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幻初唐 >

第249部分

梦幻初唐-第249部分

小说: 梦幻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长孙冲不甘的怒骂,对面的人好笑的摇了摇头说道:“打胜仗的是牛进达,和武元庆有什么关系?“

    “武元庆是监军,除了牛进达就数他最大怎么能说没有关系?“长孙冲呛声到。

    “那也是武元庆自己争取来的,长孙兄又发什么牢骚?“男子淡淡的说道。

    “我说你怎么帮着他说话啊,忘了你们之间有仇的了啊?“长孙冲很不满的大声说道。

    男子呵呵一笑没说话,他和武元庆以前的确闹过矛盾,说是有仇也不为过,但那都是几年前的陈年旧账了,年少轻狂时候的事情现在还记着干嘛,又不是生死大仇。

    再说,自己和武元庆也算是连襟,同为驸马,见了面还的叫一声姐夫呢。

    男子是柴令武,老爹柴绍是上一代的驸马,他是这一代的准驸马,皇帝已经将巴陵公主赐婚给他了,就等时候到了就成亲了。

    柴令武当然可以把和武元庆之间的不对付放下,但明显的长孙冲是不可能了。

    不说他们长孙家和武元庆几次的碰撞,但说是他内定的媳妇儿长乐被武元庆拐跑,然后他和长乐的婚事也告吹,这个仇就放不下。

    杀父之仇夺妻之恨那是不共戴天的,尤其被夺得还是皇帝皇后最喜欢的嫡长女长乐。

    “你能忘了我却忘不了,我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长孙冲咬牙切齿的自语道。

    “何必呢,你说你们长孙家和武家斗过几次了,哪一次你们家赢了,每一次都被搞得灰头土脸的,连带的舅舅都对你们有些不满了。“柴令武叹息到。

    柴令武说的舅舅是皇帝李世民,说的事情指的一次是倭国的事情,在高表仁的处置问题上长孙家丢了脸面,一次就是这吐蕃的事情,吐蕃使节几次到长孙家拜见,朝中谁不知道,吐蕃出兵,使节被扣后向长孙家求救,又哪个不知道。

    尤其这次吐蕃的事情,皇帝倒是没说什么,但长孙皇后派人到长孙家斥责大家可都是知道的,皇后都生气了,更别说皇帝了。

    现在你长孙冲还在这里骂武元庆,骂也罢了,你别拿打仗的事情说事儿呀,这可是打了大胜仗,你不说赞许的好话也就算了,但你不能说竟然打了一场大胜仗这种听起来好像抱怨打了胜仗不对的话啊。这要传到皇帝耳朵里,皇帝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你长孙家盼着朝廷大军打败仗,盼着皇帝丢脸?会不会觉得你长孙家是吃里扒外呀?

    平日里看着挺精明的人,怎么一碰上武元庆有关的就没了脑子呢?

    “呵呵,你别看姓武的现在得意,以后有他哭的时候。“长孙冲冷笑道。

    “什么意思?“柴令武疑惑的问。

    “以前姓武的一直游离于朝堂之外,对政务表现的很不关心,陛下才会容忍他屡次放肆,因为他表现的对权力很不热衷。但是这次他却一反常态,不但毛遂自荐插手军务,甚至还插手地方政务,培植亲信结党营私。你觉得陛下还会再像以前那样信任他吗?“长孙冲嗤笑道。

    柴令武沉默了,他觉得长孙冲说的挺有道理的。

    第一次松州大捷捷报传回已经一个多月了,随后又连着来了几次捷报,剿灭俘获的吐蕃士兵数字一次次的涨,占领的土地城池也一天一个样。

    到最近一次的捷报,占领的城池已经达到了一百多个,虽然捷报中说吐蕃那里的所谓城池很多都是小镇子一样的土石围城,但城池就是城池,再小再破也是城池,更别说占领了这么多城池后所占领的疆域有多大了,拓疆千里都算是说的少的。

    然后在几次捷报中,武元庆向皇帝请命总督地方政务,并请求朝中能派些能干的官吏去协助。

    这也就是长孙冲为什么说武元庆插手地方政务的原因,而且武元庆还提了几十个人选,都是他在司农寺,鸿胪寺的亲信手下,故而才又培植亲信,结党营私一说。

    皇帝虽然恩准了武元庆的请求,但朝中的确有了一些攻击武元庆的苗头。

    长孙冲和柴令武谈的话题远在青藏高原的武元庆可不知道,他忙的一比,就算知道了也懒得理会。

    攻打一个地方不是说打下来就完了,攻打难,管理更难。

    武元庆应该庆幸他所在的是青藏高原,这时候的蛮夷之地,人口稀少,不然有的他头疼的。

    不过现在武元庆也很头疼的说,最头疼的就是语言交流的问题。

    除了从松州带的一些懂这里语言的通译外,其他的大唐将士没一个能和当地人交流沟通的,这就导致因为交流的不畅时时会有冲突发生。

    比如说,明明一些士兵是路过讨碗水喝,偏偏当地的人就以为他们是要进去抢劫,或者伤害他们,于是就反抗,然后流血事件就随之发生。

    这就跟后世一些中国人到了美国一样,不会英语没法沟通,碰到那种警察把他们当成坏人的情况,他们下意识的就要解释,但又不会说英语,警察说着英语让停下或者双手抱头等等,但他们却还在激动的手舞足蹈在用汉语大声解释,于是和国内完全不同的执法标准下,美国警察就可能会把他们当成反抗直接击毙。

    这种情况新闻上报道过不少次了。

    因为美国警察可和中国警察不一样,中国警察那是不得命令不能随便开枪的,甚至鸣枪示警都会遭到非议,开了枪就要写报告,但美国却不一样,美国是那种只要警察认为你危险就能开枪射击的国家,当然这里边有多少是必要开枪,又有多少是故意装不懂开枪的咱就不说了。

    反正一句话,因为沟通不畅语言的问题,发生误会性的冲突那是常常会发生的。

    所以,武元庆才会向皇帝请命调人来。

第四百六十八章 和尚的作用() 
武元庆的确是插手地方政务了,但那可不是他自己愿意的,实在是逼得没办法了。

    再一个,军队打下了地盘,临时实行军管制那完全是应有之意,是惯例,所以长孙冲期盼的事情全是白想,皇帝一点都没有怀疑武元庆。甚至对于武元庆少见的主动担起责任,李世民是相当高兴的。

    所以对于武元庆的请求,李世民是全都满足了的,不管是他要总督地方政务,还是请调官吏,都是想都没想就全部同意了的。

    武元庆不但从长安调了人来,还从松州辖下的各县,以及周边的州府借调了不少人来。

    算起来总共两百多号人,加上军中管粮草运输的官员差不多是满足管理需求了。

    抽调的人都已经到了,从长安来的像王玄策,赵恒,高表仁等人也都到了,王玄策,赵恒,高表仁三个武元庆留在了自己身边外,其他的全部补充到了其他用人的地方。

    侯君集等牲口们实在是太猛了,短短时日就把近半个吐蕃都打了下来,往往都是这边还没接收呢,那边就又有一个地方被打下来了。

    搞得武元庆都没时间梳理,没时间安抚占领之地人们的情绪,因此导致好几个城池出现了反复,城里边的部族贵族煽动牧民造反,几百个大唐士兵因此牺牲。

    这都是因为人手不足,没能及时辨别清除隐患的缘故。

    没办法,吐蕃虽然占领的时间不长,不得这里的民心,但唐军的到来却也是会给一些既得利益的小贵族小头领们造成损失的。

    因为这些地方的很多小贵族都是兴贵族,都是吐蕃占领后刚刚崛起的,唐军把吐蕃人打走了,无疑就会让这些依附吐蕃人才崛起的小贵族没了靠山,利益受损。

    抢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这些人煽动牧民造反也就不足为奇了。

    到来的这些官吏首先就是要鉴别一下武元庆任用的那些当地人是不是这种的既得利益者,如果是直接清除掉,如果不是,对吐蕃没有什么好感,对大唐又心存善念的就留用,并在这些人的协助下进行地方治理。

    不管是秩序的整顿,还是正常生产劳作的恢复,都是这些人该干的事情。

    除了调集了很多官员外,武元庆还又从大唐控制的一些羁縻州中找了很多和尚来。

    之所以找和尚过来,是因为武元庆知道越是在愚昧落后的地方,宗教的力量就越是强大。

    你要在大唐的关中腹地,说占领的一座城市后让和尚们,或者道士们帮着安定人心,那纯属扯淡,用处肯定不大。

    因为其实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汉族人大多都是没信仰的,或者说是博爱的。汉族人对信奉的身上很博爱,也很功力,别看很多人固定的时候都会上香祈福,但他们却很少会固定一个佛,一个神仙。

    去到寺庙,道观,大家就会看到里边琳琅满目的是各种各样的神仙佛像,大家跪拜也都是一个个跪着过去的,没说是我只跪里边的哪一个。

    求子的跪拜这个娘娘那个娘娘,或者送子观音,求财的拜各种的财神。

    汉人的信仰很功利,我需要你我才会拜你,如果不需要拜拜也可以,就当先拉关系了。

    这就是汉人的博爱信仰。

    但外国人或者少数民族的同胞们就不同了,在美国那些大家大部分信仰的都是耶稣,然后就只有一个耶稣,还有信仰真主的,也就那一个神,当然还有其他的神,但他们基本都是只选择一个信仰。

    口头禅都是我的上帝,真主之类的,哪像汉族人口头禅都是满天神佛。

    信仰单一的人,对于信仰的忠诚度也最高,就拿高原上的这些人来说,他们因为挨着泥婆罗很近,所以从天竺,从泥婆罗传过来的佛教在这里的传播度是很高的,几百年下来,远远的高于本地的宗教。

    也正是因此,武元庆才找来了很多和尚帮着宣传佛法,帮着安定民心。对于饿死都要供奉佛祖的当地人来说,有这么多上师来给他们讲经,那是好到不能再好的好事情。

    武元庆找和尚来,所有人都不明白是为什么,等见到武元庆找来的这些和尚在城中到处讲佛法,宣传布道,并受到当地人的热烈欢迎,而且当地人对唐军的态度也好了很多的时候大家才明白过来他的用意。

    “玄策,那些大和尚的住宿饮食你都给安排好了,千万别让他们给病了,影响了大师们讲经弘法。“武元庆叮嘱道。

    “是大人。“王玄策笑呵呵的应道,对于明明是在盘剥压榨和尚们的价值,还非要说成是帮助和尚们在蛮夷之地弘扬佛法这种不要脸的说词,王玄策表示不愧是鸿胪寺的头头,就是不要脸。

    “高大人。“武元庆又看向高表仁说道。

    “别,你还是叫我高兄吧。“高表仁赶忙说道。

    “行,听你的。“武元庆笑了笑,皇帝对高表仁去倭国宣旨却负气而归的事情已经消气了,之前就已经取消了对他的处罚了。

    只是一时没有合适的地方让他起复,所以还在鸿胪寺帮忙。不过就在武元庆上奏折请调官吏之前,皇帝已经下令让高表仁到岳州当刺史了。

    但武元庆请调的名单里却有高表仁,皇帝当然不会因为武元庆的请调就把高表仁岳州刺史的官职给撤了打发到这里来,是高表仁念及武元庆对他的知遇帮助,自己主动延迟赴任到这里来帮助武元庆的。

    又重当了刺史的高表仁,现在官职可比武元庆要高的,所以武元庆也就不好再直接喊名字了而是喊高大人了。

    但高表仁又怎么会在意这种形式,武元庆要是叫他高大人高刺史的话他也要叫武元庆武少卿,或者监军,这一来可就生分了。

    所以,还是按原来的称呼好了。

    “高兄,那些商队都怎么样了?“武元庆问。

    “那些商队都问过了,有天竺的,有南诏的,还有波斯的,大唐的也有两支一支从岭南来的,是冯家的,还有一支是从蜀地来的。“

第四百六十九章 暴利() 
“岭南冯家的商队?“

    武元庆很诧异。冯家这几年买卖做得很大这他知道,因为武家的生意做得更大,而且都是从广州出海做得海上生意,如果说武家和皇家垄断了海上过半生意的话,冯家作为地头蛇怎么也能排在第三了。

    但冯家的生意主要是走海上的,现在香料岛那片全都是大唐的地盘了,嗯,准确说从大唐沿海出发一直绕过中南半岛在到马来半岛,在苏门答腊等后世属于印尼的岛屿,这海岸线沿线都被大唐人清理了差不多。

    这里边军队的贡献并没多大的,大唐水师做的事情基本都是轻而易举的接管,主要打仗的基本都是各家族招募的私人武装,别看各家族每家召集的私人武装并不多,但如果算上船工那些的话,哪一家起码也是有几百号人的。

    光是武将勋贵单独干得就有十几家,还不说其他的小的联合干的,以及文官家族,以及其他大小世家。

    武元庆从海上带回去的那堆积如山的香料直接调动起了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