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幻初唐 >

第319部分

梦幻初唐-第319部分

小说: 梦幻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吹牛皮的时候也不会说攻打卑沙城可以用火攻放火烧山,焚城了。

    火攻,几乎所有兵书里边都会提到这个计策,孙子兵法里边更是为火攻单独开了一篇。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将的是火攻的几种目标,以及用火攻是在面对不同的情况时候应该如何应对。

    将火攻运用的最多的是演义小说三国演义,当然不少的战例在历史上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而在三国演义里边把火攻运用的出神入化的则是诸葛武侯,诸葛亮。

    什么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葫芦谷,火烧藤甲兵之类的,大集团军作战的,有烧粮草辎重的火烧乌巢,有烧船只人马的火烧赤壁,还有烧树林人马的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

    后边三场大火两个是直接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一个是差点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火烧乌巢,直接让实力最强最可能统一汉末纷争的袁绍一蹶不振,火烧连营七百里更是直接把刘备的蜀汉打废了,本来的三足鼎立,从那时候开始就成了曹魏一家独大。这两场大火直接改变了历史走向。

    而火烧赤壁则是差点改变了历史走向,曹魏大军被孙刘联军给一把火烧废了,曹操都差点挂掉,要不是曹操命好,运气不错,不但活了下来还又强大起来,不然历史真的就改变了,就没有后来的两晋南北朝隋唐什么事儿了。

    但放火这种事情一般是能做不能说的,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能做不能说的。

    国人就是这样,不好的事情可以做,但不能说不能宣扬。你要说在战场上别说火攻,就是任何只要能取得胜利的办法都可以用。但掌握了话语权的,被儒家仁爱思想从小教育到大的那些不知变通,不知世事的腐儒酸儒他们不会这么看。

    他们只能看到一把火烧出的惨,却对对己方的好处视而不见。

    他们就是一群圣人,一群只会嘴炮的圣人,他们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下令放火的人百般指责,鞭挞。在他们的眼里敌人才是人,自己人就是屎。

    自己的将士死了他们会心安理得认为为国捐躯应该的,敌人死了,他们就跟天塌了一样,觉得对敌人没有进行教化而是肉体毁灭,是在玷污圣人的光辉。

    在野外放火文人们骂的还不算惨,最惨的是放火烧城,烧宫室,楚霸王项羽因为焚毁了咸阳宫阿房宫,被许多文人那是骂惨了,特别刘邦建立大汉朝后就是正统,那和他争天下的项羽自然就不会是一个多么正面的形象了,为了迎合上意文人总会丑化一下的。

    然后三国末年,董卓的手下李儒在十八路诸侯勤王的时候,劝董卓带着皇帝迁都长安,临走之前一把火烧掉了洛阳。

    光这件事就够李儒在历史上遗臭万年了。

    为了避免被文人盯上,武元庆才用有伤天和,会遭天谴吓唬程处默,不让他乱说的。当然要是光说不做也不要紧,关键,武元庆很了解程处默,这家伙敢想也敢做的,要真让他念念不忘放火这事儿,以后他要带兵平叛,攻打那里,遇到可以一把火点了就能赢的情况,是绝对能做的出来这事儿的。

    说了还做了,造成极大的死伤,那老程家的名声就不用想了,肯定好不了,自以为很正义的文人们不把老程家在史书上搞臭才见了鬼呢。

第六百一十一章 扔下大军跑了() 
大黑山火光冲天,隔海相望的莱州也能看到,不日莱州就把消息快马送到了洛阳皇帝手中。

    这天,皇帝召集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等几个宰辅议事儿。

    杜如晦忧心忡忡的说道:“陛下,辽东那边还没有进展传回,天气已渐凉,臣觉得该准备撤兵了。“

    “是啊,大黑山大火,不知道处默他们伤亡严不严重,莱州传回消息已经十天了,前方还没有奏报传回,臣很担心。。。。“房玄龄话没说完,但众人都知道他担心的是什么。

    要是程处默伤亡严重,那在还不清楚水师到了哪里的情况下,光尉迟宝林孤军万人,面对高句丽的大军,别说取胜了,恐怕连全身而退都不可能的。搞不好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哼,我早就说过,武元庆是靠不住的,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看看,现在被我说中了吧。作为主帅,行踪不定,到现在都没有派人回报过他的动向,咱们知道的还是一个多月前的消息。“长孙无忌冷笑。

    “司空,现在是追究谁对谁错的时候吗?“魏征淡淡的扫了长孙无忌一眼,怼了一句。

    “前方战事不利,本就该追究主帅的责任,怎么我说的不对吗?“长孙无忌嗤笑道。

    就在魏征和长孙无忌要吵起来的时候,外边突然有值守的内侍冲了进来,激动的喊道:“陛下,大喜大喜啊,武功侯亲自传回消息,大行城于五日前被攻破,高句丽义慈王被生擒,大莫离支渊盖苏文从西门突围被程小公爷斩于马下。“

    “什么,你再说一遍?“

    李世民激动的唰一下站了起来,因为起的太急撞到了面前的桌子,桌子一阵摇晃使桌子上的笔架站立不稳从桌子摔倒掉落在地下。

    咣当,皇帝的御笔洒落一地,特别是其中两只用美玉制作的摔成了几节。

    侍立在桌子旁的内侍小德看到此景,眼皮跳个不停,因为摔坏的御笔里边有两支是皇帝非常喜欢的,连出巡都带着可想而知喜欢程度多深了。

    “陛下,武功侯亲自送捷报,高句丽被咱们灭了,义慈王被活捉了。“那个跑进来报喜的内侍再次说道,说着把奏报高高的举国头顶呈给皇帝。

    “高句丽被灭了?“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就这么被灭了呢?“

    “竟然不声不响的就把高句丽王给活捉了?“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等人都是一脸的震惊加懵逼脸。

    转折来的太他妈猝不及防了。

    刚刚他们还在说前方战事不利,程处默被牵制在卑沙城,那里前十来天又火光冲天,还不知道死伤多少人,统帅武元庆带着水师又不知道在哪里。

    长孙无忌还要把武元庆弄成罪魁祸首,要问罪于他。

    这他么话音都没落呢,人家捷报就传回来了,还不是一般的捷报,而是灭国擒王的捷报。

    他们想着天气冷了准备退兵呢,结果人家却已经把高句丽国王给活捉了,谋逆的渊盖苏文也被程处默给砍死了,这尼玛,退毛的兵啊,整个辽东都是大唐的了。

    “好,好,实在太好了,朕就知道朕没有选错人,哈哈哈,程处默好,尉迟宝林好,苏定方好,武元庆,哈哈,更好。“奏报里边写的可比内侍说的详细多了,李世民一边看一边大声喊好,激动的不要不要的。

    只是长孙无忌就有些被打脸的啪啪响了,他刚才还说武元庆靠不住,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呢,言下之意就是选武元庆选错了。

    结果皇帝现在如此激动的说自己没选错人,说武元庆更好,这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当着长孙无忌的面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的抽他的脸。

    你娘咧。

    长孙无忌气的气的要吐血了。

    他觉得武元庆就是自己的克星,永远的都在跟自己作对,不但抢了自己的儿媳妇,让自己长孙家成了长安,成了天下人的笑柄。

    而且自家和倭国做生意,和吐蕃做生意,都被武元庆给搅合了。

    现在自己只是在他不在的时候说了他点坏话,给他上点眼药,他都能如此掐着时间的给自己劈头盖脸一顿打脸,这尼玛,真是克星,天敌啊。

    还是他亲自送回来的奏报,这尼玛是生怕别人在路上耽误了,不能准时打自己脸吗?长孙无忌愤愤的想。

    亲自?

    怎么说是亲自呢?

    卧槽,亲自!

    “等等,你刚才说什么?武功侯亲自送回的捷报?“长孙无忌突然面露狂喜的抓住那内侍问道。

    “对,对啊,是武功侯亲自送回来的奏报。“内侍被长孙无忌抓着领口,差点给吓哭了,结结巴巴声音颤抖的点头。

    “怎么可能,他不是该在大行城吗,怎么会跑回来送奏报?“房玄龄摇头说。

    “就是,这绝对不可能,你的意思是说这奏报是武元庆亲自写的吧。“杜如晦好笑的摇头。

    “这是高兴的昏了头了吧。“魏征也笑着摇头。

    “你,说清楚,究竟是武元庆亲自写捷报,还是他亲自送回来的?“长孙无忌也有些怀疑是不是这内侍激动的说错话了。

    “不,不是,是武功侯亲自送回的奏报。“内侍这下真的哭了。

    “胡闹,他作为主帅怎么能轻重不分,不在辽东镇守却跑回来送奏报,胡闹。“李世民气的脸都黑了。

    “陛下,武元庆这是回来迫不及待的邀功呢啊。“长孙无忌阴阳怪气的冷笑。

    这次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都不知道该怎么帮武元庆说话的,实在是,扔下大军自己跑回来犯了军中大忌了。

    “来人,把武元庆拿下。“李世民铁青着脸下令。

    “是。“内侍小德答应着就要出去。

    结果,报喜的内侍噗通跪倒在地上,语带哭腔的说道:“陛下,武功侯,武功侯。。。。。。“

    “狗才,快说,武元庆怎么了,受伤了吗,伤的重不重啊?“见内侍跪倒哭泣,李世民铁青的脸色一下就变成了紧张担忧,一脚踹过去怒问。

    生怕听到不好的消息,要是武元庆受伤,受了重伤,那他的两个女儿不是要当寡妇了。

    “陛下,武功侯跑了,扔给奴婢捷报后就跑了,让奴婢告诉陛下,他回长安陪两位公主生孩子了。“

第六百一十二章 喜讯?噩耗?() 
“跑了?“李世民问出这两个字的时候,声音都在颤。

    内侍点头。

    “回长安生孩子去了?“李世民又颤抖的问。

    内侍点头又摇头,并且纠正道:“陛下,不是武功侯生孩子,是回去陪两位公主生孩子。“

    “朕不知道吗,用你教吗?“李世民一肚子火不知道往哪发,这内侍多嘴的一句算是把火拉到自己身上了,李世民一脚就踹了过去,完了还不过瘾,又是一脚,接着又是一脚,一边踹一边骂:“用你教吗,朕用你教吗?啊,用你教吗?生孩子,我让你生孩子,我让你生,让你生。“

    内侍快哭死了,不单单是肉体上被踹的痛的不行让他哭,主要是李世民每一句话都是在凌虐他的自尊,凌虐他的精神,因为,他是内侍,是太监,是阉人,下边没了,不能生孩子。

    “陛下,虽然义慈王被抓,渊盖苏文也伏诛,但高句丽还有不少城池没有被攻破,还不能算灭掉高句丽,且还有百济的战事未绝,武元庆这样无诏离营擅离职守,是在将我大唐数万将士置于险地而不顾,臣,请将武元庆抓回,严惩之。“长孙无忌可算抓到把柄了,急吼吼的进言到。

    “不可。“杜如晦出言反对,然后对皇帝说道:“陛下,虽然武元庆擅离职守确实有罪,但当务之急是如何稳定前方,看看派谁去掌管大局,或者指派程处默,尉迟宝林苏定方种一人暂代统帅之职。“

    “杜相言之有理。“魏征点头附和。

    房玄龄也点头说道:“武元庆擅离职守什么时候都能处置,但前方谁为统帅却是极为紧要的,司空,咱们先把重要的定下来再说其他可好。“

    “那你们看该派谁去统领全局?“李世民刚才很生气,但经过这一会气也消了一点了,而且武元庆是因为自己的两个女儿生孩子才私自离军跑回去的,对于这点李世民还是很欣慰的,所以也就不想现在说什么处置的话了,又怕长孙无忌纠缠直接开问。

    长孙无忌还想反驳房玄龄,杜如晦他们的话,但听话题如此说,反驳的话直接就憋了回去。

    而此时,武元庆已经快马加鞭跑出十多里了。

    。。。。。。。。。。。。

    打下大行城,武元庆坐船两天两夜回到莱州,然后没有丝毫休息,骑快马往洛阳赶。

    中间一千多里路,武元庆只花了三天时间,就没有正经休息过,吃东西都是在马上随便吃点干粮。

    能三天时间赶了一千多里路,要多亏大唐的驿站设立的够完善,二三十里就有一个驿站,武元庆可以不用担心马的体力不够,虽然都不是什么千里马,但也是精挑细选的好马快马,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