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秦将魂歌 >

第52部分

大秦将魂歌-第52部分

小说: 大秦将魂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甘罗,你与蒙毅统帅蒙府的家兵,守卫好蒙府。”蒙恬揉着额头,卜兴去了父亲蒙武哪里,偌大的蒙府,又只有几个年轻人在。“派人盯住嫪毐的动静,有消息了,随时传递与我。”

    “大哥,发生什么事了?”蒙毅见蒙恬神情庄重,却有些不明就里。

    “华阳太后崩殂了。”甘罗低声说道。

    “华阳太后崩殂,可大王为何会调你去守卫宫城,不是有卫尉在吗?”

    蒙毅还没有步入仕途,不懂得其中的干系。监视嫪毐的事,蒙恬没有告知蒙毅,就是担心蒙毅年少,泄露了消息。

    “或许是大王觉得卫尉靠不住吧!”蒙恬意味深长的笑了笑,对着蒙毅眨着眼睛,“这段时间,你就在家里,好好研究秦律,就不要出去了。”

    嬴政为了真正执掌王权,还需要迈过吕不韦、嫪毐这两道坎。咸阳动荡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变故,蒙恬也不敢保证,只能尽最大的努力,保护蒙府不受袭扰。

    夜幕渐渐降临,遥远的西边,冬日的太阳,缓缓下落,只剩下最后一抹余晖。

    等到明天的晨曦的时候,一轮朝阳,却会从东方升起,带给大地,炫目的亮光。

    蒙恬注视着夕阳西下,想起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蒙恬却不觉得有什么可以伤感的,若没有夕阳,朝阳又会从哪里升起呢!

    列国并存,征战不休的黄昏就要过去,等待着华夏大地的,将是一个新生的统一国家。

第91章 太后的病() 
“母后身体抱恙,不能回咸阳了······”

    得到雍城传来的消息,嬴政悄然叹息了一声,眼里闪过一丝失落。

    赵姬去到雍城之后,无事便不会回到咸阳,全心全意构筑自己的爱巢。只有嫪毐提出的要求,嬴政不答应的时候,赵姬才会跑回咸阳,为嫪毐的仕途保驾护航。

    昭襄王时期,宣太后参政的先例之后,太后便有了干预朝政的权力。晚年,昭襄王剥夺了宣太后的权力,但太后参政的习惯却传了下来。嬴政继位的时候,年纪尚小,不能亲自主政,很多事情就需要得到太后的首肯。

    华阳太后大力提拔楚系的人员,赵姬没有政治上的野心,一心只为自己的情郎。华阳太后乐得赵姬如此,也需要有人制衡吕不韦。有了华阳太后的默许,赵姬的大力支持,嫪毐在秦国政坛上,如彗星般崛起。

    私下里,很多人心里鄙夷嫪毐。吕不韦登上丞相之位,离不开早年对异人的支持,可嫪毐封为长信侯,根源却在于他那可遇不可求的尘根。

    想到嫪毐跟母亲赵姬在一起,似乎忘了他这个儿子,嬴政的手不由得用力抓起桌上的竹简,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嫪毐,寡人誓要将你碎尸万段!”

    ******

    “大王又在发脾气了。”

    冯劫身子一抖,缩回了脑袋。

    “大王的父亲去世得早,又没有得到母亲的关爱,心里也很苦闷吧!”

    蒙恬望着雍城的方向,无奈的摇着头。俗话说,母子之情,最难割舍,儿女毕竟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不吝惜笔墨才情,大力讴歌母爱的伟大。

    只不过,有的母亲,却是具有黑寡妇的属性。赵姬有了新欢,添了新的孩子,只把嬴政当做索取的图章,一点也没有考虑到嬴政的感受。就像并不是每个男人都绝情,也并不是每个母亲都伟大的。

    早朝的时候,内史肆提议,考虑到秦王已经满了加冠之龄,也为节省财力,可以让秦王的婚礼、冠礼一并举行。

    按惯例,秦王的冠礼,需要在故都雍城举行。咸阳新都建成之后,雍城并没有废置,仍然供奉着赢氏的祖庙。雍城的宫殿群,经过秦人三百年经营,壮丽程度,甚至超过了咸阳。

    “众位爱卿,寡人决定前往雍城举行冠礼,你们怎么看?“

    廷议结束之后,嬴政召集了自己的心腹。

    熊启担任着左丞相之职,负责制衡右丞相吕不韦。华阳太后去世后,楚系的人马便以他马首是瞻。

    “大王,有长史李斯的帮助,臣已拉拢了丞相府的大部分人,如果有有什么变动,丞相府不会乱。”

    “右丞相手里没有了兵权,大王不用担心。只要大王将右丞相一起带去雍城,在大王眼皮子地下,右丞相更不会有什么花样。”李斯可不想仅仅为熊启做嫁衣,连忙献上计策。他卧底在丞相府,耐心的等待着吕不韦倒台的日子。

    “郎中令,你统领的郎中,是否靠得住?”

    只要丞相府没有大的变乱,秦国上下,便能妥善运行,嬴政可不想因为中枢的变动,导致秦国国政的紊乱。稳住了中枢,嬴政还得考虑自身的安全。

    “大王,臣已调离不可靠的郎中,定能保护大王无恙!”郎中令樗里矜顿首保证道。

    樗里矜的大父,是号为秦国智囊的樗里疾,宗室出身,庄襄王死前不久,将他扶上了郎中令的职位。比起樗里疾,樗里矜没有出众的军事才能,但做事中规中矩,加上他宗室的身份,也得到了嬴政的信任。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宗室,出了不少忠心耿耿的大臣。只有胡亥这样的傻小子,才会稀里糊涂的大肆屠杀自家亲戚。

    “蒙恬,你留守宫城,平定咸阳的不稳分子。”嬴政整理着已知的情报,嫪毐的小动作,已经越来越明显,但嬴政不打算先发制人,他要趁着这个机会,将那些不安定分子一网打尽。“记住,你虽然后发制人,但一定要快,寡人可不想见到一个残破的咸阳!”

    “蒙恬领命!”蒙恬感动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既要迅速平定嫪毐留在咸阳的内应,还不能给咸阳造成大的破坏。

    “稳定咸阳局势后,立即增援雍城!“

    “诺!”

    擒贼先擒王,嫪毐再没有头脑,也会选择主攻雍城方向,只要控制住嬴政,就赢得了政变的先机。只是赢氏宗室,大部分居住在咸阳,为了消灭宗室的实力,嫪毐很可能也会在咸阳发动一场暴乱。

    混乱的局势,不利于秦国,但却会有利于嫪毐。

    未虑胜,先虑败。谁也不知道嫪毐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嬴政只能尽心尽力的完善自己的防守,接下来,就看嫪毐怎么出招了。

    “雍城距离咸阳,差不多一百多公里,就算骑马赶过去,马蹄也会受不了。”

    出了嬴政议事的书房,蒙恬看着自己从南阳带回来的五千亲兵,皱起了眉头。经过三年多的训练,这些亲兵,马上能战,马下也能御敌。人的素质跟上去了,但马的维护却成了个问题。

    汉代以前,中国的养马之地不少。史书记载,即使在南方的陈蔡之地,也要养马的记载。有一次,陈国人用母马施展美人计,成功拐走了蔡国饲养的马匹。

    可是,中国的马匹,消耗得特别快。有战争频繁的原因,也有中国的土地不比草原,跑起马来,对马蹄的伤害极大。塞外的胡人,草地适合马儿奔跑,磨损就会缓慢许多。

    一次性损伤五千匹马,想想蒙恬就觉得心疼。

    “马镫的事先放在一边,但马蹄铁,却可以早点弄出来。”

    蒙恬拿定了主意,只要有了马蹄铁,就能够迅速的减少马蹄的消耗。从南阳回咸阳的时候,沿途的乡间,有不少的马匹,身子健朗,只是跑坏了马蹄,不得不沦为拉车的驽马,再也不能上战场。

    “但秦国的铁官长、铁官丞归内史管,而内史肆,貌似站队到了嫪毐鸭子一边,想来还真是有些头疼呢?”

第92章 内史肆()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实行郡县制最为彻底,即使有封侯之人,也仅仅只是享有租税,而没有任何治权。遍布全国的郡县之中,内史郡享有相当特殊的地位。

    秦国的内史郡,囊括了关中平原的核心地带,东边的三川郡,西边的陇西郡,南边的汉中郡,北边的北地、上郡两郡,拱卫着内史之地。秦楚蓝田之战后,尚没有诸侯的军队能够突入关中之地。

    内史郡的郡守称为内史,相当于后世的直隶总督,或者首都的直辖市长。天子脚下,靠近中枢,位高权重,历来皆为国君的亲信担任,地位高过地方上的郡守一等。

    嬴政继位后,内史落到了吕不韦的亲信盛的手里,但关中爆发蝗灾的时候,盛受到弹劾,借助赵姬的帮助,投靠嫪毐的肆如愿坐上了内史的位置。

    “右庶长,开春之后,大王会前往雍城大婚,并举行冠礼,晚辈恬特来视察诸般礼器的冶炼进度。”

    内史府邸,内史肆抚摸着胡须,盯着蒙恬,转动着眼珠子,捉摸不透。肆的父亲,早年从军,获有爵位,肆则更进一步,将爵位成功升到了十一级,成了军功爵下的右庶长。

    秦人惯例,低爵位者,在高爵位者面前,需要保持尊敬。

    “五大夫恬,你这声晚辈,老夫可不敢当。自古英雄出少年,你小小年纪,就能统兵打仗,假以时日,定会成为武安君一般的统兵大将。”内史肆的态度不冷不热,查看着手里的批文,“你的批文上面,只有左丞相的印鉴,为何没有右丞相的印鉴?”

    秦国制度,丞相统领百官,为了分权,设置两名丞相,相互制衡,但左右丞相之间,相互之间各有分工。刚好,铁官长、铁官丞等有关金属冶炼的事项,归属于右丞相管辖。

    “右丞相今日休沐。”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便确立了官员的休息制度。只是,那时候不叫双休,而是称作休沐。最初的目的,只不过是让官员们抽出时间洗澡沐浴,打扫个人卫生。

    尽管秦国没有发布什么“卫生条例之类”,但人们对卫生却是十分重视,定期洗头洗澡,连普通黔首也是如此。中国人自认谦谦君子,不大看得起周边的蛮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这些人不爱洗澡。听说北边的胡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一次,结婚一次,死的时候再一次。

    “既然右丞相休沐,左丞相的印鉴,我也就姑且认了吧。”内史肆打量着蒙恬,也不好贸然开罪这位少年将军。

    什么叫姑且认了?分明就是故意刁难而已。

    蒙恬心里腹诽,他特的选在吕不韦休沐的日子前来,就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吕不韦的势力衰退,但如果吕不韦倚老卖老,来个非暴力不合作,蒙恬还真没有什么办法。

    每次见到吕不韦的时候,吕不韦眯起的眼睛,盯得蒙恬十分得不舒服。似乎在说,你蒙氏一族,非秦国本土的老秦人,为何不选择支持他吕不韦把持朝政?

    “多谢右庶长!”

    得到内史肆开具的证明,蒙恬谢过之后,立即赶往渭水边上的官营工坊。

    “大人,这蒙恬前往工坊,会不会察觉到了什么?”蒙恬走后,内史肆的一个舍人出言提醒道。

    “早在一个月前,我已将兵器偷偷运送去了雍城,蒙恬现在去往工坊,也查不出什么。”内史肆轻笑一声,只要太后在雍城,就不怕秦王不去雍城。“不过,小心为上总是好的,你派人盯着他。”

    ******

    战国时代的渭水,水量充足,虽然含沙量高于泾水,但远远没有后世那么明显。只是在泾渭的交界处,清澈的泾水遇上携带着黄沙的渭水,才呈现出泾渭分明的奇观。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诗经中的描述,略显夸张,却又显得极具美感。

    泾渭分明的交界处,人声鼎沸,尚未靠近,就有隐隐约约的呼喝声传来。

    渭水之上,一艘又一艘的行船,运来各地的矿石,又运走工坊产出的兵器。

    怪不得在古代,国都沦陷之后,便几乎宣布了国家的灭亡。

    战国时代,各国为了抑制地方的分离势力,将国防工业置于国家的严密监管之下。制造的兵器的工坊,往往安置在国都之内。时间一长,国都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工匠。

    地方上没有国防工业,自然缺少与中央对抗的实力。只是太过集中也有一定的弊端,万一国都失陷,国家不仅失去了它的中枢大脑,还丧失了抵抗的物质力量。

    楚国的郢都失陷之后,楚国的金属冶炼工业一落千丈,直到战国末年,仍然没有缓过气来。秦末动乱的时候,咸阳失陷,地方上的秦国宗室没有奋起抵抗,除了诸侯势大,也有地方实力不济的原因。

    “铁官长利、铁官丞咸,参见蒙将军!”

    得知蒙恬前来视察工坊,铁官长利、铁官丞咸一道出来迎接。秦人注重实用,工坊的官长、官丞并没有受人歧视,工匠的待遇也算优厚。秦律规定,有手艺在身的刑徒,可以不用去做力气活,可以到工坊里做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