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幻初唐 >

第305部分

梦幻初唐-第305部分

小说: 梦幻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像这次整个朝堂群殴还是第一次,而且军方单方面殴打文官,文官那些细胳膊细腿,老弱病残障的哪能经得起军方那些铁拳的三锤五锤的,这要万一锤出个好歹,锤死一个半个的那可真就出大麻烦,大乱子了。

    “没事,你们别担心,就是受点伤,痛几天。“见两个公主儿媳非常担心,武士彠急忙安慰,只是那满脸的青紫以及大大的两个熊猫眼实在缺乏说服力。

第五百八十二章 多么痛的领悟() 
一场惨无人道的单方面殴打,终于让太平安稳强势了多年的文官集团记起了军方的凶残,知道了他们是多么的蛮横霸道无礼,想起了军方那些牲口都是一个什么样的出身。

    军方除了部分是跟着李渊,李世民造反起家的外,其他不少是出身瓦岗寨。

    瓦岗寨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所在呢?

    往好了说这是一个农民起义军盘踞的所在,往不好了说就是日子不好过不下去了,然后见朝廷形式也不太妙,所以就扯旗造反了。然后人吃马嚼的得有粮食吧,又没能力自己种,那就只好仗着武力抢了。能抢的过的就抢官府,要是官府抢不过又不能饿肚子,那就只能抢过往的商旅有钱人。

    所以,实质性的说这就是一伙有着农民起义军性质的土匪团伙。

    简称土匪。

    看看他们的驻地,名字都叫瓦岗寨,和名字一听就知道是山寨性质的。

    瓦岗寨出人才,大唐重臣就有好几个出自瓦岗寨的,比如秦琼,比如程咬金,比如牛进达,再比如李绩,还有早死的罗士信,军方大头目就出了这么多个,文官里边也出了一个,那就是千古名臣的典范魏征。

    对,没看错,就是魏征,魏明镜。

    这位爷也是瓦岗出身,还是狗头军师来着。

    然后尉迟恭呢,这位一开始是参军讨伐农名起义军的,后来三倒两倒的自己就混成了农民起义军,然后还不是好的农民起义军,是蝗虫一样一路打一路劫掠的没有理想目标的农民起义军,带头大哥是刘武周,二哥是宋金刚。

    后来跟大唐众多将帅干了很多仗,最后才归附了大唐的。

    这些往不好的说这些都可以算是土匪出生的,除了魏征是文化人外,其他就连智将李绩也算是莽夫一个。

    这样的人能说理的时候自然说理,但当他们发现说理说不过去的时候拿下一秒就动手挥拳一点也不足为奇的。

    文官们权势大涨,站在军方头上好多年,让他们都忘了这一点了。

    这次的群殴不过是让他们重新记起了这一点。

    只是,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武将和文官打的天昏地暗的,准确说是武将把文官打得天昏地暗的,李世民还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值守侍卫在皇帝下令帮忙分开打做一团的人群的时候,侍卫们束手束脚施展不开,将军们可没什么顾忌的,直接嘁哩喀喳把侍卫们也揍倒了一片,然后侍卫们就学聪明了,叫唤的声音震天响,就是不动手的。

    然后当将军们活动完筋骨的时候,文官们已经躺了一地,没一个站着的了。

    想一想吧,武士彠这样和武将集团关系密切,还是前军方大员的一个中立派都被揍成了猪头,更别说那些强烈的要皇帝治罪侯君集等人的文官们了。

    惨不忍睹。

    魏征这位前瓦岗寨狗头军师被程咬金逮着按在地上就是一顿捶,打得魏征鼻血长流,然后推搡拥挤的糊了一脸,光看那凄惨的样儿还以为命不久矣呢。

    当然受伤最严重的是弹劾侯君集的那位御史,不光是满嘴满脸的血,关键牙都被打掉了两颗,还咽进了肚子里,是尉迟恭动的手,论武力尉迟恭说第一,那其他人顶多和他并列第一。

    文官躺了一地,武将们得意洋洋的站在当场还数落文官的不济,吹捧彼此的伸手不见当年。

    面对一群滚刀肉,李世民除了气的破口大骂外就是赶紧让人召御医前来给文官们疗伤。

    至于什么弹劾,什么咆哮朝堂的处罚,什么都没有,统统略过,就当从没发生。

    没法处置,难道还能把武将全处理了啊,至于受伤的文官怎么安抚,那是皇帝头疼的,不过想来,皇帝最后也就是象征意义的对武将们罚俸半年一年的薄惩一下罢了。

    然后这件事情就这么糊里糊涂的在文官武将们前所未有的敌视之中烟消云散了。

    武将们不提文官们的无理弹劾了,文官们也不提武将们将他们从精神到肉体肆意的羞辱无理的殴打了,反正大家是准备老死不相往来的节奏,见面都是鼻孔冲着对方,然后发一声冷哼,就把所有的不满,所有的情绪表达出来了。

    明明是一场文官武将的争权夺利,打压与反打压,结果愣是被武将们的悍然出手给搞成了一场闹剧。

    大唐的朝堂,贞观年间的朝堂就是这么随性任性。

    憋了一肚子气的李世民懒得看文臣武将每天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幼稚对峙,干脆扔下政务跑樊川散心了。

    这地方在城南,也是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这句话最开始传开的地方。简单点说这地方人杰地灵,是京兆韦氏,京兆杜氏的祖地,也是现在韦氏杜氏的宗族所在地。

    当然这里不止是韦氏,杜氏,还是大唐达官显贵郊外别院的聚集地。

    樊川位于长安城南少陵原与神禾原之间,西北起于韦曲镇塔坡,东南止于终南山北麓。长约三十里,是一个由纵贯其间的潏河长期冲刷、下切、淤积而成的一道冲积平原,倚原面水景色撩人。

    这样一个好地方,虽然是冬天了,但却也是出游的好去处。李世民在这里狩猎一待就是二十天。

    心情终于舒畅了点的皇帝在樊川晃荡了二十天可算是回宫了。

    结果回宫第二天上朝发现文武百官还是那要老死不相往来的鸟样,李世民又心情不好了,然后,李世民先是找了个由头揪着张玄素问他在隋朝时官居何职,张玄素说是县尉。

    李世民又问他当县尉之前呢,张玄素说是流外,也就是没有品级的小吏。然后李世民又问了那是哪一曹的小吏,然后张玄素被追问的觉得羞耻丢人的不行,面如死灰,走出殿门后都不能迈步了。

    李世民这是还记着去年因为儿子李承乾的事情,武元庆是怎么骂张玄素的,所以这次发泄心中不满就挑上了张玄素。另一个原因就是李世民知道孙伏伽在隋朝时候和张玄素差不多,都是当小官的,但孙伏伽对自己过去的经历从来不会羞于提起,在大庭广众之下自陈往事,丝毫无所隐讳。李世民也是想借此看一看张玄素的人品,结果很失望。

    在文官里挑了一个拾掇了一把后,李世民又亲自整治宫中侍卫,见队列不整齐,命大将军张士贵杖打中郎将等人,之后又恼怒嫌弃张士贵杖打的太轻,命人把张士贵打了一顿以做示范。

    文官,军方一边收拾了一个,然后朝堂气氛一下就好了很多。

    李世民终于可以好好过新年了。

第五百八十三章 兄弟阋墙父子反目() 
“听我爹说近来朝中大臣好像都挺有眼色,听话了不少。“大年初一都在自己家过年,初二开始走亲访友,武元庆第一站到的是皇宫。

    进宫后长乐,襄城和姐妹们叽叽喳喳凑一起聊着天,武元庆则和李承乾,李泰还有其他驸马待一块说话。

    其他人跟着李泰去看新改进的蒸汽机了,武元庆和李承乾早就看过了所以落在后边闲聊着。

    “何止听话,简直是特别听话,都知道父皇生气了,所以一个个说话都谨言慎行。就连魏大人都是,前几天不是有不少官员回京述职了嘛,然后都有折子呈送父皇。父皇都是捡重要的看一下其他不太重要的都交给秘书省处理审阅,然后上书的人和御史台不少御史就进言请求父皇亲自翻阅表章奏折,以防止被蒙蔽。就这个事情父皇询问魏大人,你知道魏大人怎么说吗?“

    李承乾并不是真的问武元庆的看法,所以没等武元庆说话,他就乐呵呵的继续说道:'魏大人说这些人真是不识大体,如果一定要陛下一一亲自过目,那么岂止朝堂奏章,各州县的事也应当亲自过问了。那还要各部各司官员干吗,尸位素餐当摆设吗?“

    “可以啊,老魏转性了。“武元庆笑哈哈的说。

    “可不是嘛,当时父皇都有些懵了,魏大人向来都劝谏父皇勤政的,这还是第一次说出不用事事亲为的话来。“李承乾笑着点头。

    “这是好事,年后你爹巡幸洛阳封禅泰山我估计一年半载的是不会回长安了,到时候你又要监国,有了老魏这话,还有陛下的表态,你在长安监国也能轻松点,不用被留守长安的那些家伙逼着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处理。“武元庆很替李承乾高兴。当皇帝是个累人的差事,当太子也一样,都是劳累命。

    “是啊是啊,总算能轻松点了。“李承乾高兴的附和。

    “对了,驻扎西域的另一半大军什么时候回来啊?“武元庆想起来自家商队还有王家商队还在西域发战争财呢,前不久王伦还从晋阳来信问什么时候大军回返,可以让商队跟着一起回来。

    毕竟这次发战争财收获有点太多了,西域几十国被灭,将士们的隐匿的战利品就非常多,更别说还有按规定给的赏赐,这些基本都被武家,王家的商队给打着欠条收了上来。

    除了从将士们手里收的,西域各国大大小小的官员贵族手里也有不少好货色的,国家被灭了那些幸存没被抓起来的官员贵族很迫切的想要处理手里的金银珠宝器物换取钱财,要么逃向更西边,要么跑大唐内地过安生日子,在留在西域提心吊胆的生活,大多数有钱人是不愿意了。

    像这些人手里的东西收上来自然不能按实际价格,能有十分之一就不错了。

    大批金银珠宝在手,想平安回来还是跟着大军比较妥当一点,毕竟西域各国上层虽然被抓了,可流散的溃兵或者原有的沙匪强盗还是不少的,别运气不好被这些人给抢了。

    “大军回来还得有段时间呢,不过肯定是要尽快调他们回来的,毕竟精锐兵力还是要回来守卫长安左近的,西域驻扎以后会是各地府兵轮值,听父皇的意思是两年一换。“李承乾说道。

    “哦,那就好。“武元庆点头。大唐实行的是强干弱枝的军力部署政策,就是所有精锐大军都集中在关中一代,主要就是拱卫长安。各地方则是当地府兵防卫。

    所以每当有大的战争要打得时候,都是直接从长安调兵遣将,而不是由边关部队派兵。

    这种部署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保障了长安这个权力中枢的安全,不会在出现被人打到城下的情况发生,坏处就是一旦有外地入侵,朝廷应对增援会相当滞后。

    这也是以往游牧民族可以屡屡进犯大唐边关的原因,实在是边关部队战力不太够,兵力也不太多,没办法有效阻止防御游牧民族快速机动的突袭。

    “薛延陀人对侯尚书在西域时候故意让他们骑兵送死一事非常的不满,他们可汗送来国书言辞强烈的请求父皇能够惩治侯尚书但父皇拒绝了。听鸿胪寺的人说薛延陀使节走的时候出言不逊,满腹怨怼,恐怕咱们和薛延陀该有一战了。“李承乾有些担忧的说。

    “开战?那就开好了。薛延陀人狼子野心对咱们大唐早有觊觎,要不是当年咱们灭掉东突厥的时候顺便把趁乱打劫的薛延陀好好教训了一顿,我估计咱们早就和薛延陀对上了。对了,薛延陀那爷仨现在什么情况?“武元庆倒不觉的有什么,中国历代周边游牧民族都是一样的尿性。

    弱小的时候就当哈巴狗,强大的时候就开始蠢蠢欲动,频频南望,没一个时期是能让中原王朝放心的。

    所以对他们什么安抚什么怀柔感化都是白搭,唯一的一劳永逸的办法就是灭掉他们,将他们地盘抢过来,将他们百姓融合进中国这个大家庭。

    听武元庆问起薛延陀的三个可汗,李承乾就笑了:“那爷仨近来闹得挺厉害的,夷男喜欢他的二儿子突利失,想把可汗位传给突利失,可大度设才是老大,他觉得该继承薛延陀的该是他。以前吧大度设没名没分的没办法。不过自从父皇实行赐封,将大度设,突利失都封为小可汗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大度设有了大唐册封的名分,就要求夷男分给他应有的部落人口还有牛羊牲畜。结果夷男不愿意,可有大唐的册封又不好明着反对,就只能拖着。这下更加导致大度设和夷男离心离德裂痕加大了。这大度设也不是一般人,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就已经笼络了相当一部分薛延陀部落首领,得到了这些人的支持,虽然距离夷男该分给他的部众牛羊财物还有不小的距离,但也能和他老子夷男抗衡一二了。然后老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