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幻初唐 >

第278部分

梦幻初唐-第278部分

小说: 梦幻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准更喜欢小炒肉的呢。

第五百二十七章 皱成一团的小脸() 
胡辣汤配各式饼子,这种后世在关中,中原地区广为流传的最知名早餐小吃一搞出来就受到了空前的欢迎。

    只是让武元庆没想到的是,最喜欢喝胡辣汤的竟然是晋阳公主小兕子。

    小丫头才上幼儿园的年纪,小奶娃子一个,平日里吃东西带点辣的东西就不能吃,没想到对胡辣汤竟然一见钟情。

    胡辣汤,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东西肯定是辣的。别看里边配料是没辣椒的,可要知道在辣椒没有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就吃辣的,辣这个字也不是因为辣椒的传入才有的。

    只是没有辣椒之前,中国人对于辣味的获取是从其他的比如山茱萸呀,胡椒,胡椒等香辛料里,而辛字本就代表的是辣的意思。

    所以胡辣汤里的辣来源就是里边的香辛料胡椒,花椒。所以在辣椒传入中国之前麻辣基本是不分家的,胡椒,花椒基本就既有了麻也有了辣,蜀地的火锅讲究的麻辣,这里边麻是比辣还要重要的。

    所以这胡辣汤本该是小兕子的死穴的,但偏偏事情就是这么奇妙,小公主小小沾了一下唇边就爱上了这胡辣汤麻辣的感觉。

    然后就见小公主抱着一个小小精致的碗,拿着银勺小口的喝着胡辣汤,喝汤没什么,搞笑的是小公主的表情。一脸欣喜的喝一小口,然后霎时间整张小脸就皱到了一起,眉毛挤成了毛毛虫,小身子还跟着打寒战一样抖动几下,你要光看这表情,还以为她吃的是毒药呢,不然怎么会纠结着这个苦样子。

    可实际上她却是爱死了这种感觉,只是每次喝到嘴里皱成一团的小脸真的是让人感觉不到她的爱。

    喝一口皱回小脸,喝一口皱一回,小公主就用这样纠结的方式喝完了一小碗胡辣汤。

    刚才吃饼子已经吃的挺撑了,又喝了一小碗胡辣汤,小肚子撑得鼓鼓的了,可刮完最后一口后,小公主竟然冲姐夫武元庆一扬碗,喊到再来一碗。

    “嗝“

    只是话才出口就小小的打了个饱嗝,感受着姐姐们看过来的眼神,小丫头害羞的捂住了小脸。

    。。。。。。。。。。。。。。。。。。。。。。。。。。。。

    武元庆每天要么就是到城中救灾的地方逛一逛看一下,要么就是领着小公主们到处吃吃喝喝,小日子过得惬意的很。

    当皇帝的李世民有时候听小兕子说起来都酸酸的骂两句,羡慕嫉妒的很,但他是皇帝就算他想每天玩都没可能的,他不找事事儿也会找他。

    十一月末的时候,吴王李恪被人告了,这家伙都被皇帝打发到安州当都督了,早就脱离了政治中心,但依然有人堵着他不想放过他。

    这就是皇位争夺的残酷,哪怕看着最有资格和李承乾争皇位的他其实是最没资格争的那一个,但谁让皇帝曾经说过李恪英果类我这么一句评语呢,这就是取祸之道。

    哪怕他没有争的心,哪怕他和太子李承乾的关系很好的,哪怕到了地方光敢玩儿,不敢有一丝一毫让人怀疑他所图甚大的动作,但那些支持太子李承乾的,或者想在李承乾面前露脸的人总舍不得放过吴王李恪。

    于是李恪就被人告了,告他的侍御史柳范,随后李世民就下旨将儿子李恪免官,食邑减少三百户。

    这个处罚说重不重,说轻也不轻,因为堂堂亲王肯定是不会在意那三百户食邑的,可这表明的却是一个态度,皇帝对吴王李恪不太满意。

    李世民为了给长子李承乾铺路,扫除障碍,将凡是待在长安的适龄不适龄弟弟,儿子等全部赶了出去,这些都做了,自然不吝在机会合适的时候再多敲打一下他们,李恪就是那只儆猴的鸡。

    减少食邑无所谓,关键是皇帝的态度以及罢掉的官职,这些才是李恪真正的损失。

    皇帝态度嘛,那不是只针对他,所以还好说,最主要的是官职被免,安州都督那可是实权的噻,就像已经被打发到晋州封地的李治一样,以前并州都督是李绩,现在李治到任后,并州都督就成了李治,李绩成了长史。

    想一想,并州都督以前是李绩担任的,李绩又是堂堂不弱于李靖的大唐军神,让人他担任的职位岂是简单的。

    并州都督可以说整个河东的军备全是归其所管,尤其在以前是抵御东突厥的前线最高指挥官,现在突厥虽然被灭掉了,但还有薛延陀在,所以并州都督的权柄依然重的可怕。也正是因此,被委以重任的是李世民的嫡子晋王李治。

    李恪的安州都督自然是比不上李治的并州都督,但那也是朝中的实权官职,论官职品级可一点不次于房玄龄他们,甚至于像李治的并州都督官职比起房玄龄他们还要高的。

    这就是唐初,武将的实际地位可是要超出文官的。

    安州都督这么一个实权的官职被免掉,李恪可真就是成了闲散王爷了,论权势有,但那也只是凭借他皇帝亲王的身份所获得的,对于兵权什么的可就没有他插手的地方了。

    这是李恪的尴尬血统带来的。

    论身份高贵,可以说李恪的高贵一点不次于皇嫡子的李承乾,李泰,李治,甚至还比他们都要高。

    因为人家李恪的娘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也就是说李恪人家身上的血统留的是隋朝和大唐两个朝代的皇家血统。

    而李承乾他们虽然是嫡子,可他们老娘长孙祖上也就是隋朝的大将军柱国罢了,比起李恪的外公是皇帝,老娘是公主差了不少的。

    但也正是因为这个高贵的血统,李恪的存在才会那么尴尬。以前一些隋朝的老臣都有心支持李恪当皇帝的,但更多的朝臣对李恪却是无比的防备,特别是那些跟着李世民打天下的人,比如军方一长串的国公,郡公,侯爷,伯爷,比如文官里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等等。

    他们对李恪是最忌惮的,因为他们可是造李恪外公的反才有了现在的地位的,要是皇位传给李恪,那这算是离开的江山承袭呀,还是杨家的逆袭呀,那他们的下场会有好吗?李恪会放过他们这些造自己外公反的人吗?

    绝大多数朝臣都有此担心,也就基本绝了李恪当皇帝的可能,但有人总会不放心,总会担心,所以也就有了这次李恪被告状的一幕出现。

    对此,李世民心里同样是不高兴的。

第五百二十八章 邀名买直() 
大臣们的心思李世民看的很清楚,但知道是一回事,同不同意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对自己儿子有戒心,防备打压,李世民自己都在搞的。可是他自己搞和其他人搞却是不一样的。

    自己打压,那是老子教训儿子的,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于情于理都说的过去,可你们朝臣这般作为可就太有违臣子之道了。

    怎么说那也是我的儿子,是堂堂亲王殿下,你们就算不敬着了,可也不能像这样仿佛看眼中钉肉中刺一样,非要搞掉他才行吧。你们这么干还有没有把我皇家放到眼里,还有没有把他的爹,老子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了。

    李世民很清楚,侍御史柳范上奏折弹劾吴王,那本就是他的本职工作,哪怕他心中有别的目的,自己也说不出什么来。

    可柳范在洛阳,吴王李恪却在外地就藩,这个地方还不近,听封号吴王就知道封地是在两湖地区的,也确实就是安州都督治所就是在后世的湖以北安陆的。

    这远隔崇山峻岭大湖江河,柳范是怎么知道几千里远外发生的事情,然后上折子弹劾的呢?

    不用说,这肯定是吴王李恪身边有人告状,把李恪的作为不知通过什么途径传到了柳范的耳中,所以柳范才会上折子弹劾吴王李恪多次游猎,踩踏了农民的庄稼,让农民损失很大。

    李世民自己可以针对打压儿子,因为他是皇帝嘛,为了李家的江山,为了长子李承乾以后的安稳打压其他皇子本就是当皇帝老子该做的事情。

    但他不能允许下边的人针对儿子,要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告皇子的状,那这皇子成什么了。尤其是皇子身边人告状,那这身边人该是个什么样的货色,有这种心怀叵测的人在身边,这皇子能好的了吗?

    再说你告状往朕的面前告啊,你通过其他人是什么意思,攻讦皇子来达成你们不可告人的目的吗?

    其心可诛。

    在免掉吴王李恪的官职,削减食邑后,李世民转头就下旨说:“长史权万纪事吾儿,不能匡正,罪当死。”

    长史权万纪不是在我儿子身边做事吗,还负有劝导义务,现在既然我儿子犯错了,那就是权万纪失职,既然他不能匡正劝导,那我儿子都被降罪了,权万纪也该降罪,他的罪责该当死罪。

    话说李世民为什么把矛头指向了权万纪,还要弄死权万纪呢?

    这就不得不说柳范上折子弹劾李恪的理由没弄好,他当然是实事求是的弹劾的,可偏偏李世民前不久也恰恰被人上书指出他的过错,这错就是他喜欢游猎。

    儿子李恪这次被弹劾,让李世民有点怀疑是不是最终的目的还是在针对自己呢,会不会是他们上折子说自己游猎不对,自己没搭理他们,所以这些人就通过弹劾自己儿子来隐晦的指责自己游猎也是不对的呢?

    帝王心思,想的就是多。一会觉得是大臣不尊重自己的儿子,一会觉得大臣们是在指责自己不对,反正啊,总有刁民想害朕。

    越想李世民心中就越气,然后他就想这想柳范告状的是谁,是地方官吗,但应该不是,地方官是有权利向皇帝上折子,而没权利上折子的地方官也没哪个不开眼的敢惹堂堂皇子的。

    那要不是地方官,能将消息从几千里外的吴地送到洛阳,还准准的送到侍御史的手里肯定也就是儿子李恪身边的人了。

    而最有可能的就是长史权万纪了。

    为什么会把目标定到权万纪的身上呢?

    这是因为李世民在脑中过一遍儿子身边重要人员的时候,第一个映入脑中的就是权万纪,而想起权万纪,李世民就想起曾经魏征对权万纪的评价。

    那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貌似是贞观五年来着。

    在那一年,武元庆带着长乐跑了,去了岭南,当时就有御史弹劾武元庆还有他爹武士彠来着。那弹劾的里边就有刚刚从潮州刺史擢治书侍御史的权万纪,而除了权万纪外,另一个蹦跶的最欢的就是侍御史李仁发。

    当时武士彠被弹劾的差点就自请辞了吏部尚书一职。

    然,武士彠并没有辞职,因为就在他抵不住压力攻讦要辞职的时候,权万纪,李仁发将战火又烧到了左仆射房玄龄,侍中王珪的头上。

    一下就弹劾了三个宰相,其中还有第一宰相房玄龄,这下可就捅了马蜂窝了。

    弹劾武士彠嘛,那时候因为武元庆和长乐私奔的事情,李世民本就对武士彠相当不待见的,又有长孙无忌一系官员跟着煽风点火弹劾,可以说是墙倒众人推的时候,他们弹劾也就弹劾了。

    可房玄龄,王珪可就不一样了,首先他们没有惹怒到皇帝,光这一点就意味着权万纪,李仁发拿他们没办法,而这两位却有能力针对他们。

    不过房玄龄这人一直稳重,对于自己被弹劾没什么太大的反应,也没有报复什么,但王珪可就是直脾气了,对于权万纪等弹劾他和房玄龄这一个侍中,一个左仆射还有吏部尚书武士彠三人掌管内外官考时候收受贿赂,评价不客观,有包庇篡改私相授受之嫌疑,王珪当时就爆了。

    皇帝李世民自然不可能对房玄龄和王珪怎么样,他也不相信这些,所以就把弹劾奏折按了下来,可王珪不干,他自认清白,要的是皇帝给他清白,而不是皇帝把这件事情压下来。因为压下来就说明他是不清楚的,只是皇帝不想处罚所以压下不提罢了。

    王珪上折自辩,请皇帝证明他的清白,并且处置诬告的权万纪。作为御史台的老大,魏征对手下的小弟也很不满意。魏征也上书了,说:““万纪等小人,不识大体,以讦为直,以谗为忠。陛下非不知其无堪,盖取其无所避忌,欲以警策群臣耳。而万纪等挟恩依势,逞其奸谋,凡所弹射,皆非有罪。陛下纵未能举善以厉俗,奈何昵奸以自损乎!”

    魏征的话一阵见血。

第五百二十九章 憋屈的皇帝() 
说权万纪,李仁发都是小人,他们弹劾房玄龄,王珪他们不是真的因为房玄龄,王珪有错,而是以讦为直,为的也朝廷好,也不是为的皇帝你好,他们所为就一件事,那就是他们想借此打响自己不畏权贵不畏宰相的名声,然后好让陛下你升他们的官。

    魏征这话可以说不光是指出了权万纪等人的私心,也指出了相当大一部分看似正直清廉不畏权贵的官员的私心。

    历史已经证明了,很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