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大宋做农民 >

第68部分

回到大宋做农民-第68部分

小说: 回到大宋做农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推。”朱明说。

    郓城,城外红尘客栈。

    四个赶大车的围坐桌子前,点了四样小菜,一坛子廉价的酒。赶大车虽然辛苦,但是收入还不错,因此这些大车夫经常小聚一下,三杯酒下肚,都有些朦胧了。

    其中车夫甲道:“我,我,我告诉你们个天大的好消息,你们,你们千万别告诉别人啊。”

    “什么好消息。”车夫甲不屑的说。

    车夫乙一招手,四人围拢过去,车夫甲嘀咕了好一阵,别的人也听不到他说什么呢。

    这时候车夫甲突然跳了起来,道:“你莫不是说胡话呢,什么米能亩产一千斤?种子还卖的那么便宜十斤麦子就换一斤?我不信,我不信。”

    车夫乙也恼了,道:“嗨,狗日的,我好心告诉你,你还不信,你爱信不信。你知道玉米是什么意思吗,这是朱团练从海外弄来的良种,产量自然高了,都有人去看过了,那米穗子比大人的胳膊都粗,那杆子比房子都高。得得,爱信不信。”

    这样的小道消息不仅仅是在郓城,就连济州城、陈县、峄山镇里飞速传播。说者无心,听着有意。普通的佃户生活困难的家里余粮不多的也就算了,但是家里有个百十亩地的农户,纷纷去细打听。刚开始的时候百货商场还不回答,后来正式表示只在百货商场和朱家粮店销售种子,不设分店、不设分销。凡是购买一百亩也就是四百斤种子的农户必须先交粮食订购,晚了就没了,因为数量有限。

    当然由于这玉米产量远远高出了当前农作物的产量,也是有人持怀疑太多的。要求去地里观看,王度就组织一些采购大户,数十人一起去地里观看,这一看大多数的人都很吃惊。不仅仅是粮食产量高,那高大的秸秆一亩还不得两三千斤啊,农业时代大户人家都养牛,牛就得吃草,所以玉米秸秆依然是好东西。

    后来县令时文彬带领着本县和临县的数十名有名望的人去参观,这下没人质疑了。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朱粮店收到了一千五百多万斤粮食。好在朱家马匹极多,又要船队和马车行,这才不至于为运输发愁,饶是如此朱家的粮仓也堆积满了,就连军营中的粮仓也多了五百万斤粮食。

    有了这些粮食朱明的腰杆子硬气多了,目前有五千多流民,分部在十个流民村。每天光粮食就是五千斤,还还是没有放开了吃,只是维持生活而已。好在秋收就来了,大户人家会雇佣一些妇女作为短工,时文彬也做了相应的宣传,相信会有不少的大户雇佣这些人去劳动。

    朱明把史进、杨春、陈达这三人叫过来,道:“新兵训练挺辛苦吧,你们三个都黑了,但是也壮实了。”

    史进笑道:“这段时间学了太多东西了,王教头的枪棒、刘教头的朴刀,哥哥的拳脚,军事上的东西就更不用说了,总之感觉自己脱胎换骨了。”

    陈达杨春也道:“我两个的本领也长了不少,学了很多。”

    “那就好啊,既然练的不错,那就应该检查检查。明天交给你们个任务。”朱明说。

第一百零一章:零时学校() 
史进道:“现在我们也都是团练队伍的兵了,哥哥有什么事情直接下命令就行了,刀山火海的不皱眉头。”

    “最近郓城来了五千多老弱妇孺的流民,组成了十个流民村,各村壮丁帮助修建了草棚,临时日子也过得还凑合。这五千人中其中有一千五百人是十四岁以下的孩子,孩子还小肯定要学习文化,修建学校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不过搭建帐篷就快了,这个任务就教给你们三个了,就像搭建军营一样搭建一所临时的学校,能完成任务吗?”

    “保证完成任务。”三人道。

    朱明分派了五十名士兵,又让杜迁分拨物资。史进、陈达、杨春三人带着士兵就出发了。青山绿水的一个丘陵上已经清理出来了五十来亩地。这里就是这个帐篷小学的校址,这里冬天秋天虽然风大点,但是地势高不用担心洪水,毕竟郓城最大的风险就是每年的洪水了。

    场地已经基本平整,一百名工匠正在修理就近采集来的木材,还有五百名从流民中选出来的强壮妇女一起劳动。

    如何修建军营是必须课,史进、陈达、杨春虽然训练时间不长也是知道的很清楚的。首先是栅栏围墙,学校里由于都是小学生,身体弱小,为了防备冬季时节狼虫侵扰必须把栅栏的密度修的很密集,高度两米五。挖沟打桩用石头和土壤把栅栏固定住,然后每隔五米在栅栏里面弄个斜柱子作为支撑。

    教室的修建也是先让工匠把树木锯成各类的木材,然后订出骨架来,然后用帆布蒙住。帆布上设有前后窗户,因此房间里光亮还是可以的,一千五百多人,每个教室五十人就要三十间教室,同样还要有宿舍,因此要搭建的房子还是很多的。只是这样的房子冬天保暖差,夏季隔热差,因而只能算是临时性房屋,等正式学校修建好了就会撤离。

    难民本来这几日经常接触到穿捕快衣服和军装的人帮助他们,因此大家也不害怕。有个三十所岁的妇女还问史进:“这位军爷小哥,你娶媳妇了吗?”

    弄了史进个大红脸,毕竟此时史进还不到二十岁面皮薄。旁边有妇女笑道:“你是不是看这位军爷长的好看,惦记为你家姑娘找姑爷呢?可惜了你家姑娘才十二岁,哈哈。”旁边干活的妇女笑成一团。

    史进统筹管理的能力还是有的,史进负责栅栏,陈达负责教室,杨春负责宿舍。关键地段和技术性比较强的活都由士兵和工匠们干,至于五百名妇女主要是负责打杂一类的活计。

    中午吃饭的时候,由于史进带领团练队伍和工匠们的饭菜要远远好于帮助干活的妇女们的食物,为了避免难看,史进特意让队伍和妇女们距离了一百五十米。要说这山东妇女块头也不小,腚大腰圆的力气比男人差不了多少。干活麻利,做饭也麻利。中午吃高粱面窝头,和大米粥。虽然说不上丰富但是能吃饱,总比在家饿死强。郓城县的好人还是挺多,这不中午饭有人来送咸菜了,三个老太太弄来了一百多斤咸菜,上好的黄瓜条腌制的咸菜,当然了咸菜不能当饭吃,这么一百斤,就算是五百人也得吃好几天。

    杨春眼睛好使,指着不远处道:“我怎么看着那个老太太挺熟悉啊,感觉像是见过。

    史进看了看,道:“这不是别人,正是牛皋的娘、李逵的娘、王军的娘。就连朱明哥哥见了也得叫声老干娘。咱们过去打个招呼吧。”

    陈达和杨春道:“应该的,咱们跟着人家儿子学本领,见到人家老娘理应打个招呼。”

    史进、杨春、陈达三人过来,一起给三个老太太见礼:“三位老干娘,你们怎么过来了。”

    “哦,原来是史进啊,你们在这里建学校呢。我家咸菜做多了,正好拿来帮助一下大家。”牛皋娘说。

    史进过去尝了根黄瓜条,道:“味道真好,比我们军队腌制的地道多了。”

    牛皋娘笑道:“这孩子真会说话。”

    “真的,你这咸菜要是拿出去卖肯定是好价钱。”史进说。

    这三位老干娘送完咸菜也就回去了,路上,牛皋娘道:“我说两位老姐姐,虽然咱们的儿子各有不错的薪水,咱们吃穿也不发愁,但是人这一辈子总得做点什么吧,总是这么闲着也不是个事情啊。”

    李逵娘说:“谁说不是啊,我整日就养那么点羊,那么点鸡也怪无聊的。”

    “我在东京的时候就是闲惯了,所以容易生病,是该做点事情了。”王进娘说。

    牛皋娘说:“别的咱们也做不来啊,但是做咸菜那是一流的手艺,现在青菜萝卜的价格非常便宜,咱们三家院子又都很大,哪家也能放下几十口咸菜缸,不如咱们三个合伙开个咸菜作坊吧,将来赚到钱了也像朱团练这样帮助穷苦人。”

    王进娘道:“好,我支持。只是得想个字号啊,做生意没字号可不行。”

    李逵娘道:“你是大地方的人,见多识广,就由你来想吧。”

    王进娘想了一会儿道:“大家都管咱们叫老干娘,我看这咸菜就叫老干娘咸菜得了。”

    “好。就这么定了。”

    三个老太太就这么成立了老干娘酱菜作坊了。

    只用了三天时间,这个帐篷小学修建完毕,一千多名学生集合在操场上。校长王伦发表重要讲话,别看王伦落魄的落草,但是实际此人不论是眼光还是才学都不错,只是运气不好。

    洋洋洒洒的讲了一大堆。最后王伦说:“你们知道能读上书,吃上饭都是谁给你们提供的吗?”

    学生们你看我,我看你的也不知道,有的说是史进,有的说是老干娘。

    王伦道:“你们说的都对,但是做的最多的是朱明朱团练,朱团练不求回报,拿出大批的粮食、大笔的金钱供给你们吃喝,你们才有了一日三餐。拿钱修建了学校,你们才能读书认字,明事理,都记住了吗?”

    “记住了,是朱明朱团练。”学生们说。

    这时候负责点名的教师过来对王伦道:“王校长,学生比点名的时候少了两个人,前天还是一千五百六十二名学生,今天只有一千五百六十名学生。”

    王伦皱眉道:“捕快、庄丁巡逻非常严密,怎么会无缘无故丢失两个人,立刻报告执勤的都头。”

    今天在流民村一带执勤的不是别人,正是朱刚带着五十人,学校老师来报告,立刻就开始调查。由于巡逻的人很多,很快就查清楚了,原来是前天下午,郓城大户宋江宋押司带着家人来给流民施粥,这是做好事,捕快们自然不会拦着。施粥的时候宋江发现两个十三四岁的小男孩长的非常白净可爱,跟个女娃娃似的,宋江十分喜爱,说带回去做书童。

    这两个男孩家里大人都不在了,这一路吃苦受累的,遇到宋江这样的中年大叔,自然是欢欣鼓舞,乐意前往,就这样两人去了宋押司家里做书童了。

    朱刚不敢怠慢,立刻上报朱明。朱明听了眉头紧皱,宋江这人除了名利心太重之外,也算得上是个好人,乐善好施。但是唯独有一样不好,此人娇妻美妾的都有,但是偏偏不喜欢,整日里和雷横这样五大三粗的男人混一起,如今找了两个长相俊美的小男孩当书童,真让人搞不懂啊。

    朱明道:“早就有命令规定,十四岁以下的孩子上学是硬性规定,任何人都不得违反,这宋江没把这规定当回事啊。你去通知城里执勤的牛皋,把宋江抓到县衙问话。”

    这时候吴用刚刚好回来,赶忙道:“哥哥不可。”

    “噢,为何不可?”朱明问。

    吴用道:“大家都知道哥哥和那宋江是水火不相容,哥哥这么做虽然是秉公执法,但是在不知道真相的外人来看哥哥这就是狭私报复了。”

    “依你的意思呢?”朱明问。

    吴用道:“宋江带回去如果只是当书童的,最多也就是说他几句,让他把孩子送回来读书。退一步说,他断袖之癖发作了,又能如何呢?大宋律法稀松,最多判他个虐待孩子,赔点草药钱,宋家还是出得起的。不如这样。”

    吴用嘀嘀咕咕把他的计策说了一遍,当即朱刚汇报给时文彬,说宋江拐带两个儿童,当成了小相公。

    时文彬怒道:“这宋押司怎么如此没分寸,现如今郓城正是发展的紧要关头,怎么可以做此等勾当,把县尉朱仝给我找来。”

    很快,衙门的里的差人把朱仝找来了,时文彬道:“有人把宋押司给告了,说宋江拐带他两个侄子,明着当书童,暗地里做见不得人的勾当。”

    朱仝满脸尴尬,宋江那点癖好他是知道的,娶个媳妇终年不用,还说什么英雄好汉不近女人。不过宋江终究是自己的好朋友,当即朱仝道:“定然是有人故意诬陷吧,宋江是本县大户,又是押司怎么可能做这种事情。”

第一百零二章:纺织厂() 
时文彬见朱仝给宋江开脱非常的不乐意,道:“本县只是让人你把宋江传唤过来问话,是非曲直本县自有公断。”

    “是,我这就去办。”

    朱仝说着出了县衙,不住的摇头,这事情太难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朱明要借此机会找宋江麻烦,一旦宋江的把柄落在朱明手里那宋江就倒霉了,想到此处朱仝叫过来一个心腹,耳语了几句。

    一个时辰后,宋江来到县衙见时文彬,当即承认了招那两人做书童的事情,也承认自己疏忽,忘记让这两人去上学了,当即表示明日就让他们两个去上学。时文彬问宋江是否虐待了两个书童,宋江当即否认。时文彬只好亲自问两个书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