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幻初唐 >

第226部分

梦幻初唐-第226部分

小说: 梦幻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她们现在画的这妆,先是敷粉,好在她们还记的武元庆告诉过铅粉有毒最好不用,所以用的是米粉,就是用米做的,选用梁米或粟米,将米磨成细粉沉于凉水发酵腐烂,再洗去酸气,然后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最后放于日头下曝晒,晒干。

    接着是抹胭脂,后世有传说,杨贵妃夏天流的香汗都是红色的,那就是胭脂用多了的现象,还别的是夸张,诗人王建在他的《宫词》中曾描写过这样一个宫女“归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泼红泥”。

    第三步画眉毛,第四步点额黄,第五步描斜红,第六步抹口红,也就是口脂。

    这六个步骤还是省略的,起码面靥没画,面靥就是在两颊酒窝处点两个红点,或者其他图案也行,但不能大,就那么一点。不过武元庆不喜欢脸颊上多两个红点,总觉得跟长了痣一样,所以从不允许襄城,子瑜画那个。

    如果算上面靥,总共七步画下来的成妝直接可以对照第五季跑男里边的那冰冰,武媚娘妆容就行。

    那就是基本按照这个步骤来的。

    套用元稹的诗就是:

    晓日穿隙明,开帷理妆点。

    傅粉贵重重,施朱怜冉冉。

    柔鬟背额垂,丛鬓随钗敛。

    凝翠晕蛾眉,轻红拂花脸。

    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

第四百二十章 吐蕃人的目的() 
“吐蕃人这次只是为了通聘而来吗。“

    回到长安,第二天武元庆进宫见了李承乾,一见面李承乾就问道。

    通聘,用在男女之间就是下聘礼,同在国家之间就是建立邦交,互相遣使交好的意思。

    “不光是通聘,吐蕃赞普,哦,也就是他们的王,仰慕大唐的繁荣昌盛,想要从大唐购买书籍,还想请一些各行业的工匠回去搞发展。“武元庆挥了挥手里的国书说道。

    “就这些?“李承乾问。

    “不然呢,你还想怎样。“武元庆反问。

    “他们难道不是来朝贡的吗?“李承乾诧异的说。

    “呵呵“武元庆嗤笑道:“承乾你想的也太多了。吐蕃上层一直和我大唐没有联系,这才是第一次派使节来而已,怎么会就直接朝贡呢。再者,你知不知道,吐蕃这一两年来国力渐强,东征西讨,侵吞蚕食周围小国小部族,疆域逐渐扩大,拥兵几十万。这是一个高原上的强国,而且他们的赞普,松赞干布是一个野心勃勃,有勇有谋,很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一个雄主,他的目标那是要占领整个高原的。这么一个强国,一个雄主,四方邻国都畏惧的存在,怎么可能乖乖向我大唐朝贡。“

    武元庆的解释,让李承乾听的瞠目结舌,他还真不知道吐蕃现在这么猛呢,在他印象里吐蕃也就是一个高原上稍微强点的国家,和吐谷浑差不多,万万没想到强大的这么快。

    “那你说该怎么办,你知道的,所有呈送父皇的事情我都要写建议上去的。“李承乾有些苦恼的说。

    让他处理一下朝政他还能弄得过来,可这是通聘,两国之间的事情,他就有些抓瞎了。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不敢处理,生怕做的不对闹出外交事件挑起边衅来,哪怕只是让他提建议,最终做决定的是他父皇。

    “照我看呢,吐蕃的要求全部同意好了。“武元庆说道。

    “为什么,你不是特别不喜欢把大唐的东西让别的国家得去的嘛,我可还记得当初倭国人就想找大儒,大匠们拜师学东西,你都是坚决反对的。李承乾好奇的问。

    武元庆哈哈一笑:“吐蕃是吐蕃,倭国是倭国,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在我看来,吐蕃终究会是我大唐的,而倭国则不然,吐蕃是我们要收服融合的,倭国则是要被消灭干掉的。所以,我可以允许吐蕃在控制内的发展,但绝不想看到倭国有哪怕丝毫的发展。“

    “啧啧,你对倭国的成见还真是很深啊,怪不得死活要保下高表仁呢。“李承乾啧啧称奇。

    “不是成见,我这是预见,我是预见了倭国会对我华夏大地不利,所以要提前将威胁消灭在萌芽中。“武元庆正色道。

    “哦,对了,说起高表仁,我得和你说一下我准备让他到鸿胪寺去,也不需要你给安排什么官职,就让他作为我的一个普通随员和王玄策一起负责接待吐蕃使节的事宜。“

    这个要求不算为难,高表仁虽然被皇帝一撸到底了,但只要李承乾不和他皇帝老子对着干给安排个一官半职的,其他事情他都可以做主。

    “行,没问题。“李承乾点头:“你回去安排就好,其他的我会和鸿胪寺说。“

    出了宫,让人去通知高表仁还有王玄策后,武元庆一个人先到了四方馆。他到四方馆没多久,王玄策和高表仁先后也到了。

    连升三级,让王玄策的工作热情高涨的很,所以得到消息他来的最快。高表仁呢,毕竟以前也是作过刺史的,是高官,所以该有的稳重范儿还是有的。不过他很感激武元庆之前的仗义出手,让他免于流放岭南。

    所以,高表仁对武元庆的召见一点也没有怠慢,也不觉得自己堂堂一个前高官,现在被一个毛头小子召之即来的有什么不妥。

    所以,高表仁虽然沉稳,但来的速度也一点不慢。

    把事情和他们两个简单交代过之后,武元庆带着他们来到了吐蕃使节下榻的四方馆内的院舍。

    “不知武少卿要来,有失远迎,还望少卿莫见怪。“尚囊迎上来客气的说道。

    “不敢不敢“武元庆回礼说道:“大相远来是客,接待好你们是本官份内的事情。有什么做的不周全的还请大相多多包涵,勿怪啊。“

    “哪里哪里,王寺丞做的很好,招待的很周到,不瞒少卿你,老夫在这里可是吃的好,睡的好,尤其是那些珍馐美味在我们吐蕃可是从来没有吃到过的。“吐蕃大相尚囊是个实在人,回答的很憨厚很实诚,说起珍馐佳肴来,忍不住喉结蠕动,开始咽口水了。

    吃得好,睡的好,接待的好不好,不就是看这两样的嘛,尚囊这么满意,武元庆对手下王寺丞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得到上司的肯定,这让王寺丞有些诚惶诚恐,又欣喜不已,看尚囊的眼神跟看亲人一样,真是好人啊,以后一定更加的好好招待你。

    王寺丞刚激动了没两分钟,就迎来了霹雳,因为武元庆把王玄策和高表仁介绍给了尚囊,还说以后主要由这两人来接待他。

    王寺丞的心顿时哇凉哇凉的,到底怎么回事,上司这是对我满意呀还是不满意呀,不满意吧,刚才他赞许的看我了,要是满意吧,他为什么又另派人接待吐蕃使节呢。

    当官的就是想得多,撇下揣摩上司心思的王寺丞,武元庆和尚囊说说笑笑的进了屋。

    “武少卿今天不只是来看我们住的习不习惯的吧。“宾主落座后,尚囊笑着问。

    武元庆笑了笑说道:“我们太子殿下对你们的到来很重视,让我务必要招待好你们。对于你们的要求尽量满足,还有太子殿下说了,购买书籍,招募工匠的事情他会尽量向陛下争取的。“

    “那实在是太好了,请武少卿一定向太子殿下转达老夫的谢意,日后有机会,老夫再当面向太子致谢。“尚囊激动的说。

    “一定,一定。“武元庆笑着应允。

第四百二十一章 武元庆的目的() 
┡趣.ㄟb.告辞了尚囊离开四方馆,回鸿胪寺的路上,王玄策好奇的问:“少卿,王寺丞干得好好的,你为什么要让我们替换了他啊?“

    高表仁对此也很奇怪,因为他了解的武元庆应该是疲懒之人,能不干事儿就不干事儿,遇到事能躲就躲的,不该是一个争权夺利的人。

    但武元庆刚才所作所为又分明就是在从王寺丞的手里夺权,在鸿胪寺里安插自己人,当然这自己人就是他高表仁和王玄策。

    武元庆淡淡一笑说道:“别瞎想,我既不是排除异己,也不是安插自己人,就你们俩个小喽啰,你们觉得有必要我亲自出马安插吗?“

    王玄策二人下意识点头,他们倒不是妄自菲薄,但实情就是这样,他们一个现在是平头百姓,一个是刚入品的小官,怎么也用不到武元庆一个堂堂四品少卿出马安插。

    武元庆为他们解惑道:“之所以让你们以后负责接待吐蕃人,是因为我需要你们盯住了吐蕃人,把他们说的话都记下来,尤其是他们吐蕃国内的,还有对外战争的事情。“

    说到这,武元庆停顿了下,见两人还是有些疑惑,他继续说道:“之所以要你们办这事儿,而不是王寺丞来做,是因为你们的品级不高,吐蕃人也不会对你们太戒备。如果是让王寺丞来做,因为他的官职问题,他的一举一动必然会受到吐蕃人的关注,就算不是戒备,只要他在,吐蕃人尤其是尚囊必然是很客气的作陪的。这样肯定不利于打探事情。“

    说到这里,王玄策两人明白了,原来这是官小的好处,官小就不容易引起注意,吐蕃人也不会太重视他们,或者说吐蕃使节团的正副使级别的人不会重视他们,起码他们和使节团里的下层混在一起的时候,不会有尚囊,或者级别高的人陪着他们。

    王玄策两人不知道武元庆让他们盯住吐蕃人的原因何在,知道武元庆这一安排后的李承乾也同样不明白。

    “你知道吐蕃的具体位置在哪儿吗,邻国都有哪些吗?“武元庆问。

    “额,大体位置我知道,在剑南道,山南道以西。至于邻国有哪些我就不太清楚了,好像有羊同,苏毗等地方吧。“李承乾不确定的说。

    武元庆走到一旁的案几上,拿过一张纸铺开,用毛刷刷几划了一个大概的疆域示意图。

    然后再青藏高原位置画了几个圈,用手指点了点其中最大的一个说道:“这个是大概的吐蕃统治范围。“接着又用手指点了点周围的几个圈说道:“这几个是吐蕃周边的部族和小国。“

    “额“李承乾不太明白问道:“你想说明什么?“

    “我想说的是吐蕃现在很强势,侵略性很强,他们以前的统治范围并没有现在这么大,你看到的这一片有一小半都是这一两年来呗吐蕃攻占兼并的,而剩下的这几个没被占领的,在一半年后也会被他们吞并。“武元庆比划了一个将剩下小国都收拢的手势。

    “看到没,现在吐蕃和大唐中间还有几个小国家作为缓冲地带,等这几个国家被占领后,吐蕃就要和大唐直接接壤了。“

    示意图画的粗糙,但要表达的意思却能一眼看清,所以李承乾明白了武元庆的意思:“我知道了,你是说等吐蕃占领这几个国家就会和大唐产生直接的冲突,他们很可能会对大唐用兵。“

    武元庆展颜一笑,欣慰的点头:“没错,你小子还不算笨,总算知道我说什么了。“

    李承乾没好气的白了一眼说道:“那你让人盯着吐蕃使节也没用,他们远在大唐不可能知道吐蕃国内的出兵动向吧。“

    “不不不,我不是想知道这些。“武元庆摇了摇头说道:“我对吐蕃人怎么打,什么时候打这些小国一点兴趣都没有,当然就算知道了这些我们也做不了什么。总不能我们出兵帮着几个小国打仗吧。“

    “那你盯着吐蕃使节干吗?“李承乾有点晕乎了。

    “当然是打探消息了,不过我感兴趣的是他们日常交谈可能会说到的一些事情,比如吐蕃的经济情况,贵族吃什么,普通人吃什么,农奴吃什么。再比如,贵族和普通百姓的矛盾尖不尖锐,又或者他们内部各部族之间的纷争,大臣之间谁和谁有矛盾,什么矛盾,矛盾大不大,还有,吐蕃的兵力情况,还有强弱也是我想知道的。“武元庆一口气说了很多。

    李承乾听的目瞪口呆:“你确定吐蕃人日常会聊这些吗?“

    “你不废话吗,就他们那百十来号人来到了大唐,人生地不熟的,他们不聊吐蕃国内还能聊什么。聊大唐,那也得他们懂才行啊。“武元庆没好气的说。

    “那也不可能这些都聊吧。“李承乾还是不信。

    “这是当然,我也没指望他们会什么都聊。不过多多少少能从他们聊天当中分析出来一些东西的,聊胜于无吧。“武元庆说。

    “那你何必这么麻烦,派密探到吐蕃搜集消息不更快,更全面吗?“李承乾用看白痴一样的眼神看着武元庆。

    “我说你是不是傻,派密探,是你有这个权利还是我有这个权利呀,你知不知道朝中所有密探都是你父皇一手掌控,谁敢插手谁就要掉脑袋的。“对李承乾的话,武元庆嗤之以鼻。

    “那也可以派普通人去啊,又不是干什么危险的事情,只是简单的情报搜集而已。“李承乾争辩道。

    “这是国家的事情,凭什么要我自己派人去,万一遇到危险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