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秦将魂歌 >

第97部分

大秦将魂歌-第97部分

小说: 大秦将魂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嘉曾游历过代地,专门拜访过李牧,大力支持李牧对匈奴的防守反击战略。赵王偃要废了赵嘉,改立赵迁,李牧明确表示过反对。

    邯郸一直有传言,李牧、司马尚打算调军回邯郸,废了赵王迁,改立公子嘉为赵国国君。

    流言的传播,或许有秦军间谍的影子,但赵人对这个传言,却相信的居多,对赵嘉也深表同情。

    想到这里,蒙恬的内心,突然变得明朗起来:

    “原来,李牧死在自己人手里,可不仅仅是因为秦人行了反间计,只怕赵国朝堂,早就想拿去这个桀骜不驯的将军了!”

第174章 望邯郸(三)() 
邯郸南边的赵国前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哀兵之气。

    古人云哀兵必胜。

    可作为战国四名将的李牧,双手背在身后,不断地在大帐中徘徊,忧心忡忡。自从领兵抗秦,跟王翦开始过招以来,李牧一下子似乎衰老了许多。

    赵军的士气,不可谓不同仇敌忾,换做别的对手,李牧自信能一鼓作气,像对付匈奴人那样,一仗打出几十年的太平日子来。

    “王翦老儿,不好对付啊······”

    李牧思虑良久,终于无奈的叹息一声。他已经拿出了平生兵学的最高境界,王翦奈何不了他,甚至稍逊于他,但王翦同样十分擅长用兵,败而不溃。

    时间一久,战场陷入相持阶段,对赵国而言,可是大大的不妙。

    南边的战线,李牧尚能保持岿然不动,只不过北线传来的,尽是一些不好的消息。

    “难道天命真的在秦?为何秦国的用兵之才,就跟田地里的韭菜,去了一茬,又生出来一茬!”

    李牧忽然停下来,将左手聚在身前,就着昏黄的灯光,瞧着竹简上的细小墨字:“秦国蒙氏一族的第三代,初次踏上秦赵战场,就敢孤军深入,剑指邯郸,真是不简单。秦国的年轻一代,又开始成长起来,不出意料,以后蒙恬会接过秦国的征伐重任。”

    古往今来的名将,大多意志坚强,绝不气馁,任何时候,都保持着必胜的信心。

    在士兵们面前,李牧饱经风霜的面孔,透着坚毅,目光炯炯,饶是他残疾的右手,落在士兵们的眼里,更增添了浓浓的悲壮味道。

    将领是士兵们心中的魂,每当看到李牧的背影依然挺拔,赵军的杀气,就不会崩溃。

    只是夜深人静,四下无人的时候,望着繁星点点的星空,李牧才会感到些许的无力。

    按阴阳家的说法,天上的每颗星星,对应着地上的人。李牧放眼望去,似乎秦国上方的将星,数量既多,又显得光耀无比。

    “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前亡。老夫既然身为赵国将领,就该尽人事,听天命,剩下的,就交给老天决定吧······”

    同样一片星空之下,秦军的营地,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秦军将士,一个个摩拳擦掌,脸上弥漫着不服输的倔强神情。

    秦赵相持的时间,差不多超过了一年,咸阳供应的物资,一点也没有短缺过。前次小败在李牧手下,嬴政不仅没有问罪,反而派遣郎中,好酒好肉的前来劳军。

    军队打了败仗之后,迅速恢复士气,激发士兵们的求战之心,本来就是王翦的拿手本事。

    相持的时间越久,秦军的士气,渐渐恢复,变得比以前更加旺盛。

    军营里每日传唱的,是流行于秦地的战歌,铿将有力,颇为激励士气。战国时期,尚没有流行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之类的哀婉之歌。

    “王将军,北线传来捷报,杨端和突破了井陉关,司马尚不得不和杨端和进行正面决战。想来,野战之中,司马尚肯定撑不下去了。”

    秦军中军大营,辛胜望着挂起来的偌大地图,图上标注着两军的最新态势。明眼人就可以看出来,胜利的天平正在向秦军倾斜。

    “杨端和进军的速度还是太慢了,最先突破井陉关的蒙恬一部,长驱直入,已经快要打到邯郸了。”

    羌瘣指着杨端和进军的方向,开口说道:“若是杨端和胆子大一点,径直往南冲,这个时候,只怕我军已经开始前后夹击李牧率领的赵国军队了。”

    “杨端和稳扎稳打,也不能算错,毕竟,他现在独领一军,需要临机行事。”

    王贲瞧了瞧如老僧坐定的王翦,略微思索了片刻,开口说道:“用兵以奇正结合,南北两路大军为正,拖住了赵军主力,蒙恬才能顺利深入赵国腹地。”

    王翦用兵,部下讨论的时候,他一般不会多做评论。

    辛胜、羌瘣、王贲分析战局的时候,王翦的脑海里,则同步的浮现出一幕幕最新的战局。

    “蒙恬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南,莫非是想要攻打邯郸?”

    王翦心中闪过一丝明悟,猛地睁开了眼睛。他一直以为,蒙恬率军深入赵国腹地,只不过想要骚扰赵国后方。

    谁也不会想到,蒙恬会以麾下的万五骑兵,打着邯郸的主意。

    “现在的年轻人,胆子是越来越大了,头脑一热,就开始不管不顾了。”

    王翦的目光扫过帐内的众人,目光落在了桓龁、李信身上。

    桓龁、李信的用兵风格,在王翦看来,跟蒙恬非常相像,敢于猛冲猛打。

    王翦记得,李信曾经教授过蒙恬武艺,从军之后,两人大战都喜欢大规模动用车骑。

    “桓龁、李信!”

    “末将在!”

    桓龁、李信正听着辛胜、羌瘣等人议论前线战局,没有想到,王翦突然开口叫到他们俩,倒有些诧异。

    “你二人连夜整顿麾下轻车,带上干粮,绕过赵军防线,直插赵国腹地。”

    “老将军,目标会是哪里?”

    李信猛地坐直了身子,整个人变得意气风发。秦赵两军相持,车骑部队少有出彩的日子,现在王翦安排他轻装出击,立功的机会来了。

    面向众人询问的目光,王翦的口里,缓缓吐出了两个字。

    “邯郸!”

    “父亲,你为何改变了之前商定的战事安排?”

    等众人离去之后,王贲悄悄折回来,道出了心中的疑问。

    “此一时彼一时,我之前想等赵军无粮的时候,挥军掩杀,但现在有人想去攻打邯郸,我就不能坐视不管了。”

    “蒙恬麾下就那么点人,竟然想要去打邯郸?”饶是王贲用兵喜欢出奇制胜,乍一听闻,也吃了一惊。

    “蒙恬带兵的时间不长,据我了解到的用兵风格,蒙恬善于指挥骑兵作战。这次,他或许想打邯郸一个措手不及。”

    王翦喝了一口水,靠在榻上,继续说道:“蒙恬与大王一起长大,受到大王的信任,如果蒙恬折在了邯郸城下,我可就不好交代了。”

    “以蒙恬的骑射本领,就算失败,保得性命,还是没有问题的。”

    王贲皱着眉头,若有所思。

    “可是,若是蒙恬侥幸成功,攻取了邯郸,我同样不好交代啊······”

    王翦苦笑着摇了摇头,内心深处,王翦还是希望,自己麾下的军队,获得攻取邯郸的荣耀。

    “我派桓龁、李信前去,一方面支援蒙恬,不至于陷入危险的境地。另一方面,如果蒙恬真的能够打下邯郸,也不至于让蒙恬独享攻下赵国国都的荣耀······”

第175章 进军邯郸() 
“北线的杨端和将军,与司马尚率领的赵军在柏人遭遇。”

    “南边的王翦将军,向李牧所部发起了攻势。”

    “邯郸周围,没有诸侯各国派来的援军。”

    曲梁城中,蒙恬盯着随身携带的简易地图,综合斥候传回来的情报,终于等到了出兵的合适时机。

    这场提前到来的灭国之战,秦赵两国共投入了近百万的兵力。前线的王翦,死死的拖住了李牧的赵国大军。李牧动弹不得,更谈不上回援邯郸。

    秦国向外派出去的行人,在诸侯各国间活动,卓有成效。赵国派出去数拨使者,请求援军,均石沉大海。

    “传令下去,即刻出发,目标邯郸!”

    随着蒙恬一声令下,秦军骑兵火速上马,陆续离开曲梁,风驰电掣,扬起滚滚烟尘,直往邯郸而去。

    “听说邯郸的舞女特别漂亮,这次如果能打下邯郸,得挑选几个标志一点的带回秦国去······”

    蒙豹骑在马上,一边催促着士卒前进,一边陷入了遐想。

    秦国王宫中,既有郑卫之地的温柔歌女,也有燕赵之地的豪放舞女。相比起来,蒙豹更喜欢赵国邯郸的女人,美丽的外表下,透着一股桀骜不驯的烈性,就像一匹尚没有褪去野性的骏马,等着人去征服。

    备战的这几天,蒙恬派人做出了一个邯郸城的模型。光是听听斥候们的介绍,秦军将领就能想象邯郸城的繁华。

    跟蒙豹存着同样心思的秦军将士,为数不少,蒙恬看在眼里,却没有什么担心。

    秦赵两国,战争绵延不断。常年的战争,导致两国的靑壮损失不少。二十几年前的长平一战,赵军年轻士卒全军覆没,赵国国内,平白添了许多寡妇。直到现在,赵国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都还没有恢复过来。

    秦国斩首记功,严格核定首级,女人、小孩的首级不算功劳。秦军作战,虽然斩首颇多,却没有屠城的习惯,这样一来,女人总是不缺的。不像后来,项羽、刘邦等人率领的造反军队,怀着大破灭的仇恨,屠城无数,死的人远远超过了统一战争时的伤亡。

    邯郸北城门外的军营里,扈辙爬上高高的望楼,放眼望去,只见秦军轻而易举的击退了前去骚扰的赵军骑兵,稳稳的扎下了大营。

    “这次蒙恬却变成了稳扎稳打?”

    扈辙皱着眉头,心下有些焦躁。曲梁的粮食,就算秦军只能带来一部分,也能吃够一个季度。可秦军就这样大摇大摆的在邯郸城下扎营,时间一长,邯郸城本就不稳的人心,会变得更加人心惶惶。

    “将军,我军真的不用追击吗?赵军现在没有什么战斗力,我军歼灭城外的赵军,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赵军落荒而逃,李必本来打算追杀,却听到了收兵的命令,不得已,只能率军折返回来。

    “诱饵而已,不必理会。”

    蒙恬摇了摇头,淡淡的说道。扈辙的心思,他多少能猜得到,趁着秦军新到,打蒙恬一个立足未稳。

    秦军孤军深入,只要蒙恬麾下的部队伤亡过大,就失去了对邯郸的威胁。

    “眼下我军以守为主,大营立好之前,不可放松,不可休息!”

    望着渐渐西斜的太阳,蒙恬下达了一个死命令,暮食之前,秦军的大营,必须竖立起来。

    蒙恬领兵之后,对于如何构造营地,花了许多的心思。秦人本就擅长工程建设,很快就领会了蒙恬要塞式军营的构想。

    高高的栅栏,深深的壕沟,不多一会儿,一座要塞的轮廓,就开始出现在赵军的眼前。直看得赵军目瞪口呆。

    这个时代的大军扎营,只是简单的围上一圈栅栏,谨慎一点的将领,顶多筑起几道土墙。可眼前的这支秦军,扎营的时候,先从壕沟开始挖起,挖出来的泥土,就势筑成土墙。土墙之上,斜斜的立着锋利的长矛,错落有致,如龇牙咧嘴的刺猬一般。

    讽刺的是,这些防御敌人攻击的长矛,正是赵国武器的式样。

    “传我将令,骑兵校尉们,轮番出击,绝对不能让秦军扎好军营!”

    扈辙的额头,冒出了冷汗。他可以遇见得到,等秦军的军营立好,再想击败进可攻退可守的秦军,可就难了。

    秦军一面,蒙虎、骆甲率军开展军营建设,热火朝天。蒙恬亲自率领剩下的骑兵,守卫在周围,包围扎营的军士。

    一半人扎营,一半人掩护,差不多是蒙恬定下的规程。

    “弩箭,三段击,放!”

    蒙恬举着手里的环首刀,高声命令道:“记住,要将赵军挡在弓箭的射程之外,不允许赵军靠近三百步以内!”

    秦军士兵扎营的时候,修筑军营的士兵,几乎处于毫不设防的境地。这个时候,赵军若是靠近了,胡乱的射一通箭,也能造成不小的伤亡。

    秦军骑兵以五百人为一队,大胆的冲了上去,善用弓箭的骑兵,与善用弩箭的骑兵相互配合,联合绞杀前来骚扰的赵军骑兵。

    赵国骑兵,已经开始运用简易马镫,但却是士兵们无意识的行为,尚没有实现规模化。

    蒙恬派人特制的简易马镫,加上保护战马的马蹄铁,极大的提高了秦军在马上的灵活性。

    秦军骑兵稳稳的操控着战马,在马背上完全换弩箭的动作,按照训练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