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幻初唐 >

第285部分

梦幻初唐-第285部分

小说: 梦幻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忘掉烦恼

    我的家就是我的城堡

    每一砖一瓦用爱创造

    家里人的微笑是我的财宝

    等回家才知道自己真的重要

    双手能为家人而粗糙

    啊多么荣耀那么骄傲

    你为我把饭烧我为你打扫

    啊回家的感觉实在真的太好“

    每天睡觉到日上三竿,给宝贝女儿做一个很好的榜样,之后就是和宝贝女儿培养培养感情,其实也没什么好培养的,小孩子嘛,记性不大忘性大,两天下来,只要不提爸爸这个词,小丫头就已经和老爹亲近的不行,要不是她老娘嫌她老爹太懒,不是好榜样,也许用不了多久她就要跟她老爹一样喜欢上吃了睡,睡了吃,然后感慨一声猪一样的生活就是这么好。

    李世民一年不在朝中,朝中却也没什么大事发生,李承乾这个监国太子一切都做的井井有条的,非常让李世民满意。

    不过留在朝中的朝臣总有想赶紧在皇帝面前露露脸的,李世民回到长安的第三天,也就是三月初二,著作佐郎邓世隆就上表请求搜集李世民所写的文章,然后编纂成籍,留诸后世。

    这马屁拍的其实挺好的,想想历朝历代哪位帝王不想把自己的言行著作传得全天下都是,传得后世子孙世人都看到啊,尤其是越有文采的人越喜欢这样。李世民也是一个很有文采的人,而且还写着一手好飞白,平日里也喜欢作诗词,写文章自得一下,要不然也不会在砥柱山那里写“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这么一首短诗,还要魏征刻在砥柱山上去。

    现在邓世隆这么上书应该是正好挠中了皇帝的痒痒才是,可邓世隆忘了一点,去年的时候皇帝已经封禅泰山了。

    都把自己的功绩炫耀到上天都知道了,李世民哪还在乎人间世人知不知道。

    一句话,无所谓了。

    当然李世民拒绝不是用的这个理由,他说这么说的:“朕之辞令,有益于民者,史皆书之,足为不朽。若为无益,集之何用!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皆有文集行于世,何救于亡!为人主患无德政,文章何为!“

    这话说的义正言辞,一股明君范儿砰然而出。

    邓世隆拍马屁没想到皇帝不接,尴尬的躲在家好几天没上朝,理由是臣病了。

    也不知道李世民是不是掐着时间从洛阳返回长安的,在回到长安的一个月后,李承乾的嫡长子出生了。

    在之前李承乾就有两个孩子了,老大李象是贞观八年也就是前两年出生的,可惜虽然生在了头,但他母亲却不是太子妃,所以李象只能是个庶子身份。

    然后年初的时候,另一庶子出生了,李承乾给二儿子取名李医,因为这小孩出生的时候就瘦小的厉害,病怏怏的。

    然后两个多月后,这老三出生了。

    虽然是老三,可人家老娘却是太子妃苏亶。

    李承乾和苏亶贞观九年成的亲,两年多没动静,李承乾是不着急的因为已经有一个儿子了,可苏亶却很着急。因为这母凭子贵,别说皇家就是普通百姓家里都是如此。

    虽然她是太子妃,就庶子李象也得叫她娘,可不是亲生就不是亲生的,难道以后自己没孩子,李象当了太子,当了皇帝后还能对自己多么尊敬吗?

    苏亶又不傻,她知道自己的太子妃位子虽然很显赫,可却不容易坐稳的,所以必须要有个亲生儿子才行。

    终于,去年的时候她怀孕了,在写给王子瑜,襄城的信里,那种欣喜若狂武元庆只是扫了一眼都能感受到。

    苏亶身份不同,别看她生的孩子排行老三,可是她生的那就不一样。太子妃生的孩子那就是嫡生,女儿是嫡女,儿子是嫡子,朕论起长子来,嫡长子才是长子,庶子,基本可以忽略的。

    嫡子在的时候,基本没有庶子继承家业的,所以不出意外,苏亶生的这个李承乾的三儿子就会是皇太孙,李承乾继位后他就是太子,李承乾挂了,他就是皇帝。

    这下算是大唐帝国未来的继承人有了着落了,嫡孙的出生让李世民高兴极了,当即下令大赦天下。

第五百四十二章 自找不痛快() 
李世民给嫡孙取名叫李厥,厥字本意是憋气发力,采石于崖,也可以理解为是石块,花费大力采来的石块,表示很重要很厉害的意思。

    这个字本意,引申义都很有寓意,但李世民取这个名字关键想要取的意思是荀子里的一句话,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

    李厥,李家的和氏璧,未经琢磨看起来是块井里的石块,但其实是块璞玉,雕琢以后就是极品美玉和氏璧,当为天子宝。

    这个寓意相当配李厥太子嫡子的身份。

    古代人取名字最重寓意,就和李世民名字一样,取济世安民之意,人家这名字就是妥妥高大上的感觉,

    再比如李承乾,李世民的儿子众多,但都是都是单字名,唯独李承乾是两个字的名字,虽说有他是出生在承乾宫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取得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乾坤就是天地,天地就是江山社稷。

    李厥的名字代表的就是他祖父,他爹对他的殷切期望,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如和氏璧一般的极品美玉,和氏璧就是传国玉玺,玉玺就是代表的皇位,希望他成为和氏璧,也就是希望他未来能当皇帝,当个好皇帝。

    给嫡孙取了个寓意殷切的好名字,李世民又大赦天下,令天下见禁囚徒都降罪一等。

    这还不算完,给囚徒降罪一等后,还给内外官职事五品以上子为父後者,各加勋官一转。

    勋官和爵位是不同的,和实职也是不同的。勋贵勋贵,这里边的勋就是代表的勋官,也就是散官,文武散官。

    这就跟后世的勋章一样,代表的是身份地位,有品级却没有实权。

    一开始勋官是授予有军功的人的,是军职。像木兰辞里的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说的就是这个。

    立军功立了多少,都有规定,多少是一转军功,多少是二转军功。

    这种记录军功以及封赏的制度源于南北朝时期,如同木兰辞里说的策勋十二转,这勋官总共就十二转。

    一转为武骑尉,比从七品;二转为云骑尉,比正七品;三转为飞骑尉,比从六品;四转为骁骑尉,比正六品。。。。。。。。。。十一转为柱国,比从二品;十二转为上柱国,比正二品。

    像李渊的祖父,李世民的太祖李虎就是西魏八柱国之一,被封为唐国公。

    大唐国号的由来就是因为李虎的封爵,然后李渊也是袭爵的唐国公。

    然后关陇贵族就是由和李虎并列的那八柱国等军事小团体组成的,也是李渊能争得天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支柱。

    在那时候爵位是文武都可得,而勋职却是只能有军功才行的,所以那时候勋职可比爵位含金量要高的。

    所以那时候的柱国,上柱国个个都是手掌军权的一方诸侯。

    但后来因大量升授有功军人,这种实权军职就逐渐演变成了没有职掌的勋官散官。

    李世民下令内外官职事五品以上子为父後者,各加勋官一转加的就是这种有名无实的散官,只是身份提升了,实权却并没有多少。

    也正是因此李世民才能一下把五品以上够条件的都升一级。这个条件就是子为父後者。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继承家业的儿子才够这个资格。

    比如说你是嫡长子,家业是由你继承的,你的官职够了五品以上,那你的勋官就可以升一转,如果不是由你继承家业,那不好意思你就没资格升了。

    比如说你是庶子,本没有资格继承家业,可你家没有嫡子,必须由你继承家业,那你品级够了五品,这次也能勋官也能升一转。

    也就是说,这次勋官升一级的资格不是按嫡庶分的,而是按会不会,有没有继承家业分的。

    就拿武元庆来说,他是武家嫡长子,原本他是继承家业的,可他封爵以后李世民基本就是让他另立门户了,那武家的家业,以及武士彠的爵位以后都是他弟弟武元爽继承的。

    那这次勋官就没武元庆的事儿了,他弟弟武元爽倒是够这个资格,还的是五品以上官员才行。

    除了大赦天下,以及升了一批五品以上官员的散官外,高兴的不行的李世民还下令天下大酺五日,就是允许天下人聚饮五天。

    嗯,就跟过节日一样,普天同庆的意思,大家一起吃吃喝喝庆祝一下。

    并且李世民亲自于东宫宴请五品以上官员,宴请官员李世民长干的,关键是宴请的地方,自从李世民搬出东宫以后,就再没有在东宫宴请过官员了,要宴请也是李承乾在东宫宴请,因为东宫是太子的地盘。

    现在在东宫宴请,就是告诉百官宴请你们是因为皇太孙出生了不是因为其他,是李世民表示对孙子很重视的一种手段。

    宴请的时候,李世民赏赐了房玄龄,杜如晦还有魏征每人一把佩刀,并且说:“贞观年以前,跟随朕夺取并治理天下,以玄龄,克明的功劳最大。贞观年以来,纠正朕的过失,主要是魏徵的功劳。”

    到这里没什么问题,但后边李世民酒一喝多就有些得意了,很自傲的问魏征:“朕治理国政与往年相比如何?”

    李世民的意思是你看这几年大唐越来越强盛了,开疆拓土几千里,朕不但守住了祖宗的家业,还大大扩张了许多,而且国富明强,百姓安居乐业,边疆也没什么威胁,朕是不是比以前厉害了很多,你老东西一直说朕这里不对,那里不对的,现在看到这些是不是该夸夸朕了?

    李世民是从想从魏征处寻求认同,赞扬的,可惜他忘了魏征是个什么性子。

    结果,自食恶果,魏征给他添堵了,魏征说:“威德加于四方,则远超过贞观初年;人心悦服则不如从前。“

    李世民脸黑了,可自己问的问题,跪着也得问下去,于是憋气的说:“远方民族畏惧皇威羡慕圣德,所以前来归服,如果说不如以前,则何以致此?”

    魏征淡淡的说到:““陛下以前以天下未能大治为忧虑,所以注意修德行义,每天都有新的作为,如今既得到治理又较安定,所以说不如以前勤勉了。”

    李世民又问:“如今所做的与往年相同,有什么区别呢?”

    “陛下在贞观初年惟恐臣下不行谏,常常引导他们进谏,听到进谏便乐而听从。如今却不然,虽然勉强听从,却面有难色。这便是区别。陛下以前曾想杀掉元律师,孙伏伽认为依法不当处死,陛下赐给他兰陵公主的花园,价值一百万。有人说:‘赏赐太厚重了’,陛下说:‘朕即皇位以来,未听到行谏的人,所以要重赏’。这是为了引导众人行谏。司户柳雄假冒隋朝所授官资,陛下想要杀掉他,又采纳戴胄的谏言而作罢。这是乐而听从的例子。贞观八年皇甫德参上书谏阻修缮洛阳宫,陛下内心愤恨,虽然因为我直言相劝而作罢,但只是勉强听从啊。”

    魏征的话有理有据,说的李世民面红耳赤,当然也可能是喝酒喝的,毕竟皇帝嘛,脸皮应该很厚的。

    但魏征所说不如道理,房玄龄他们都暗自点头呢,再说刚刚才说了贞观年以来,纠正皇帝的过失,主要是魏徵的功劳,现在人魏征说了,也不能说人家说的不对或者不予理睬啊,不然不是自己打脸吗?

    无奈,李世民只能摆出很诚恳听劝谏的样子说道:“非公不能及此。人苦不自知耳!“

    嗯,又是一派君明臣贤的融洽场面。

    感谢冬天的冷不是冷书友100币打赏。

第五百四十三章 武元庆的双重身份() 
皇帝回归长安,处理朝政的权利自然又交回了皇帝手里,李承乾这个太子不用监国了,平日里也就没那么忙了,有时间跑出来玩儿,说到底他也就是个二十岁的小年轻。

    严格说起来,这一年他才到了及冠的年龄,才算是真正成人了。后世十八岁成年,古代倒是还晚两年呢,但偏偏是十二三岁就能成婚,真正成年的时候多数都孩子一大堆了。

    贞观十二年,李承乾孩子都生了三个了,却在礼法上只是个刚成年的人。

    二十岁的年纪,哪怕他处理国家大事都好多年了,但心智也算不得成熟,武元庆都快三十了,还觉得自己没长大呢,不然谁家像他这么大的人,还和弟弟妹妹嘻嘻哈哈没个正行,和自己三岁多的女儿都还能互相瞪眼怄气的。

    李承乾比武元庆小好多,但却比武元庆成熟,但这成熟说起来也没成熟多少。

    自从他老爹为了他嫡长子的出生而大操大办,又是大赦天下,又是普天同庆的,这家伙就得瑟不要不要的。

    尤其是找武元庆玩的时候,见面第一件事总是伸出手指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