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秦将魂歌 >

第35部分

大秦将魂歌-第35部分

小说: 大秦将魂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丰富,但在这个娱乐手段匮乏的年代,仍然吸引了大批的观众。

    现在的小说家,称得上后世说书人的祖师爷。为了混口饭吃,不入流的小说家们混得连戏子都不如。

    蒙恬觉着,谋的故事并不精彩。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故事,哪怕换做郭德纲来讲,观众也会审美疲劳。但厅堂里的众人,一个个却是听得津津有味,当听到纣王逼死比干的时候,一个个更是义愤填膺······

    封神的故事,纣王的残暴,或许并不那么真实,但谎言说了一千遍,也就成了真理。周代八百年的传唱,一件件丑恶的坏事,一件件堆积在纣王的头上,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蒙恬读过秦代的历史,知道秦国的王室,跟商王朝颇有渊源。

    秦人的祖先恶来,曾是纣王的大将,死在了周王朝的军队手里。赢氏一族忠于商王朝,受到周王朝的清算,被强制性的迁移到了西垂之地。

    几百年过去了,赢氏一族仍然保留了商代的习俗。秦国的贵族下葬的时候,墓室规划成亚字形,头朝东方而葬,跟国民党人的坟朝大陆方向,有异曲同工之妙。

    秦人向东扩张的强烈欲望,或许跟他们原本就来自东方,有莫大的关系。

    楚人做梦都想着打回祝融之地,秦人也希望能重新收回故土。

    伟大的毛爷爷说过,文艺要为革命服务。曾经,蒙恬极度反感这种管控文化的态度,可身在历史的洪流中,蒙恬才明白,那位伟人真正读懂了历史。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可枯燥的历史,又能影响多少人。只有越简单的文艺形式,才能真正的塑造人心。

    想想一部三国,一部说唐,多少历史上的伟岸人物,跌倒在口口相传的高级黑里,怎么也洗不白。

    六国人不是看不起秦国人吗?或许,可以借助宣传来打碎六国人骨子里的傲气。

    这样想着,蒙恬看向谋的眼光,不仅多了一层意味。鼎鼎有名的三国、水浒,最初的时候,可不就是说书人口口相传的吗?

    “彩!”

    当谋终于说完纣王自焚的结局,众人纷纷喝彩,觉得大快人心。

    人性总是相通的,希望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正因为现实的不满足,才无比渴望故事契合人们心里的伦理。

    “再赏一鼎酒!”蒙恬鼓掌笑道:“纣王的故事过了近千年,听先生的讲述,仿佛活生生的一般!”

    “不敢当先生之名!”谋朝着蒙恬深深的鞠了一躬。这个年代,先生可不是随便称呼的,小说家之流,更不敢享用先生的名号。

    “百家各有所长,凡是在自己的领域学有所长,万人不及,如何当不得先生之名!”蒙恬摆了摆手,丝毫不以为意。百家争鸣,争是假象,各家无不希望自家的学说成为国家的主宰。

    孔子在鲁国当政的时候,毫不犹豫的杀了法家的少正卯,孟子等儒家学者,攻击其他学派的学说,分外不留情,被称为战国时代第一骂客。

    时间久了,蒙恬倒觉得,所谓的显学,脱离了思想争鸣的初衷,有了些文化压制的味道。

    “孟夫人,谋的故事讲得精彩,蒙恬多谢夫人的精心安排!”蒙恬向着孟朵抱拳道:“军中苦寂,蒙恬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夫人能够割爱!”

第60章 立场() 
“这个谋不过是不入流的小说家罢了,将军为何要大费力气招揽呢?”

    回到郡尉府,等众人离去后,荆苏道出了他心里的疑问。

    孟朵设宴招待蒙恬,不仅仅是为了道谢。蒙恬讨要谋的时候,孟朵答应得很爽快,却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承包秦军的军衣制作。

    孟家以前做的就是制衣生意,秦军远离关中本土,孟朵便打起了国防承包商的主意。

    即使到了后世,做军方的生意,利润仍然非常可观。

    蒙恬思虑了一番,答应了下来,只是要求孟家按照郡尉府的要求制作。

    中国文化,确实属于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文化,只是却有一个缺点让人不喜,那就是繁琐。

    军中还好,礼仪程式简便了许多。就算如此,秦军穿的衣服,仍然十分麻烦,有时候相当不便。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变不利作战的中原服饰,也不够彻底,只是简化了样式。

    越简单的文明,才越容易传播。

    借着统一采购军服之便,蒙恬打定主意,要将军中的服饰好好简化一番。

    “官府没有为士伍制备军衣,让士兵们自己去找人制作,还不如这样统一采购。”蒙恬在军中呆久了,也知道了这个时代兵役制度的不同。秦军士伍,没有军饷,衣服都需要自己准备。

    “再说那个谋,别看他只是不入流的小说家,可要用好了,不下十万大军!”

    蒙恬的态度十分笃定,对如何安排谋也有了初略的构想。

    秦人崇尚武勇,自懂事起,便以习武为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后世骂人的话,用在秦人身上,虽不合理,但秦人确实不太会懂得包装自己。

    山东六国的有才之士,在国内怀才不遇,会选择西入秦国。六国的普通黔首眼里,秦国的名声可没有多好。

    ******

    与荆苏等人的不解不同,谋心里面却是有些忐忑不安。

    游荡多年,不少收留他的大户,只把他当做如小丑般的人物,他也厌倦了这样没有尊严的日子。

    只是他除了会奇闻故事,当真没有其他的谋生手段。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谋吃不下这份苦;随时会丧命的士伍,他又十分惜命。

    话说,中国古代,像谋这样的人还真不少。不屑做活,整天游手好闲,四处钻营。

    人与人不同,也不能说这样的生活方式部队,关键还是要看结果。

    刘季同样不事生产,黑社会分子一枚,经常白吃白喝。可乱世里,这正成大事的,反而是这些不良分子。

    “这位蒙将军,对我貌似很尊重,不像把我当戏子的样子······”

    躺在郡守府里的偏房榻上,谋回想着蒙恬的丝丝神态,百思不得其解。

    受虐多了,境遇突然改善,人反而不习惯。过往的苦头吃得太多,蒙恬对他以礼相待,谋心里却是七上八下的。

    好在吃饱喝足,被衾干净,被窝暖和。好多年没有睡过如此舒服的房间,谋的眼皮不断打架,很快睡了过去。

    谋没有忐忑多久,第二天得到了蒙恬的传唤。

    “先生住得可还习惯?”谋小心翼翼的样子,落在蒙恬眼里,不由得有些好笑。

    “习惯习惯!”谋忙不迭的回答。

    流浪这么多年,只有这个蒙将军对他算是最友善了。

    “先生请坐!”蒙恬指着自己右手边的座位,“坐下说话!”

    荆苏坐在蒙恬的左手边,两人刚好正对着。

    谋受宠若惊,不敢入座,推辞不已。蒙恬坚持之下,不得不落座。

    可坐着的谋,却是如坐针毡,搞不清楚蒙恬心里的打算。

    “纣王的故事,先生说得精彩,这故事是怎么来的?”谋落座之后,蒙恬问道。

    “民间有传闻,加上自己的想象,讲得多了,故事也就自然丰满了。”蒙恬问的是谋擅长的领域,回答起来就流畅多了。“像我等小说家收藏的故事,众多故事糅杂在一起,人们喜欢听什么,我们就讲什么,有时候,人是真实的,但故事里的事不一定是真的。”

    谋没有说假话,小说家流的理论很简单。人们喜欢什么,他们就编排什么。可以把好人编排成迂腐之人,也可以将奸臣塑造成贤臣良将。

    只是这个时代的小说家理论显得很粗浅,谋也不能说得太过透彻。

    “也就是说,你的故事里,带着不同的好恶了?!”蒙恬微微一笑,却是看向了荆苏的方向。

    荆苏若有所思,似乎有些立即为何重视这个小说家谋。

    “没有完全客观的故事,不同小说家的故事,肯定有不同的立场。”

    立场这个东西,谋思想不明白,可他却是懂得很清楚。流浪这么多年,受了许多苦,他对那些随意使唤他的大户人家,心里多少有些恨意。

    受过太多苦的人,骤然获得高位,或许想得不是救济同胞,而是报复那些曾经得罪过他们的人。

    好在谋还没有到秦国讨生活,秦人不喜游荡之人,谋也没有想过要去秦国。没有想到,与他从来没有交集的秦人,反而十分欣赏他。

    这样想着,谋突然对秦国,对秦人的印象好了许多。

    “如果我给先生一个立场,先生可否编排符合我要求的故事?”

    蒙恬此话一出,荆苏恍然大悟。中原人编排寓言的历史悠久,楚人守旧,历史上偏又频频北上进犯中原,所以楚人大多成了寓言里的负面人物。

    荆苏朦朦胧胧,尚不完全知晓宣传战的道理,可也抓住了一丝苗头。

    “将军的意思是······”谋望着略带笑意的蒙恬,心里有些不明白。自入了小说家的门派,收集、创作奇闻故事,本是他的自发行为,蒙恬话里的意思,似乎是要主动的选择一种立场。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这个时代的门客,没有不尽心为主人考虑的。战国四公子的名声那么大,他们的门客功劳不小。

    小说家之流,不过说点奇闻怪谈,让大家乐一乐而已。蒙恬的要求,那可是对待门客而言的。

    “我会给你一个方向,而你要创作符合我要求的故事。”蒙恬道出了自己的计划,“需要的人手,我会满足你,不过,你不仅要培养传诵的人,还要结合音乐、舞蹈,到各个地方去巡演······”

    随着蒙恬的娓娓道来,荆苏的眼神越来越亮,谋不由得张大了嘴巴。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以后谋不仅仅是一个不入流的小说家,而是手里会管着老大一拨人的协律校尉了。

第61章 原罪() 
“君上,救救臣妾啊······”

    穿着华贵礼服的贵族夫人,声嘶裂肺,面带绝望,泪流满面,挣扎着伸出双手,想要扑向最后的希望。

    “寡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死,哪里又有能力救你啊······”

    男人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悲悲戚戚,仰头望天,两行无言的眼泪,划过清瘦的脸颊。

    军士不管不顾,从夹壁里拖出女人,斧钺当空,当即斩下。

    “啊······”

    “姬俱酒,你瞧瞧你,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赶快给我禅位吧!”魏武侯挺着宝剑,笑得十分凌厉。

    “对对对,晋国早已是我们韩赵魏的天下,依我看,干脆杀了他,分了他的土地,这宫里的宫女,也归我们三家了!”赵敬候怀里搂着一个宫女,笑得十分畏猥琐,肆无忌惮。

    “你们······”晋静公姬俱酒气得全身颤抖,“你们全都忘记了文公的恩德吗?”

    “恩德,哼,恩德有个屁用,当得了土地,当得了粮食吗?”韩哀侯掏着鼻孔,吐着唾沫。“给我爽快点,是你自己自我了断,还是要由我们动手!”

    “罢了罢了!”晋静公颓然坐倒,仰天悲号:“愿来生不再生在王室之家······”

    自缢之前,晋静公冷眼望向得意忘形的三家诸侯,诅咒道:“尔等身为晋臣,实为晋贼,汝三家终有衰败之日,汝之后人,必遭天谴,不得良死!”

    说完,晋静公眼睛一闭,蹬掉了脚下的案桌。

    白绫挂梁,只剩下晋静公的尸体随风摇曳。

    悲哀的苦情音乐,悠悠传来,催人泪下,令人扼腕叹息。

    “哎,韩赵魏三家真是太过分了,枉晋文公厚待他们的祖先,他们却是如此对待文公的后代!”郡尉府里,观看了三家分晋的故事,不少宛城人心里却是十分同情晋国的末代国君。“哎,真是忘恩负义!”

    感情是很奇怪的东西,即使明知道舞台上的人演得很夸张,甚至有些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声情并茂的表演,优美的音乐,仍然不自觉的影响着人们的情绪。

    “韩赵魏三家诸侯,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嘛!”

    人都是同情弱者的,特别是没有什么过错的弱者。一部三国演义,曹操千夫所指。

    蒙恬策划,谋亲自导演的《三家分晋》,首演无比成功。

    凄惨死去的君后,绝望而死的晋静公,获得了人们的无限同情。演君后的女子,美丽脱俗;演晋静公的男子,貌若潘安。帅男美女,不管在什么时代,人们都会喜欢。

    作为反派的韩赵魏三家诸侯,演员不说绝对丑陋,可也凶神恶煞,面带猥琐,影响了人们的观感。

    三家分晋的历史,在历史上非常有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