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幻初唐 >

第316部分

梦幻初唐-第316部分

小说: 梦幻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比火油的价格,随处可找的,还是可再生的金汁实在是守城的必备神器。

    冬比忽城守将想请唐军好好喝一锅金汁,可他想不到的是武元庆带领的这些唐军今天压根就没想着和他们来一场常规的攻城战。

    之前,武元庆是不怎么想大量使用火药的,除了攻城时候例行的火炮轰击外,他并不想多用火药,因为数量就是船上那些存货,大量使用万一用完了就没法补给了。

    但现在武元庆想要尽快结束这一切,那就不得不大量使用火药了。

    之所以他亲自带兵前来,就是因为只有他有权利下令不限量的使用火药,其他人像刘仁愿,刘仁轨都没有这个权利。

    他们在南洋纵横海上的时候,每艘船只允许携带定量的弹药,因为朝廷知道在海上水师基本是没有敌手的,绝对用不上太多的火药炮弹。

    为了防止火药外流或者防止水师将领私自隐匿火药,朝廷不但规定了每次出海每艘船携带的最大量的弹药是多少,密谍司,百骑还都暗中安插了人在各条船上。

    每次出海遇上了什么情况,开了几炮,用了多少火药都会有记录,但凡有对不上的,一定会是严查严惩。

    这也就是皇帝放心武元庆,所以才给水师发放了远超规格的弹药。

    如果不是武元庆带兵,哪怕是原计划定的张亮来统管水师,李世民也绝对不会把运到琅琊郡的火药全给水师带上,而是会分批次的让水师用完了回到琅琊补给。

    这也是武元庆亲自带兵来攻打冬比忽城的原因,因为除了他,任谁用火药都要谨慎再谨慎,否则事后使用的数量对不上那就是要脑袋的大事情。

    “弓箭手火箭准备。“

    一万五千唐军并没有如冬比忽城守将所想的那样砍伐树木建造攻城器械,也没有摆出攻城的队形,甚至也没有安营扎寨的意思。

    而是摆出了野战攻击常用的锋矢阵型,一般这种阵型都是有猛将在前边带领属于突击阵形。

    攻城战从来没听说用这种阵型的,难道唐军以为自己这方守城将士都是死人吗?以为自己这边的城门是向唐军敞开的吗?

    冬比忽城守将想不通,不知道唐军将领是怎么样的傻子才能干出这事儿来。

    然后他就见在阵型前方,有大唐的弓箭手开始集结,在弓箭手前边是数量不多的拿着简易制作的木盾的盾兵。

    随着弓箭手在盾兵的护卫下往前来到双方弓箭手都可以攻击的攻击范围后,守城的高句丽弓箭手首先射出了手里的箭矢。

    叮叮当当。

    箭矢除了少量穿过木盾射到弓箭手身上的盔甲上溅起点点火花外,更多的是扎在了木盾上被挡住。

    高句丽射完一轮弓箭后,唐军这边的弓箭手发动了反击,铺天盖地的火箭覆盖了城门左右数十米的范围。

    这不是一场拼攻击力的攻防战,而是一场拼防护力的攻防战。

    大唐这边所有将士穿的都是精钢打造的全板盔甲或者锁子甲,虽然为了轻便盔甲并不厚,但防护力却是远超高句丽士兵穿的皮甲,甚至很多人是没有皮甲的。

    高句丽的一轮箭矢只伤到了大唐这边几个弓箭手,大唐这边回击的火箭却一下把城门周边几十米的城墙上高句丽守军清空了。

    也不能说是全射死了,射死了不少,更多的是躲在了女墙后边,还有不少扑打身上被火星溅到而引起的小火苗。

    唐军这边防护力够高,就硬顶着前进,箭矢不停,嗖嗖落雨一般的火箭压得城墙几十米方圆的高句丽守军抬不起头,露不出身子来还击。

    而两边几十米开外的,又因为隔的距离有些远,箭矢虽然能射到唐军,但力道却弱了许多,对有盾兵防护的唐军造不成太大的杀伤力。

    当弓箭手把城墙上的高句丽守军压制住后,又有十几位唐军出列抬着一个大木箱子跑向失去了掩护的冬比忽城城门。

    安放,点火,撤退。

    同时的盾兵,弓箭手也在往两边避让。

    轰。

    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过后,冬比忽城城门没了。

    早就做好准备的唐军呈攻击阵型冲向城里,高句丽守城的人全被震傻了,耳朵嗡鸣的根本听到什么声音,一时间是想不起唐军来了。

    也有反映过来的,可城门周边就这么大一片,唐军蜂拥冲入城里,两边又有弓箭手压制,反映过来的人刚向唐军的大队人马射出一两箭就会遭到大唐弓箭手的招呼。

    冷兵器时代,攻城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压制城头的守军容易,但想用攻城车撞开城门是很难很难的。

    因为攻城的人压制城头的守军一时可以想一直压制住是不可能的,毕竟上边是居高临下的,当一旦压制不住城上的敌人,那滚石,檑木,金汁,火油什么的一股脑下来,攻城车或许因为包裹的铁皮牛皮等不容易坏,推车的人却是扛不住的。

    但这在足够的火药爆炸下就完全不是问题了,只需要压制一会时间,把大量火药埋在城门下,一个火星就足以让城门洞开。

    从唐军兵临城下到城门炸毁功夫城中,仅仅过了一炷香的时间。

    高句丽在南方的重城冬比忽城破了。

第六百零五章 连锁反应() 
大唐对薛延陀,高句丽,百济三国同时动兵,可吓坏了周边的其他国家。

    特别是国力不算弱的薛延陀,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被李绩率领的几万大军扫平了上百个大小部落,俘获二十多万妇孺,击溃由薛延陀小可汗大度设率领的十五万阻拦之敌,斩首五万余,还有七万的俘虏。

    另外几路大军因为出动的比较晚,路途也远一下,战果不如李绩大军辉煌,但加起来战果却也不差。

    强大的薛延陀半数草场牧民被大唐收入囊中,剩下的半数拿到手也就是时间问题,而且这个时间绝对要不了多少。

    已经分为两半的西突厥,任何一方的实力都是不如薛延陀的,见到比自己强大的薛延陀都被大唐给打成了狗,这两半西突厥的首领是万分的惊惧。

    实力较强的欲谷设在大唐灭掉高昌攻占西域的时候已经吓得远遁千里了,而且距离大唐也比较远,还算觉得比较放心。可靠近大唐的阿史那贺鲁所部就不行了。

    大唐周边现在称得上威胁的,也就薛延陀,高句丽,还有西突厥了,现在薛延陀要完蛋了,高句丽恐怕也好不了,那剩下西突厥这不是危险了吗?

    万一大唐皇帝灭掉高句丽,薛延陀后转身回来把自己给灭了可怎么办?

    左想右想,阿史那贺鲁发现唯一能免除自己被大唐攻击的办法就是交好大唐,千万别惹大唐生气,这样大唐就不会有理由出兵。

    他发现大唐是很讲究的,不会无理由就出兵攻打谁,只有别人惹到大唐头上的时候大唐才会出兵攻击,比如薛延陀,要不是薛延陀趁着大唐皇帝东巡封禅泰山的时机出兵袭击草原上属于大唐的突厥牧民,大唐也不会出兵还击。

    还有高句丽也是,屡次违逆大唐皇帝的旨意,断绝朝贡,并且和百济联合攻打另一个大唐的属国新罗,还有高句丽的大臣渊盖苏文竟然弑君,杀掉了荣留王,另立新君。

    所以,大唐才会出兵攻打高句丽和百济。

    再往前推,高昌也是如此,吐蕃,吐谷浑也是如此,东突厥同样如此。

    大唐每一次出兵的理由都很充分,无可指摘。

    那于此惊惧担心,还不如搞好和大唐的关系,千万别违逆了大唐的意思,这样的话,没有充足的理由,大唐肯定不会对自己出兵的。

    阿史那贺鲁如是想,于是就派了使节快马加鞭进献贡品给皇帝。

    七月十五。

    “克明,辽东战事如何了?“例行朝会结束后,几位宰相重臣跟着皇帝回了书房兼议政厅。

    “回陛下,苏定方已经攻克新城,延津城,正在向金山,扶余城进发。程处默正在围攻卑沙城。“杜如晦回忆着奏报说道。

    “嗯,程处默为什么会围攻卑沙城,我记得不是让他打下安市城后就向大行城进发的吗?怎么,武元庆又调整计划了?“李世民忽然打断说道。

    杜如晦摇头道:'武元庆并没有调整计划,只是苏定方和程处默两人没有按照计划先攻克安市城,而是先打了辽东城,导致安市城加强了戒备,又有大行城援军赶到,当他们打下辽东城再攻打安市城困难大增,围攻了近一个月才终于拿下安市城。程处默所部伤亡不小,加上苏定方按计划向被攻击,程处默所部已经无力单方攻打大行城。“

    “可我记得大行城不是只有三万兵力吗?安市城有大行城的援军才增加了攻克难度,那既然安市城最后还是被打下来了,可见城中高句丽兵也该所剩不多了吧,为何程处默会无力拿下大行城?“李世民冷声问道。

    为何不按照计划攻打安市城而是先打了辽东城,这在安市城下进攻受阻后苏定方程处默已经上奏折请罪了,所以李世民对这点不奇怪,他生气的是程处默犯了一次错误的情况下为何还敢犯第二次,竟然又一次改变了计划。

    “陛下,这就要说到尉迟宝林那一部了,武元庆派船送尉迟宝林所部从浿水直抵平壤城下,在火炮协助下,只用了三天时间尉迟宝林就拿下了平壤城,但在平壤城被攻占之前,渊盖苏文已经裹挟着高句丽伪王高藏王从城里撤离。尉迟宝林率部一路追杀,但多次被渊盖苏文带兵拦阻。加上渊盖苏文所率兵力多大五万之众,尉迟宝林只有一万人,所以不敢过分逼迫。最后渊盖苏文成功撤到了大行城和大行,龙原,泊灼等几城兵将汇合。那里的总兵力达到了十万众,不管是尉迟宝林还是程处默都无力攻城。尉迟宝林屯兵于泊灼城外鸭绿江对岸,隔江和泊灼城对峙。程处默则在率兵赶到大行城途中受到了卑沙城守军的偷袭,为了保住后路不失,加之也无力攻克大行城,所以程处默才会回师围攻卑沙城,扫除后方所有威胁。“杜如晦详细解释道。

    “哦。“李世民心中了然了,怪不得程处默又改变计划了,这是一个计划的失败导致的接踵而至的改变。

    要不是第一个先攻打安市城的计划被改变,也就不会出现现在无力攻打大行城的情况出现。如果没有变故,最应该出现的情况是安市城在程处默,苏定方两人的联合攻击下很快被攻克,然后苏定方率兵攻克辽水沿线城池,为程处默稳定后方,而程处默则照计划迅速攻克大行城,而那时候估计尉迟宝林也刚刚才拿下平壤城,而渊盖苏文面临的局面就是后有尉迟宝林的追击,前后拿下大行城的程处默的堵截。

    这可以说是最好的局面了,可惜,大好的局面,因为带兵的苏定方和程处默的小小一改动变成了现在不上不下,前不了退不掉的尴尬局面。

    “那武元庆那边进展如何?“李世民又问。

    “武元庆那边暂且还不知道,不过依照计划应该还在扰乱百济熊津江,汉江沿线,迟滞百济对高句丽的援救。“杜如晦回答道。

    “看来入冬前恐怕是拿不下高句丽了。“李世民轻叹一声,换了话题问道:“对于阿史那贺鲁进献贡品,请求册封为可汗,诸卿有何看法?“

第六百零六章 势如破竹() 
“陛下,西突厥分南廷北廷,与我大唐而言大为有利,现欲谷设势大,且向来和我大唐不睦,前次攻灭西域之时虽将他所部吓退千里,但此人必不甘就此放弃西域,日后定会为我大唐西疆之患。而阿史那贺鲁势弱,且只有叶护之名,虽为南廷之首,却无可汗之名,我大唐理该扶持册封可汗与他,一来可为安抚,而来也可以让阿史那贺鲁牵制欲谷设。所以,臣赞成册封阿史那贺鲁为可汗。“第一宰相尚书左仆射房玄龄第一个开口发表意见,切理由条理分明,一看就是早就考虑衡量过多时了。

    “房相之言老成持重,臣也赞成。“长孙无忌第二个发言,表示赞成,只是一句老成持重说的让魏征,杜如晦等人纷纷侧目。

    没错,房玄龄确实是年纪大了,六十多的人了,比起你长孙无忌四十多岁,大了十多岁,但你也没必要说这么直吧,赞成就赞成好了,说什么老成持重。

    这里这么多大臣谁也不比谁小多少,最年轻的也四五十了,任谁也是老成持重的人吧,任谁也不会是轻佻不稳重的吧,你特意这点一下,是想告诉皇帝房玄龄老了,该让位了吗?

    不过只是一句形容的话,房玄龄都面无表情的没说什么,其他大臣自然也不会说什么,只是心中都暗自想长孙无忌现在越来越不甘寂寞了,皇后娘娘这两年年纪也大点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压制这个哥哥了。

    看来,未来朝堂里边还有的争得。

    几位重臣都表示赞同,李世民心里也是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