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争霸三国 >

第109部分

争霸三国-第109部分

小说: 争霸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安无事。

    陈诺这次出征宛洛没有走之前的黎阳路线,选择从河内渡河。

    他也已经打探过了,若走黎阳,则必须经过陈留、颍川诸郡,而此时李傕、郭汜等正在此一带劫掠百姓,攻夺州郡,那边反而是不安生了。若走河内,因为西凉远走,洛阳空虚反而相对要安全一些,更的一点则是刘莹诓骗赵雪也是走的这条路。

    陈诺一行自离了邺城,一路向西,河内郡内。因为此时袁绍与张杨的关系尚可,陈诺张杨的河内地界也并未引起张杨的警惕。当然,在这之前,陈诺也已经特意写了一封书知会了张杨一声,欲要借道西行,在得到张杨的同意后方才踏入河内地界的。

    虽然张杨的河内地界多为黑山军和白波军所把持,张杨要忙于剿贼,也未必能够完全掌控河内,但人家毕竟是朝廷所任命的河内太守,今率领大军其领地,怎么说也得事先通知主人一声。再说了,他陈诺选择走河内,也是有另一番打算的。

    据他所知,张杨与袁绍两人目前虽然是表面上一团和气,但他二人也未必能够走到一块,这是其可利用之处。

    想历史上吕布困而走奔袁绍,袁绍虽一时接纳,但对吕布不完全信任,后还准备派出刺客行刺于吕布。在此情形下,吕布夜奔张杨,与张杨把手共誓。可以想象,袁绍所厌恶的人而张杨明目张胆的收留,且言行乖张,如何不让袁绍嫉恨?他两人关系能好到哪里去?

    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冀州邺城与河内毗邻,想此二人又都是汉末群英之一,想来谁也服不了谁。虽然他们二人目前是一团和气,不过是为利益牵绊尔,并非真心。当此之时,袁绍要忙于对付公孙瓒,而张杨要清剿郡内黑山军和白波军,谁也抽不出空来对付谁,利益,不得不暂时走到一块。

    正因为考虑到张杨和袁绍关系的貌合神离,陈诺对于结交张杨更加的上心了。

    想当年光武中兴正是以河内为大本营,一步步恢复汉家天下,建立东汉的。光武的河内,就相当于刘邦的关中,都是有极其的战略位置。就目前而言,若能控制河内,则临河可揽宛洛,西制羌胡,北拒并州,东锁冀州,是极其的战略位置。若能控制此地,也就牵制了冀州的邺城,则必对袁绍形成威胁。就算陈诺不能直接控制,但若能交好张杨,将来若一旦与袁绍翻脸,便是一颗很好的棋子。

    所以河内之行,陈诺少不了要亲自去拜访此地的主人张杨。

    目前张杨的实际控制区域在共县至沁水一带,甚至北挽并州的高都,西制河东的东垣诸县,只是临河因为有西凉军势力存在,尚未涉足。而且他现在主要精力在对付北部的黑山军和白波军上,虽有心而离不足。至于共县而东的朝歌诸县,因为袁绍势力插足,成为袁绍的势力范围,他也是无可奈何。因为主要精力在剿杀黑山军和白波军上,目前张杨便驻军在野王一带,以野王为大本营,就像袁绍之于邺城。

    陈诺率军疾行,不数日后也即到达了野王东十数里之处。

    这便不能行了,毕竟人家的大本营,再冒然前进就是无礼了。陈诺这边一面让人停下人马,选址扎营,一面又让侦骑先行向张杨报告他们即将到来的消息,算是打声招呼。只是令陈诺没有想到的是,侦骑尚未派出,野王那边已经有数骑人马赶来,向陈诺这边询问了,知是陈诺等一行,便告诉陈诺陈诺再行数里,他家张将军已率部下在城外十里处恭候陈诺大驾。

    陈诺倒是没有想到张杨会如此的识趣,连连谢过张杨的人马在前带路,他则率军往前行去。大军行走不过两三里之地,果然,十里亭那边早有侦骑来回报说,张杨也已经从十里亭出来,又步行了一段路,远远的迎接陈诺等。

    鼓吹不可少,洗尘的杯酒不可少,陈诺等一到,张杨这边鼓乐大响,很是隆重。且派出的恭迎陈诺的队伍里文武皆有,达数十人,应该是河内的一帮幕僚。另外还有骑兵队列在道旁,远远摆开,甚是雄壮。

    远远的,张杨打量了马上陈诺一眼,方才点了点头,亲自往前迎接,一路哈哈而笑。陈诺不好怠慢,在典韦等人的保护下,也即落马向前,与张扬步行相见。那张杨见了陈诺如见老朋友那样,抱着陈诺的臂膀,点头而视,神态颇为热情。

    陈诺以前没有见过张杨,且二人从无来往,面对张杨的举动不免疑惑。这又是十里相迎,又是步行来接的,是不是弄得太过火了些,我有这么大的魅力值得他如此结交吗?

    呃,虽然他目前已是武功中郎将兼领渤海太守,可渤海毕竟还在公孙瓒手上,不过遥领罢了,再说他陈诺崛起也不过这数月之间,何能让张杨如此倾心结交?想张杨也是讨伐董卓的老军阀了,不论是势力还是声望都颇重,他陈诺一时是无法望其项背的。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而如他今日之举,若非是另有所图,就必是妄人了,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再偷眼打量张杨身后的那帮文武,虽然面部比较开朗,也是一副喜气之像,可在陈诺眼里看来,怎么就隐隐含着一股不忿之态呢?

    陈诺小心的与张杨说了些话,张杨又使人捧上水酒,一樽在己手,一樽送给了陈诺。

    陈诺看了张杨一眼,正要接过,身后典韦上前一步,劈手从陈诺手上夺来水酒,说道:“某口渴,某先饮!”典韦也不多说,一把将水酒往肚子里送去,喝得太急,酒水沾上胡须,如草上之露。

    陈诺脸色一变,去瞧典韦。倒不是典韦的无礼夺酒,却是因为典韦的憨诚。典韦酒水到肚,面部也没有什么变化,陈诺也是轻轻嘘了一口气,看来酒中无毒。

    面前张杨正欲举樽相迎,突然看到典韦将陈诺手中水酒给夺去了,不觉惊咦。但看典韦酒到即干的豪爽之态,不禁点了点头,大笑而问:“这位壮士,酒水可解渴否?可还要再来一樽?”

    陈诺瞥眼去看典韦,典韦愣住,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也是他太过关心陈诺了,怕酒里有毒,现在既然饮了没有反应,看来是他多虑了,此时突然听张杨一问,倒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陈诺也怕因此事与张杨闹误会,这可不是他乐见的。陈诺赶紧是脸上一拉,立即是呵斥了典韦一声,说他鲁莽,要治他的罪。

    张杨身后的那帮文武本来就对张杨此举不满,此刻又被典韦给戏弄了,心里也更加不爽了,一个个是脸上怒气蒸腾,随时就要发火。不过他们在看到陈诺呵斥典韦后,也便没有了发火的理由了,只是一个个鼻子轻哼,有愤愤不平之态。

    倒是张杨赶紧劝说陈诺陈诺不可如此,并为典韦求情,又道要是典韦饥渴了,他这里有的是水酒,且劝陈诺,何必此事责备这位壮士呢。并说,若如此,他心里就更加的不安了。

    张杨身后的那帮文武早已习惯张杨的脾性,对于他的言辞也不觉奇怪,但看他们的主公在他人面前示弱,自然脸上不好看。陈诺看在眼里,又向张杨告罪了两句,看到他的那帮文武气色稍微好了些,方才放心。

    两人各罢一樽酒,张杨又邀请陈诺到城中呆上几天再走。

    陈诺有心要结交张杨,闻听张杨之言也即有心要答应。只是若按照张杨的要求带着这三千的人马入城,似乎又太过招摇了些,而若不带人马入城,看看张杨身后的这帮文武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是样子,一时又不放心。但陈诺明白,野王城他是一定要进的,张杨他也是一定要结交的,所以只好折中求将人马暂时驻扎在城外十数里处,他只带走典韦等一帮人入内就行了。

    要知道,陈诺此时带来的可是三千之数,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若稍有不甚将给野王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张杨之所以邀请他带着人马进城,那也不过是客气的言辞,就算张杨真心,陈诺也未必敢冒此大不违。同时,话说回来,陈诺将这支人马驻扎在城外,若有二心,则可内外合谋,必对野王城构成威胁,所以虽然将这支军队布置在野王城外,对于野王的威胁也并未减轻多少。这也正是陈诺要刻意请求的原因,而且,他还刻意请求将军队安排在野王城十数里外安营扎寨,就是让张杨放心他的那帮部下放心。

    陈诺如此一说,张杨虽有不同意,心里还道如此一来显得太过生疏了。但他奈何不了他的那帮部下,见他们是脸露霁色,不好反对,也只得同意了,一面请陈诺等入城。

第四章:野王设宴() 
河内太守张杨请陈诺一行野王城,夹道皆有骑兵扈从,声势颇为隆重。

    太守张杨与陈诺携手城内,城内居民多有不认得陈诺的,但听旁人说起姓名,也一下子记了起来。别的不知道,单单陈诺阳城斩杀公孙越,修县破黄巾,广川败公孙瓒,哪个不是耳熟能详?只是因为消息闭塞,若让他们知道界桥之战时陈诺的雄风,只怕更加欣喜若狂了。

    这些人一旦听说与他们太守携手进来的正是传说中的少年将军陈诺,皆是欢欣鼓舞,挤着要上前来观摩陈诺的样子。

    陈诺与张杨联袂而行,后面跟着一帮文武,皆是步行相随。两位太守大人都没有骑马,他们自然也不好高居马背了。

    那张杨看着夹道民众热情如沸,以为是为己故,颇为长面子,方才看了陈诺一眼,不禁掀须问他:“陈将军,你看张某治下民心如何?”

    陈诺武职武功中郎将,官位渤海太守,文武兼备,要说起来,张杨称呼他‘大人’更加符合太守身份,然如今乱世一般是谁有兵谁是老大,所以陈诺有渤海太守在身,张杨仍是以将军相称。也正如他自己,他身为河内太守,但更愿意听别人叫他一声将军。这种事情也并不奇怪,想袁绍一身兼领数职,在未得冀州前部下以将军相称,而得了冀州后,他的那帮部下仍是没有改口。所以说,乱世以武凌文。反之,太平时节则不然了。

    陈诺听张杨一说,也知道他是领悟错了民众的意思。别的不知,但听这些百姓一个个道他大名,有争睹之状,就知道这些百姓的热情是对他而发,并非是张杨。但他是在人家地盘上做客,怎好反客为主,不得不违心的称扬了张杨两句。而且,这种只废口水不废脑子的话,多说两句又有何不可呢?谁人不想听说他治下太平,甚得民心?

    张杨听陈诺一说,甚为满意,也觉得该是这么回事,点了点头,与他行走。

    那帮跟着他身后的文武,也听得张杨与陈诺之间的对话,不禁是大皱其眉。张杨是自得其满,他们可没有冲昏头脑,孰是孰非还是看得清清楚楚的。张杨自来野王便是拼命剿匪,也算得是为民除害了,但要说得民心,也不见得。毕竟张杨发兵剿匪若得不到百姓钱粮,如何能久,而这些百姓虽然免于匪难,却要承担起更加沉重的徭役和赋税,对张杨的好感就可想而知了。

    在陈诺未来河内前,对于要不要借道给陈诺,张杨这帮部下就发生了严重的分歧。一半力主借道给陈诺,毕竟陈诺是袁绍的人,在目前情况下,最好不要因为此事得罪了袁绍。而不愿意借道的,则举例以假道灭虢的故事来提醒众人,若袁绍不怀好心陈诺借道却突然兵向野王,那么到时又当何以自处?双方各有道理,最后定夺当然只有张杨一人。张杨拍板,允之。允许借道给陈诺。

    多半人虽然不服气,但既然将军张杨都决定了,他们也不好反对。只是真正等到陈诺的人马逼近野王城下,他们心里面的恐慌也更甚了,害怕料想中的事情会发生,故而对于陈诺的到来一个个是虎视眈眈,没给陈诺好颜色看。若非陈诺最后自请将人马出城外十数里驻扎,只怕他们也绝不放心,可能就要立时刀兵相见了。

    虽然就目前来说,陈诺并没有将兵马带入城内,但对于他们而言,在张杨不甚得民心时,野王百姓对陈诺如此的欢迎,自然让他们心里颇为忌惮,怀疑是不是袁绍让陈诺过来,先收买民心,再行大事。他们心有猜忌,自然没有好颜色给陈诺看,故意支使骑兵去隔断两边民众视线,不让陈诺风头太甚。

    对于张杨部下的所作所为,陈诺只当是没有看见,笑吟吟的与张杨边走边说些时事。那张杨跟陈诺聊得开心,也没有注意场边的变化,只一个劲的与陈诺把臂言谈。这样说着话,不觉间也就到了太守府,张杨也已经准备了宴席,亲自请陈诺等人入席。陈诺入城只带了典韦等十数人,其余朱灵、潘璋二人则让他们领兵在城外驻扎。

    此时入席,其他人都打发下面去用餐了,只单单留了典韦在身边。

    张杨眼看着陈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