次问了这个问题:“你们真是吐蕃使节?“

第四百一十八章 恶趣味的武元庆() 
武元庆一开始犯了想当然的错误。他以为禄东赞在后世不管是电视,还是历史书,等等里边都叫禄东赞,那名字就应该是禄东赞的,但他忘了藏族人的名字和汉族是不一样的,当然语言也是不一样的。

    所谓的禄东赞这个名字,那都是中原王朝史书上记载的,甚至是到了后世才慢慢统一成这个名字的。

    而人家实际上在吐蕃的名字并不叫禄东赞,这就是原名和译名的区别。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禄东赞,藏名是叫噶尔·东赞,即便是原本历史上中原王朝的文史上记载的也并不只有禄东赞这一个译名,而是还有论东赞、大论东赞的名字出现。

    后来噶尔·东赞的儿子投降大唐的时候,还以论为姓氏,成为论姓的始祖。

    至于说后世都叫他禄东赞,那只是因为这个名字相比其他的更符合汉族人的取名习惯和称呼习惯,所以才以禄东赞一名为汉族人民所熟知的。

    就连大家知道的松赞干布,在唐书里边记载的也是弃宗弄赞,弃宗农《册府元龟》作器宗弄赞、器宋弄赞、不弗弄赞,《通典》作弃苏农赞。趣. b.

    所以,用后世知道的名字和现在的吐蕃人对照,对不上太正常了。

    尤其现在,吐蕃才是第一次派使节到大唐,禄东赞的名字更不可能出现了,所以尚囊不知道禄东赞就是指的噶尔·东赞也就在不足为奇了。

    名字武元庆搞错了,,连官职都搞错了。后世大家一说起禄东赞,都说他是吐蕃的大相,多么多么有才干,帮着松赞干布干了多少事情。

    但实际上那都是错误的,禄东赞成为大相的时间要往后推不少时间,现在的禄东赞只是松赞干布手下一个比较信任的大臣或者说部族领。

    哪怕是原本历史上的七年以后,也就是贞观十四年,禄东赞作为使节到大唐为松赞干布求亲,求取文成公主的时候,他也不是大相。

    所以电视上演的文成公主和亲那段,动不动就是吐蕃大相禄东赞怎么怎么样,纯属瞎扯淡。禄东赞当大相是在贞观十六年往后的事情了那时候原来的大相被吐蕃的一位大臣琼波·邦色使用离间计陷害并害死了,后来这位要还松赞干布,结果被禄东赞现了畏罪自杀了,才轮到禄东赞继任大相之位。

    至于说在那之前的大相则是尚囊,也就是现在武元庆面前的这位。

    方才尚囊说的噶尔·东赞,武元庆差不多已经对应上了就是禄东赞,自然对尚囊是吐蕃使节的身份不再怀疑。

    但他还是又问了一遍“你们真是吐蕃使节?“,这句话武元庆并不是用的质疑的疑问语气,而是用的一种调侃打趣的语气。

    但汉语博大精深,吐蕃人就算懂,说的关中话也挺好,但气急的时候却也不能马上分辨出来。

    这不嘛,吐蕃人就把他这一而再再而三的问这话当成了是在挑衅,不光大相尚囊变了脸色,那个老是插嘴的人更是要气炸了,指着武元庆就是关中话夹杂一两句藏语的怒骂。

    对此,武元庆倒是没怎么生气,又不是什么大事儿,毕竟是以后的兄弟民族,这点涵养,这点面子还是可以给的。

    见武元庆面带微笑,尚囊冷着脸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呀。“武元庆笑了笑说道:“我就是觉得你们这当使节当得太不专业了。难道你们来的路上就光顾着埋头赶路了吗,难道就没打听打听朝中的动向?“

    尚囊一脸懵懂不明其意。

    哎,还是文化不够,脑子也聪明不了。

    武元庆长叹一声解释道:“你们走到这里了,难道都没听说我们皇帝陛下现在不在长安吗?“

    ';不在长安?“尚囊彻底懵了,皇帝怎么能不在长安呢。

    是啊,怎么能不在长安呢,剩下的吐蕃人同样想。

    “对,不在长安。“武元庆很肯定的点头。

    傻帽了吧,觉得自己白来一趟了吧,现业务真的不熟练了吧?看着懵逼晕菜了的吐蕃人,武元庆恶意满满的想。

    “那大唐皇帝在哪里?“尚囊呆愣了一会后嗫喏的问。

    武元庆抬手朝他们来路指了指:“往回走两百多里,九成宫,找个人问问你就知道了。“

    尚囊的表情在这一刻很精彩,震惊,诧异,狐疑,沮丧,懊恼,悔恨,轮番上演。

    看着已经怀疑人生的尚囊,武元庆一脸的怜悯,孩子真傻,真的,傻的冒泡,作为使节都不知道提前派人沿路打探,关心一下出使过的朝事,连要出使国家的皇帝不在京师这么大的事情都不知道,真真,尼玛,没法说,不如死了算逑了。

    不过,傻点也好,最好一直这么傻下去,对大唐有好处。

    “走,回去。“从懊恼自责中醒转后,尚囊第一时间下令让使节团沿路往回返。

    武元庆面带笑容,恶趣味的看着使节团调转马头,调转车头开始往回走。

    “谢,,,“尚囊刚说了一个谢字要表达一下对武元庆好言相告的谢意。

    话没说完,就被武元庆摆手制止了,只见武元庆一副好奇的样子问:“你们这是要去哪里?“

    “额,你不是说你们皇帝陛下在那边的九成宫吗?“尚囊愣怔了下说道。

    “对啊,是我说的。但是你们要觐见大唐皇帝,先要到鸿胪寺递交国书,然后鸿胪寺上奏给皇帝后,皇帝再决定见不见,什么时候见,你们现在这样直接找过去,皇帝是不会见你们的。“武元庆笑嘻嘻的说道。

    尚囊又愣了,虽然他年纪不小了,当吐蕃的大相也有不少年头了,可说到底吐蕃以前只是一个大点的部落国家。

    平日里打交道的都是其他的部落或者小国,像什么苏毗、羊同、白兰、党项、附国、嘉良夷亦或者泥婆罗之类的。

    和这些国家打交道很简单,你去了,他们接上你,然后回去喝酒,吃肉肉,看看粗矿的舞蹈,然后事情商量一下能成就成,成不了就干一架,这这么简单。

    哪里会像和大唐这么麻烦,流程这么多,还要先到鸿胪寺,然后通过鸿胪寺上奏皇帝,再由皇帝决定。

    “你怎么知道这么清楚?“尚囊不太相信的问。

    “呵呵,本官不才,添为鸿胪寺少卿,这事儿就是我管的。“

第四百一十九章 笑靥如花() 
故意的,这小子绝对是故意的。这么半天,这小子就是在故意看笑话,耍我们玩的,尚囊憋屈的想。

    可是,就算被消遣了又能怎么样,对方是大唐的高官,又是主管外使朝觐的鸿胪寺少卿,要想不受阻碍的尽快觐见大唐皇帝,这样的人根本不能得罪。

    尤其武元庆报了姓名后,尚囊更是不愿意得罪他了。吐蕃君臣的确对大唐一些礼节觐见流程不太了解,但是对大唐的文化却是极为仰慕的,对大唐的强盛也是向往的。

    与文化,武元庆写的那几首诗,早已传遍大唐,传到周边国家去了,与强盛,武元庆率队活捉突厥雄主颉利可汗也是众所周知的。

    当然如果只是这样,尚囊会重视武元庆,却不会怕他。但武元庆不管是从对突厥俘虏的处置上,还是在对倭国使节的接待上,都无不表现出对异族人的不友好,甚至敌视。

    这样的一个人偏偏在鸿胪寺少卿这么一个专门和使节打交道的重要职位上,就不得不让尚囊对他有所忌惮了。

    武元庆说的没错,皇帝的确是在九成宫,但尚囊也的确是要先到鸿胪寺打报告递交国书才有机会见皇帝的。

    所以,吐蕃使节还是要继续往长安进发。

    武元庆并没有急于当天赶回长安,而是在武功又待了一晚上。

    第二天一早。

    起床后,襄城和子瑜两个就聚在梳妆柜前开始了每天要干的第一件大事,化妆。。

    “夫君,你说这也真是的,这吐蕃人怎么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咱们刚离开长安他们就来了。这不是捣乱嘛,害的我们光在路上跑了。“媳妇儿王子瑜愤愤的吐槽。

    “要不你们就别跟着回去了,就在这里待几个月吧,等天凉下来了再回去。“武元庆笑着说道。

    “不行,怎么能让夫君你一个人孤零零的回长安呢,你说你回到家里,我们都不在,你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王子瑜摇头不同意。

    “咯咯,我看是子瑜姐姐你害怕晚上孤枕难眠吧。“襄城娇笑着打趣。

    “是又怎么样,襄城你不也是吗?“被点破了心事子瑜反嘴把襄城也拖下了水:“也不知道是谁,在夫君不在家的时候整天要和我一起睡,睡就睡吧,还说梦话。“元庆哥哥,襄城想你,你快回来吧。““

    王子瑜绘声绘色的学襄城说梦话的样子,还吧唧有声的在手背上做轻吻状。

    “呀,子瑜姐姐你坏死了,人家哪有那样。“襄城娇羞红了脸:“明明是你睡觉时候抱着人家亲的好不好。“

    武元庆目瞪口呆的看着两个漂亮媳妇你一句我一句的互相爆料,而且越来越向不可描述的事情上发展。

    我的天,我不在家的时候,你俩究竟都干了什么?

    “你说等夫君回来了你就要和夫君同房,你打算什么时候同房啊?“

    “你还说夫君回来你就给他生孩子呢,你又打算什么时候生呢?“

    王子瑜,襄城两个还在互相爆料,雷的武元庆外焦里嫩。

    这尼玛,没结婚前都是娇羞似水,结了婚直接婉约派变成豪放派了吗?怎么跟后世结了婚的少妇婆姨一样啊,说的话都能把老爷们给羞死。

    “我说你俩有完没完了,还不赶紧继续化妆,一会大丫二丫她们可就等不及要过来催了哦。“虽然武元庆还想继续听听两个媳妇私下里都说些什么,但时间要不早了,不抓紧的话今天晚上就不一定能赶回长安了。

    “哦哦“俩人经过提醒才记起来妆没成呢,赶紧继续画。

    看来,成亲好几年一直没怀上孩子都成了子瑜的心事了,怪不得从出狱后,几乎大多数时候都是她和自己一起睡的,就算自己去找襄城,很多时间襄城都推脱让去找她子瑜姐姐呢,原来这俩人是早有协议,要让子瑜先怀上。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么多年来子自己光想着晚育会对大人和孩子都好,却没有考虑到子瑜所受的压力,真真,真不应该啊,

    想着子瑜从未言明的那些来自夫家,娘家,世俗的压力,武元庆心中自责不已。

    回了长安,我特么要更加努力耕耘,一定让子瑜尽快怀上,还有襄城,也是大姑娘了,虽然还是不够成熟,但算逑了,不等了,回去就同房了先。

    武元庆沉浸在思绪中,子瑜,襄城两个也在加快着手上的动作。

    不得不说,女人化妆这事儿,无论是在后世还在古代都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

    后世常常说女人的化妆品种类繁多,每次出门都要花大把的时间用在涂脂抹粉上。

    但说真心话,武元庆觉得后世那些女人化妆的繁琐比起大唐的女人来说差多了。

    大唐这几年各方面都在大发展,女人的妆容也不例外,光是这女人的妆容上就变了好几个样。

    而且越是人妻,越是显贵人家,这妆容越麻烦,要涂抹的东西越多。

    就拿王子瑜和襄城两个来说,没结婚的时候多好,素雅淡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结果结婚后,就开始往脸上抹开了,尤其是在武元庆不在家的这两年,这俩妞和朝中的贵妇们走动的很频繁,从她们那里学来很多新妆容,妆容也由一开始的淡妆开始往浓妆发展了。

    就她们现在画的这妆,先是敷粉,好在她们还记的武元庆告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