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幻初唐 >

第329部分

梦幻初唐-第329部分

小说: 梦幻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新兴公主嫁给真珠可汗为妻,以换回契何力,何力因此得以回到朝中,官拜右骁卫大将军。

    现在却是薛延陀真珠可汗一家要么被杀要么被抓,真珠可汗的女儿也都被赐给了几个胡族大将,例如契苾何力,执失思力等人为妾。

    倒不是皇帝有偏见,没有一视同仁,皇帝倒是想要把真珠可汗的几个女儿分别赐给执失思力,李绩,薛万彻等将军的,可是汉人将军没一个愿意要满身膻味的真珠可汗的女儿的,最后没办法,只能全扔给执失思力他们这些胡族将领了,因为他们不嫌弃。

第六百三十一章 教化个锤子() 
十月底,皇帝在皇陵也就是献陵,他爹李渊的陵墓外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献俘仪式,来告慰李家的先祖,也是向他老爹李渊,还有被他干掉的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炫耀,自己这杀兄杀弟比亲爹退位抢来的皇帝干得非常不错,特别不错,极其的不错。

    献俘后的十一月初,李世民就又离开了长安,跑到了武功,也就是武元庆的封地那边狩猎了。

    初十,皇帝又从武功跑到了岐阳,打了几天猎后,皇帝再次回返武功,并且临幸庆善宫。

    之前有说过,皇帝当年出生的时候就是出生在武功的别馆的,所以皇帝来武功这算是回到了出生地了,心情自然是特别不一样的。

    尤其是皇帝刚刚从李唐的龙兴之地晋阳逗留两个月,见了很多人,去了很多当年熟悉的地方,心里的感慨还没有消散的情况下,来到武功皇帝心里又多了许多新的感慨。

    如果说晋阳是李唐的龙兴之地,那武功就是李世民的龙生之地,他这条真龙就是从武功出生,然后再晋阳腾飞,最后在长安呼风唤雨,统管天地大权的。

    从岐阳回到武功,皇帝一行临幸庆善宫。

    据长安志载:“庆善宫在县南十八里,神尧(李渊)之旧第也,太宗降临之所,南临渭水。武德元年建武功宫,六贞观年改庆善宫。贞观六年太宗临幸,宴群臣赋诗。

    简单说就是庆善宫是李渊在武功三处宅第之一,又是李世民诞生之所。所以,李世民登基后曾数次临幸。

    李世民这次又临幸了自己出生的故居庆善宫,并且在庆善宫召集武功故老赐予酒宴,说说笑笑,谈谈当年在武功的日子,李世民自己谈的少,主要是听武功故老极尽夸张的吹捧自己出生时候是多么的天生异象,小时候的自己是如何如何的好,一看就是多么多么贵不可言等等,反正就是故老们想着法憋着词的吹捧,李世民笑容满面的享受着吹捧,然后宾主尽欢尽兴而罢。

    这样的宴席连着搞了好几天,最后到了十八日,李世民才从武功离开回到了长安。

    回到长安后,有感于武功的富庶,家家有充足余粮,穿的吃的都是非常的不错,都能顶的上长安的中上人家了,李世民很感慨的对大臣们说:“朕为万民之主,想让百姓们都富贵。如果教给他们礼义,使他们年少的孝敬年长的,妻子尊敬丈夫,那就都尊贵了。轻徭薄赋,使他们各治产业,那就都富足了。如果家给人足,朕即使不听音乐,也自然乐在其中了。”

    皇帝刚刚骄傲于自己做的不错,让百姓生活很好,教化之功非凡的时候,有人就急不可耐的跳出来打他脸了,完了李世民还自己打自己脸。

    教化,教化个锤子。

    贞观十六年十一月三十日晚上,夜,已经很深了,皇帝住的东上阁灯光仍然亮着,李世民神色忧虑,在屋里踱来踱去。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是一件重大案件纠缠着他。这一天,大理寺五次上奏,要判处贪赃犯党仁弘死刑。

    党仁弘是大唐初年的大将,也是大唐建立的功臣,是开国元勋,而且和皇帝关系不错,是李世民的相交知己。

    当年唐高祖李渊发兵入关时,是党仁弘把自己的两千多名军队交李渊指挥,帮助他及早地夺得了长安。在李世民东征讨伐王世充时,党仁弘大力筹备粮饷,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曾担任过南宁、广州等地的都督,所至之处,治理有方,对开发大唐的南疆建树了卓越功绩。

    李世民一向很器重他。然而,眼下就是这位爱臣,只要自己御笔一挥,就要身首异处了。怎么办呢?

    李世民一次次提起笔来,一次次又放下去,下不了决心。按照大唐法律,党仁弘贪赃百万,理应受诛。但这是人治大于法治的封建社会,皇帝有特赦的大权,想让谁免罪就可以免罪。朝廷有功的大臣犯了罪,最后处刑的决定权属于皇上。李世民想到他有恩于朝廷,又觉得他是高年古稀之人,不忍把他处死,想改“死刑”为“革职”,但又怕处理不公,失信于天下。

    “怎样才能给党仁弘留下一条生路呢?”李世民想不出办法,心情烦闷。

    也不怪皇帝,要是一般贪污也就算了,可是这党仁弘贪污的数额实在是太多了,百万可不是说的百万钱,要是百万钱的话也不过是一千贯罢了,可是党仁弘贪污的是百万贯,大唐的年收入也不过几千万贯罢了,一个大臣就贪污了上百万贯,真真是巨贪,真真是触目惊心。

    一州之地一年的赋税收入都不可能有一百万贯的,可党仁弘一个广州都督就贪污了上百万贯,这就相当于,他当刺史的这些年里,几乎每年都在贪污掉地方赋税里边收缴上来的相当大的一部分。

    这也得亏是他当都督是在广州,是在岭南,现在那地方因为海运的缘故富得很,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最大货物集散地,广州那片太有钱了。

    要不是因为太有钱了,党仁弘也不可能贪污那么多,当然也是因为太有钱了,才能贪污这么多年才被人告发,要是换个其他地方,娘啊,百万贯,都够一州之地多少年的赋税了,党仁弘要真能贪污上百万贯,那就差不多相当于把治下的赋税全贪污到自己囊中,还不给朝廷上缴一个铜钱。

    这尼玛,贪污的太凶残了。

    也正是太贪婪,太贪的凶残了,聚敛钱财不择手段没个度,才会在十月的时候要调离广州都督任时为人所讼,赃百余万。

    皇帝想给党仁弘开脱,但也有些为难,不知道该如何开这个口,如何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众口。

    这天晚上,侍臣三次给他端上饭菜,他哪里吃的下去,都让端了回去。

    侍臣看到这种情景,劝道:“陛下用不着多虑。法律上不是议功、议故的规定吗?陛下不是有特赦的大权吗?免除党仁弘的死刑,我看也不算违法。”

第六百三十二章 皇帝的套路() 
说这话的也就是李世民的心腹内侍小德了,跟着皇帝年头多了,从皇帝登基开始就一直伺候在身边,虽然叫着小德,但实际上都是老德了。

    也就是跟着皇帝这么多年了小德才能这么说,才敢这么说,不然的话皇帝早就暴怒了。李世民最烦的就是内侍干政,皇后也相当厌恶内侍干政,因为皇后自己都谨守后宫不得干政的宗旨,又如何能看着阉人内侍来干涉朝政。

    帝后两口子在这样的事情上是非常的一致统一的,要不是小德,换成了别的内侍敢这么说,那纷纷就是乱棍打死扔出去喂狗的下场,绝对没有别的下场。

    只是因为是小德,所以皇帝烦躁的情况下都没有什么反应,反倒是谈心似得叹息道:“事情不是这么简单,固然,朕一句话就可以使党仁弘转死为生,但这实属执法不公。况且,朝廷里功臣甚多,此例一开,其祸无穷!”

    小德说:“若能想个办法,使群臣知道陛下宽赦仁弘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就好了!”

    小德的这句话,使李世民茅塞顿开。他想,按古代也有过圣贤自责谢罪的故事。战国时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三国时,诸葛亮为严明法令,第一次北伐失败,给自己降三级处分。我自登基以来,赏不避仇,罚不阿亲贵,未敢以私害法。如今,因念党仁弘古稀高龄,不忍杀戮于他,我何不仿效古人,自责请罪,求得众臣谅解,给党仁弘留下一条生路呢。“

    想到就做。

    第二天,也就是贞观十六年十二月一日,清晨,李世民让小德准备好了请罪用的草席、香裱之类,并把朝廷五品以上的官员召集到太极殿前。

    李世民摆出架势仰天长叹,对众臣说道:“党仁弘案件让朕寝食不安。党仁弘是国家的功臣,但是他竟然如此不顾国法,为所欲为,作为朝廷的命官,祸害百姓,死有余辜。

    现在,众多大臣也认为他罪当一死,所议至当。魏征常跟我说,天子更应当去私立公。可是,对于党仁弘,朕现在却是满脑子私情。党仁弘一家,为了江山社稷,有两个儿子死在战场。他大儿子死于薛举之战。我们中了埋伏,薛举的排箭第一个穿透党仁弘的大儿子。满身的箭杆,竟有十几枝。党仁弘趴在儿子的尸体上,用舌头舔干儿子脸上的血。转身上马,又去冲杀。

    武德五年,洛阳城下,我们与王世充拼杀,党仁弘抱着受伤的儿子来到朕的面前,胸部被长矛刺穿,奄奄一息。我接过他,党仁弘依然没有说话,继续冲杀。老二在我怀里,声音断断续续地说:‘不能尽孝了,要我照顾他父亲。’人之将死,我如何不答应。他就死在朕的怀里啊。

    两个孩子,为了大唐的江山死了,如今,为了大唐的法律,父亲也要死了。我李世民,战场上杀人无数,可是对于党仁弘,我真是不忍啊。我在这里求求你们,就饶党仁弘一死吧。作为皇帝,我不能下跪,但求你们饶他一死吧。“

    叹完以后他昂首在殿前的平台上,以沉重的语调宣布:“法律,是整个国家的法律,君臣上下都应遵守。今天,朕办了一件违法的事。党仁弘贪赃本该处死,朕念他有功于朝廷,且年事高迈,便把“死刑”改为“罢官”。这种做法,是一种乱法的行为。朕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朕的感情又迫使联干出了自己不愿干的事情。为了检讨自己的罪责,朕决定从今日起,在南郊坐草席自责,每日只素食菜饭一次,谢罪三天,以示对自己的惩罚。“

    皇帝此举其实是有点作秀,有点耍无赖了,纵然你是皇帝,但你赦免一个有大罪的人,竟然只是谢罪三天,坐草席,吃素菜就完事了,完了以后还得让大臣们捏着鼻子同意他赦免党仁弘。

    完了大臣们还不能说别的什么,因为你一反对好像就是和皇帝故意作对一样,皇帝都自己认罚了你还抓着不放,你是觉得皇帝自罚的还不够吗?

    要是皇帝对一个大臣有了这样的认知,那这个大臣还能好的了吗?

    所以,没有哪个大臣是傻子,倾听着皇帝的“自责”,大臣们不管是真心还是违心,反正都个个感动得流下泪来。

    是啊,从西周到秦汉,从三国到隋朝,自古以来,皇上至高无尚,说一不二。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虽然历朝自有法律,但法律是不能约束皇帝的。生杀予夺,全凭皇帝“圣心独断”,哪有皇帝向臣下检讨的道理?翻开千年青史,又有几个像当今皇上这样的明君!

    本来,大臣就对皇帝带头守法敬佩得五体投地,现在见他要请罪三日,感情上哪能通过!大臣们几乎是同时跪在地上,请求皇上收回“请罪”的决定。房玄龄等老臣们说:“决定人臣是生是死,裁定案件如何发落,这是君主的特权。皇上的诏旨就是法律,古今各代,概莫例外。陛下何必这样谢罪自责呢?”

    不少大臣们接二连三地上请皇帝收回“请罪”之举,李世民都不允许。群臣们见皇帝非“请罪”不可,大家都跪在地上,频频叩头,齐声奏道:“圣上若不接受臣下诤谏,我们就不离开这里!”

    就这样,大臣们从清晨一直跪到午后,谁也不起身回府。李世民见大家执意不许,说:“既然诸位爱卿不让朕去南郊谢罪自责三日,那就允许我在这里自责吧。”

    他降下诏书说:“从党仁弘这件事的处理上可以看出,我有三条过失:一是知人不明,二是以私乱法,三是赏罚不明。这几条弊病,朕将竭力克服,也望诸位极谏。”

    话虽说的好,但不过是为了自己的乱法找了个台阶下罢了。

    都知道自己做的不对还要做,真正要是守法的皇帝如何也是不会做的。

    李世民很会作秀,玩了这么一出,不但大臣们心被感动的哗哗的,还通过“自责”取得了众臣的同意,挽救了党仁弘将他由杀头贬为了庶人。

第六百三十三章 赏罚分明也是分人的() 
在党仁弘的事情上套路了一把的皇帝,几天后就又跑去骊山逛了两天,跑了跑温泉,打了打猎才又回到宫里。

    一回宫里,刑部就给皇帝找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