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幻初唐 >

第308部分

梦幻初唐-第308部分

小说: 梦幻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米虫的日子就是特么惬意。

    然后一直到三月底,皇帝下令四月封禅泰山,封禅路上的地方官又有事情干了。

第五百八十八章 真大() 
有前几年的封禅泰山的经验在,所以这次的封禅泰山依礼而行就可以了,地方官除了准备好沿途食宿,黄土垫道让皇帝能舒舒服服前往泰山就行。

    不过武元庆对封禅泰山没兴趣,他对封禅泰山之后到海边检阅大唐水师舰队比较感兴趣。

    想当年他也是纵横海上当过几天海盗头子的,对舰队很有感情的说。

    听说新建造的几艘以太子李承乾还有魏王李泰以及晋王李治等皇帝嫡子以及嫡长公主长乐命名的旗舰已经下水服役了,船体比以前最大的舰船都要大上十丈,高度也远高于普通的船只。

    武元庆非常想看看,也替李泰,李承乾还有长乐看看,这是人三兄妹特别叮嘱的,看不好回去描述不好的话绝交,睡地上。

    四月中旬,大唐皇帝李世民第二次封禅泰山,四月二十,御驾离开泰山前往琅琊。

    琅琊郡非常出名,因为当地出过一个顶级门阀,就跟太原因门阀王氏被称为天下王氏出太原一样,琅琊郡的出名也可以说王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琅琊王氏,王氏一族的又一个大分支。

    隋唐年间顶级门阀是五姓七望,太原王氏位列其中,可要再往前推几百年,那琅琊王氏声望都隐隐盖过太原王氏的,比什么清河博陵崔家,赵郡陇西李氏什么的都要出名的多。

    琅琊王氏最鼎盛的时代在魏晋时期,是晋代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有句很有名的话也是一个典故叫“王与马,共天下”。

    这里的王就是琅琊王氏的王,马,则是西晋,东晋的皇族司马家。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琅琊王氏的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

    在此期间,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

    王氏兄弟权倾内外,司马睿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登基大典那天,皇帝司马睿突然拉住大臣王导同升御床,一同接受群臣的朝贺,表示愿与王氏共有天下的意向。但天无二日,王导吓了一跳,连忙推辞说:“太阳岂能与万物同辉,君臣名分是有区别的”,晋元帝才没有勉强他。

    但司马睿对王导始终十分尊敬,称王导为“仲父”。历元、明、成三朝,王导的地位一直十分崇高。成帝给王导的手诏总是用“惶恐言”、“顿首言”、“敬白”之类的语言,他还亲自驾临王导的府邸,礼敬王导的妻子。正月初一王导上朝时,成帝都要起立相迎。

    “王与马,共天下“的典故反映了东晋门阀政治的特殊背景。那个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司马家力量势均力效,甚至还有过之。

    但历史上刘禹锡一首乌衣巷写尽了世家的衰弱更迭,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沧海桑田,人生多变,昔日显赫一时,可以和皇族共天下的琅琊王氏已经衰落,而与之相比的是同出一脉也是王氏祖庭的太原王氏却依然屹立在顶级门阀之列。

    到了隋唐,琅琊王氏作为世家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虽然还有人出仕当官,也有大儒学者,但仅仅是这样是不可能被称作世家,更距离门阀有一条长江那么远的。

    至于说琅琊郡这个琅琊王氏的祖庭也是郡望所在地,早就没了琅琊王氏的嫡系族人存在,应该说在衣冠南渡的时候,琅琊郡就只剩下琅琊王氏的名号在了,人嘛,全渡江到江东去了,举族南迁不是说着玩的。

    琅琊王氏虽然名存实亡,但琅琊郡却因为这个王氏的郡望天下皆知。

    说到王氏,不是太原王氏那必然是琅琊王氏,其他的就算姓王怎么好意思以氏来称呼。

    当然皇帝到琅琊郡可不是因为这里出过琅琊王氏而来的,他来的目的是因为这里是衔接南北海运的“中转站”。

    是大唐北方沿海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口岸,这里在后世叫青岛。

    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五巡天下,三登琅琊,据记载徐福东渡寻找海外仙山求取长生不老药就是从琅琊扬帆出发的。

    可见从那时候琅琊就是北方重要的出海港口了,汉武帝少年的时候也在琅琊当过胶东王,所以他每次封禅泰山后也必然要到琅琊来,是到琅琊次数最多的皇帝。

    刘仁愿,刘仁轨两个率领的大唐水师舰队去年冬天护送漕粮到北方后就一直驻扎在琅琊。

    为了让水师有足够大的码头停泊,琅琊郡地方官特意选址建造了一个专为水师停泊的大营码头。

    武元庆跟着皇帝到了琅琊歇息了一天,第二天就直奔水师大营。

    早就得到消息的刘仁愿,刘仁轨两个率领水师所有人等在码头上列队迎接御驾。

    “千帆耸立,遮云蔽日,这水师被这俩家伙搞得还真不赖。“距离码头还有好多里的时候,武元庆骑在马上已经能看到高耸入云的船帆了。

    “那船真大。“光看着那巨大的船帆程处默就能想象到哪船体该有如何庞大了。比他坐过的任何一艘五牙楼船都要大的多的多的多。

    “那是必须的,现在能看到船帆的这几艘肯定就是新建好下水的水师旗舰,承乾号,青雀号,雉奴号,还有长乐号。听说船体长在三十五丈左右,满载兵卒可达两千五百人。“武元庆笑呵呵的介绍。

    “这么多?“程处默震惊了:“两千五百人不是比几个村子的人都多?我家庄子够大了,也才六七百人而已。“

    “哈哈,吓到了吧,我跟你说,就这一艘船就可以在南洋那边纵横了,这也就是那边基本全被大唐占了,要不然搁在以前没占的时候,派这一艘船去就能灭掉南洋的一个国家,还很轻松。“武元庆很得意,因为这里边他的功劳可以巨大的,要不是他,大唐不会知道南洋有那么多好东西,要不是他,大唐不会知道那边种粮食会那么容易,要不是他大唐也不会有大规模建造海军的决议,同样要不是他,大唐也不会选择福州产的尖底船作为水师的基本船型。

第五百八十九章 奔丧() 
“陛下,这海上风高浪急很危险的,依臣看陛下就不要上船看了吧,咱们就在码头上检阅一下就行。“

    见李世民兴致勃勃的问东问西,准备要上船上看看,武元庆急忙凑过去劝谏。

    “怎么,你就能坐船到海上朕就不行吗?“李世民眯着眼不高兴的问。

    “额,陛下怎么能和臣一样,陛下是天子,安危关系江山社稷,臣坐船出个什么事儿顶多就是家人伤心欲绝,陛下要出个什么事儿,满朝文武,天下黎民还不得都伤心死啊。“武元庆振振有词的说,完了低头小声嘀咕一句:“关键,你要有事,我家人就不是伤心欲绝是都要死的好不好。“

    “你小声说什么呢?“李世民耳朵很尖,听到武元庆的小声嘀咕脸色黑成了锅底,感情说来说去,这小混蛋还是关心家人害怕被牵连啊。

    “没,没说什么。嘿嘿。“武元庆赶忙抬头摆出一副无辜脸。

    “哼。“李世民冷哼一声:“朕是天子,既然受命于天又怎么可能出意外。不用多说,朕今天一定要上船看看。你去让他们准备一下,朕要看他们是如何攻击敌船的,尤其是用火炮。“

    “是。“武元庆无奈应道。

    他觉得李世民看水师如何打仗只是顺带,主要肯定是这家伙喜欢被手下将士敬仰的那种感觉,享受大军三呼万岁那种震撼的场面。

    这是在皇宫里待太久了,对战场,对千军万马那种怀念之心作祟。

    当然,就武元庆听到四面八方传来震天响的万岁之声时也是心灵很震撼,恨不得被称呼的人是自己。这就跟后世无论阅兵,还是学校军训一样,主席,校长虽然地位天差地别,但都喜欢说同志(学)们好,然后听下边呜啦啦的喊首(校)长好,然后是同志(学)们辛苦了,下边回为人民服务一样一样的。

    阅兵嘛,要的就是这个调调,喜欢的也是这个调调,上下互动完了,才该是武器装备的展示时间。

    皇帝阅兵也是一样的流程,李世民这也是在下边享受完了欢呼之后,准备上船上再享受一遍,完了之后再亲眼或者亲自指挥一下水师的进攻作战套路。

    “那船头的铁疙瘩是干吗的?“李世民指着承乾号船首巨大的金属三角问。

    “那个啊,那个是撞角,就是和敌船短兵相接的时候,那个撞角可以把敌人的船只撞出窟窿来。不过船头上边的这个其实没什么用的,除了咱们大唐其他国家的海船矮小多了,根本就撞不上。所以,真正的有用的撞角是在船首下边在水下安装的,那样可以把敌人的船撞出窟窿然后海水进入后他们的船就会沉没。“武元庆解释道。

    “既然没用,那还安装这个干吗,是觉得大唐钢铁产量多了可以随便这么浪费了吗?“李世民非常不满这样看着好像很厉害,实际上却没什么乱用的华而不实的东西。

    “咳咳。“武元庆差点被呛到,他就是那么一说,实际上既然按着总归是有用的,还是解释清楚吧:“陛下,也不是没用啦,我们船比别国的船高出很多,不过加上船帆的话别国船差不多也能有咱们这船体高了,所以上边的这个撞角是起着撞击敌人船帆桅杆的作用的,一旦船帆桅杆被撞断,敌船就失去动力了,想打打不了,想跑跑不掉,嘿嘿,虽然这样的机会不多,不过总归是有的,所以也不是没作用的。“

    “那你还说没用,真是。“李世民气呼呼的瞪了武元庆一眼:“你到一边去,叫刘仁轨过来给朕讲。“

    “哎,好,臣这就叫他。“虽然是被嫌弃了,不过武元庆挺高兴的,陪着皇帝看给他讲解多不自在,还是自己随便看有意思。

    “轰。轰,轰。“参观过后刘仁愿指挥着水师将士开始给皇帝实弹演练。

    随着令旗挥动,负责调整角度的炮兵快速调整角度,装弹,然后得到命令后点火开炮。

    然后两里外的几艘假设渔船改造的假设敌船周围溅起了朵朵水柱浪花。

    第一次试射,第二次重新调整后又是轰轰几炮,这次调整后终于有几发炮弹命中了目标。

    都是实心弹光看视觉效果肯定是不可能像开花弹那么震撼的,但几发炮弹击中的渔船却也直接被实心铁蛋撕裂了,片片纷飞然后残破的船体缓缓沉入了海里。

    “不粗不错,这火炮对船只的破坏力可比对城墙的破坏大多了。“李世民高兴的连连点头。

    武元庆躲在后边不屑撇嘴,一个是巨石青砖垒砌,一个是木头造的,哪个更硬傻子都知道,哪个被炮弹打上破坏力更大还用你说。

    。。。。。。。。。。。。。。。。

    就在皇帝在琅琊兴致勃勃的检阅水师各种海战方式的时候,先是并州那边有当地乡绅父老跑来琅琊请求皇帝回返长安的时候一定要到晋阳巡幸一下。

    毕竟晋阳是李唐的龙兴之地,还有当地乡绅父老的念念不忘,李世民很是高兴的应允回程一定要到晋阳看一看。

    晋阳来人还没走,正联合高句丽和新罗打得热火朝天的百济忽然有使节来到大唐,在洛阳的时候正好得知大唐皇帝就在不远的琅琊,于是一路快马赶到了琅琊请求接见。

    原来是百济王扶馀璋给挂了,死掉了使节跑大唐来报丧,当然报丧是其次,主要是来请大唐皇帝陛下册封扶馀璋的儿子义慈当新的百济王。

    毕竟百济现在名义上还是大唐的属国,新王继位要有大唐皇帝金册册封才是合理合法的,否则他的弟弟们要是以大唐皇帝没有册封为借口造反,那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李世民现在对辽东三国没一个是有好印象的,都特么不是好东西。就这百济,明知道大唐和新罗关系好,还纠结和大唐关系不睦的高句丽进攻新罗,对大唐皇帝派去调停的使节也不予理睬,阴奉阳违,现在好不容易老的死了,准备新上台的义慈也不是个玩意儿。

    要说他爹是发起战争的祸首,那这个义慈就是领兵攻打新罗的祸首,光他亲自带兵就打下来十几座新罗城池了,虽然都是芝麻大点的城池。

    地方大不大不重要,关键是这个态度,太不尊重大唐了。

    大唐想不想调停是一回事,你们尊不尊重大唐这个宗主国又是一回事,所以李世民很不高兴。

第五百九十章 死赖着不走() 
“怎么样,今天百济使节又求见陛下了?“见到刚刚换班的程处默走进来,武元庆很是八卦的问。

    “天天问你烦不烦,你都快跟那百济使节一样烦了。“程处默没好气的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