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秦将魂歌 >

第29部分

大秦将魂歌-第29部分

小说: 大秦将魂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深厚的楚系势力,他们在秦国生活多年,或许没有像屈原那样热爱楚国,可楚国八百年,有自己深深的文化底蕴,秦国要真正灭亡楚国,只怕会引起他们的离心。生活在欧美的华人,或许觉得中国这不好那不好,中美之间发生矛盾,他们也不会太过关注,可某一天,美国要像日本一样灭亡中国,他们肯定不会无动于衷。

    华阳太后死亡之前,秦楚之间,应该没有什么大的战事了。蒙恬研究着缴获而来的楚国地图,结合自己的记忆,心里想着,怪不得蒙恬非要六十万人马才肯接受攻灭楚国的任务。楚国不愧是春秋时的第一大国,国土广大真不是吹的,哪怕白起攻下郢都,取得南郡之地,楚国的国土仍然十分广大,反而吞灭鲁国,并向南方拓展了不少土地。

    失之于秦国,得之于越人,楚国的根基,并没有受到撼动。楚人的文化里,楚王不仅是国王,更是国家精神的象征,颇有些****的感觉。都城的丢失,楚人心里会悲痛,可只要楚王还在,楚人心里就会存着盼望。

    楚国这块硬骨头,暂时就别去想了。蒙恬收回心思,目光落到了韩国的国土上,南阳之地,刚好能够封锁楚人北上的道路,还能遥望楚国都城寿春。如果能够获得南阳之地,韩国只剩下颍川郡一郡之地,随时都可以拿下······

第49章 南阳() 
“蒙恬,你是说,我军可以顺势夺取南阳之地?”

    洛邑的秦军大营,王翦听完蒙恬的构想,不由得大吃一惊。

    此次秦军出兵的目标是攻灭东周国,没有攻打韩国的计划。与其他秦国的将军不一样,王翦性格谨慎,不会轻启战端,无端扩大战事。

    “将军,你看,南阳刚好处在三川郡和南郡之间,阻断了两地之间的交通,只要拿下南阳之地,三川郡、南郡连成一片,不仅能更好的防范楚国,还能为以后伐楚建立稳固的后方保障基地。”

    会打仗的将军,并不一定是卓越的战略家。王翦的才华,更多的是在于战术方面。确立一个战略目标后,王翦可以完成得相当漂亮。至于战略的构建,其实并不是王翦所长。

    蒙恬小时候得了蒙骜的教导,长期呆在秦国中枢,接触的信息多了,会从战略上考虑问题并不奇怪。可以说,这个时候的秦国战争,谋划于庙堂,根本没有前线将军们置喙的余地。只有确定征伐的目标后,才会询问将军们需要多少兵马。

    王翦这个时候功绩不显,朝堂之上尚没有他的位置,也就没有考虑那么深远。

    “樊於期叛乱消耗了不少物资,打下东周国后,清点过后,获得的物资不能弥补军用。”王翦摇了摇头,显然不愿意自作主张,“这个时候攻打南阳,只怕后勤接济不上。韩国虽国小敏弱,但城池坚固,器械先进,至少需要二十万人马才可能成功打下南阳之地。”

    秦国数次征伐,占有了少部分南阳之地,知道攻打坚城的困难。南阳之地的宛城,韩国的第二大城市,守兵不少,内有大量屯粮,短时间之内轻易攻克不得。

    “或许,我军不需要真正去攻打,孙子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蒙恬记得,历史上,秦军攻打南阳之地,没有花费多少力气,属于典型的军事讹诈。“我军攻占洛邑后,对韩国的新政形成了威胁,赵国平原君新丧,魏国新君即位,楚国刚刚打败,正与我秦国议和,韩国没有援军。我军只要作出攻打新郑的态势,再派遣一说客,游说韩王,没准儿韩王会把南阳之地割让出来。”

    有这么容易?内心深处,王翦不相信凭着一张嘴就能获得南阳之地。这也是为什么秦人讨厌纵横之士的原因,花言巧语,获得的功绩掩盖了将军们的荣耀。

    “将军,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呢?”见王翦有些不信,蒙恬继续说道,“如果不行,我们就撤军,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端和,那监军回去了吗?”沉吟了半晌,王翦突然问道。

    “打下洛邑后,他挑了几个宫女,带着人回咸阳去了。”杨端和回答道。

    军中规矩多,嫪毐呆不习惯。东周国甫一攻下,嫪毐便急不可耐的回转咸阳。反正他往军营走一遭,军功少不了,赵姬要封他为长信侯,也就能堵住秦人的嘴巴。

    好好的一场仗打下来,王翦尽心谋划,功劳却被嫪毐分去不少,想想心里都有些气闷。如果真能兵不血刃的拿下南阳之地,王翦的功劳就再也没有人来抢夺。这么多年来,王翦是被冷落怕了,想想年纪不小了,再不能得到大王重用,以后只怕就没有机会了。蒙恬年纪轻轻,迅速成长,将来还是年轻人的天下啊!

    如果蒙恬知道王翦在担心什么,只会哑然失笑。嬴政青睐法家思想,很认同军功爵制度,赵姬横插一脚,封了嫪毐为长信侯,嬴政心里却会觉得有些对不起领军的主将。等王翦回到咸阳,嬴政少不得会亲自安慰一番。一席长谈下来,王翦身上的尘泥随风而散,露出耀眼的金光,从此担起扫灭六国的重任。

    “蒙恬,你既然向本将提议,那么,出使韩国的人选,你心里应该有底吧?”王翦终于下定了决心。

    “回禀将军,我打算带帐下的甘罗与我同去。”

    “甘罗,他才十四岁吧?”

    “是的,虽然他才十四岁,不过却是熟读《鬼谷子》。”

    鬼谷子是谁?众说纷纭,不过王翦也听说过纵横家的故事。钻研鬼谷子的人,十个里面,九个都是舌灿莲花的人物。惠文王时代,张仪在秦国为相,凭着一张嘴,把楚国给害惨了。

    “另派五百骑兵与你们一同前往。”王翦心里很好奇两个年轻人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记住,不可激怒韩王,本将可不想你出什么意外!”

    “诺!”

    ******

    韩国新郑的王宫,韩王虮虱坐在王座上,六神无主。

    “各位爱卿,秦军大举来攻,新郑即将不保,该怎么办哪?”虮虱的目光望向武将的行列,多希望有将军出来为国君分忧。或许是感受到韩王的殷切期盼,武将们一个个低着头,用眼睛数着地上的蚂蚁,不敢看韩王的眼睛。

    没有办法,韩国的将领早已被秦国打没了血气。伊阙之战,韩魏联军几乎全军覆没,准确的说是韩国全军覆没。华阳之战,韩国被打得哭爹喊娘,向秦国求救,秦国等到韩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援军才开到战场。

    精锐兵力丧失殆尽,往后韩国每次打仗,几乎都在给秦人送首级。时间一长,秦人听说要攻打韩国,个个争先恐后,生怕去晚了没有功劳。而韩国人就不一样了,听说秦军来攻,个个不是嗓子疼,就是脖子疼,死赖着不愿意上前线。韩国的将军们,去一个杀一个。到得后来,是个韩国人都知道,在韩国当将军是高危职业。

    整个战国时代,韩国就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将军。司马迁留下的史记里,通篇都是韩国丧权辱国直至灭亡的悲惨历史啊!

    “丞相,你有什么好办法?”

    武将们被打怕了,不想与秦国打仗。虮虱的希望,全落在了丞相张平身上。

    韩国的张氏家族,本是韩国宗室一脉,后来改姓张,三代为相,说起来真是韩国的政坛不倒翁。战国时期,韩魏赵三国有任命宗室之人为相的传统,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魏齐,都是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的人物。

    张平快五十岁的人了,知道韩国实力弱小,只能在夹缝中求存,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让韩国的实力迈到强国的行列,颇有些无奈。雄心壮志消磨完之后,他只想努力保住张氏一族的荣华富贵。那个年轻的公子韩非整天上书要变法图强,张平毫不犹豫的打压了这样的愣头青。

    韩国土地就这么点,人口就这么点,要变法,只会死得更快。

    “大王,秦军虎狼也,韩国兵弱,不是秦军的对手,为今之计,只有一方面派出使者同秦国议和,另一方面派出使者向他国求援。”张平的话,说得无比熟练。这么多年以来,议和、求援已经成为了韩国的固定套路。

    “是啊,丞相说得有理,大王还是赶快派人议和吧!”

    “魏国新君即位,只怕不会派出援兵?”

    “齐人恨我们当年参与伐齐之战,只怕也不会轻易救援吧?”

    “救不救是他们的事,求不求援是我们的事,尽人事,听天命吧!”

    ······

    “报,秦军使者到了新郑北门外!”韩国君臣还在议论求援的事,突然传来了秦军使者的消息。

    “等等,你确信是秦军使者,而不是秦军?”韩王虮虱连忙问道。

    “那人自称蒙恬,奉秦军主将之命,前来面见大王!”传信的郎中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快请!快请!”虮虱大喜过望,秦军有使者前来,议和的前景泛起了点点曙光。

第50章 出使韩国() 
秋后的阳光,洒在新郑的城墙上,染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光辉,又像是在一条黄土带上镶上了一条金边。

    放眼望去,高达六丈的夯土城墙绵延开去,因地制形,勾画出一座雄伟城池的模样。

    身为战国七雄之一,即使国狭民弱,韩国仍然有它的历史底蕴。三家分晋的时候,韩国实力弱小,可却南下灭亡了郑国,一度打得秦国不敢犯边。经过近二百年经营,加上韩国处在秦国与东方连通的道路上,商旅过境,铁矿资源丰富,韩国营造的都城新政算得上这个时代数一数二的大城。

    古希腊古罗马的一个小小城邦,尚能修建雅典那样的大城。战国七雄,每个国家急速的加强中央集权,汇集的人力物力,远远超过了小小的城邦。

    秦国自孝公之后,重新崛起已有一百多年,面对秦国这个如狼似虎的邻居,韩国能保全其国家,自身还是有些底子。韩军的器械弓弩之利,闻名天下,冶铁技术冠绝各国。

    “冷兵器时代,攻灭一国,真的没有那么容易!”古希腊攻打特洛伊的战争,足足打了十年,而嬴政发起的统一战争,大规模征战也就打了十年时间,两相比较,秦国军人真的打得很不错。

    “咕噜噜······”蒙恬打量着新郑的时候,北门的城墙上现出了一片人影,紧接着,古朴庄重的城门缓缓向两边打开。

    “迎秦国使者入城!”

    韩国人十分谨慎,确定方圆十里没有秦军踪影,才小心翼翼的打开城门。蒙恬身后的骑士,只有五百人,可整整齐齐的黑色方阵,仍然如一片黑云压在韩人的心头。

    “蒙贤侄,老夫等候多时了!”

    入得新郑,韩人立即关上城门,如临大敌。蒙恬心下有些不快,却见一胡子有些花白的老头,满面和悦的奔走过来。这老头不是别人,正是韩国的丞相张平。本来张平还不到五十岁,可这个年代,人的寿命短,过了四十岁,差不多都可以算是老头子了。嬴政生活条件那么好,也就活了不到五十岁而已。

    “蒙贤侄?”蒙恬皱着眉头,这怎么套近乎的,“你是?”

    伸手不打笑脸人,蒙恬心想,他根本不认识这畏缩的老头,可看他冠冕堂皇,应该是韩国朝堂的官员。

    “我,韩国丞相张平是也!”张平这人在丞相之位上呆了那么多年,自来熟做得十分自然。“当年,你大父蒙骜将军西行入秦的时候,还在我家住过几天呢!”

    是吗?蒙恬心里闪过一万个问号。不过蒙骜已经去世了,蒙武身在咸阳,无法求证。蒙骜当年离开齐国,落魄潦倒,而张家世居显贵,蒙骜前去蹭饭也是有可能的。这个时代的门客,滥竽充数者多,蹭饭的人也不少。

    “我当年见你大父,就知道你蒙家不凡。”张平拉着蒙恬的手,顺势轻轻抚摸,点起了蒙恬身上一阵鸡皮疙瘩。中国古人表示亲密的动作,落在蒙恬眼里,却是那么怪异。想想刘备三兄弟还睡在一起,蒙恬就觉得还是忍忍吧!“没想到,此次你却到新郑出使,我张家与你蒙家真是有缘,到我张府去,好好的招待贤侄一番!”

    出使大国,最重要的不是盛气凌人,而是长袖善舞,与他国人多交朋友,打好关系。张平对韩王的影响很大,为了此次出使的成功,蒙恬不会拒绝张平的好意。

    两国谈判,不会一开始就面对最终的老板,张平洋溢着的热情,怕是心里打着主意,要在宴会上探听秦国的目的。张平自认为老奸巨猾,对付初次出使的毛头小子,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张平的府邸,坐落在新郑最繁华的东城不害街,当年韩昭侯的丞相申不害就住在这里。世事时移,张平的祖上从申不害后人那里获得了宅子,数次扩建之后,整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