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幻初唐 >

第297部分

梦幻初唐-第297部分

小说: 梦幻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陛下,你有过失,你的过失就是动用民力不像以前那么慎重了。

    近来,动用民力的无非就是修路,还有就是你修宫殿这两处,修路那是好事,修好了路,才能让大唐对岭南,西域,草原这些以前鞭长莫及的地方更加有控制力,也更便于这些地方的商贸往来,对大唐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自然肯定不会是因为修路上天降下了预兆,警示。

    那别的不用说了,只剩下你修宫殿的事情了,上天的警示肯定是因为皇帝你想修宫殿,会导致百姓不堪其扰,农事被耽误,让百姓过于劳累,所以提前降下责罚警示于你。

    目的就是告诉陛下你应该停止修宫殿的想法,你应该爱惜民力,继续休养生息,这样才符合上天的要求。

    这样才能民安国宁,长治久安。

第五百六十六章 夜郎自大() 
历朝历代皇帝是最大的背锅侠,不管国家出了什么问题都是皇帝的错。

    无论天灾人祸全是皇帝的错,今天地龙翻身,明天水龙闹事,后天旱魃肆虐,反正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大臣们是牵扯不到皇帝头上的。

    皇帝要是碰上好点的臣子,这名声还能好点,否则要碰上那些坏的流脓的大臣,皇帝就倒霉了。

    什么埋汰事都能整到皇帝身上。

    而大臣呢,哎呀妈,我们怎么可能错嘛,错的都是皇帝。谁让皇帝是君权天授,祥瑞是老天奖赏皇帝的,那灾害自然是警示皇帝的。

    李世民登基这么多年,总算是没有多少大臣老往他身上泼脏水了。哪像他刚刚登基的时候,屁大点的灾害,也是皇帝的错,谁让皇帝你把你老子赶下了皇位,还杀了你哥哥弟弟,还霸占了你弟媳妇,还把你侄子杀了个一干二净。

    算起来李世民也算是媳妇熬成婆了,终于特么不用什么锅都背了,可这天下大规模旱灾,还的出来背锅。

    好在的是大臣们没怎么往李世民身上扣屎盆子,就魏征上的奏疏指出的问题严重点,说他有些贪图享乐,有些奴役百姓重了点。

    大旱持续到了七月,庄稼近半面临着绝收,朝廷减免租赋的旨意也传了下去。

    这一年的李世民有些悲催,七月大旱才缓解,结果刚安生几天八月初一出现了日食。

    这如果是单独出现吧也就算了,毕竟光日食说明不了什么,哪怕日食是不吉的象征。

    可偏偏前几个月天下大旱,粮食会减收近半这就足以让一些心怀叵测的人传播些不好的消息了。

    民间开始有传言皇帝犯了天怒,因为对自己属国进兵攻伐太甚,李唐皇族要遭天谴了。

    但这种流言也只是在乱世,或者人心不稳的时候造成一定的效果。

    可大唐现在国泰民安,只是一次大旱而已,任何流言都不足以动摇百姓的心,更加动摇不了皇族的统治。

    尚书省下令各州府严查造谣者,仅仅半个月不到,就已经把流言扑灭了,倒不是官府效率真的这么快,主要是百姓就不跟着掺合,不跟着传流言。

    没有生存的土壤,流言根本传播不开,流传不起来,皇帝也安稳的过了一个中秋。

    九月的时候,李世民开始调兵遣将,户部,司农寺开始准备粮草辎重。

    明眼人都知道大唐对高昌的进攻已经是停止不了了。

    因为高昌是在是太能自己作死了。高昌王鞠文泰对大唐派去的使节说:““鹰飞翔在天空,鸡伏窝于草蒿,猫戏游于厅堂,鼠嚼食于洞穴,各得其所,难道不能我们高昌不能自我发展吗?“

    说的更直白点就是,蛇有蛇道鼠有鼠路,大家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生存发展之道,我们高昌不准备跟你大唐混了,我们准备自立门户,自己单干,在我们这西域一亩三分地上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发展的很好,你大唐就不用操这个心了,以后你大唐在这片都得靠我们的,而不是我们巴结你们。

    话虽然说的看似简单,但其中的野心已经足以彰显了其对大唐的敌意,抗拒。

    不光对大唐出言不逊,高昌还撺掇薛延陀,派人到薛延陀大小三个可汗说:“你既然身为可汗,就应与大唐天子平起平坐,为什么要拜他的使者呢?“

    挑拨离间。

    虽然不用挑拨,薛延陀都已经对大唐心怀大大的不满了,可这话不该是你高昌一个弹丸之地,一个大唐藩属小国该说,能说的话。

    十月,李世民从九成宫回返长安。

    回到长安,李世民先是把侍中杨师道任命为了中书令,接着又任命尚书左丞刘洎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简单调整了下朝堂,李世民让户部,司农寺,工部都加大了准备辎重,兵器等的速度,长安十二卫大军也操练了多日,集结了起来。

    因为李世民真的要发兵了。

    魏征上书说皇帝近年来役使百姓有些多,李世民接受了这个建议,想着不光是民夫,就连府兵,军队也尽量少点调动动用,所以之前李世民还想着能不打就不打高昌来着。

    他希望高昌王鞠文泰能真心悔过,哪怕是说些假话敷衍一下,双方有个台阶下也算,就不用动兵了。

    可高昌王人老了,脑子糊涂了,给脸不要脸,自尊自大,觉得是不敢打自己活着害怕死伤不愿意打了。

    于是在李世民亲笔写了书信,盖了玉玺派使节送到高昌,给他们言明厉害祸福,并且暗示只要鞠文泰能承认错误,到长安像皇帝李世民赔礼道歉,那那这件这事情算了了,放过不说了。

    可高昌王鞠文泰对大唐的拳拳诚意视若无睹,对大唐皇帝的征召入朝不以为意,他竟然称病不接受征召不愿意到长安认错。

    热脸贴了个冷屁股,李世民怒了。

    鞠文泰太嚣张了,太不把大唐皇帝放眼里了,可他却忘了在他之前不是没有人这么对待过大唐,不是没有人拒绝过大唐皇帝的征召。

    可最后那人的结局是身死国灭,整个国家成了大唐的国土。

    那个人就是吐谷浑的可汗伏允。

    当年伏允对大唐的态度,和今日高昌对大唐是何其的一样,那伏允死了,吐谷浑成了大唐的,地不如吐谷浑大,人不如吐谷浑多的高昌难道能例外吗?

    鞠文泰自认为自己有高昌坚城可以依凭,又有荒漠大碛难以逾越,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大唐奈何不了自己,愚蠢的跟大唐使节说:““唐国去此七千里,沙碛阔二千里,地无水草,冬风冻寒,夏风如焚。风之所吹,行人多死,常行百人不能得至,安能致大军乎?”

    然后李世民想让高昌王鞠文泰看看大唐的大唐到底能不能到了他高昌。

    鞠文泰夜郎自大,根本不知道外边的世界,尤其是大唐世界变成什么样了,他根本不知道水泥路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水泥路都已经修到玉门关了。

    大唐军队出玉门关,到他们高昌不过是经过沙漠戈壁一千多里而已。

    时间进到十二月,大唐军队,后勤一切准备妥当,李世民命令交河行军大总管、兵部尚书侯君集,副总管兼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等领兵即刻出发进攻高昌。

第五百六十七章 血口喷人() 
又近年末了,李世民还跑了一趟咸阳,狩猎了一天然后回返长安。皇帝去狩猎,他儿子皇太子李承乾跟着是很正常的事情,没问题。

    武元庆也跟着跑去玩了一趟,说实在的打猎还是的冬天,没那么多树叶遮着,而且在林子里也不怕有蛇虫藏在草里,挂在树枝上。

    除了防备可能的野兽外,其他时候可以放心的到处钻,才狩猎一天,乔峰觉得很不过瘾。

    结果回到长安第二天,东宫少詹事兼右庶子张玄素就把李承乾给告了。

    告到了皇帝面前,说李承乾整日狩猎,荒废学业不听劝谏。

    当时不是上朝的时候,是李世民到东宫检查李承乾学业的时候,被张玄素给告的。

    李世民当时就是一脸日了狗的表情,他昨天才去咸阳狩猎的,太子也是跟着他去的,现在张玄素这么告状,这哪里是说太子的不是,明明是拐弯抹角的指责他这个皇帝,他这个老子没带个好头嘛。

    “陛下,太子殿下聪慧贤良,早闻睿哲,学业一向勤奋,然则年岁日长,向学之心却不如从前。但臣认为这非太子殿下之过,而是有人给了太子殿下不好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武功侯武元庆巧言令色,时常拐带太子殿下出宫玩乐,才致使太子殿下学业荒废且听不进臣等忠言劝告。“张玄素还在说,而且还把一切怪责到了武元庆头上。

    李世民脸更黑了。

    “传武元庆进宫。“

    。。。。。。。。。。。。

    “武元庆,张爱卿说你巧言令色,溜须拍马,蛊惑太子,致使太子学业荒废,且不听谏言,你有何话“李世民板着脸冷声问。

    传口谕的内侍早把事情跟武元庆说过了,不过武元庆还是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愣了一下后才一脸无语无辜的说:“臣不知道张大人何出此言?怎么就蛊惑太子了,臣怎么不知道?“

    “武功侯休要狡辩,昨日是你撺掇太子跟随陛下去咸阳狩猎的吧,往日里太子殿下在东宫学习的时候,也是你常常来寻太子,然后太子就跟你出宫玩乐的吧。“张玄素厉声质问。

    “是啊,怎么了,有问题吗?“武元庆笑眯眯的摊手问。

    “怎么了?你竟然说怎么了?“张玄素气的都哆嗦了。

    “对啊,到底怎么了?“武元庆还是那副不知所以莫名其妙的样。

    “你蛊惑太子玩乐,疏于学业,你说怎么了,你这是毁我大唐储君,毁我大唐万世基业。你这佞臣贼子罪该当诛。“张玄素怒目圆睁斥骂。

    “呵呵,我带太子出去逛一逛晒晒太阳罪名这么大啊,那照张大人看,太子殿下该如何做才行呢?“武元庆好笑的问。

    “自然是勤奋学习圣人之言,治国之道,多听听众师傅的劝谏,玩乐是小道,岂是太子该沉迷的。“张玄素昂首挺胸一副觉得自己说的太特么有道理的傲娇样。

    “哦,原来玩乐是小道啊,那臣实在是太不该了,今年陛下两次去狩猎臣都跟着玩的很开心,哎呀呀,臣竟然没有劝谏,还玩的开心,真真,真真太不是臣子所为了。陛下,臣罪该万死,请陛下恕罪。“武元庆一脸夸张自责的向李世民请罪。

    李世民脸黑成了锅底,就知道,他就知道武元庆肯定不会有好话,但怎么也没想到这家伙竟然把火烧到他身上了。

    小王八蛋,真真,真真不是臣子所为。

    张玄素可不怕皇帝,他既然敢在皇帝狩猎后的第二天以太子喜欢狩猎这个理由向皇帝告状,就已经做好了皇帝生气的准备,说不准他本就有借机劝谏皇帝的想法。

    张玄素梗着脖子准备等皇帝说话后就和皇帝辩驳劝谏一番的,没想到李世民黑着脸看都不看他和武元庆,更没说话。

    这,好讨厌啊。

    最烦的就是不给反应的。

    武元庆心中狂笑,丫的,因为狩猎的问题,皇帝都被人说过多少次,劝谏过多少次了,可皇帝听了吗,改了吗?

    没有,国家大事上李世民愿意听谏言,但私事上李世民可是相当抗拒大臣们管的。

    你丫张玄素状告太子,还顺便影射皇帝,皇帝搭理你才叫见鬼了。

    张玄素见皇帝不接招,准备主动出击了,结果却被武元庆抢了先。

    “张大人,我想问下,你知道太子殿下多大了吗?“武元庆笑嘻嘻的问。

    李承乾在一旁听的一脸懵逼,这怎么说着说着说到我年纪上来了。

    “二十一。“张玄素脱口而出。

    “没错,二十一,这眼看过了年就二十二了,你觉得太子殿下都这般年纪了还需要每天抱着书孜孜不倦的学习圣人之言吗?“武元庆讥笑着问。

    “为什么不需要,圣人之言活到老学到老。“张玄素傲然说。

    “那是你,你凭什么要求太子也要如此。太子是国之储君,未来还会是皇帝。他哪来那么多时间学习圣人之言,就算有,他需要每天学习那么多圣人之言吗?“武元庆不屑的问。

    “太子的学业是陛下交代的,武元庆,你是在质疑陛下吗?“张玄素冷笑。

    “呵呵,张大人这时候想起陛下的话是不能质疑的了啊,那为什么陛下同意太子跟着去狩猎,你却要说太子狩猎是贪图享乐,荒废学业呢?张大人,你这么毫不掩饰的双重标准好像不是人臣之道吧。“武元庆斜了张玄素一眼,鄙夷之色毫不掩饰。

    他们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完全把皇帝和太子这两位当事人当成了空气。

    特别是武元庆,总喜欢把父子俩带上,让李家父子郁闷到吐血。

    “行了,张大人你不要说了,我知道陛下给太子请了好多老师,不是大儒,就是重臣,还对太子的学习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