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幻初唐 >

第295部分

梦幻初唐-第295部分

小说: 梦幻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影响力。

    后边的十一位,除了高士廉,其他的全是军中大将军,就这几个人执掌的军队可以说就是大唐精锐的百分之八十左右。

    至于高士廉,这人多年宰相,关键还和长孙无忌一样是外戚,这样的人留在朝中肯定对未来继位的新君很不利的,外戚专权几乎是每代都有的事情。

    李世民想把这些人搞定,但这些人也不是木头,在于志宁,马周打了头炮后,这些人也开始了纷纷反对起来。

    房玄龄就出班旧事重提,请求解除职务要退休。意思很明白,不用你赶得我自己退休好吧,我不干了好吧。明明我之前就要退休是你拦着不让,你说你一边说着不让,一边又这么搞,有什么意思啊。

    得了,也用不着你搞这么多事情,我还是识相滚蛋吧。

    大唐这时候当官的,尤其是朝中重臣都是很有胆子的。这时候可不跟后世鞑子一样把汉人奴役到动不动就要下跪。

    这时候就上朝时候大臣们都是不跪的,深鞠一礼三呼万岁就算是见驾了。

    大臣和皇帝的关系,更像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皇帝是握有绝对控股权的董事长,其他大臣是小股东。

    虽然很多时候都是董事长说了算,但董事长也不能把其他股东当个摆设不当回事。

    现在董事长要把几位股份多的股东清出管理层,股东们自然是一点不示弱的怼回去了。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礼臣忠。

    这是这时候臣子和皇帝之间真正的关系。

    你给我什么礼遇我给你什么回报,你要不给面子那很不好意思我也不会惯着你。

    房玄龄要辞职,好兄弟好搭档杜如晦也说话了:“陛下,恕臣直言,子孙后代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不敢保证,万一有愚幼无知的不肖子孙触犯国家法令自取灭亡,或者更因为袭封的赏赐,而遭致灭顶之灾,那就实在是可怜。如果是那样,还不如老老实实当个闲散勋贵的好。以防万一,臣请求陛下停止赐封世袭刺史旨意,赐我等保全性命为盼。“

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要脸我也会() 
“请陛下停止赐封世袭刺史旨意,赐我等保全性命为盼。“

    哗啦,被赐封的大臣全站了出来躬身大声说道。

    李世民气的浑身直哆嗦却毫无办法,这不是一个,两个,这是十多个还全是手握重权的重臣,这么多人的集体诉求容不得他忽视,容不得他视而不见。

    这还没完,他大舅子长孙无忌又高声说道:“,臣等禀承皇恩以来,形影相吊,如履薄冰;宗族的人忧心忡忡,如同置身汤火之中。追溯夏、商、周三代封邦建土,是由于力量不能制衡诸侯,便施利于他们,礼乐作为节制修饰。始皇帝革除弊病设置郡县,汉高祖刘邦恢复旧制,分封宗室终导致七国之乱,后两汉罢除侯国设置郡守,免除过去的弊病,深合事理。待西晋武帝再次恢复旧制,分封宗室后又导致八王之乱。前车之鉴犹在耳边,陛下如今何以因为我们这些人的缘故,又重新变更,万一搞乱了王朝纲纪,非臣等所愿也。“

    长孙无忌意思很简单,前边有那么多坏例子在那摆着呢,陛下你看不到吗,为什么要恢复旧制实行分封呢,天下好不容易稳定了难道还要因为这样的事情再次乱起来吗?

    “陛下,臣不知道那么多大道理,但臣知道长安繁华是最好的地方,臣在外掌兵的时候都在常常想念长安,想念长安的美食,想念长安的美酒,更想念长安的美人。现在要臣世袭刺史,无诏不得回长安,臣实在不敢想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说自己喜欢长安的好吃的好喝的,关键喜欢好玩的美人,能说出这么不要脸话的肯定不是文官,李靖,李绩等人也说出来,遍数一下最无耻的是程咬金,这话也只能他说得出来。

    程咬金这话说的,比长孙无忌他们说的话都更让李世民憋气。

    老王八蛋。美酒美食,整个封地都是你的,还弄不到美酒美食吗?还能没有美人吗?

    话是这个理儿,可人家说了长安繁华是最好的地方,没有其他地方能比的上。

    人家出生入死,给你李唐打下了天下,就想在最好的长安住着,难道皇帝你连这么一点小小的要求都不愿意满足,不愿意成全吗?

    李世民知道这时候自己要一句话没说对,恐怕满朝文武都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生性凉薄的人,可以共患难不可同富贵人,要是这样,那可真是君臣离心离德坏了大唐根基了。

    到了这时候,李世民知道这议题是没法再议下去了,不然还不知道有什么话等着自己,反驳自己呢,没看侯君集,段志玄,尉迟恭,刘弘基,张亮这几位脑子缺根弦,有些缺心眼的正跃跃欲试的准备发言呢吗?

    不能再弄下去了,否则真没法收拾了。

    “罢了,此事朕回去再想想,容后再议吧。“

    。。。。。。。。。。。。。。。。。。。

    退朝了,事情就这么悬在那没个结果。

    李世民是想着拖延一下时间,回去好好想想办法,怎么一一来说服手下的。

    可他没想到他不急,大臣们却是不远再拖下去了。

    他大舅哥一前一后的跟着他就回了后宫。

    李世民气冲冲的到了丽政殿,也就是长孙的寝宫,刚想和老婆抱怨一下她哥哥是多么不识趣,多么不知道好歹呢。

    结果话都没出口,长孙才刚迎上来叫了声二哥,门外内侍小德就已经跑进来禀报说长孙无忌求见。

    “看看,看看,这在朝堂上不给朕面子,驳斥朕也就算了,下了朝他还不放过朕,竟然还追到寝宫来了。“李世民气恼的哆嗦着嘴唇冲老婆嚷嚷。

    “怎么了这是?“长孙有些不明所以。

    “还不是分封刺史的事。给别的皇帝是舍不得分封被埋怨,朕倒好,是分封出去了却收回来一堆埋怨。“李世民不高兴的说。

    恰好这时候长孙无忌进来了,听到他这话直接就接话说道:“陛下,非埋怨也,实则分封弊大于利,臣等都是为大唐考虑的。“

    “你们看到的是弊,朕看到的却是利,分封你们在地方拱卫京师,一旦京师有变,也好有你们可以勤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多次戏耍了看到烽火率兵勤王的诸侯。若不是那样,在犬戎攻到的时候他点燃烽火,各地诸侯必然是会率兵勤王的,那样的话周幽王不会死,西周也不会被犬戎所灭。“李世民掏心掏肺的对长孙无忌说道。

    这话要是在没说嫁女儿给尉迟恭之前,没准长孙无忌就信了,但现在他可不会信皇帝说的。

    而且就算皇帝说的这话是真的,长孙无忌也不会愿意被分封到地方的。

    就像程咬金说的一样,长安多好,多繁华啊,在长安也是大权在握,还能享受繁华长安的一切,既然该有的都有了,何必要到地方去,脑子有病吗?

    再说,世袭刺史很好吗?在朝中掌权都受到猜忌,更别说世袭地方了,到时候地方军政大权一手而握,皇帝还不得更加猜忌啊。

    历来都是地方挣破头的往中央挤,还没听说谁是死活想到地方去的,封疆大吏那都是不得不去罢了。要是有选择没人会想到地方,毕竟无论生活水平,还是升官权利什么,都是中央更大。

    想到地方去的,也就是在中央混的郁郁不得志,没办法的才想到地方去做点事情出来,好为晋升之资本罢了。

    见说理好像皇帝不乐意听,还很有话要说,很委屈似得,长孙无忌也不和他说理,长孙无忌发现有些时候还是像程咬金那样说混话耍无赖更有效果。

    长孙无忌决定学习一下,只见他干咳了两声低头酝酿了一下,抬起头的时候眼眶就有些红了,然后凄惶的说话了:“陛下,臣渐渐年迈,近来身体也不好了,真的不想去地方只想在长安安稳终老,当初臣披荆斩棘事奉陛下为的也不外乎如是。如今海内升平,陛下为何又要将我弃置外州,这样与迁徙流放有什么不同?陛下难道连臣这样的心愿也不愿满足吗?“

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识相的拍死() 
“说什么割地以分封功勋大臣,是古今的通义,说什么是想让那些分封的大臣后代可以继续辅佐以后的李唐皇帝,所以才分封他们,这么假的话皇帝也真能说的出来。“王伦低声嗤笑。

    “呵呵,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皇帝还非常委屈呢,“你们多次上言充满怨言,难道是朕强迫一定要分给你给土地吗“这话他是他对长孙无忌说的。据说当时长孙无忌就说了,既然陛下你不是一定强迫要给,那就请你收回分封的旨意吧,一点面子都不给皇帝留的。“武元庆幸灾乐祸的笑。

    “该。“王伦轻啐一口说到。他们这样的世家这几年来可给皇帝折腾的不轻。

    几次科举考试,考中者多为寒门士子,也不知道是不是主考阅卷官故意打压门阀士子,反正本该学问更高的门阀子弟,却及第者少之又少。

    并且选官派官的时候也大都被派往苦寒之地任职。搞的世家在朝中,在地方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明显的在降低了。

    两人靠着墙说着悄悄话,在不远处的院子当中丫丫和一个小正太拿着小铲子刨着地玩的很欢乐。

    小正太是王伦的儿子王珺,前两天才跟着他娘卢氏来到的长安。小家伙十岁了,白白净净已经快有他爹以前小白脸的气质了。

    不过小家伙性子却不像他爹,稳重的很,跟他娘很像。

    小家伙算是爹娘各继承了一半,不像丫丫,不管是长相,还是性子都跟她娘差不多,跟老爹武元庆却没什么像的,或许胆子大可以算一个。

    “对了,你们家的商队我看今年,明年前半年都别往西域那边去了,快打仗了。“武元庆换了个话题叮嘱到。

    “怎么回事?“王伦不解的问,往西域去的商队可以说是出海上外最赚钱的一条线路了。

    “不是说了吗,要打仗了。“武元庆说。

    “谁和谁打啊,我怎么没听说。“王伦诧异的问。

    “大唐和高昌呗。昨天传回的消息,就在年前徐突厥别部处月、处密与高昌联合发兵攻打了焉耆,打下了焉耆五座城池,劫掠烧抢一番后毁城而去,还掠走百姓一千五百人。“

    听了武元庆说的王伦还是不解:“这焉耆被攻打和咱们大唐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攻打高昌,是要替焉耆报仇吗?“

    “不光是这样,这焉耆王突骑支在贞观六年就派使节到长安进贡。以前焉耆人来中原都走沙漠通道,隋末道路被阻,所以他们只得取道高昌。朝贡的时候这突骑支就让他的使节请求陛下再打通沙漠通道以便于往来,陛下当然就应允了。得到消息的高昌王鞠文泰就非常痛恨突骑支,派兵袭击焉耆,大肆掠夺。所以,你知道了这焉耆并不是第一次被高昌攻打了。焉耆朝贡那就是大唐的藩属国,它被袭击那就是在打大唐的脸,更别说被袭击还是因为想让咱大唐打通沙漠通道,这大唐更不能坐视不管。可话说回来了,高昌也是大唐的属国,所以陛下当时还不太好出兵教高昌怎么做人。只是派使节去申斥鞠文泰。“

    “那为什么你现在又说要打呢?“王伦问。

    “因为高昌没把陛下的申斥当回事,做的更加过分了啊。这就跟以蚂蚁一样,一次爬你手上弄得你不舒服你放过它了,可它五次三番的总来撩拨你,你不得一巴掌拍死它啊。“武元庆伸手作轻轻拍打状。

    “高昌这几年做的太过分了,袭击这焉耆都好多次了,这次更是联合的西突厥,这可是大唐的敌对国,在西域那边搞风搞雨,破坏丝路影响大唐和西域诸国的通商。高昌一个大唐藩属国却和大唐的敌国联合攻打大唐的另一个藩属国,他们不是找死是什么。更别说,高昌已经表现出对大唐很强的敌视之意了。不光是打焉耆,贞观四年,同样是西域的国家伊吾城主亲自到长安朝贡,率他所属的七城内附大唐,陛下还在伊吾设置西伊州。从那时候起,伊吾那片就不算是大唐的属国,而是大唐的实际领土了。可当时高昌王鞠文泰却视大唐如无物,同样是联合西突厥攻打了伊吾,好在那时候大唐驻军已经驻守在那里,没有让高昌和西突厥的图谋得逞。

    之所以一二再而三的攻打焉耆,伊吾这些大唐的属国,或者领土,阻拦西域诸国朝贡大唐亲近大唐,不过是高昌不想让大唐的势力深入到这些地方,影响到他们在西域的利益罢了。这样的行为西突厥做出来算不得什么,可高昌受着大唐的封赏却做出这样的事情来,那就是大逆不道。而且他们还屡次不接受陛下的征召,且近几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