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幻初唐 >

第233部分

梦幻初唐-第233部分

小说: 梦幻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武力的基础上,而当时出谋划策的人不管是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之流的文官还是尉迟恭,侯君集,段志玄等等的将军,都是军方人士。

    于是造就的就是,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唯一的一段可以说是武将完全压制住文官的一个时期。

    看看李世民定的凌烟二十四功臣的人员名单就能知道,里边大多数都是军方的人,就算不是军方的也可能是以前从军职转过来的,即便不是军职转过来的也和军方有很大的关系。

    大唐奉行的是无军功不封爵,所以看看李世民这一朝那一个个显赫的爵位,上朝时候那一个个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就能知道,李世民一朝中中下级官员不算,光是上层官员几乎就大多数有军方背景的。

    没错,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文官也都可以算作军方的人。因为他们之前都是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过的,都是有军职的人。

    只不过他们算是谋士,尉迟恭等人是具体实施者而已。

    所以,李世民对军方的倚重从他开始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并且李世民本身就是一个战功卓著的将军,是一名武皇帝,所以他的身边才会围拢那么多名将,谋臣,都是跟他一路东征西讨打出来的交情。

    所以,对于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这些从武职转文职的文官巨头来说,他们不会太过刻意的打压武将,因为他们本身就和武将集团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打压武将也就是在打压他们自己的实力。

    很多时候,房玄龄他们还会比较偏向于武将集团。

    但是对岑文本,褚遂良等完全意义上的文官来说,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他们很多时候考虑的不是打一场仗对国家有什么好处,而是考虑打一场仗会让军方权利增加多少。

    比如这一场对吐谷浑的战争,一开始很多文官就不同意,但无奈几大文官巨头,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都是赞成的,哪怕魏征不同意,也于事无补。

    可是当段志玄把这场仗打成了现在这样的半生不熟状后,之前就死活反对的文官们这下更有了反对的理由,也有了攻击军方的理由。

    打仗将军们没问题,但打嘴仗就干不过整日里子曰,圣人言等等掉书袋文绉绉的文官了。

    就在口拙的将军们疲于应付文官们的责难,而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又看好戏的旁观之时,大唐最大的无赖,搅屎棍,滚刀肉程咬金,混世魔王出马了。

    然后文官们败退了。

    他们不得不败退,别的武将口拙,说不过他们也只能生气的干瞪眼。可程咬金不同,这家伙吵架如同悍妇骂街。

    污言秽语什么都敢说,什么都能豁出脸来说。祖宗十八代他敢指着文官的鼻子一代一代的问候。

    而且,程咬金吵架喜欢吐口水,更加喜欢抢到你身前,仗着身强体壮,居高临下俯瞰着对方骂。

    骂的时候口水唾液常常会甩在对方的脸上,甚至嘴里。

    这样堪比化学武器的攻击,再难言善变的文官也扛不住。

    更别说程咬金还不要脸的要和文官们玩决斗,以武定胜负,无赖不要脸到如此地步满朝算来也是没谁了。

    于是,武将们只要和文官们干起来,最后的制胜法宝就是关门放程咬金。

    当然文官们败退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发现皇帝李世民是铁了心要继续打下去的。

    皇帝想打,将军们愿意打,文官当中的房玄龄等巨头又是听之任之甚至支持的意思,剩余的文官还是小文官一看,算逑了,咱们折腾个蛋啊,顶个毛用啊。

    于是,文官不闹腾了。武将们自己起了内讧。之前程咬金和尉迟恭在朝堂上骂段志玄是娘们,当然不是真这么认为了,他们那么做只不过是想贬低段志玄好给自己取而代之找借口。

    程咬金和文官的骂战最终为的也是这个。

    这两位动作不断,其他将军自然也不甘落后,主持一场灭国之战是莫大的荣誉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谁也不想错过。

    但是李世民心中中意的却是因病留在长安修养的右仆射李靖。

    自从李靖灭掉突厥回朝后,他就基本过上了深居简出的生活,没办法功高震主,又玩了一把自污,不夹起尾巴过日子也不行啊。

    虽然李世民后来又再次委以重任,让李靖接替了身体不好的杜如晦的右仆射之职,但李靖还是借口足疾,尽量的不参与到朝政中去,军方的事情更是能放的全放下了。

    李世民这次想起李靖来,自然是觉得这位很识又很有本事的老将适合担此重任,但众多重臣将军有些人却不这么看。

    有人看似为公,实则为私嫉妒的向李世民建言:“右仆射年纪恐怕有些大了,身体又不好,陛下是不是再慎重考虑一下,换个人选。“

第四百三十五章 侯君集的嫉妒恨() 
比如侯君集,候大将军。

    这位候大将军,后世大家对他熟知是因为他参与和策划了帮助太子李承乾谋反的事情。

    电视剧贞观长歌里边,更是将侯君集和李承乾的关系描述成了翁婿关系,侯君集的女儿候海棠嫁给了李承乾做太子侧妃。

    所以顺理成章的侯君集帮着自家女婿造反了。

    但实际的肯定不是这么回事,侯君集之所以参与到李承乾谋反案里边是因为他在灭掉高昌国的时候私下隐匿占有了高昌国大量的财宝,然后被李世民给处置了,所以怀恨在心,然后他的女婿贺兰楚石又是太子东宫的属官,所以李承乾想造反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位心怀怨恨的大将军了,经过贺兰楚石从中撮合,两个心中不满的人走到了一起,走上了不归路。

    但现在嘛,李承乾的太子位稳得很,而且李世民对这个太子也是非常满意的,而且李承乾也没有腿瘸了,所以侯君集想要和原本历史上那样造反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还是会反,但起码的不会是因为李承乾的原因。

    书归正传,侯君集年轻的时候也不是什么好青年,当然唐朝的这些开国将军里边好像很多都是无赖子,想李靖,李绩这样的好青年是少之又少的。

    不过浪子回头金不换,侯君集和开国将军里边的很多人一样,年少就有武力,嗯,直白点说就是身强体壮能打架,而且打架打得很好,功夫好嘛。

    于是乱世之中,这种人发疯图强的唯一方法就是参军,然后建功立业。

    侯君集也是如此。加入李世民麾下后,南征北战立下了功劳,得到了李世民的赏识。

    但和程咬金,尉迟恭等人不同的是,侯君集资历还是差了点,功劳还是少了点,在程咬金等人都被封为国公的时候,侯君集仅仅只被封为了县子。

    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里,他只封到了倒数第二等的子爵。

    这么个小爵位,侯君集自然是看不上的,他一心想要建立奇功,升官发财死老婆,嗯,老婆先放一边,主要是升官发财。

    侯君集跟了个好主子,李世民也是一个有野心,有政治抱负的人,所以侯君集有了建奇功的机会,那就是玄武门之变。

    可以说,尉迟恭和侯君集两个是军方在玄武门之变之前,之时,以及之后对李世民最为支持的两个人。

    所以,他们的支持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尉迟恭在凌烟二十四功臣里边排名仅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之后,围猎头功,李世民还把齐王李元吉的王府都直接赏赐给了尉迟恭。

    而侯君集,也直接从一个小小的县子直接被封为了潞国公,官职也从车骑将军变成了左卫将军,可以说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一下成了军方巨头之一。

    哪怕在经历了造反之后,侯君集依然被李世民列入了凌烟二十四功臣之一,而且排名还很靠前,比起为大唐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秦琼,秦二哥的倒数第一,那是强了不知道多少了。

    侯君集却没有就此满足,他还找机会跟大唐军神李靖学习兵法,攻打突厥的时候,侯君集就是李靖的副手。

    但说也奇怪,同为军方巨头,李靖却怎么也看不上侯君集,传闻说李世民让李靖教侯君集兵法,后来侯君集上奏李世民,说李靖将反,因为每到精微之处,李靖则不教授。李世民听后责备李靖,李靖却回答说:“这是侯君集想要谋反。如今中原安定,我所教他的兵法,足以安制四夷。如今侯君集求学尽臣的兵法,是他将有异志啊。”李世民自然不会相信。还有一次,也是据说。很多东西大家听到的都是据说,但据说大多数的据说最后证明都是真的。据说,朝后回尚书省,侯君集骑马越过省门数步尚未发觉。李靖见到这种情况,便对人说:“侯君集意不在人,必将谋反。”

    不管是李靖说侯君集有谋反之意还是侯君集说李靖不好好教他兵法是要谋反,都没有实据,都是道听途说,但这两人不对付却是真的。

    这种情况从突厥被灭,李靖在攻打薛延陀之时被李世民从军前调回责问开始就愈加强烈。

    李靖当了右仆射,成了宰相,而侯君集也提了一级,成了兵部尚书,两人都有参与朝政的资格。

    在朝政中除非是涉及到军方的利益,不然两人的意见常常会是相左的,当然李靖老成持重,故意针对侯君集的情况很少,多是侯君集在针对李靖。

    当这次段志玄把吐谷浑之战打成了夹生仗,李世民想启用老军神李靖的时候,侯君集急不可耐的蹦跶了出来。

    一来侯君集是习惯性使然,凡是和李靖有关的他总要找点事儿,二来,侯君集也在眼红这个灭国之功。

    段志玄没能把功劳占下来那是他笨,但侯君集不认为自己会走段志玄的老路,他觉得只要他出马,一定能将吐谷浑收入大唐的囊中。

    李靖都已经有了一次灭掉吐谷浑的开疆拓土盖世奇功了,这次的机会怎么还能再让他得到呢。

    于是,在李世民流露出想要让李靖统帅大军攻打吐谷浑的时候,侯君集说话了,他说:“陛下,右仆射腿疾日甚,不良于行,且年纪老迈,日前已经上书请求陛下恩准他逊位,依臣所见,右仆射实不易担当帅位,陛下还是另择他人为好。“

    侯君集这话说的虽然满满的私心,但却又一点都没有错处。

    李靖的确是腿疾发作不良于行,就是走路不利索不方便了,也的确上书请求皇帝可以准许他辞职。甚至,李世民都已经签好了同意文书,且让人写了圣旨,准备加封李靖为特进,封爵依旧,俸禄、吏卒等均按原职标准供给,等到疾病稍有好转,每二三天到门下省和中书省平章政事。

    就是说,李靖的爵位,俸禄一切都给留着,照旧,等李靖病好了,随时可以参与朝政上班,因为李世民给他封了一个随时参与朝政的职衔。

第四百三十六章 死对头() 
嗯,这个平章政事,就是李世民为李靖首创的,也是原本历史上,李世民之后的那些大唐皇帝给手下的宰相们必封的职衔

    挂着平章政事职衔的哪怕官职不高,人家也是宰相

    但是圣旨还没发出,段志玄打了一场夹生仗的消息就传回来了,也就有了李世民想启用李靖的这一出

    侯君集的一番话说的有道理,李世民犯了难,决定多考虑考虑再做决定

    李世民考虑的同时也派人回长安和儿子李承乾通了气,让他询问一下李靖,看看李靖自己是个什么意思,身体还行不行,能不能担当重任

    李靖听说后很是感动,皇帝能在驱使之前想一想手下人的身体,感受实在太难得了

    李承乾监国很少会跑到太极殿去上朝商议国事的,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在自己的东宫里议事

    当李靖在东宫对太子李承乾郑重表示自己身体没问题,随时可以供陛下驱使,为大唐做贡献的时候,同样因为身体原因没有跟随皇帝去九成宫而是留在长安的中书令温彦博开口了,只见他淡淡而笑说道:“右仆射人老心不老,有心为大唐开疆拓土是我大唐的幸事,但年纪大了就要服老,要知道年纪大了做很多事的时候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所以,我劝右仆射还是量力而行,多给后辈们一些机会为好否则,要是因为不服老而执意逞能导致战事不利,让将士们白白赔上性命可就毁了一世英名了“

    温彦博真的很牛逼,得罪了武元庆和太子李承乾还能好好的当官,还能一路升官的除了他再没别人

    像薛元敬早就不知道被丢到哪里去了,反正从贞观二年在朔方见过一次薛元敬后,就再也没有过他的消息了

    然后是裴律师还有他老子裴寂,也是早就不在权贵序列中了

    再然后的杜淹,用杜家人的话说就是武元庆把人家老东西给气死了

    就连皇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