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幻初唐 >

第312部分

梦幻初唐-第312部分

小说: 梦幻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百九十六章 吹灰之力() 
在海上航行了几天后,水师终于来到了汉江口。

    “大总管,咱们先从哪里开始打?“终于看到陆地的刘仁轨心潮澎湃的问。

    想想这是一场灭国之战,刘仁轨,刘仁愿这两个水师统领就激动的不行。

    “我觉得先从黔浦开始打吧。那里是进入汉江后的第一个城池。“刘仁愿发表自己的意见。

    “不,不用急着进入汉江,先派兵把江口这几座岛屿上清理一遍,我不想看到咱们进入汉江后被敌人给从后边堵了。“武元庆指着视线中看到的那片陆地说道。

    “大总管,用不着吧,那岛屿上不可能有多少人的,顶多就是些打渔的会上去。“刘仁轨不甘心的说。

    他不想自己这第一仗浪费在一些渔民身上。

    “废话,就是因为是打渔的才要先清理掉,我们是什么,我们是水师,对于陆上的人,站在船上的我们是他们鞭长莫及的,可渔民不同,虽然他们真的不怎么可能威胁到我们,但总归是能在水上跑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小心无大错,先把能下水的全部干掉,到时候岸上的敌人还不是我们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武元庆没好气的说。

    他当然知道岛上不会有什么住户,别说百济这小国了,就大唐周边的岛上也基本没人住的,谁会愿意放弃繁华的陆地往孤岛上跑,也就是打渔的渔民会在出海的时候停靠,留驻而已。

    但不能因为这样就不在意,因为百济陆地上算不得强国,单论的话他比新罗都不如,但百济在海上却还是很有实力的,百济不但通过海上和倭国往来频繁,跨过黄海和大唐那也是往来很多的,特别民间的商贸往来,在莱州,文登出发的时候,都还遇到不少的来自百济的商船抵达以及离开的。

    不过这些船只,在水师出发的时候统统被扣押了,海上也遇到几波商船,要么被击沉,要么被俘虏困住扔在了船舱看管了起来。

    基于百济的航海比较强这一点,武元庆觉得要想放心的,不被小鱼小虾的骚扰,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遇到的所有船只给毁了。

    “是,属下领命。“刘仁轨无奈的去执行命令了。

    每个小岛派一艘舰船去处理就行,也不用多少人,虽说武元庆下令是把岛上的人给清理了,但刘仁轨觉得那太麻烦,只需要围着岛屿转一圈,把所有见到的船只全部摧毁也就达到目的了,因为没有了船只,岛上的人又不明白什么情况,是绝对没办法也不会离开岛屿的。

    百济人是无论如何都没想到大唐竟然会对自己出兵的,因为他们觉得就算大唐要出兵,也应该是先把高句丽灭掉才会轮到自己的。

    但大唐军队却就是这么不按常理的出现在了百济,出现在了汉江里。

    当唐军如同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黔浦城外,一轮炮火轰轰轰砸下的时候,城周边居住的百济人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守城的兵士还煞笔一样的看着汉江上遮天蔽日的船帆揉眼睛怀疑自己做梦呢。

    黔浦不大,唐军又来的猝不及防,在从未见过的如同天罚一般的炮火攻击下,城中的守军完全乱了套,根本没想起守城来,全慌乱的跑着躲避从天而降的炮弹了,哪怕房屋被砸的哗哗的倒塌也吓不住没头苍蝇一般往房里钻的百济守军。

    百姓们全慌乱的跑了没一个敢进城的,然后大唐水师登陆的一千士卒没费吹灰之力就进入并且占领了城门打开的黔浦城。

    武元庆此番是要以最快的速度联合新罗把百济灭掉而不是占领,所以虽然占领了城池,但水师除了一千人登陆外,其他的还在船上。

    而登陆的一千士卒也没在黔浦多停留,一把火将城里建筑给点了后,一千士卒就驱赶着先一步逃跑的百济百姓往下一个城池进发。

    陆地上步行的速度怎么也不会比水上的船只快,所以每经过一个靠江的城池,都是火炮一轮覆盖,然后派部分将士登陆占领,点了后继续往下一个点进发。

    当武元庆一路轻松的打到达乙省县,距离汉阳城近在咫尺的时候,汉阳城里的百济守军还完全不知道大唐已经打过来了。

    而不久之前,新罗得到大唐的通知,已经开始对百济全面反扑了,像汉江沿线这些本就是被百济新占领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对百济太多的忠诚,关键的一点是原本还有不少百济兵驻守的这些城池,随着东线吃紧,百济抽调走了不少的军队。

    这也导致汉江沿线根本没有多少抵挡外部进攻的能力,周边的百姓对百济也没有太强的归属感,自然也不怎么会尽力帮着抵挡。

    结果就是大唐军队完全就是平推过去,当见到唐军也没有乱杀人,烧也只烧城池,城外的民居民房都没被唐军毁了,这让这些几年前还是新罗治下百姓的人们对唐军还有了不少感激。

    甚至有些怀念新罗王的百姓还为大唐的打来欢呼呢,因为他们觉得这大唐攻打百济肯定就是支持新罗的,自己以后一定会再次成为新罗人的。

    嗯,很傻很天真。

    换了以前或许大概有可能这样,但现在大唐皇帝的目标可不只是百济和高句丽,假道伐虢,收拾了百济,高句丽,新罗还想独活,做青天白日梦吧。更别说带兵的还是武元庆,武元庆对棒子向来没有好感,对棒子的祖先同样不会有好感。

    短短十日不到,汉江沿线已经全部被攻陷,而百济的政治中心在熊津江上的泗沘城也就是百济的国都里新继位还在左等右等等不来大唐册封的百济王义慈才知道册封是等不来了,等来的是大唐的水师进攻。

    对于义慈来说真的是晴天霹雳。到这时候他也才明白过来为什么苟延残喘的新罗竟然有勇气把最后的那点力量全用出来反攻了。

    原来这是有援军来了。

    而就在百济王义慈惶惶中调兵遣将准备应对大唐大军的时候,武元庆已经留下小部分船只以及一万将士给刘仁愿,让他带着这些人继续清扫,并且从陆上往南边攻打。

    而武元庆则带着剩余的将士和船只离开汉江,在海上汇合了送完尉迟宝林那一队的舰船开始往南,往熊津江口进发。

    目标就是百济国都泗沘城。

第五百九十七章 选择的错误() 
草原上,大唐其他记录兵马还没有赶到,唯有驻守并州并第一时间就出兵的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李绩带着几万兵马杀入了草原。夷男的儿子,带兵袭击突厥部落,回纥部落的大度设在和军神李绩接战的第一战就被打得溃败,亡命奔逃,李绩衔尾追击,追得大度设都没机会跑回薛延陀去,就在草原上到处流窜,夷男可汗得到儿子的求救,急忙派使者到李绩军帐谈和。

    别说李绩没有谈和的权利,就算有他也不会谈的,当盛世将军的就没几个喜欢谈和的。

    然后就在薛延陀使节赖着不走,夷男那边又派了另外的使节去找大唐皇帝求和的时候,大唐皇帝的命令传到了军前。

    不是让停战的,而是发动国战的命令,李绩是几路大军的总帅,也是辖下可以调动兵马最多的大总管。

    这下把留在李绩军中的薛延陀使节吓得亡魂皆冒,也不缠着李绩谈和了,匆忙的离开回去给夷男可汗报信了。

    李绩也没有让人把使节扣了,反正国战这种事情不是一次突袭就搞定的,所以也没必要搞什么封锁消息。

    而就在大唐众多将领接到命令,赶赴草原整军待发的时候,高句丽百济的战场也打得如火如荼的。

    “他娘的,这安市城还真是属王八壳的啊,比石头都硬。“程处默骑在马上看着百步以外喊杀震天的攻城与守城厮杀,恼火的骂道。

    他和苏定方汇合后,很轻易的就攻下了怀远城,然后两人就起了分歧,就先攻打安市城还是先攻打辽东城吵了起来。

    程处默是要按照武元庆部署攻打安市城,至于辽东城什么的那是苏定方的任务,他程处默的任务是合力打下安市城后,赶往大行城最终目标是平壤。

    但苏定方却认为应该先攻打辽东城,因为辽东城是高句丽在辽水一线的第一重城,当年隋朝第一次征讨高句丽也正是久攻不下辽东城才有了后来的惨败的。

    所以,在他看来先拿下辽东城是第一要务,而且安市城是在辽东城靠后一点的位置呢,如果不拿下辽东城就攻打安市城,很可能会腹背受敌,被辽东城的守兵断了退路。

    两人各说各有理,都坚持己见。而且武元庆这个总统帅不在,两人就是平级,谁都不服谁的。

    最后眼看着僵持不下会给高句丽人留下太多的布置时间,程处默退让了。

    一来,武元庆是要求他们两人合兵攻打安市城的,如果苏定方不配合的话,按照武元庆的意思是不太好打下安市城的。再一个,苏定方毕竟带兵已久,无论经验还是战功都比程处默多的多。

    在他和武元庆还是运粮队的头头的时候,人苏定方已经是跟随尉迟恭攻打东突厥的副总管了,而且攻打东突厥的时候最重要的一战也是苏定方率领骑兵突袭的。

    就不说这个,在他们还是小娃娃的时候,苏定方都是能和尉迟恭,程咬金他们并肩的隋末一方军阀的手下大将了。

    资历在那摆着,程处默觉得听苏定方的也不是多么不能接受的事情。

    多方考虑后,程处默同意和苏定方先合力拿下辽东城,再进攻安市城。

    然后攻打了五天,在他们看来应该是坚城的辽东城就已经被攻破了,拿下城池的时候,二人还有些发蒙。

    拿下的太轻易了,完全不像两人想的那么难。

    等两人分一部分兵力驻守辽东城,然后带兵进攻到安市城下,发起攻城的时候,两人终于明白为什么武元庆让他们两人先拿下安市城了。

    因为论城墙的坚固,安市城要比高句丽在辽东的首府辽东城还要来的坚固。

    关键的是,因为他们打下辽东城,让辽东城的大部分守军全都撤到了安市城,并且得到唐军攻来的消息后,从安市城后方的大行城调来的援军也已经在他们攻打辽东城期间赶到了安市城。

    在一个比辽东城更加坚固雄伟的城池里还集合了三城数万人的守军。

    这不是一点半点的难打了。

    武元庆当初为什么他们先攻打安市城,就是怕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这次出兵人马并不算很多,程处默,苏定方两路兵马只有四万出头,另外尉迟宝林带的有一万多人是从水路攻击平壤城的。

    两万是武元庆带的水师,所以别看有近八万人,但分散开后并没有多少。

    程处默,苏定方四万兵马攻打任何单一一座城池都能拿下,但如果在面对坚固的大城时候,还面对着远超一座城池该有数量的守军,那就非常麻烦了。

    像安市城,如果不是一开始就先趁着敌人没有准备,没有大量的援军来守城赶紧拿下的话,就会出现程处默他们现在遇到的情况。

    他们倒是先拿下辽东城了,可那又怎么样,辽东城里大部分的百姓,守军全退到了安市城,后方的大行城援军也赶到了。

    一下就让他们攻城的难度大了数倍。

    如果不是他们先攻打辽东城,而是先趁着高句丽人防备不及先拿下安市城的话,那安市城就会是大唐军队卡在辽东城和大行城之间的一根骨头。

    让高句丽难受至极,咽咽不下,吐吐不出。

    到时候,唐军再攻打辽东城,或者大行城任意一城,另一座城里的高句丽军队都没办法顺畅的实行增援。

    因为安市城就是他们绕不过去的坎儿,有着城池坚守,唐军就能以少量的兵力守城,挡住一方的增援,派大量的兵力去攻打另一座城。

    武元庆当初制定计划的时候,想的很周全的。主要是因为他知道原时空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的时候,就是在安市城被挡住的。

    而当年挡住隋炀帝的辽东城根本没给唐军造成什么阻挠。究其原因,隋炀帝当年没打下辽东城不是隋军战力不行,而是因为隋炀帝乱下命令,导致好多次能打下辽东城,却因为要通上报给他等命令才贻误了战机的。

    李世民攻打高句丽的时候自然没有这个问题,所以很容易就打下了辽东城。

    而能轻易打下辽东城的十万大唐将士却在安市城外被挡住了两个多月,可见安市城是远比辽东城难以攻克的城池。

    武元庆计划的很好,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拿下安市城,其他城就好打多了。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苏定方,程处默临时改变攻击目标,导致安市城守军多了两倍,攻克难度大增。

    一切的计划都白搭了,只能硬攻了。

第五百九十八章 螳臂当车() 
小国寡民。

    在华夏周边的国家都是小国寡民。

    哪怕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