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秦将魂歌 >

第88部分

大秦将魂歌-第88部分

小说: 大秦将魂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军士兵的心情,顿时变得欢快起来。蒙恬既然说了,找女人要给钱,以蒙恬的性情,自然会让他们兜里有铜钱磕碰的声音。

    有钱不是万能,没有钱可是万万不能啊!

    战国时代,商人活跃,商品经济发达,金钱的观念,深入人心。感受到士兵们对金钱的渴望,蒙恬的内心,一阵阵肉痛。

    南阳一行,打土豪得来的钱财,几乎都花得差不多了。孟朵每年送来的军费捐献,虽说不少,可对于十万大军来说,仍然杯水车薪。

    当兵的,只需要按时吃粮就好,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管。可作为主将,不仅要负责士兵的训练,制定战略战术,还得操心士兵吃什么,喝什么,有没有钱花。

    孟子说,劳心者致人,劳力者致于人。可更多的时候,劳心者操持的东西,可谓极端耗时耗精力。当个领头人也不容易,到了后世,还得被批判为剥削阶级,想想都是心累。

    回想着冯毋择统计出来的钱粮账簿,蒙恬似乎看到了即将要枯竭的水井。

    “钱啊,关键还是钱的问题!”

第157章 闪电战(三)() 
“哎哟,累死我了······”

    赵同伛偻着腰,喘着粗气,望着崎岖不平的井陉山道,欲哭无泪。这个时候,可没有隶臣抬着他走,赵同才觉着,井陉道的艰难。

    “将军,秦人吊在后面,一刻也没有停歇,眼看就要追上来了!”

    亲兵登上一片乱石,定睛一瞧,隐隐约约,秦军的队伍就在不远的后方。

    “再忍一忍,等到了石邑,就安全了。”

    赵同的模样,落在亲兵们的眼里,亲兵们的士气,更加低落了。井陉关陷落,只有为数很少的二十来个亲兵,护着赵同一路逃到这里。赵同不仅没有拿出领兵将领该有的样子,反而叫苦叫累,怨声载道。

    赵国宗室,自武灵王、马服君之后,再没有赵氏一族武勇的遗风。即便名满天下的平原君赵胜,也是文胜于质,儒雅有余,而没有军事上的才华。

    赵国,或许真的无可救药了。

    亲兵们心里这样想着,再联想到邯郸传来的消息。赵王病重,恐怕命不久矣,一向颇为服众的长子赵嘉,却没有成为王太子。现在的太子赵迁,母亲为歌姬出身,深得赵王宠爱,为此不惜废了赵嘉的太子之位。

    赵惠文王死后,年轻的赵孝成王赵丹继位,没几年就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全军覆没。风暴来临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国王,实在不能给国民以信心。

    像嬴政这样的人,纵观整个历史,毕竟是少数。

    亲兵们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不过,他们仍然尽着自己的职责。两个亲兵上前来,搀扶着赵同的胳膊,半提半拉的,继续迈开了脚步。

    夜幕降临得很快,不久,月光洒下来,给井陉道铺上了一层银霜。

    “我们这是去往哪里?”

    赵同终于恢复了一些精力,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走出井陉道了,模模糊糊的夜色中,似乎能看见石邑的城郭。

    “当然是前往石邑了。”

    亲兵有些不解,出了井陉道,就属石邑最近。

    “不,不能去石邑!”

    赵同使劲的摇着头,晚风一吹,他的脑袋,终于完全清醒过来:“秦军跟在我等后面,目标正是石邑。如果进了石邑,那就再也逃不掉了。”

    季夏的夜里,夜风习习,带来凉爽的感觉,但赵同却感受到了一丝寒冷。

    “转道,我等直接去邯郸。”赵同停住脚步,回过头,踏上了前往邯郸的道路。

    “将军,石邑就不管了吗?”赵同的贴身亲兵感到有些焦急。

    “当然要管!”

    赵同拍着那亲兵的肩膀,脸色和蔼:“我带着十个人前往邯郸就够了,剩下的人,跟你一起到石邑去,协助石邑县长守城。”

    唰——

    反应快的士兵,立即奔到赵同身边,等剩下的士兵反应过来,早已成了前往石邑的留守分子。

    “阿······”

    望着没入黑暗中的赵同一行人,剩下亲兵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晌无言。

    “阿牛,现在该怎么办?”

    “还去不去石邑啊?”

    亲兵们的目光,最后落到带头的亲兵阿牛身上,想要让他拿个主意。

    “回去?会什么去?”阿牛没好气的道:“没听将军说吗?回石邑就是死路一条,赵家的江山,赵家人自己都不在乎,我们在那么拼命干什么!”

    阿牛的心里十分郁闷,小时候,他常听大父讲武灵王征战的故事,十分向往,做梦都想跟随一名伟大的将领,征战四方。可真正从军之后,却碰上赵同这个贵族子弟,让他大失所望。

    “你们跟着我干什么?”

    阿牛走了一段距离后,发现剩下的几人,仍然跟在他后面。

    “你脑瓜子灵活,跟着你肯定能保住性命。”一名士兵嘿嘿笑道。

    井陉关失陷后,赵同六神无主,阿牛却显得处变不惊,多次向赵同建言。士兵们看在眼里,心中暗暗佩服。

    权威来源于地位、财富和智识,阿牛展现了他的才智,无形之中,成为了士兵们心中的亮光。

    “我要去代地,你们不怕匈奴人的话,就跟着吧!”

    阿牛直觉的感到,赵国南部,恐怕是保不住了。他曾去山里打过猎,设下陷阱,前后堵截追打,哪怕打老虎,也逃不出猎人们的手心。秦军南面向邯郸进军,现在北面失了井陉关,司马尚的大军,很难挡住秦军的兵锋。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北面的代地安全一些,实在不行,还能越过长城,逃到草原去。

    “快快快,加速前进,石邑就在前面不远了!”

    赵同、阿牛离开后不久,秦军的队伍,就追了上来。

    夜色下,秦军沉默着行军,几乎与夜色融为了一体。晚上夜袭的时候,秦军的黑色军衣,倒成了完美的伪装。

    蒙恬压低着声音,催促蒙虎、蒙豹打起精神,悄悄的向着石邑的城门摸过去。

    石邑的城墙有一丈五左右,不算太高,可秦军手里也没有大型的攻城器械。等赵军反应过来,强行攻城的话,只怕会死伤不少。

    蒙恬担心赵同进入石邑,赵人得到消息后,会全力固守待援,才马不停歇越过井陉道,一刻也不停留的赶到了石邑。

    “怎么静悄悄的?”

    蒙恬放眼望去,月光之下,城头清晰可见,可却一个人影也没有。

    会不会有埋伏?

    这个时候,蒙恬有些明白,为何空城计会成功了。

    “传令停止前进!”蒙恬一挥手,秦军立刻停住脚步,蹲在了地上。

    秦军的戈矛,裹上了一层黑布,月光照在上面,没有一丝光亮。

    “给蛮强传令,让他率队,夺取城门!”

    夺取井陉关的时候,蛮强的锐士营,伤了不少,虽然没有死多少人,可仍然对锐士营的战斗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没有办法,为了减少更大的伤亡,蒙恬只能把锐士营往死里用了。等这一仗打完,秦军修整的时候,再想办法补充兵员。

    秦军士兵的目光所及,只见蛮强率领着三十名锐士,猫着腰,时而跳起,时而趴下,很快摸到了护城河边。锐士们静悄悄的没入水里,只有一点涟漪,连一丝水花溅起的声音也没有。

    石邑深处赵国大后方,多年没有见过战事。晚上值守城门的士兵,都是新近征发来的更卒。

    暮食一过,夜色渐浓,守门的赵军屯长,照例去了女闾。剩下的更卒,眼见没有什么人来往,跟平常一样,值守了半个时辰,纷纷回宿舍睡觉去了。

    石邑的县府,昏黄的油灯之下,县长翻看着竹简,上面写着邯郸来的消息,又是征兵。

    实在不行,只能将运粮的那批少年,送往邯郸前线了。

    想到这里,石邑县长猛地放下了手里的竹简,心里升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为何运粮的更卒,还没有回到石邑?井陉关不会出了什么事吧?

    这个时候,县里的更夫猛地撞开了县府的大门,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口里大喊道:

    “大人,不好啦!秦军攻进石邑啦······”

第158章 石邑县长(一)() 
“妈的,虚惊一场!”

    每个进入石邑的秦军士兵,路过城门的时候,眼见街道空空,不由得为之前谨慎,感到有些好笑。

    蛮强摸上城头的时候,才发现,石邑处在后方久了,赵人压根就没有想到,秦人会越过太行山,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

    赵同不会想到,他急着赶回邯郸,反倒将石邑拱手让给了秦军。

    “蒙豹,你率队立即占领县府、武库、粮仓。”

    进了石邑之后,蒙恬彻底的放下心来,开始有条不紊的部署石邑的防务:“蒙虎,你带人守住石邑的城门,派人前去联络荆苏,让他们加快速度,把战马送过来!”

    “蛮强,你带人巡查城中,如有可疑人物,即刻斩杀!”

    众人领命后,各自散去,蒙恬率领剩下的贴身亲兵,直奔县府而去。

    石邑县府,县长许松叹了一口气,静静的收拾完桌上的竹简,坐在一旁的蒲垫之上,眼睛微闭,似乎睡着了一般。

    “大人,我等不逃吗?”

    许松的贴身仆人,站在一旁,时不时的望向城门的方向,一脸焦急。传说中,秦人个个如同虎狼,会砍人头拿回去记功。

    “老夫年纪大了,腿脚不便,一到下雨,就隐隐生疼。就算想逃,老夫也经不起奔波了。”

    许松抚摸着有些花白的胡子,倾听着逐渐接近的脚步之声,暗中摇了摇头。赵国别看尚能维持前线的几十万大军,堪堪挡住了秦军的攻伐,可作为一县之长,负责赵军的后勤,许松心里明白,赵国如同一根皮筋,已经拉到了最长,紧紧地蹦着,再拉下去,可就会断了。

    赵国的国势,处在崩溃的边缘。无论逃到哪里,秦军都会追上去的。

    淡淡的月光,照在简陋的县府之上。一点微弱的灯火传来,喧嚣之中,显得十分静谧。

    踏进县府的大门,跨过三道门槛,一位四十多岁的老态男子,映入了蒙恬的眼帘。他的头发胡子有些花白,不过面色红润,不像垂垂老矣的样子。整个人呈现出一种恬静的气质,没有丝毫慌张,秦军刀剑磕碰的声音,也没能让他动容。

    “想来这位老先生便是石邑的县长许松了?”

    蒙恬制止了手下过激的表现,让他们守住四周,不得靠近。

    人真是很奇怪,对方越是显得平心静气,反而越容易得到别人的尊重。即使双方互为敌人,同样如此。

    “这位小将军是?”

    许松缓缓睁开了眼,眼里闪过一抹惊讶之色。眼前的将军,二十五六岁左右,面若冠玉,十分俊朗,目光里闪耀着坚定的色彩,干净的脸庞之上,洋溢着勃勃的英气。

    秦军的将领,还真是年轻啊!

    许松这样感叹着,没来由的心中一痛。他曾经见过另一位同样年轻,同样英气勃勃的年轻将军,可那人却死在了长平。

    “我家将军姓蒙!”

    蒙恬的贴身亲兵,狠狠地瞪了许松一眼,挺起胸膛,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原来是蒙将军。”

    许松心里讶然,他早就听说蒙氏一族乃将门世家,世代为将。蒙氏一族的后辈人物,蒙恬领兵,蒙毅从文,均为一时少年俊杰。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六国有人才,却不能使用,平白便宜了秦国。蒙氏一族,源自齐国,可惜在齐国没有用武之地。现在倒好,蒙氏一族扎根秦国,不断为秦国征战,建功立业。

    收起心中的惋惜之色,许松的姿态放低了许多。身为阶下之囚,实在没有继续高傲下去的必要,他也担心,年轻人没有耐心,可不会跟他玩礼贤下士的把戏。

    “蒙将军年纪轻轻,便能独领一军,挥手之间,就攻破了险峻的井陉关。蒙氏一门,用兵之能,当真名不虚传!”

    许松开口赞叹道,虽说有些夸张,但仍有几分发自内心。赵国的马服子赵括,同样出自将门,从小接受赵奢的培养,可跟蒙氏一门比起来,却没能传扬马服君一门的荣耀。

    “多谢先生谬赞!”

    千穿万穿,赞美不穿。许松放低了姿态,蒙恬回之以礼,说起来,蒙家来自礼仪之邦的齐国,即便经过了三代人,蒙恬的身上,仍然残留着一丝儒雅之气。

    “我来找先生,是想请先生投降秦国,继续担任石邑的县长,安抚石邑的民众。”

    “老夫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下雨的时候,腿脚就疼;天气炎热的时候,就喘不过气来。”许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