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海风云 >

第740部分

明海风云-第740部分

小说: 明海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儒家思想虽然有其腐朽、僵化之处,但是它根深于华夏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代代流传,最是契合炎黄子孙们的心思,就算洪门在倡导新思想、新制度,夜从来没有想过会完全摒弃儒家文化。

    但是在对儒家思想的改造过程当中,作为从小就耳濡目染笨港学堂各种各样知识:西洋文化、科学,李天养记忆当中的后世知识,乃至东倭、琉球这些王国当中优秀的知识文化,还有华夏本身的文化。

    但是这些大杂烩一般的文化知识,能够教育出符合洪门要求的人才,但是想要做到对儒家思想文化的改进,那却非是他们所长了,还得需要专业的人才去主动、或被动地去改变。

    像如今在场的诸多文人墨客,很多都是来自传承自大贤王守仁先生的心学一脉,或是李贽这样特立独行等儒家一脉,在行事作风上却是较之一般儒家弟子要灵变许多,更容易接收外来文化,继而去融入儒家文化,渐渐改变儒家思想。

    与其说是一场辩论,不如说是李天养一人的独角戏,面对间或的文人反驳,更多时候都是李天养自己在滔滔不绝地述说着他们洪门的不易,所做选择的艰难等等。

    当然,光是一场辩论,不可能让在座的文人们从心底去完全改变他们对于洪门如今作为的痛恨,但是终归还是让他们明白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洪门脱离大明体系,或许还有商量余地。

    “我洪门如今之章程,对大明朝堂诸公来说或许未必能够好受,但是至少我洪门还未在明面上与大明撕破脸皮,独立而出,我李天养也还依旧穿戴着大明绯红朝服,也自认还是大明当朝一份子。”

    “但是想要我洪门继续保持这种形势,或是更进一步真正归心朝廷,除了要看朝廷诸公的作为、皇上的选择以外,同时也要看在座诸位未来之行为。”

    “洪门有一句警示之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诸位既然想要说服我李天养、我洪门继续效忠大明朝,那么还请诸公为我李天养做出一个榜样来,让那个我看到你们的努力。”

    “当然,我们也不求你们能够为此牺牲所有,但是你们至少也应该让那个我们看到你们为了大明朝过得更好,而去做出种种实验和试探,至少让我们看到你们愿意改变的希望。”

    “光是会说大话的人比比皆是,天下从不缺乏这样的人,所以如今的天下才回如此混乱,既然你们要求我洪门继续效忠大明,那么还请你们拿出你们的毅力和坚持出来,让我们看到!”

    “如果,你们真的为了大明的未来做出行动,做出改变,虽然我李天养不敢保证说做出更过激的手段,但是至少保证短时间里以当前的姿态,依旧保持对大明的臣属关系,还是没有问题的。”

    李天养这一段发言,让在场一众文人不少都露出羞恼之色,而在羞恼之色背后,却同样隐藏不住他们对于李天养捅到他们心底最薄弱处的那一股心虚。

    “诸君,接下来我们洪门可就拭目以待了!”

    李天养深深一鞠躬,就此宣告他跟这一群文人之间的交流告一段落,先声夺人的这一举动,更是将这一群自以为占据信义高度的文人们架在了虚空之中。

    即便心中依然觉得李天养这算是强词夺理,可是在李天养在再不给他们机会反驳,就从将其请出了提督府衙门,望着衙门口一队队肃穆深严的洪堂战士,这群文人怕也是没有那个胆子再杀回府内,去跟李天养再行理论一番。

131 变化() 
抢先发难,将藏在洪门当中的这一麻烦给收拾掉后,李天养就再也没有管过有关大明文人的事情了。

    即便没有李天养的发难,大明的这些游学书生,也不可能在洪门惊起多大的波澜。

    李天养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去做,比如在洪门基隆镇、笨港两大城镇的中心处,修筑一座高达五丈以上的高碑,将《洪门宪章》全部拓印其上。

    “东家,咱们是不是真要按照刚刚下发的律法,跟咱们雇佣的工人签署用工协议?是否真要执行用工时间标准?”

    在《洪门宪章》推出之后没有多久,洪门立法会又接连推出了好几部律法,大多是关于工商行业的法律,这些法律又更多参考了西洋人的有关律法,为此洪门还特地从遥远南洋聘请了几位西洋法律专家,前来为立法会的成员提供建议,详细解读。

    就在前两日,洪门又主导推行的一部《劳动法》,上面详细地规定了工人们的正常工作时间、工作义务和权力,同时也限制了雇佣工厂作坊无限制压榨劳工的情况,算是给这个时代刚刚在东方新兴起来的资本主义萌芽做出了一个表率汉人带领作用。

    刚刚搬迁来基隆镇的德福轩徐氏就正好赶上了这么关口,在基隆兴建的几座工坊,在《劳动法》推行之后,底下管事儿的就跑来跟徐氏主管这几座工坊的主管徐应富询问起来。

    在江南一带,随着工厂作坊的逐渐兴起,带动那些失去了土地的农民渐渐走上了专职工人的路途,依靠出卖体力来维持生活。

    只是如今江南一带流民甚多,那些唯利是图的工厂作坊主们,在雇佣工人的时候自然是尽可能地压榨工人们的劳动力,剥削他们为自己创造更大价值。

    因为商人与官吏们狼狈勾结,儿大明朝又没有一部完善应对这种新兴形态的商业模式,加上劳动工人彼此之间的恶性竞争,让商人们从中赚取到了无数浸染着血汗的脏钱。

    洪门推行《劳动法》之后,让在基隆镇设立工厂作坊的这些商人们,成本顿时增加了无数倍。

    这便让在基隆镇设立工厂作坊的商人派遣的管事人坐不住了,纷纷找上自己背后等东主们,寻求他们的指示。

    “还能怎么做,当然是按照洪门等制度来了!”

    徐应富也是无奈,作为徐氏一族数百直系族人之一,他能做到现在等位置,掌管几个工厂作坊,远比他同辈不少堂兄堂弟们要幸运得多。

    自然,其中少不了徐应富自己的能力,还有他善于察言观色的天赋,从他们一族迁移至大员岛上来之后,他们一族的老族长就对李天养的安排很是满意。

    徐氏老族长不但直接进入了立法会,成为立法会成员之一,而徐氏一族那些有志于仕途的族人,也通过各种考试,被招收进笨港学堂回炉再造,未来应该也有不少的族人会步入政坛吧。

    洪门的政府体系管理的事务,跟官府的差距不是很大,只是比官府的职权分得更细,让百姓们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更容易找到他们需要帮助的主管部门。

    而洪门政府的工作成员,并不像大明朝那样需要专研四书五经、八股文等等只知识,更多要求的是他们所在部门的专业知识。

    比如财政部,就需要数学知识极为出色;基建署,就需要了解工程建设等方方面面;而像卫生局等等,则是需要必要的医药学理论。

    当然,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未必一定需要他们有着极高等专业素养,但是至少他们对此方面不会陌生,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统筹能力,才是决定一个工作人员是否胜任的重要因素。

    这看似比大明朝当官要复杂很多,可实际上对于有志于进入政府的普通人来说,却反而比大明朝科举入仕之路要好走多了。

    毕竟,人的天赋秉性是有区别的,有人善于数算,有人性喜研究木工,还有人则沉迷于种植作物,但他们或许就是没有在四书五经、八股文上的天赋,难道就此认为对方无法胜任政府的工作吗?

    那显然深是不对的。

    之前崇明岛徐氏一族不是没有在科举一道上下足功夫,实在是这大明官场竞争逃过激烈,而徐氏一族本身官场商的人脉和族人门的读书能力也是不具优势。

    数十年耕耘下来,他们崇明岛徐氏就愣是只出过两个从进士,如今夜不过是二品县的县令,想要反哺徐氏一族都没有多大收益,这也是崇明岛徐氏能够轻易做出举族搬迁大员岛的一大因素。

    没有在大明官场上太大的前景,崇明岛徐氏想要从商业家族转变成更具诱惑力的士绅家族,那就只能另辟蹊径了。

    “不过你们也把脑子各科我放聪明一点啊,既然规定了最低工资,那咱们发放工钱的时候,记得把工人工钱牢牢控制在这个范围就好了!”

    《劳动法》规定了工人最低工资、正常工作时间等等,对于工厂主们来说成本固然提升太多,不过好在也并非是无利可图的事情。更别说基隆镇上这些工厂作坊生产出来的产品,大多都是外界追捧的畅销货,大不了再在价格上提上一提,利润也就上去了。

    “明白!”

    管事的立马表现出了解的表情,随后将另外一件事情给说了出来。

    “那咱们工厂里等工人们要成立一个什么工会的事情,咱们管不管?”

    “管什么管,能怎么管,这洪门等律法你又不是没有见着,他们组织工人们搞什么维权,咱们还能拦着啊?”

    徐应富又是一瞪眼,将这个没用的的管事儿给瞪的直哆嗦。

    洪门现在的事儿是一件儿接着一件儿,别的都不干,就撺掇着底层的那些个苦哈哈们组建什么工会,维护工人们工作的利益;重组什么农业合作社,让农民们互相协调,统一调配商业作物的价格,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反倒是对于能给洪门带来极大利益的商家们,洪门不但要收取历朝历代少有的高商税,同时还限制了商业活动等种种卑劣手段,让商家们在法定范围内正常进行贸易,却是让好多商家不该适应。

132 案件() 
“法律是底层百姓们维护自己利益最后一条救命稻草!”

    李天养手中厚厚一沓的文件,大多数是这些时日经立法会之手制定、修改出来的洪门法律。

    与大明朝延袭自前唐宋律法有所差距的是,随着跟西洋人的交流更加频繁,洪门立法会所制定出来的法律,更加贴近于西洋人的法律。

    对于种种犯罪行为,大明律法的惩治弹性极高,在各个官员的手中,上可能直接发配充军,下则可能只是挨上几十道板子而已。

    而洪门的律法,将各种犯罪情况按照轻重缓急,分门别类做出了详尽的惩治管理,即便交由不同的法官进行审判,其出入也不会很大,尽量保证了法庭最为重视的公平原则。

    这是自后世穿越而来等李天养,最为重视的一件事情,他相信稳步推行法庭和法律,能够给这个社会最底层等百姓们,带来一个更加公平的环境,而不会像这个时代大明、大清当中的百姓,只能任人鱼肉,而无还手之力。

    因为李天养的重视,让法律规矩成为洪门百姓们日常生活当中渐渐习惯、甚至依赖的一样事务。

    在大明朝,除非万不得已百姓们轻易不愿意跟官府打交道,这让官府的县令、知府等官员高高在上,不知人间烟火;而在洪门,就算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百姓们也能够闹到居委会去请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位他们做主、处理问题。

    有感而发的一句话之后,李天养将手中文件往桌上一摆,转头拿起另外一份汇报岛内各种事项进度的报告。

    “嗯,这个不错,基隆镇两个月内成立工会三十三个,笨港成立工会四十五个,囊括了岛内所有种类的作坊工厂。”

    “什么?已经有一个工会案例出现了!”

    “笨港水泥厂工人认为水泥厂内环境恶劣,工人们工作年限超过两年者都不同程度出现了各种身体问题,经笨港医院权威医士给出证明,有极大可能出自于水泥厂内环境造成。”

    “水泥厂工会会长带着厂内员工们与厂主进行辩论,要求提高薪奉的同时,改善厂内环境,并给予工人们身体保障补助。”

    李天养面色沉凝地看着这第一份工会主导的案件,即便对于这个案件没有更加详细的介绍,李天养也大致能够确认,这件事情确实事出有因。

    洪门范围内的水泥厂,基本上都是洪门齐心堂的产业,作为重要的管制物资,洪门对于水泥配方一直都是秘而不宣的,虽然市面上已经有人开始仿制水泥但是其配方较之跟后世一般水泥厂配方一样的洪门配方,依旧有着极大的差距。

    加上洪门最近频繁的军事行动,有着无数的防御工事、建筑需要水泥,所以直到现在为止,洪门产出等水泥,基本都是掌控在自己手中,而水泥厂自然也都在齐心堂手中掌控着。

    尘肺病,李天养在见到这一案例的同时,冒出脑海的第一个词语便是这个,因为后世太多的电视剧、新闻跟这一个词语相关,让李天养想不知道都有些困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