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幻初唐 >

第252部分

梦幻初唐-第252部分

小说: 梦幻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做的都不错,据打探到的消息,不少当地人现在谈论起我们都表现的很友好。“高表仁笑呵呵的说道。

    “哈哈,那就好,那就好。“武元庆非常高兴。

    宗教是蛊惑人心的东西,武元庆一直都知道,这种东西用的好了对统治相当有好处,没见西方国家中世纪时候那种政教一体的国家吗,虽然血腥,清除异己,但不得不说那种政教一体的国家统治是很稳定的。

    别的不说,中原王朝除了周八百年江山,汉四百年江山外,剩下的哪个朝代有超过三百年的。

    可是西宗教主导的国家,在古代像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那都是存在时间上千年的国家。

    当然宗教要是弄不好就很容易出问题,比如老是打着神仙的名义搞造反,像白莲教就是里边的翘楚,从唐末就开始活跃了一直到了清朝末年还存在,跟不死小强一样,还有元末明初的明教,这家伙更是对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有着很大的臂助。

    当然靠宗教发家的朱元璋深知这一点,所以一上台就把明教打入了恐怖分子的行列,全力剿灭。

    而且宗教不光容易搞造反,还容易搞分裂,总有些狂信徒,不机迷的人被人一忽悠就上了不归路。

    但不管好也罢坏也罢,宗教蛊惑人心这点是错不了的,越是愚昧落后的地方和人,越是会被虚妄的宗教神灵教义给蛊惑。

    作为大唐这时候能和道教抗衡一二的佛教,在汉人里边顶多能排到第二位,但是在高原,这个距离佛教发源地天竺或者说泥婆罗最近的地方,那佛教就是当之无愧的排第一的宗教。

    信众的比例几乎是一比一的,就是说每个人都信佛,每个人都念佛。

    别看佛教除了一些高僧外,在历史上不少时候声明不算太好,比如明明自称是出家人,四大皆空,实际上却是死要钱,把庙里的佛像修的金光闪闪的,还涨着是所谓的方外之人,国家不收赋税的便利,吸纳寺庙周边普通农户的土地挂靠等等,每次朝代更迭土地兼并导致流民四起,饿殍千里的,除了贵族,地主,皇家,寺庙和尚在里边也扮演者相当大分量的角色,甚至寺庙的产业土地比大世家,大地主还要大还要多。然后还放吃人不吐骨头的高利贷,印子钱等等恶行恶事。

    像梁武帝笃信佛教,四次出家,逼着朝臣花大钱把他赎回,叫赎回“皇帝菩萨。里边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有心思不正的和尚在蛊惑撺掇,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

    和尚造孽,寺庙得利,苦的是梁武帝,好好的一个有为明君,愣是被祸害的被亡了国,自己也活活饿死在了皇宫净居殿,好不凄惨的下场。

    但别看有诸多的恶事出现在佛教的代言人和尚当中,但佛教那导人向善的教义,让人放下,积德行善,为来生投个好胎的逃避教义却是很得民心的,尤其是得到底层生活困顿看不到希望百姓追捧。

    因为佛经说了嘛,这辈子过的苦没关系,还有下辈子,下下辈子,为了投胎转世后能过的好一点,这辈子活着就要笃信佛祖,供奉佛祖,为来世修福报。

    正是佛教这种教人逃避的教义,教人过的不好乖乖忍着,图谋下辈子的教义,让统治阶级很是看重。

    武元庆也是统治阶级的,对此当然同样很看重了。而且这里是高原,是深受佛教影响的地方。

    关键的是因为这里的人不是汉人,而是从来没有被中原王朝统治过的高原游牧民族,对他们武元庆可不存在说觉得让他们信佛有什么不好的。

    这要是放在汉人多的地方,武元庆是绝对不会鼓励让大家信仰佛教的,当然大唐现在从皇帝到律法也都是不建议,甚至是限制佛教发展的。

    但是高原这里不一样,一来这里有信仰佛教的土壤,基本家家信佛是没法管的,二来佛教教人逃避的教义对大唐在这里的统治也大有好处。再一个,信佛就会对和尚很尊敬,会比较听得进去和尚说的话。

    那些从大唐剑南道各个和蜀地有接触懂高原人语言的地方调来的和尚给高原上的人讲佛法,宣传教义,但这并不是他们要干的全部,武元庆还让他们在讲佛法的当中夹杂着私货,向高原人灌输大唐的繁华,还有大唐人对高原人的友好,潜移默化的让他们对大唐产生好感,心生向往。

    实行了有段日子了,现在看来,已经初见成效了。

第四百七十四章 贼心不死() 
武元庆以为长安来信是程咬金的私信,和他没有关系的,但很快就发现不是这样了。

    “王八蛋,吐蕃小儿该死。“

    就在他和高表仁说着话的时候,程咬金一脚踹开门,怒气冲冲的走了进来,嘴里还在大声骂着,在他后边跟着的是一脸铁青的牛进达,执失思力。

    三人的闯入,让武元庆懵逼的很,不懂谁有惹到程老魔王了。

    “睡,就知道睡,别人都欺负到家来了你还睡,睡死你算逑了。“看到武元庆裹着被子的懵逼样,程咬金气不打一处来,走上去一把就将他从温暖的被窝里拎了出来。

    幸好武元庆只是贪图温暖,而不是真的睡觉所以没脱衣服,不然就特么当着四个大男人的面走光了。

    “哎哎,程叔叔你怎么了,小侄没有惹到你吧。“一言不合就被拖出被窝的武元庆惊慌的喊道。

    “看你不顺眼,咋了不行啊。“程咬金瞪眼喝问。

    “行,行,你是长辈,你说咋就咋。“武元庆缩着脖子认怂。

    吧唧,程咬金把他扔到了地上。嘶,地好凉,冰凉的地面挑战者武元庆的脚底神经,冻的他一落地赶紧就跑到炕边穿鞋子。

    一边穿鞋子一边问程咬金:“程叔叔,这吐蕃人怎么惹到你了,你发这么大火。“

    “还不是松赞干布那小兔崽子,派人到长安求和要做大唐属国也就算了,竟然特么贼心不死还敢提求娶公主的事儿。“程咬金咬牙骂道。

    骂道这,程咬金怒瞪了武元庆一眼,埋怨到:“你说你小子,当初你要是和老牛加把劲把松赞干布弄死多好,哪有现在这种狗屁事情。“

    额,武元庆无语,这话说的,好像我们不想弄死松赞干布一样,那不是没办法弄死吗,那孙子太机警,跑的太快,没追上能有什么办法。

    但武元庆也知道程咬金就是发泄一些怒气,并不是真的不通事理胡乱怪罪,所以也没有辩解。

    “那陛下是什么意思啊?“武元庆问重点。

    “处默是在吐蕃使节到了长安后,就给写的信,当时陛下还什么决定都没做呢,不过现在就不知道了,因为是家信所以是家里下人送来的,而不是走得驿站,所以路上用去了不少时间。“程咬金心情不佳的解释道。

    吐蕃使节到长安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二十天了,要是皇帝和大臣们朝议顺利的话,搞不好现在已经做完决定,传旨的人都到路上了。

    “宿国公你用不着这么生气,求亲这件事应该不用担心的吧,我想陛下肯定是不会答应的。“高表仁安慰道。

    “何以见得“牛进达出声问道。

    程咬金和执失思力也都竖起了耳朵听高表仁的高见。

    对他们这些将军来说,是绝对不愿意看到大唐公主和亲异族的,执失思力这个原突厥人也不例外,这家伙被皇帝李世民的王八之气给折服了,嗯,也可能是被大唐的强大折服了,反正现在是一门心思死心塌地的当大唐人了,还娶了皇帝的妹妹九江公主为妻,官拜驸马都尉,封爵安国公。

    所以执失思力是完全把自己放在唐人的立场傻瓜,站在军方荣誉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

    在他们这些将军看来,吐蕃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大唐,现在战败成狗了还敢求娶公主,是完全不把大唐军方看在眼里,是小瞧军方的一种表现。

    所以对于皇帝会不会答应吐蕃的请求嫁公主就表现的格外重视,因为皇帝嫁公主的话,那丢的就是军方的脸,显示的是军方的没用,都特么占了吐蕃一半领土了还要嫁个公主给人家,不是军方没用是什么,要是直接灭掉吐蕃不就没这事了吗?

    所以,程咬金,牛进达,执失思力这三个将军都急切的想听到高表仁的分析。

    高表仁组织了一下话语说道:“我是这么认为的,吐蕃已经好几次向陛下求亲了,之前的几次陛下都是拒绝的,而且拒绝的很干脆,所以陛下心里肯定是不同意嫁公主的。然后吐蕃求亲不成还发兵松州,甚至写信公然威胁陛下,要提兵攻占大唐,还要杀陛下,抢公主。而这种情况陛下依然拒绝求亲,拒绝嫁公主,也因为这样陛下才派几位将军对吐蕃开战。“

    说到这里,高表仁停顿了下,见程咬金几人一副深思的样子,他接着说道:“那陛下不嫁公主的决心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我们仗也打赢了,而且是开疆拓土天大的胜利,这种情况下我不觉得陛下会改变心意将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因为那太丢人了,会给人一种错觉,好像我们是被吐蕃人吓住了,所以才迫于无奈嫁公主的。甚至会让其他周边的国家觉得,原来大唐公主这么好娶啊,只要和大唐打一仗,威胁一下,哪怕打败了,也能娶到大唐公主。那,要是周边国家都这么看大唐,那大唐算什么,软蛋怂包吗?这么丢脸丧士气的事情,我认为陛下肯定不会做的。“

    “有道理,陛下那么英明,肯定不会那么做的。“执失思力一副脑残粉的样子。

    程咬金,牛进达也点头附和,都觉得皇帝英明神武才不会二百五到丢人呢。

    可是,武元庆嘲讽一笑,泼冷水到:“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如无意外陛下肯定会答应吐蕃求亲的。“

    “你小子别胡说,我们打赢了,陛下为什么反倒会嫁公主了。“程咬金翻着牛眼白武元庆。

    “对啊,你老都说了,我们打赢了啊,因为我们打赢了,陛下才要显示自己的宽宏大量,显示自己的天可汗风范啊,才要对吐蕃这个战败者施以仁德友爱啊。“想起历史上松州之战后的文成公主和亲,武元庆忍不住嗤笑着说:“打一巴掌给个甜枣这个道理,你几位难道不懂吗?“

    额

    其他几个刚才还觉得皇帝不会同意嫁公主的大佬,这时候傻眼了,他们发现武元庆说的好特么的对啊。

    尤其执失思力对此很有感触,因为他就是一个例子,作为一个亡国之人,一个大唐以前的敌人,皇帝李世民都把亲妹妹嫁给他了,那嫁一个公主到吐蕃又有什么奇怪呢?

    说实在的,武元庆之前也认为大唐打了这么一场胜仗,李世民应该不会再和历史上一样嫁公主的,但听了高表仁的分析,武元庆却反倒觉得依照李世民那种要做天可汗的尿性,八九不离十还是会嫁公主的。

    “那我们该怎么办?“牛进达涨红了脸问。

    是啊,怎么办,鞭长莫及。

第四百七十五章 一巴掌的事情() 
是啊,怎么办?

    这个问题不光是鞭长莫及的武元庆他们在想,京师长安的朝臣也在想。

    关于接受吐蕃求和的事情,在吐蕃使节到了长安的第五天就已经定了下来。其实这个还能更早定下来,因为根据前方送来的捷报和武元庆写的奏折上详细的军情,李世民和众高层就知道想灭掉吐蕃很困难,打成现在的局面已经差不多了,再打下去也就是多占点土地多杀点吐蕃人罢了,而且现在冬日,气候太过恶劣,又是高原,实在不适合继续打下去了。

    所以即使吐蕃人不来求和,大唐也会罢兵休战的。

    意见早就达成了一致的大唐君臣实际上第一天就能答复吐蕃使节的求和请求,只是因为李世民有感于吐蕃人之前的嚣张跋扈以及敢威胁他的事情,故意拖了五天来晾一晾吐蕃使节。

    至于吐蕃人再一次提出要求娶公主,李世民第一时间是暴怒的,差点把答应下来的罢兵决定给否了,最后李世民是费了好大劲,又在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大臣的劝说下才忍下了怒火。

    这也得说吐蕃这次派的使节还是有脑子的,没有把求和和求亲的事情一起拿出来说,不然的话两个请求一个都没可能实现。

    不过罢兵决定虽然不能收回,可是求亲的事情李世民是一口否决了的,告诉吐蕃使节不要得寸进尺,求亲的事情没得谈。

    但无奈,出发前赞普松赞干布就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帮他求娶到大唐公主,自家老大交代的事情必须给办成了,不然回去穿小鞋怎么办。

    基于这个原因,吐蕃使节发挥了不要脸的精神赖在长安不走了,天天上奏折就说一件事,吐蕃赞普求婚要娶大唐公主,望大唐皇帝可以看在吐蕃赞普一片赤诚,对大唐万般仰慕的份上答应请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