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海风云 >

第86部分

明海风云-第86部分

小说: 明海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起探讨,然后表决出来的,但实际上,除了些微的小事以外,所有的大事,很多都是李天养提前安排的,然后循循善诱,不动声色之间鼓动着大家朝着他所想要的方向前行。

    至于为什么要如此麻烦的行事,李天养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早就把各种条条规规渗透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而要想打破这种常规,让花了十多年时间,好不容易才培养起来的一批伙伴们,不被这些思想的荼毒,李天养就只能不走寻常之路,花些心思让每个少年都觉得自己参与进了每一个与他们自己相关的决意当中。连带着,也能更加有效的激发起他们的动力来。

    比如这次的举营逃家,再比如,这次何勇所挑选出来的几个营地备选。

    从拿到何勇的备选方案的那一刻,李天养就已经把目光放在那个后世曾经的亚洲四小龙,祖国唯一还未能统一的障碍身上。李天养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台湾,也就是如今明朝人所说的大员,竟然会没人去开发,连庞大的大明王朝也没有想过派军队或者官员上去驻扎,纳入大明朝的版图。

    所以,就有了眼前的这一幕,何勇提心吊胆的提防着甘大彪和吴杰两人,会突起暴揍他一顿。

    “那、那是不是可以,我们现在及时回头,到兰屿岛上找个地方安札下来?”甘大彪眼珠子一转,嘴角一下子翘了起来。

    “都已经到了这一步了,连大员都不看一眼,我可不甘心呢!”李天养平静看着吴杰他们。

    “可是,这地方选的,实在是有些危险的紧啊,一个不小心,被水师的人盯上了,那可就完蛋了。”吴杰胆子虽大,但是对于官府的那种害怕,却是被他父母亲人和周围的大人们日常言语间灌输进去的。

    “就是,再说了,别的那些海盗都不敢在大员建立老巢,说不得岛上会有什么危险呢。”甘大彪巴不得大家转向呢,这会儿当然是想从中在发掘出点什么问题来:“何师傅,你说,是不是还有什么瞒着我们?”

    “没了,这真的没了,我就想着,像人家李爷他们,艺高人胆大的,直接就住在咱乐会县老爷眼皮子底下这么多年,也没见被人发现呢。”面对甘大彪的追问,何勇连忙摆手,为自己的隐瞒找着借口。

    “哼!!”没能得到满意的答复,甘大彪不满的哼了一声:“要是被我们发现,还有隐瞒的,可别怪我们不顾这些年的情分!”

    “就想何师傅说的,咱们的长辈都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又为什么不能做到呢!如果地方确实合适的话,我想还真就驻扎在这块宝地上了。你们可想想,跟咱们琼州三府十县一般大小的地方,全都任由我们选择发展,这不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吗?”李天养在一旁帮腔,引诱着几个少年:“到时候,没有官府和军队管理,咱们自己一人封上一个知县玩玩儿,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荒谬之言,师弟你这话传出去,可是要杀头的!”一旁本来只是观看他们的张子懿,面对李天养的狂言,变了变色,立时阻止了李天养的发话。

    “嘿嘿!师哥这话说得怪了,这大员岛又不是咱大明朝的土地,为什么我们就做不得这孤岛的主人呢!”李天养笑嘻嘻的看着张子懿问道。

    “这、这……既然咱们是大明子民,就不能违背大明制度,胡作非为,否则变回乱了我大明朝的根基。”张子懿这理由说得蛮大的,不过却是无法说服这一群心高气傲的人,不过好歹人家也是张冲的长子,李天养几人还是不会跟他为了这些个无关大雅的事情吵嘴。

    “是!是!是!师哥说得对,我们也就是开个玩笑而已。”李天养几人笑着回应。

    只是谁也没有想过,李天养这一个玩笑,却是在几个少年心里泛起了各种不一样的涟漪。

    (上架了,不说其他的,收藏不足200,均订2的结果,还是让我既意外,又觉得是在常理之中。前期50章,我一直都想重新写过,可是自己的毛病,总是久久不能提笔,不知道该怎么修改,或许,这就是一个新人写手的毛病吧。不过我也满足了,不管这两个订阅的人,到底是盗版网站的,还是真心是我的书友,我在此都谢谢你们两位了。

    对了,从明天开始,每天两更了。)

    (本章完)

第172章 笨港() 
笨港,这是大员土著平埔族人音译过来的地名,也是这几日李天养他们一个个观察营地下来的最后一站。

    一条笨港溪自东向西而来,而在它的上游,则是大员最大的河流,浊水河。当然,这一切,如今的李天养他们是不知道的,除了从当地土著和早已融入土著当中的大陆移民当中,了解到这几个有限的名字之外,其他的都还需要李天养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发掘。

    前两天才从曾文溪入海口那过来,看到有些浑浊的笨港溪,站在船上的一众小伙子们和女孩子,眉头皱了几下,觉得比起清澈的曾文溪来说,这浊水溪的河水有些不尽如人意。只有李天养,却看着入海口边上,那一片片冲刷中暴露出来的黑色土壤,心里就觉得是上天的恩赐。

    虽然没有办法测试出这些黑土地里蕴藏的养分,但是前世被小学课本里那一篇有关于东北黑土地的课文所荼毒,总觉得黑色的土壤就是要比其他的土壤要肥沃的多。这是一个迷信前世知识的定论,李天养看到这些土地的第一眼,就想着,把营地建立在这里了。

    或许他不知道,就是他这一个决定,提前几年的时间,把未来开台王颜思齐的地盘给抢了个先。

    英雄所见略同,中国古人为什么都喜欢把城市建立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即使在后世,那些农业、甚至经济最为发达的低端,总是离不开大江大河。而其中的翘楚,则是出海口周围,那长年累月被河水冲刷形成的平原地带,比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等。这些都是有科学依据的,而古人虽不懂得什么科学,却能从大自然中自然而然的学会这些知识。

    当然,其中的原因除了种植方面的需求以外,也少不了其他方面的追求。古人造船,其中原材料,十之八九都是木材,这些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可大家不太了解的是,远洋贸易,木船长时间漂流在大海之上,总会在船底附着上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被海边的水手称之为海虱子。如果长时间不去清理船底的话,越来越的的寄生虫附着在船底,不但会影响海船的航行速度,增加海船的重量,更是会不断侵蚀船底的木质材料,最后让一艘海船提前报废。

    本来造船的成本就颇高,如果因为这些讨厌的寄生物减少了船只的使用年限的话,每一个不傻的水手都不介意亲手除掉这些祸害。可问题在于,海船的吨位在那里摆着,你不可能时常都要劳师动众地,把海船从水里捞出来吧!至于派人潜游到海底,慢慢清理的话,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造成劳工们溺水。

    所以说,古人的智慧总是在这些小处方面充分体现了出来。只要把一艘海船停靠在入海口的附近,用不了多久,这些海洋寄生物们,就会因为水分中,盐碱度的不同,自然死亡,从而达到了清除祸患的效果。而这,也是古代为什么很多大港都建立在河海交汇之处的原因。

    李天养他们的队伍,选择营地的标准,也是有这一方面考虑的。

    “找个地方靠岸,大家一起下去看看吧!”李天养瞧了瞧大家的神色,回收指挥着大家停船靠岸。

    还别说,这笨港还真是适合建立营地呢,天然的深海良港,未来如果李天养他们真的在这里建立营地的话,那么他们只要随意修真一下海岸,建立一个码头,就能让几百料、上千料的海船安全靠岸,而不虞有搁浅的可能。

    “算了吧,天养,这几天看下来的地点,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比起那曾文溪的河水,这浊水溪的河水实在是不大方便我们大家的日常生活吧。”谁说男子不爱干净,如果有所选择的话,是人其实都会选择一个对生活质量有好处的地方。这不,吴杰这个大老粗就给我们充分展示了一番这个道理。

    “来都来了,不看一下就离去,是不是有些不负责任啊!”李天养心里已经决定了的事情,面上虽然不说,但是不容置疑的话语,让几个熟悉他的人,从他的话语里听出了他的意思,不约而同的闭上准备辩解的口舌。

    上了岸边,踩在这片黝黑的土地之上,李天养蹲下身子来,捧起一捧松散的泥土,嗅着土地的芬芳,他心旷神怡。这里,将是他李天养未来几十年的落脚之地,也是他的发展资本。

    而当见到李天养的神色之后,更多的人肯定了他们心中的猜想,恐怕未来不短的日子里,这里将是大家生活居住的场地了。虽然并不知道,为什么李天养会放弃西部几十里外那方清澈的河水,反而选择了这片浑浊不堪,用来洗衣都有怕未必洗的干净的河水。不过长时间的接触,让大家知道,如果李天养下定了的决心,他们大家除非集体反对,否则的话还真的没有办法把他的念头给掰过来。

    集体反对,可能吗?不说大家彼此如此了解,李天养的声望又是如此之高,从小到大,他的决定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哪怕当时不明白这个决定的益处,但是长久之后,总会让大家眼前一亮,陡然发现这个决定的好出来。

    半天的时间,足够大家在这笨港方圆几里地走上一圈,除了遇到这几日下午,总是不期而至的暴雨之外。放眼四周,由河水冲刷形成的广阔平原,依稀可见零散的一些树木,和茁壮成长、遍野皆是的茫茫野草,让李天养更加坚信这是一方宝贵的沃土,也是他未来的起家之地。

    “大家看着我手上的这捧泥土,知道它意味着什么吗?”雨后的泥土,总是显得有些粘稠,让人感觉不大舒服。可是李天养却一点都不介意这点,就跟抓着一把黄金白银一般,神情专注的看着它们。

    “它们,意味着我们大家的未来,这一片一望无际的黑土地,就是我们未来一片片肥沃的耕田。不用我们深耕施肥,只要稍加打理,就比家乡那些耕耘培育了多年的熟地要来的肥沃的多。”李天养一片神往,幻想着未来不远的日子里,这方沃土变成一望无际的田野。

    几年辛勤耕耘,在场的每一个少年都是动手下过地,亲手栽过秧的人,不是那十指不沾泥的富家子弟,哪里不清楚,李天养这番话语其中的含金量。谭门村紧挨着海岸,每年里,为了治理土地盐碱的问题,不知道要花费周围乡亲们多少的精力,才能在成片的土壤里种植出养家糊口的粮食来。要是李天养的这番话语属实的话,那么可以想象,用不了多久,在他们大家的努力下,这里会变成一副怎样的模样。

    虽然还是半信半疑,少年们还是选择了相信李天养,这些年,他就从来没有让大家失望过。至于这片浑浊的河水,如今在大家眼里瞧来,却是分外的可爱起来。

    (本章完)

第173章 确立,条款() 
营地总算确定了,不过具体的地址,还是需要大家好好斟酌一番的:比如地点的选择,最好地势要高一些;为了更加隐蔽一点,最好是沿河而上几里地,这样方便大家隐藏船只,不使外人轻易发现端倪;当然了,最好是不要跟这里的土著们接壤,免得大家因为日常生活而引起摩擦,最后变成争斗。

    因此,营地建立之后,李天养他们还是要去跟生活在这里的原住民们打个招呼,免得引起人家的敌意来。

    好在,这些日子沿着海岸线一路东行,虽然大员名义上并未开化,不过生活在这里的移民也不算是少见。李天养他们用布匹、铁器等物资,从沿岸已经跟原住民们同化了的乡亲当中,请了两位熟悉当地风情跟语言的乡亲来,作为向导和翻译,为大家带路,指引。

    这里要说一下,大员很多的土著居民,其实或多或少都有几分马来半岛土著的血统,而他们的生活习性、语言等等,都跟马来半岛那些土著们又几分相似。据说,在隋唐时期,马来半岛发生过一次千载难逢的大水,许多的马来土著们举家逃难,最后乘船漂泊到了大员这方乐土之上,定居在此。

    ****上身,衣着暴露,这些习俗,其实就跟马来半岛上的很多土著生活相似。直到李天养他们到来之时,还有许多大员当地的部族,会乘船南下,跟马来、吕宋上的部落有各种往来呢!

    一夜无话,半个多月的折腾,总算落下了帷幕,少年们说不上有多兴奋,只是觉得心里总算是落下了一块石头。总在海上漂着,没有一个落脚之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