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公主不要犟 >

第30部分

公主不要犟-第30部分

小说: 公主不要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明说道:“我朝明令禁止赌博,长乐坊自然也不敢顶风作案。所以,台面上而言,长乐坊只是吃喝玩乐的所在,跟‘快活林’一样,只是人们找乐子的地方,虽然有歌姬舞女,却不敢设赌场。”

    吴明所言不错,明太祖用尽办法禁赌,大明律法规定凡犯赌博者一律砍手。明建都南京后,朱元璋曾下旨在今淮清桥北建造一座“逍遥楼”。楼中富丽堂皇,配有多种赌具,他下令将赌博者关押其中,任他们纵情去赌,不给吃喝。赌棍们饿极之下无心恋赌,纷纷醒悟惟有自食其力才是人生正途。同时朱元璋又下令严惩一批赌头,使得京城内外赌风静止,广受朝野称道。

    对赌博的禁止,不止明代,华夏历朝历代,都有不同形式的措施,禁止赌博。秦代对于私下设赌者,处以“刺黥”的刑罚(黥: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汉朝规定,凡官吏“博戏”财物者,罢黜官职,“籍其财”。不但没收赃款赃物,还要罚得他倾家荡产。唐朝规定,发现赌者,“杖一百”,并没收家籍“浮财”。如是设赌抽头渔利者,律定“计赃准盗论”。而如在京城设赌被抓获处以极刑,民间设赌抓获则处以充军。如果说这些刑罚过重,那是没有参考北宋禁赌的律法,在北宋时期,若是被抓到赌博,可是要掉脑袋的。

    太祖赵匡胤立国之初,制定的法典——《宋刑统》,对禁赌有明确的律文。在实际的处罚中,甚至超过了律文限制,处罚之重可谓空前绝后。定律规定:凡在京城赌博者一律处斩,凡隐匿赌徒不报者与之同罪,开柜坊(赌场)者,并其同罪。这种以铁血手腕治赌的办法尽管残酷,但起到了净化作用,一时社会安定。

    元朝法律对赌博严加禁止,除了杖刑之处,严重者还要流放。明朝抓到犯赌博者一律砍手。所以吴明的话,是有根据的,大明就算真有不怕死想开赌坊的,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写上某某赌坊,而只敢以地下钱庄的形式,经营相关业务。

    长乐坊便是地下世界三大暗势力之一,坊内虽然不设置赌场,却有专供斗促织的擂台。按理说促织也算是赌博的一种,长乐坊这样明目张胆的设置擂台,官府却不加追求,倒不是官府收了好处,相互勾结,而是因为皇帝的缘故。

    这是宣德年间,皇帝朱瞻基喜好促织,是以上行下效,举国上下,都爱上了这个特殊的“游戏”。既然皇上都应允了,自然也算不上赌博了,长乐坊为此培养了许多擅长促织之戏的异人,更不惜重金购买了凶悍擅斗的促织。

    后世蒲松龄撰写的《聊斋志异》中,就有一篇《促织》,记录了这件事。故事中,官吏假借促织征收人丁税,百姓苦不堪言,直至家破人亡。此篇章讽刺了官吏的残酷,也鞭挞了统治的无情。

    聊斋先生关心民生疾苦,这样写无可厚非,也是事出有因。但这只是个别现象,是一些丧尽天良的吏胥干出来的缺德事。其实朱瞻基执政时期,政治清明,选贤任能,庇护文化,稳定治安,百姓安居,经济繁荣。在皇权社会,算得上一个好时期,所以后世史学家才将朱瞻基统治时期跟他父亲统治时期称为“仁宣之治”。

    就在吴明跟薛槑说话之时,夏志安走了出来,长长出了一口,说道:“刀已经顺利拔出来了,伤口也止血,包扎好了。梁朗将需要调养,可老夫见他眼中神色,似乎很不快啊,二公子,老夫斗胆请你解开他的穴道,不然耽误了什么事就不好了。”

    夏大夫见梁中秋始终一言不发,一开始还以为他定力好,后来才反应过来他是被封住了穴道。薛槑让吴明进去替梁中秋解开穴道,吴明走进了屋子,片刻之后,便听到梁中秋暴喝一声:“你们这两个狗贼,我跟你们没完。”声音还未消失,便见他从房里冲了出来。

    梁中秋一张脸憋得发紫,大声问道:“茅房在哪,快,快告诉我,我快爆了。”

    夏大夫连忙指着茅房的方向,梁中秋一溜烟冲了过去。薛槑捂着嘴偷笑,吴明走出来,摇了摇头,叹息说道:“实在憋不住就尿裤裆里嘛,何必这样,死要面子,憋坏了自己。”

    看着夏大夫,薛槑开口说道:“夏大夫,刚才长乐坊的人来找你去替他们坊主治病,已经被我们打发了。不过对方说你要是再不答应,就放火烧你家房子,你有什么对策?”

    “让他们烧,就算死我也不会答应给那恶人治病。大明有律法在,难道他们烧了我家,衙门不管么?”夏大夫毫无畏惧,开口说道。

    薛槑摇了摇头,说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我好兄弟曾经说过,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因为君子在青天白日下跟你为难,你还有应对之策,而小人却在夜黑风高时暗算,让你防不胜防。夏大夫,据我估计,他们今晚就要来对付你,到时候黑灯瞎火的,你无凭无据,就算要去官府告他们,也没有凭据啊。”

    薛槑这样说着,一旁的袁龄突然咳嗽起来,薛槑哈哈一笑,说道:“哎呀,知县大人,你不出声的话,我还真把你给忘了。这样就好,有你在场,听到了那群人的话,要是他们真敢来对付夏大夫,你就可以按律拿人了。”

    袁龄说道:“这是自然,本官身为知县,哪能由得他们放肆。”嘴里这么说,心里却有些苦涩,心想长乐坊可是一块硬骨头,岂是那么容易啃的。

    院子里,几人说着话,梁中秋突然冲了出来,嘴里大叫道:“你们救我一命,刺我一刀,我都记下了,改天一定有怨报怨,有恩报恩。要不是我赶着回军营操练,一定跟你们没完,若我错过了操练,你们就等着……”

    “还不快去,若你再聒噪不休,时间可是不等你的。”薛槑焦急的说道。梁中秋转头就跑,心想将军千万不要前来巡查才好,不然又免不了一顿板子。

    “唉,做军士真不容易,早上点卯,晚上巡营,实在是一个苦差事。”夏大夫望着中郎将消失的背影,十分感慨的说道。

    薛槑问道:“他要是没有及时赶回去,会不会挨板子呢?”夏大夫一脸苦笑,说道:“这还用说么,军令如山,犯错自然是要挨军棍的。”说完,心想太祖的规定真是死板,当兵的,要世代当兵,从医的,要世代从医。虽说子孙有一个铁饭碗,可终究身不由己,何况这个规定中还有一点最令人头疼,便是没有子弟,也要想尽办法找人顶替自己的位置。

    后世之人,千方百计想要获得铁饭碗,不惜用自由去换一个长期饭票。殊不知,有得便有失,为求稳定,不得自由,未必就是自己喜欢的。

    就算如今的生活不是自己喜欢的,一定是自找的,这便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

    听到夏大夫的感慨,薛槑问道:“什么是点卯?”他刚问出这句话,便听到外面敲锣打鼓吵闹起来。薛槑被唢呐刺耳的声音吵得不胜烦躁,走到门口,打开门要看个究竟,便看到了一口漆黑的棺材,由四个小厮抬着,向夏大夫医馆而来。

    “夏大夫,棺材已然给你备好,请你慷慨赴死。”一个尖嘴猴腮的狗头军师,摇着羽扇,尖着嗓子喊道。薛槑见他五短身材,却戴着纶巾,穿着长袍,真是不伦不类,对旁边吴明说道:“这人是猴子请来的救兵么,还是,他本就是猴子?”

    “哪家不知好歹的小子,竟敢讥讽鄙人沐猴而冠,左右,给我割了他的舌头。”獐头鼠目,尖嘴猴腮的狗头军师,尖着嗓子说道,两名精赤着上身的壮汉听他吩咐,向薛槑走来,摸出匕首,就要割掉他的舌头。

    “老君,靠你了。”

    吴明抄起手,冷哼一声,没好气道:“我才懒得管,他们割掉你这小子的舌头也好,省得成天乱说话,招惹是非。与其将来得罪手眼通天的大人物,还不如今日永绝后患,灭了这祸胎。”

    “既然如此,我就不要这舌头了,可我还有双手,我要将你的罪行写下来,告诉四妹,你觉得你袖手旁观,她会怎么报答你今日对我的恩情?”薛槑威胁道。

    吴明拳头握得咯咯响,心想那鬼丫头肯定不会放过我啊,只怕要打断我的手脚,让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想到这里他就不爽,“砰砰”两拳将两名壮汉砸倒在地。

    “喝,狗贼,竟敢袒护那夏志安,你可知我们是……”

    “吴某只是奉命行事,仇怨只管算在我主子头上,对了,他姓薛名槑,是薛家的二公子,你们给我好好记住了。”吴明有心要替薛槑四面树敌,一拳打掉了那狗头军师两颗门牙。

第四十九章 光天化日之下抢人() 
吕春晓虽然只是一个举人,可自打进了国公府,金陵的达官贵人都对他礼让三分,不要说打,就连大声说话也要掂量掂量。此刻,他在明堂医馆外,被一个带着帷帽的江湖游侠儿打落了两颗门牙,这对他而言,自然是奇耻大辱。

    吕春晓吐出牙齿,连带着一口血,他连忙捂着嘴,疼得连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用羽扇指着吴明,示意手下动手。他手下那些帮闲,眼见两名壮汉在瞬间被打倒,知道这个游侠儿是一个武林高手,不敢轻易上前。

    抬棺人抽出木棒,就像吴明劈头打来,吴明并指如判官笔,戳中了几人的穴道,几人倒在地上,哀声连连。剩下几人冲到吴明身边,被吴明打倒在地,不敢再爬起来动手。

    薛槑问夏大夫:“夏大夫,这些人是什么来头,为何要你的命啊?”

    夏大夫愁眉苦脸,说道:“他们是国公府的人,魏国公幼女的病,老夫实在束手无策。我是大夫,并非神仙,没有起死回生的本领,肺痨病药石无医,历朝名医都没辙,区区在下又如何能够想出办法来?”

    夏大夫语气委屈,对于魏国公强人所难敢怒不敢言,谁叫对方是勋贵之后?他已经去过好几次,对魏国公幼女的病深表同情,作为一名医生,不能救死扶伤,他心中也不好受,可是有些绝症不是他能够医治的,这便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吧。

    夏大夫口中的魏国公,正是中山王徐达的后辈。大明开国后,徐达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称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在他死后,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而到了后来,他的后人徐承宗还做了南京守备,跟鄂国公常遇春的后人常复(授南京锦衣卫世指挥使)一样,在金陵是名副其实的世家显族。不过宣德年间的这个魏国公,叫做徐显宗,是徐承宗的哥哥。

    徐显宗重情重义,对子女尤为疼爱,可惜肺痨病在明朝属于绝症,当时的医疗水平,确实难以治疗这样的疑难杂症。徐显宗地位虽然尊崇,却不敢草菅人命,就在昨夜,他的幼女夭折了,他便将怒火撒到了夏大夫头上,让人抬着棺材来,将夏大夫装入棺材中活埋了。这不过他的气话,自然不会真的活埋,可是吕春晓有心要讨好徐显宗,所以自告奋勇前来,要让夏志安受一些苦头,谁知被吴明这个野蛮人打得满地找牙,也算是自作自受了。

    獐头鼠目的吕春晓狠狠地看着吴明,说道:“薛家的人是吧,我记住你了,我们走。”他领着手下人回去了,薛槑在后面喊:“把这个棺材抬回去啊,摆在这里不是浪费么,棺材不要钱啊?你带回去给自己,早晚用得上啊。”

    “哼,不知死活的小子,我倒要看看我们之中,到底是谁先进棺材。”说完,快步离去。薛槑看着那只新漆不久的棺材,对夏大夫说道:“夏大夫,留着吧,将来你省了买棺材的钱,挺好的。”

    明朝的人,将死亡看做一件大事,老人往往很早就给自己准备棺材和墓地了,有些人备好了之后,迟迟不死,棺材在家中一放就是十多年,到了出殡之时,还得重新漆一遍。而百姓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未雨绸缪嘛,俗话说人有旦夕祸福,指不定哪天走在路上就被一道雷给劈死了,或者喝水给呛死了。

    那个时候的人命是脆弱的,作为大夫的夏志安,更是见惯了生死离别,早已悟道人命如同朝露昙花,转瞬即逝。所以薛槑的话他也不以为忤,点头说道:“这个自然,老夫即便是大夫,也不能自医,自然也有大限之日。这棺材留在医馆也无妨,哪天要是治死了人,正好给那人。再或者因为治不好患者,其家属怀恨在心,一刀将我砍了,有现成的棺材,入殓也方便不是?”

    对于这人的调侃,薛槑僵硬的笑了笑。他生性乐观,为人滑稽,原本是跟夏大夫打趣的话,如今却从夏大夫的话语中,感受到几分苦涩的味道。原来医患关系的对立,已经由来已久,不是现代社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