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幻初唐 >

第244部分

梦幻初唐-第244部分

小说: 梦幻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松州守军主动出击去攻击吐蕃大军。

    二十万对一万,这尼玛就是螳臂当车,硬那鸡蛋去和石头碰呢,历史上兵力悬殊成这样还能赢的有几个,有肯定是有,但哪个不是赫赫名将,哪里是韩威这么一个不出名的小军府的都督能比的了的。

    于是结果显而易见,韩威轻敌冒进,没有伤了吐蕃军分毫,自己却被吐蕃人打了个大败而归,不足一万的手下能逃回松州的不到三千。

    韩威这一败,损失的不光是五六千的大唐士卒,最主要的是他的失败让剑南道松州周边早以前归顺大唐的羌人看到了吐蕃的不好惹,从而起了异心。

    就在吐蕃入寇松州的消息刚刚烽火传到长安,让长安的皇帝和大臣们知晓的时候,韩威就败了,而后不过四五天,羌酋阎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齐齐一个州一个州的叛乱并且归附吐蕃。

    一时间唐朝在松州这里陷入了极其不利的境地。

    然后一场仗打出了自信心的松赞干布觉得大唐不过是徒有虚名的纸老虎罢了,根本不能和吐蕃大军抗衡。

    于是信心满满的屯兵在松州城下,然后派了使者携带金帛赶往大唐都城长安。

    大唐君臣在长安里对松州的具体战事还不太了解,只是通过烽火传递的消息知道韩威打了败仗,但松州城并没有丢,所以并不是如何太过着急的。

    还在商量该如何应对,派兵去增援是肯定的,但派多少,派谁去还没定下来。

    然后八百里加急的奏折已经从松州送抵了长安,言明吐蕃大军逼进是来迎娶公主的,随后吐蕃使节会到长安来觐见皇帝。

第四百五十七章 松赞干布的威胁() 
“丫丫,看过来看过来,看爸爸手里拿的是什么?&#o39;武元庆手里晃着拨浪鼓冲女儿武瞾喊。

    而一岁多的武瞾小宝贝呢,正聚精会神的用穿着小虎头鞋的脚丫子踩着脚下的一滩水渍打算和尿泥玩呢,对她老子的召唤理都没理。

    “呀,夫君你怎么光顾着逗她玩了,没看到丫丫都尿了吗?“王子瑜从屋里走出来正好看到这一幕,不由的娇嗔道。

    武家这女孩子都和丫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武元庆的三个妹妹从大丫到二丫再到小丫,一字排开,结果武元庆自己生了女儿武瞾后,取了个小名又叫丫丫,这姑侄四个要出去光叫名字,别人还以为是姐妹四个呢。

    别看丫丫才一岁多,但从小就聪明的很,不到十个月大就会走了,不满一岁就会叫爹,娘,爷爷,奶奶,姑姑,会称呼人了,而且吐字非常清楚。

    “我拿着拨浪鼓逗她过来,可是她不理我啊。“被老婆埋怨,武元庆很是委屈。

    “活该,谁让你好好的爹不当,非要女儿叫你爸爸的,怪声怪气的女儿理你才怪。“王子瑜呛到。

    “哎,子瑜你这叫不讲理,怎么叫爸爸就是怪声怪气了呢。爸爸这个词儿可是孩子出生后最容易喊出来的一个词儿了。《广雅》中《释亲》篇有云:“爸,父也。”我让女儿叫我爸爸怎么了,一样的意思,爹能叫,爸爸当然也能叫,我不但让女儿叫爸爸,我还要教她管你叫妈妈。“武元庆仰着下巴傲娇的说。

    “哼“王子瑜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说道:这话你别和为说,你和女儿说去,她要愿意叫你爸爸才行。“

    王子瑜身为太原王家的嫡女,她父亲又是大教育家,虽然在她小时候就去世了,但对她的影响却是很大的,所以她的学识是相当渊博的,。《广雅》当然是看过的,也知道有些地方的人管父亲是叫爸爸的,然则北方这边一般还是叫爹的比较多,所以爸爸这个称呼在她听来是有些怪声怪气的。

    但夫君武元庆如此执着于这个称呼,王子瑜也不想多说什么,反正喊不喊的那得看女儿愿不愿意了。

    女儿武瞾虽然,但小丫头可是有很固执一面的,爹就是爹,习惯了叫爹,再让她叫爸爸,小丫头死活也是不肯的,如何说服固执的小丫头,有她老子头疼的了。

    听了老婆王子瑜的话,武元庆也是泄气不已,小丫头固执的不像话,怎么也不肯叫爸爸。

    可是这爸爸,真的听起来要比爹顺耳呢。

    后世的时候武元庆从小就是叫的爸爸妈妈早就习惯了,他也一直以为爸爸妈妈这样的称呼是近代才有的,相信绝大多数人应该都和他是一样的看法。

    但后来偶然的机会他看了一篇文章才知道原来爸爸妈妈的称呼在古代就有了,就像《广雅》中记载的“爸,父也。妈,母也。“

    《广雅》成书于三国魏明帝太和年间,但并不是说那个时候才有了爸,妈这字儿,只是说这个时期有文献解释过这两个字儿。

    实际上,爸爸妈妈这样对最血亲的人的称呼应该是大多数人类语言**同的称呼,比如说英语里边妈妈的称呼,法语,德语,俄语,意大利语里对妈妈的称呼听起来和汉语里的妈妈几乎是差不多的,印度语,法语里边对爸爸的称呼也和汉语里的爸爸是差不多的音。

    这常看外国电影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卧槽,这外国人怎么叫爸爸,妈妈和中国人差不多啊,不是说意思一样,而是音的相似。

    妈妈,爸爸也是小孩子刚出生时候嘴里无意识咿咿呀呀最容易出的两个音节,所以婴儿最先会说的也是这两个称呼。

    有一个法国人类学家经过研究表过一篇文章说由于“爸爸”这个词约七成的人类语言中都存在并且意义相似,因此很可能是古人类最先会说的词汇。

    还有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事实就是我们现在喊母亲的这个母字,在上古汉语中的音其实是妈字的音。

    但虽是如此,可有些习惯却是不好改的,尤其是在一些固执的人那里,比如武瞾这个小丫头,就死活不叫爸爸,称呼爹可以,称呼爸爸没门,不管是让她叫,还是武元庆自己自称都是一样,爸爸这个词属于不被理睬的。

    武元庆在家里绞尽脑汁想让女儿喊他爸爸的时候,吐蕃的使节也快马加鞭的赶到了长安。

    吐蕃使节这么快的抵达长安,一来是两方对阵刻不容缓,二来则是因为松州地处川藏交界,放在后世就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那片的。

    这里过去不远就是九寨,过两个州县那就到了陇南天水了。再走走就是九成宫了都,所以离长安真的可以说是很近很近了。

    吐蕃使节此次前来,鸿胪寺可不敢像去年那样冷落他们了,几乎是吐蕃使节当天来,第二天皇帝就在太极殿召见了他。

    如果可以,李世民是真的不想打这一仗的,哪怕军方的人嗷嗷的叫着要灭掉吐蕃,但不说去年才把吐谷浑给干掉,大唐需要休养一下,就说文官里边反战的情绪就高涨的不行,而杨师道和温彦博这两个正统文官又是刚刚上任右仆射和侍中,自然是都不想看到大唐再和吐蕃打一场恶战的。

    但现在不是说大唐自己是什么想法,关键吐蕃人就憋着气要打这一仗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不是说吐蕃人为的是求娶大唐公主吗,带兵到松州不过是威胁吗?

    可以这么说,但又不全对,如果说一开始松赞干布真是想带兵来威胁一下,增加娶公主的成功几率的话,那在他打败了韩威的松州军后,这个目的就不那么单纯了,这从吐蕃使者在大唐皇帝面前那副倨傲的样子就能看出来,而松赞干布给李世民写的书信里更是充满着恶意满满的威胁:“若不许嫁公主,当亲提二十万兵,夺尔唐国,杀尔,夺取公主”。

第四百五十八章 盲目的自信() 
“放肆,蛮夷小国之主竟敢对我大唐皇帝不敬。“新官上任要好好表现表现,右仆射温彦博第一个跳出来斥责。

    只是疾病缠身的他说一句话都要喘半天,更何况是如此疾言厉色了,说完差点气没倒腾过来给晕过去。

    虽然有些抢了大臣们里边的老大左仆射房玄龄的风头,但李世民用眼神表示很赞赏。

    在温彦博之后,其他大臣也纷纷斥责,军方巨头更是怒目圆瞪一言不合动手的节奏,嗯,是有人已经动手了,老混混程咬金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吐蕃使者的身后,照着他的腿弯就是一脚,噗通一声就踹趴在了地上。

    吐蕃使节好半天才狼狈的在一群幸灾乐祸的大唐朝臣注视下爬了起来。起来后第一句话就是向大唐皇帝李世民告状,指责程咬金的野蛮行径。

    毕竟是使节,虽然现在双方都干了一场了,但泱泱大国面子还是要的,打人家使节总归不太美观,所以,李世民假模假样的训斥了程咬金几句,然后说在朝堂什么逞什么能,要逞能到松州战场去。

    程咬金听了这话乐的差点蹦起来,高兴的欣然领命,羡慕的尉迟恭这些将军眼睛都绿了。

    娘的,套路真深,还能这么干啊,不是商量好了让侯君集,牛进达几个去的吗,怎么一转眼就让着老货去了,皇帝啊,你这说话不算话啊。

    吐蕃使节却傻了,什么意思,你们特么搞明白现在什么情况了吗,本使节是来求亲的,不是来下战书的好哇,你们能不能尊重一下我的感受,好歹咱们先就婚事谈一谈在说打不打的问题好不好。

    吐蕃使节也是傻逼,就冲他刚才的那倨傲的吊样,加上他主子松赞干布在书信中那充满威胁的话,谈你妹的亲事啊,你妹这是谈婚事该有的态度和语气吗?

    求亲?抢亲才对吧。

    松赞干布在信里那么写,估摸着就没打算大唐皇帝会同意请婚的事儿,如果松赞干布真是觉得他写的那番话,能让大唐皇帝同意嫁给他给公主,那松赞干布绝逼是个傻逼。

    因为别说是强大成大唐这样的无敌帝国的皇帝了,你就是换个小点的国家,你想娶人家的公主你也不能用这种威胁的语气说话的。

    还什么若不许嫁公主,当亲提二十万兵,夺尔唐国,杀尔,夺取公主,你当就你吐蕃有二十万兵啊,你当大唐帝国是泥捏的啊。

    松赞干布说这话你特么问过大唐那几十万常备府兵没啊。别说各地府兵了,就长安城里就驻扎着十几万的十二卫兵马呢好不好,都特么是泥塑兵马俑啊。

    松赞干布太猖狂了,也太自视盛高,太高看了吐蕃的强盛和战斗力了。

    不过这也难怪,就和一夜暴富的土豪一样,心态跟不上实力的变化,总是容易盲目做傻事。

    松赞干布其实算是吐蕃的立国之君,在吐蕃的地位就和建立清朝的秦始皇一样,他就是吐蕃整合统一高原的第一位大一统君主,年纪又那么年轻,这样的环境下松赞干布必然有很强的强国和大国首领思想。如此一个强势人物主动请求唐朝赐婚居然被拒绝,而且是连着两次,这是他无论从感情还是思想上都绝对无法接受的,他感到自尊心受到莫大的羞辱。

    再加上和唐军在松州那一站吐蕃胜了,唐军败了,所以松赞干布膨胀了,被渺小的一次胜利迷住了眼,他想要称量一下大唐的势力。

    这不得不说古代的无法言语的通信实在是害人不浅,吐蕃就是个落后的不要不要的农奴制国家,以前对中原王朝的了解也都是从到过大唐人的口中,或者从一些书中有所了解,虽然近两年和大唐有了联系,但了解的也有限,双方联合攻打吐谷浑的时候又是各打各的,导致吐蕃君臣对大唐就没有个具体的了解,完全就不知道大唐的实力是怎样的庞大。

    所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松赞干布就写了这么一封咄咄逼人充满威胁的书信给大唐皇帝,言明你要么把公主嫁给我,要么我就自己领兵杀到你大唐去,占领你的国家,杀了你,然后抢夺回你的女儿。

    完全就是不把李世民放在眼里,视大唐兵马如无物的既视感。

    竟然有人说要杀到大唐来把李世民这个皇帝干掉,还要抢了他女儿做老婆,这让李世民这个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如何能接受得了,就作为一个父亲也是完全不能忍受这样的威胁的。这要接受了,还当什么天可汗,不被周边小国家的人嘲笑死才怪,记在史书里更是遗臭万年的好伐。

    没什么好说的,打吧。

    被踹了一脚的吐蕃使节被赶了下去,然后军方的众多将军就开始了争夺领兵的名额。

    “陛下,让臣去吧,哪怕是肝脑涂地,臣也定要将吐蕃小儿杀个片甲不留。“

    “陛下,微臣愿。。。。。。“

    “陛下。。。。。“

    。。。。。。。。。。。。

    看着一个两个大将军言辞恳切向皇帝陈述自己带兵的好处赌咒发誓要达成什么目标,程咬金就乐的不行。待看到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也要跳出去的时候,程咬金就忍不住打趣了:“老牛啊,你怎么也跟着瞎掺和开了,陛下之前不是已经定了要你当阔水道行军总管,作为先锋官赶往松州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