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幻初唐 >

第234部分

梦幻初唐-第234部分

小说: 梦幻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然后的杜淹,用杜家人的话说就是武元庆把人家老东西给气死了

    就连皇后的外甥长孙冲,都被李承乾和武元庆两人联合搞丢了内定的媳妇长乐

    唯一例外的就是温彦博,这家伙一路走来一路升,从开始的中书侍郎到御史大夫,再到接任房玄龄后的中书令,获封虞国公,无论官职还是爵位都是噌噌的涨

    现在又开始怼上了李靖,如果不出意外,李靖卸任右仆射后,就将是温彦博接任了

    这家伙这么急着怼李靖,恐怕也有很大原因是因为这个

    不过他说李靖年纪大了要服老,李靖却是不同意的:“中书令此话恕老夫难以苟同老夫也只比中书令年长三岁,中书令都还一门心思为国效力,何以老夫就要服老,就要量力而行了呢“

    李靖的反问让温彦博一时无言,他光想着怼李靖了,却忘了要说年纪的话,他比李靖也小不了多少,三岁而已要说到身体情况,李靖只是足疾犯了,不良于行,他却是疾病缠身,肺腑出了问题,咳嗽不止,比起肺部有问题的杜如晦还要严重

    杜如晦的病情经过孙思邈的诊治调理已经大为好转,而且杜如晦基本卸下了大部分的职务,具体事情已经不大处理了,只是在重要政事中才会参与

    要真说服老,也应该是他温彦博服老才对,可他却并没有,做的都不如李靖,李靖好歹之前就上书请辞了,更不如杜如晦,杜如晦几乎都是半退隐了

    李靖一句反问,怼的温彦博懵逼了半响,在看到太子李承乾嘴角微扬的嗤笑表情还有其他一些大臣的指指点点窃窃私语后,温彦博脸色难看的剧烈咳嗽了几声后辩解道:“右仆射误会了,老夫并不是指责什么,只是就事论事有足疾不适合行军打仗这个是必然的,而且我大唐善战者多如过江之鲫,又何须右仆射顶着病痛亲自出马呢,只需派个后辈挂帅出征即可“

    李靖呵呵一笑,说道:“中书令费心了,但是老夫自问身体还是可以的,小小足疾不足挂齿当然给后辈一些机会老夫是赞成的,只是中书令所说的后辈指的是谁,可否明说一下,要是适合的话,老夫也可以上书陛下举荐一下“

    一听是侯君集,李靖脸色顿时就一沉,随即嘴角上扬,一抹冷笑挂在了嘴边,淡淡嘲讽道:“堂堂兵部尚书侯君集,候大将军什么时候成了中书令嘴里的后辈了,兵部尚书要是后辈,那大唐这么多将军还有谁敢自称前辈的“

    温彦博道:“在右仆射面前,兵部尚书称一声后辈也无何不可,再说,右仆射还教过侯尚书兵法,这是师徒关系呢“

    “中书令谬赞了,老夫可不敢当兵部尚书的老师“李靖摇头道

    “好,就算不是师徒,右仆射比侯尚书年长很多总是事实吧“温彦博加重语气问

    李靖还没说话,武元庆已经看不下去了

    武元庆本来天天旷班在家陪媳妇的,但今天说的是有关吐谷浑的事情,李承乾让人通知他后,他想了想也就来了,打算看看商量的都是什么事儿

    原本对于李靖还是侯君集当统帅领军,武元庆是没什么想法的,他和这两位关系都还可以,没什么主观上的偏向

    但看到温彦博,武元庆就觉得心里很不舒服,当温彦博一而再再而三的拿李靖的年龄说事的时候,武元庆心中的不舒服就变成了恶心

    明明你温彦博年纪比李靖就小了三岁,结果你却厚着脸皮在这儿一口一个年纪大,年纪大的说李靖,你说这些话的时候怎么不想想你自己的年纪啊

    这尼玛双重标准也来的太明显了吧

    于是武元庆出列了,冲李承乾行礼后,他就看向了温彦博,语气很冲的说道:“听中书令一番话,在下心中很有感触,灵光一现脑中浮现了一首词“

    “哦,武少卿的诗词可是我大唐的一绝,令无数文人墨客倾慕不已,能亲眼见证一首旷世杰作的诞生我想对于在场的众位都是一件幸事,只是不知武少卿这灵光一现做出了一首什么词?可否念出了让我们大家品鉴品鉴“

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算什么东西()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十七年,望中犹记,烽火长安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武元庆慷慨激昂的吟诵着剽窃篡改自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

    说实在的这词,如果按照原意理解的话用在这里其实是不恰当的。

    原词用白话翻译就是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地区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这个理解是要按照原作者辛弃疾的经历来理解的。那么如果不知道辛弃疾的经历难道就理解不了这个词,读不懂这个词的好坏了吗?

    武元庆以为并不是这样,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对同一首词有不同的理解也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就像这首词,武元庆有自己的理解,再按照自己的理解修改后,意思就变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段辛弃疾是在感叹英雄不再,而武元庆念出来的意思却是就算孙仲谋找不到了,就算英雄如刘裕住过的地方也长满了杂草,但又能怎样,难道能掩盖当年他们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事实吗?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但武元庆就是要提一提当年勇,孙仲谋,刘裕亦或者一直被温彦博说年纪大的李靖他们当年都是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杰。

    这就是在告诉温彦博,你说李靖年纪大了要服老,但别忘了他是战功赫赫的将军,就算现在年纪大了也不是你一介文官可以一再折辱的。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的原意是说虎父犬子,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结果被敌人打得仓皇逃回南方,是用这个典故来提醒自己也是提醒朝中那些轻敌的同僚不要学了刘义隆。

    但是武元庆说这句话却是在影射段志玄,虽然段志玄打得是胜仗,但夹生就是夹生,没追上吐谷浑人,在青海湖弄丢了敌人后就自顾自的退兵,这样的将军比起好大喜功仓促北伐溃败而归的刘义隆也没好到哪去。

    一十七年,望中犹记,烽火长安路。

    辛弃疾原句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说的是他从起兵到到写这首词的时候再次被启用一共过了四十三年。

    武元庆改成一十七年,则是按照李靖六一七年被李渊给抓住到六三四年,一共为李唐效力了十七年,这十七年中,消灭王世充,平定南梁萧铣,安抚岭南,平定辅公祏,击灭东突厥,这一件件,一桩桩,望中犹记,烽火长安路。

    这是大唐建立崛起的十七年,也是李靖征战的十七年,这是不能被忘怀,不能被一句老矣所抹去的十七年。

    “武少卿这词,,,,这词,,,,,“温彦博一时想不出该怎么来形容好了,说不好吧,太过违心了,大家又不是傻子,词的好坏还是可以看出来的。

    可说好吧,又总觉得这词有些怪怪的感觉,想了想,温彦博决定将最后一句作为切入点。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武少卿是在为右仆射鸣不平吗,是在指责陛下不是明主,不能知人善用吗?“温彦博阴险的很,一张嘴就挖了个大坑给武元庆。

    武元庆不是雏儿,这么简单的陷阱他一眼就看出来了,然后只见他冲有些担心看着他的李靖摇了摇头表示不用担心,接着转头看向温彦博冷冷嗤笑到:“中书令想的真多,只是想的多并不代表想的就对。就像这句,中书令就理解错了,我的意思是,中书令你算什么东西,有什么资格,凭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问右仆射老了,还能不能打仗这个问题?“

    “你,,,你,,放肆。“被武元庆毫不客气的指着鼻子骂,温彦博差点给气昏过去,哆嗦的伸着手指指指点点不知该用什么词,什么样的语气来说话,来教训武元庆尊重上官。

    “切。“武元庆鄙夷的看了一眼像是中风了一样的温彦博,然后才笑着对李承乾说道:“太子殿下,既然陛下有心让右仆射挂帅,右仆射的身体也没有问题,能够担此重任,而且右仆射自己也愿意领军,我看就没必要纠结了,直接将右仆射的意思上书呈送给陛下,交由陛下定夺好了。“

    温彦博被武元庆给怼了,一时半会还组织不起进攻来,其他的文官又不怎么敢硬怼李靖,所以,武元庆的这个提议出奇的顺畅,没有一个官员反对的。

    在李承乾点头同意了武元庆的建议后,李靖很是感激的冲武元庆点头示意感谢,武元庆急忙笑着摇头表示不敢当。

    当李承乾这边的奏折送呈给九成宫之时,离开皇宫的李靖回到家里简单收拾了下,带了几个心腹家将,随后也赶往了九成宫,他要面见皇帝李世民。

第四百三十八章 人老心不老()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

    话虽如此,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恐怕是没有的。

    功名利禄女人,总有一样是一个人所追求的,无欲无求的绝对不是人。就连寺庙里的佛祖,菩萨,和尚还要给他们上上金身呢,所以,佛祖,菩萨也顶多就是比凡人贵重一点的凡人罢了。

    连佛祖菩萨都不能免俗,李靖自然也是不能免俗的,李靖不好女色,家中除了正室夫人外,只有一房妾室。

    金银,李靖看起来好像挺喜欢的,因为在攻打突厥的时候他曾经放任手下的人隐匿缴获不上交,他自己也收了不少,后来他还因为这件事情被李世民给训斥一顿提前从前线调了回来,连攻打薛延陀的大战都没参与。

    但实际上那只是李靖的自污罢了,为的不过是给皇帝一个理由治他自己的罪,为的是不做功高震主的韩信。

    女色,利禄李靖可以说是看不上的,但惟独这功名李靖却无法看透,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功李靖不在乎,他在乎的就是一个名。

    李靖平常是个很知进退的人,青春年少之时,也曾锐意进取,然而一旦富贵在身,又深惧盈满。

    就比如今年,贞观八年,李靖当右仆射也就是宰相职位也才四年而已,他就以足疾辞任,而且言辞恳切。李世民明白他的心意,并十分欣赏他的这一举动,派遣中书侍郎岑文本转告他说:“朕纵观从古至今的历史,身处富贵而能知足的人很少。他们不论愚智,都不能有自知之明,才能即使不能胜任,也竭力想要任职,纵然有疾病,还自己勉强为官,不肯放弃职权。你能够识大体,见识深远够得上是可嘉的了,朕现在不仅成全你的美德,还想让你成为一代楷模,榜样。”于是,特颁下诏书,加授特进,赐物千段,,,,,,,

    看吧,君臣相宜,你好我好大家好。你知进退,我也不吝赏赐,完全就是君臣相处的典范有没有?

    然后一旦有仗打,有名可以出,李靖就激动了。

    李世民能想到要李靖当统帅领兵出征吐谷浑这一点都不奇怪,足智多谋,威名震撼边庭的军神李靖有这个资格,也的确就是不二人选。

    但是李靖对这事儿这么上心就很是出乎人们预料了。

    说皇帝想选你,你表表忠心说陛下让我去我就去,这没什么,大家都这么干的,但你一个之前才上书要辞职的人现在这么上赶着要领兵,这就有些太那啥了。

    而且,有了太子李承乾的亲自上书还不行,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