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幻初唐 >

第327部分

梦幻初唐-第327部分

小说: 梦幻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富明强,李世民不觉得这个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感觉,因为朝中那么多大臣,就连魏征这样的人都这么说,那一定就真的是国富民强了。

    其他地方李世民不那么清楚,可关中那里,洛阳这里,李世民都见得很多次了,百姓们就没有说哪家是吃不上饭的,顶多偏远地方吃不饱罢了。

    但相比隋朝末年,李世民觉得自己治理下的国家,百姓该是满意的,该是幸福的。

    而且说起徭役,现在朝廷所有征召徭役都是抵扣赋税的,并且朝廷管吃住,吃的住的也都还不错,做事也不算多繁重,更没有因为徭役给累死的,出事故倒是有,但朝廷都有优厚的抚恤弥补。

    这样的情况下竟然还有人砍掉手脚逃避徭役,让刚刚第三次封禅泰山的李世民脸上火辣辣的,完了就是愤怒。

    老子这么努力的当一个好皇帝,让你们过上好日子,你们特么却这么打老子的脸,要是真过不下去也就算了,可事实不是过不下去了,是特么形成习惯了,觉得砍掉一只手一只脚就能免除一辈子的徭役赋税,实在是太划算了。

    奶奶的,惯得你们,有好日子不过非要砍手砍脚才觉得过的下去。老子现在还就不惯着了,你们不是砍手砍脚,不但让老子收不到赋税,征召不到徭役,还收获了一群断手断脚连种地都种不了,做事情都做不好的废物吗?

    那好,老子现在就开始禁止自残身体的事情,所有自残的,你就算砍掉手脚,老子也要让你们服徭役,教赋税。

    老子让你们砍。

    砍了以后哭死你们。

第六百二十七章 自作自受() 
七月二十五日,皇帝御驾驾临并州,并州大都督,晋王李治迎驾随行,大都督府长史李绩也从草原返回并州随侍。

    作为李唐皇族龙兴之地,在这里皇帝李世民是有颇多值得回忆感慨的地方的,所以原本准备在并州逗留三天的皇帝,这一逛一游就是五天,并且没有停止的打算。

    后来皇帝干脆宣布在农收后于晋祠祭天之后再回返长安。

    皇帝逗留晋阳,不光是晋王李治,大将军李绩要陪着,太原王氏也是小心的伺候着,没办法皇帝现在积威日盛,虽然没有明目张胆的打压门阀,但这些年来的科考门阀中第步入官场的子弟相比寒门子弟那是少之又少的。

    光是这一个举措,就让门阀被削弱了不知道多少了,更别说现在各地官学兴起,书本,纸张这些以前被门阀垄断,也是门阀屹立不倒的基础都成了寒门学子进学的标配了,只要进学,就有书本送,而且不收分文。

    还有三字经,百家姓这样的更加易于启蒙学习的读物被大量印刷出来,所有的官学私学都被强制要求作为启蒙书用,并且这种书籍只要给出凭证说家里的孩子是没有得到过这些书的,各级学官就会免费发放启蒙书籍给孩子,都不需要进学的,只要是没领过书的孩子统一可以免费领取一次。

    皇家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完全就是免费的,只要你有心学,想学,那就可以去,不收任何束脩,因为所有官学老师全是朝廷委派,领的是朝廷的公粮俸禄。

    只有到了水平可以参加乡试的时候,官学才会开始收取少额的费用,然后要是乡试都考过了,那官学收费就要更多一些。

    以前,都是初始进学的时候要花很多钱,越到后边花费越少,现在却是相反,进学不花钱,学到后边才会花费越多,但因为学到后边赚的也越多,特别像考过乡试的,那朝廷每月都是有学粮发放的,而且身份待遇也不同,家里的赋税都免除了不少,这种情况,官学收点学费那是理所应当的。

    特殊的教育制度,导致现在寒门学子越来越多,门阀子弟因为家族底蕴的问题,质量确实很好,但是寒门子弟质量不够数量来凑。

    而且因为寒门子弟基础在那,那么大,里边总会迸发出些天才人物,所以别看质量不行,但在庞大的数量基础里只是蹦出一些天才来就在数量,质量上都把门阀子弟给压在了身下。

    太原王氏因为挨着关中最近,又是在李唐皇族的龙兴之地,自然而然这里的官学兴办的也是越早越大,寒门子弟出现的也相较其他地方来说越多,王家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

    好在,进入隋末大唐后,太原王氏本就声势远不如从前了,而且因为协助李唐起兵反隋,李唐皇族对太原王氏也是比较特别优待的,打压起来远不及其他的崔家,卢家,郑家等其他五姓七望的家族。

    作为耕读传家的世家门阀,太原王氏和李唐皇族走的最近,所以别看受到的影响很大,但出仕的人却是比其他家的要多的,当然这也是因为王家不少子弟是在武家学堂学算学,考明算科入仕的,王家有这样的便利,可以被武家学堂收入学校,其他家却没这个面子,想走比较容易的明算科只能是做梦。

    不管是从自己,还是从女婿武元庆那边,皇帝来了,王家都要拿出最大的诚意来让皇帝看到自己的安稳无害。

    在晋阳待到快八月十五的时候,特进魏征,魏明镜给生病了,因为皇帝正好在城内王家做客好几天了,魏征则是在城外晋阳宫里待着,李世民得知消息后急忙写手书诏令探问病情,且说:“几天不见,朕的过错又多起来。如今想回宫去探望,又恐因为我的回去更添烦扰。你如果听到或看到什么,可以写奏折让人送给我。”

    魏征上书说道:“近来弟子冒犯老师,奴婢忽视主子,下属多轻视上级,都是有原因的,此风不可长。”又说:“陛下临朝听政,常常将公正挂在嘴边,退朝后所做所为,却未免有所偏私。有时害怕别人知道,横施神威圣怒,这样欲盖弥彰,有什么好处呢?”

    魏征总是不知道客气,皇帝听说他病了病的挺严重的,所以又提起说你有什么看的听的有意见的,你尽管呈给我,我会酌情处理。

    皇帝就是心里一激动,一时没想清楚,忘了魏征是什么人了,所以才这么说的让魏征随便提建议,随便对事情有不满的都可以说出来。

    真的就是随便那么一说,谁都有激动到没管住自己嘴的时候,皇帝也不例外,但魏征可不管那么多,一点都不客气,你说有意见尽管提,那我就直言不讳的说。

    魏征说还不说别的事情,他就专门盯着皇帝说,说皇帝你这上朝听政的时候总是说公正公平的,不以个人好恶做事情,可是嘴上说的一套背后做的却又是一套,你看看你退朝后所说所做,未免和你说的公正大相径庭,太过偏私心了吧。有时候还因为害怕别人知道,故意生气,显露你皇帝的威严,威压,吓唬人,你说说你,这样做不过是欲盖弥彰,人家该知道还是知道了,你说这样对你这皇帝有什么好处?

    老魏指责其人来是一点面子都不给,特别是不给皇帝的面子,也不知道老魏是和皇帝有仇还是怎么的,对其他人老魏还能允许别人犯个错什么的,但是对于皇帝,哪怕是一丁点的小错误老魏都要指出来,要是皇帝认识不到,老魏能一直抓住不放,烦都烦死皇帝。

    或许也正是因此,老魏才能获得千古明镜这一赞誉,并且没有人对这一点反驳的。

    做官做到这样也就是极点了。

    皇帝自作自受让老魏提意见,老魏真提了意见后,皇帝再无语,再烦的慌也得对老魏提出的问题拿出个处理意见出来。

第六百二十八章 牛掰的郭孝恪() 
于是,很快的,在晋阳,皇帝在随驾的大臣,侍卫,以及当地的官学里边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主要针对的就是弟子冒犯老师,奴婢忽视主子,下属多轻视上级的情况,一旦发现,如果理由不充足站不住脚,一概严惩不贷。

    而与此同时,皇帝又对西域那边驻守的兵将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调整,高昌旧部与镇兵以及迁徙流放的犯人都居住在西州,较为混杂,皇帝任命凉州都督郭孝恪为西州刺史。

    虽然调整很小,凉州都督到西州刺史,都是在西域那片打转,但相比凉州,西州可就更靠西边了,而且凉州一直都是汉人统治居多,西州却是名义上归汉人统治居多,真正被完全的占领只是近两年的事情罢了。

    所以相比凉州的稳定,西州情况就要复杂的多,特别皇帝还把死刑犯,流放的犯人全都扔到了西州来,社会治安更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之前褚遂良就上书说过:“自古圣王治理天下,都是先华夏而后四方边族。陛下派军队攻取了高昌,西域几十国,当地一片萧条,多年恢复不了;又每年需要征调数万府兵驻扎戍边,远离乡土,破产以置备行装。而且又将犯人流放到此地,这些人都是些无赖之徒,正好大肆骚扰边境,岂能有益于排兵布阵。这些人又多次逃亡,徒劳追捕。再加上一路上所经过的地区,千里大沙漠,冬季风吹如刀割,夏季风吹如火烧,行人来来往往,遇见这种情况往往难逃一死。假使西突厥那边进犯,张掖、酒泉有烽火报警,陛下难道还指望用西域的一个兵一斗粮吗,最终还是要征发陇右各州兵马粮草再赴前方。然而漠北地带,乃是我大唐的心腹;西域,不过是他人的手足;为什么要荒废根本来占有无用的土地呢?“

    褚遂良是一个坚决反战的,也是坚决持别国的土地都不如大唐的好,要之无益的这么一个人。

    这人很守旧,在他看来大唐已经是占有了天下最精华的地方,无论是瘴气丛生的岭南还是白雪皑皑的西南高原,还是戈壁黄沙的西域那都是人间绝地,是被上天遗弃了的地方,汉人应该对这些地方弃之如敝履,怎么可以对这些地方有觊觎之心,甚至占据下来。

    文臣,还是守旧的文臣,完完全全的短视之言,李世民现在眼界可比褚遂良这样的大臣开多了,别看褚遂良一直跟着皇帝知道很多秘辛,但还有很多秘辛是他不知道的。

    皇帝却是知道的,武元庆有些惊世骇俗的言论李承乾,李泰他们都知道,他们会跟他们父皇母后说,但这些谈话却对不会有褚遂良参与旁听的份。

    所以,李世民虽然有所怀疑,但更多地相信,那就是在大唐之外还有更大更广阔的天地,那些地方一点不比大唐差,甚至更加的富饶。

    所以,李世民对褚遂良的话完全是嗤之以鼻的,因为如果你连周边的地方都占不住稳定不下来的话,那以后如何去占据去统治更多更广阔的国土疆域。

    大唐虽大,但只要被大唐占据的,那就没有哪一寸土地是无用的。

    所以,对于社会治安变差的,有些不稳的西州,李世民派去了郭孝恪治理。

    这人别看名声不显的样子,但实际上这人也是大唐初年的名将。

    大唐初年的名将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导致最最顶级的名将都是一大把,稍微弱一些的都被掩盖住了光芒。

    郭孝恪就是这么一个稍微弱了一点点就失去了知名度的名将。

    郭孝恪早年是跟李绩一个战壕里的兄弟,早年率众归附瓦岗,与徐世勣也就是李绩同守黎阳,后随其降唐,封宋州刺史、阳翟郡公,可以说郭孝恪就是李绩的死党,就如同程咬金和李绩的关系一样。

    这瓦岗确实是出了太多的人才的,而且瓦岗这些老兄弟们关系都处的很融洽的。

    武德二年,夏王窦建德攻破黎阳,俘获淮安王李神通、李世勣之父徐盖等人。李世勣被迫投降窦建德,但仍忠于唐朝,与郭孝恪商量脱身之计。郭孝恪道:“我们应先取得他们的信任,再图脱身之计。”李绩赞同。

    武德三年,窦建德妻兄曹旦在河南大肆掠夺骚扰,引起众多归附者不满。相州起义首领李文相与李世勣结为兄弟,欲杀死曹旦,投降唐朝。不料事机不成,李世勣便和郭孝恪率数十骑回归大唐。

    后来,李世民东征洛阳时,采纳郭孝恪“固守虎牢,军临汜水,随机应变”的建议,取得虎牢之战的胜利,并且生擒窦建德,因此郭孝恪迁任上柱国,后历任贝赵江泾四州刺史,又入朝任太府少卿,左骁卫将军。

    这是一个很牛掰很牛掰的人物,李世民派他去西州可见对西州的重视程度。

    其实也很正常,西州安稳了那西域才能安稳,毕竟西州是大唐在西域最主要的重镇,而且水泥路正在从玉门关往西州修建,只是中间有沙漠,修建水泥路工程很艰巨。

    但只要一修通,问住了西州那整个偌大的西域就不会出问题,哪怕出了问题,有西州像跟钉子一样钉在西域,想重新平叛稳定下来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就在郭孝恪刚刚被任命为西州刺史没多久,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就按耐不住对西域的觊觎之心,悍然出兵侵扰西域,并且派兵进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