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幻初唐 >

第267部分

梦幻初唐-第267部分

小说: 梦幻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是贞观五年,朝集使赵郡王李孝恭等人上表,认为四方夷族均已归服,请求行封禅大礼,李世民拒绝了。

    紧接着第二年就再次有人奏请泰山封禅,这次主力换成了武元庆他爹武士彠。

    李世民想装逼来着,他说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邪!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封数尺之土,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

    李世民这话意思就是我这么牛逼,不是别人说我牛逼,而是我自己真牛逼,难道没有泰山封禅就能说我不牛逼吗?肯定不能。你们都说泰山封禅是帝王盛世反正我是不以为然的。当年秦始皇封禅泰山,汉文帝没有封禅泰山,也没有谁敢说汉文帝就不如秦始皇好的。因为汉文帝时候天下安康,百姓衣食无忧,就算不封禅人家也是好皇帝。

    李世民就是说漂亮话,谦虚一下我这人很淡泊的,不在意那些虚的。

    结果装逼装成傻逼了,本想说完漂亮话后就顺水推舟接受封禅的奏请的。

    因为古代嘛就是这样,什么事情都不能别人一说我就应下来,大臣们请辞皇帝还得挽留意思意思,然后几次三番后再装作依依不舍的同意。

    李世民依照惯例说完漂亮话,大臣们就很识的继续奏请,李世民就装作没奈何的同意,结果李世民忘了他手底下还有千古明镜魏征老魏头呢,装逼给玩脱了。老魏头上书表示老子我不同意。

    李世民就怒了,老子就谦虚一下你特么还当真了啊,你凭什么不同意,你是觉得老子功劳还不够高吗?还是德行不够深厚,还是大唐不够安定,还是四夷没有臣服,还是粮食没有丰收,还是国家没有符瑞?

    李世民也不谦虚了,直接拿自己的功绩质问魏征。

    魏征老实的点头说这些陛下都做到了。

    李世民更怒了,既然老子都做到了,那凭什么不能封禅?

    李世民装谦虚,装逼装不下去了,发怒质问,可他碰上了克星老魏头,老魏胆儿肥,根本不怕他,解释说:“陛下虽有此六者,然承隋末大乱之后,户口未复,仓廪尚虚。。。。。。赏赉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

    咣咣咣,一串理由砸下来,直接把李世民怼了回去。

    自从贞观六年装逼玩脱了手,好几年都没有大臣提过封禅的事情了,可能大家也觉得皇帝不靠谱,老子们好心好意请你封禅你还拿架,结果被魏征给怼了,那我们也不忙着操这个心了。

    一直拖到今年,贞观十一年,李世民巡幸洛阳,这家伙挨着泰山比较近了,终于有大臣再次提起封禅之事了。

    有了之前的经验教训李世民也不装逼不拿架了,直接二话不说同意了,然后当下就下令秘书少监颜师古,谏议大夫朱子奢,以及魏征,杨师道两位宰相共同研究封禅事宜,最后由百官头头左仆射房玄龄裁定。

    封禅事宜定下后,抽调了很多民夫开始修路,尤其修上下泰山的路,还有搭建祭坛。

    魏老头可能是因为这次没有劝阻皇帝封禅担心皇帝会骄傲自满,所以开始频频给皇帝上书劝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被后世称为谏太宗十思疏的劝谏奏折。

    虽然这时候魏征上这样的折子听扫兴的,但因为封禅的事情魏征没有劝阻,李世民也就很给面子的接受了劝谏,,表示一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还用镇纸压在御案上首表示以后一定常看,时刻警醒自己。

第五百零五章 不招待见的小人() 
“元庆哥哥,我让人打探过了,高句丽不但购买了很多粮食,还购买了兵器,虽然看似只是商队买来防身的,一个商队也就买几十把,但实际上只是不想引起我大唐注意而已。“长乐表情严肃的说道。

    “一共有多少商队?“武元庆急忙问道。

    “没有具体数字,但据盘问的人回报,洛阳城中大大小小铁匠铺有上百家,几乎每家都有高句丽人订购过兵器。“长乐说道。

    铁器一直都是朝廷禁售的东西,更别说是兵器了。但这样的禁售只是对于游牧民族。

    而在大唐国内,铁器是没有售卖限制的,至于说兵器,像什么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之类的兵器全部都可以销售,也可以任意买卖,完全不存在不能私藏兵器这一说。但是这指的是普通兵器,像盔甲,弓箭之类普通人家是不允许藏有也不允许买卖的。

    除了少数的几样禁售外,其他都在买卖的范畴里,像地方府兵出征,他们无论是兵器,还是布甲,皮甲,粮食全都是自己准备的,朝廷是不给准备的,要是没钱准备兵器,那就空手好了,上了战场看命好不好能不能捡到死伤战友或者敌人的兵器来用。

    大唐国内武器管理如此松懈,要以前钢铁产量不高的时候也没有多少兵器能卖到国外的,但现在大唐钢铁产量上来了,朝廷的好钢铁制作兵器自然是装备军队了,但用不上的大量民间钢铁产量就丰富了百姓们日常的钢铁制品供给。

    这么一来外国人从大唐民间购买兵器也就多了起来,只要不是大批量的就没人会管的。

    武元庆在洛阳城里就见过几次高句丽人于铁匠铺订购兵器的,但当时并没在意,直到他发现高句丽还在大量购买粮食。

    他这次出门是随驾的,武家除了他外就没人来了,武士彠是因为身体不好被皇帝留在了长安的,家眷武元庆觉得路途太远也就没带,至于护卫跟着皇帝用不上。

    所以武元庆完全是只身一人跟着皇帝大队人马出行的,平日生活连个照顾的人都没有。

    遇到事情想找人打探一下都没有顺手的,只能是找长乐帮忙调用她手下的内侍帮忙,另外就是调用武家在城中商铺的伙计帮着做事。

    零零总总的调查了快两个月终于有了最终结果,结合两面的调查结果,武元庆确定高句丽不但从粮商手里购买了那四十万石粮食,还在其他粮商手里也采购了不下二十万石粮食。除粮食之外,还用小规模多批次购买的方式购买了不下三万柄兵器。

    这还只是今年的,他们的这种行为从四年前就开始了,差不多就是大唐派人毁掉京观后的两年。

    “元庆哥哥,你说高句丽买这么多粮食兵器做什么,难道真是想和咱们大唐开战吗?“长乐抿着嘴一脸担心的问。

    武元庆摇了摇头说道:“不是,我觉得他们目前针对的不是大唐,而是另一个国家。“

    “另一个国家?“长乐皱眉。

    “对,另一个国家。“武元庆点头:“有一点你不知道,我也不清楚,还是我家伙计汇报情况的时候随口说了一句,那就是高句丽开始购买这些东西的那一年,百济悍然侵犯新罗西部边境,那一次两国打了小半年,之后两国刀兵就没有停过,隔段时间就要冲突一回。“

    “可这和高句丽有什么关系?我倒是听人说过高句丽和新罗是盟友关系,而和百济却很敌对,隋朝时候新罗还是高句丽的属国。难道是高句丽要帮助新罗不成?“长乐语气很不确定的说。

    “没错,我是这么认为的,不过我认为高句丽不是在帮新罗,它帮的应该是百济。“武元庆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下长乐不明白了,怎么高句丽不帮助自己的盟国却要帮助敌国呢?

    见长乐一脸困惑,武元庆笑着解释道:“百济虽然因为和倭国关系比较亲善,仗着和倭国的联合老是想侵占新罗,从而和新罗的盟国高句丽很不对付,但是百济国的掌权人却是很有头脑的,也很明白自身处境的,那就是自己国家小,抗不过中原国家,他们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

    说到这,武元庆停下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才又接着说道:“所以,在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时候,作为高句丽宿敌的百济,其王扶余璋表明虽遣使隋朝,“请讨高句丽”,然而实际上却暗中与高句丽“潜通”。在隋军渡过辽水进入高句丽境内作战时,百济则“严兵境上,声言助隋,实持两端。“百济是光叫唤的欢实却不派一兵一卒帮忙攻打高句丽,甚至陈兵边境还在防备着隋朝的军队。

    而与之相反的是新罗,曾为高句丽属国的新罗,作为曾经的政治盟友和历史上受过高句丽庇佑恩惠的一方,却不仅背离高句丽,还于高句丽首尾不能兼顾之际趁火打劫。新罗在隋征高句丽之前的大业四年,就“欲请隋兵以征高句丽,”表现出早有借隋朝翦灭高句丽的意图。在战争爆发期间,新罗更是趁机出兵侵占高句丽“地五百里,其城邑皆据之。”

    这对比就明显了,也很讽刺了,作为盟友的新罗背叛了,反倒是宿敌的百济却暗中还在帮助高句丽。心碎到家的高句丽国内首鼠两端,阴险狡诈的新罗是发自内心的憎恶。“

    “哦,我明白了元庆哥哥,因为新罗曾经的背叛,所以对于百济入侵新罗,高句丽是乐见其成,不但乐见其成还很大可能会给百济提供帮助。甚至因为担心大唐可能的攻打,高句丽还非常想见到新罗这个小人国这个会背后捅刀子的不稳定因素被干掉,如果百济不能干掉新罗的话,高句丽自己都可能亲自出马攻打新罗。“长乐恍然大悟的说道。

    武元庆含笑点头,长乐说的很对,从高句丽在百济进攻新罗后不久就开始从大唐采购粮食兵器就不难看出,百济肯定是从高句丽那里寻求了帮助的,可百济吃不下那么多东西,那就只能是高句丽也在做着战争准备,而且首要目标是后方的新罗。

第五百零六章 雨一直下() 
“那元庆哥哥我们要不要告诉父皇啊?“长乐迟疑的问。

    “不用,反正针对的不是大唐,他们打生打死的和大唐有什么关系,数他们都打废了才好呢,大唐还能坐收渔利。“武元庆笑呵呵的说道。

    “这样不好吧,毕竟。。。。“长乐有些不好意思的说。

    “毕竟是咱们大唐属国是吧?这就是名义上的事情,谁当真谁傻子。新罗当初能背叛高句丽,以后就能背叛大唐,一旦他们看到有好处可以占,你看他们还会不会认是大唐的属国。“武元庆嗤笑道。

    见长乐还在纠结,武元庆笑着扯开了话题:“好了好了,不想这个了。说说你父皇去泰山封禅的事情吧,过两天就要启程前往泰山了,你跟不跟着去?“

    “我不知道。“长乐苦恼的说道:“太远了也太热了我不想去,可是母后说这是父皇的大事情我应该去,哎。“

    长叹一声,长乐大眼睛圆溜溜瞪着问道:“元庆哥哥你会去吗?“

    武元庆耸肩道:“我也不准备去,就像你说的太远太热了,跑一趟纯属找罪受。“

    “可惜只有咱俩这么想,高阳她们都想去,父皇母后不让她们还撒娇哀求,就连晋阳都是。“长乐很无奈的说道。

    “小兕子身体不好不适合在这么热的天跑那么远的。“武元庆很担心晋阳公主的身体,小家伙从出生就体弱多病,好在有孙思邈,悉心调理下现在身体康健很多了,可也只是好点了,比起常人还是差不少的。

    “可是没办法啊,父皇母后那么疼她,她嘴一撅眼泪一掉,父皇母后就心疼的同意了。“长乐一脸愁容,即为了妹妹,也为了溺爱小兕子的父母。

    。。。。。。。。。。。。。。

    时间来到六月,农历的六月,在后世用阳历算就差不多是七八月的时候了,正是一年中最多雨的季节。

    李世民御驾已经离开洛阳宫小半个月了,算算时间差不多该到了泰山地界了。

    只是洛阳这里已经阴雨绵绵下了快五天了,城内还好点,城外泥泞的根本就没法走。要是泰山那边也是这种鬼天气的话,李世民那一帮着人可就有罪受了。

    皇帝大臣们自然不至于遭什么罪,可随行的宫女内侍以及护卫们肯定好不了。

    看着窗外滴滴答答掉落的细碎雨滴,想起这些,武元庆就不得不佩服自己有先见之明。

    “长乐啊,你说要是你父皇他们看到咱们现在这样,会不会羡慕死啊。“武元庆指着面前一桌的好酒好菜幸灾乐祸的问坐在对面的长乐。

    武元庆没跟着皇帝去泰山,长乐本来也就不想去,见他不去也就装病找借口不跟着她爹妈去了,帝后两口子心知肚明,但既然女儿摆明了不想去,也就不再勉强。

    于是长乐就留在了洛阳和她元庆哥哥作伴了。现在整个洛阳宫里就数他俩最大了,也没什么好避讳的,每天两人就待在一起下下棋,玩玩牌,好吃好喝随时备着,小日子舒服的不要不要的。

    长乐狠狠白了武元庆一眼,面带忧色的叹了句:“也不知道父皇母后他们到哪儿了,他们那下不下雨。“

    “说不好,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