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争霸三国 >

第123部分

争霸三国-第123部分

小说: 争霸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没有办法,想要带更多的人,奈何船只有限,这已经是最了。只是,潘璋哪里知道,这风浪实在是作弄人,刚刚小了些,突然到了河心又慢慢变大了起来,顷刻间浊浪滔天,拍打船舷,又有不少船只被风浪卷走。潘璋也无瑕救助,喊着子,与众人一心,一步步艰辛的与风浪对抗着。也亏得是黑夜,不需担心河水汪洋无边,浊浪腾空之骇人场面。好在这一路都是顺风,他们的船只不论如何被风浪捉弄,到底还是顺利到了河对岸。只是,等到上岸时这才发现,能拢集的人马不足一半,其余多半被河水卷走了。

    潘璋也无瑕顾及此,将船只抛锚,系住了缆绳,赶紧带着余下的人马往河岸上跑去。只是,远远的,又有一伙人马迎面而来,也不顾潘璋等人,望着津渡就要冲去。潘璋也觉得奇怪,这伙人看来是要夺他带来的船只啊!潘璋如何肯,赶紧是喝住了那些人的举动。眼看两下里就要动起刀兵了,好在黑夜里尚有火把亮起,潘璋也很快看清对面站在着的是河阳县令段煨。

    对于段煨,潘璋本没机会认识他,但在陈诺入河阳前,段煨曾亲自出城来迎,是以潘璋跟他有过一面。那段煨一门心思要逃离河阳,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来者何人,他在战乱时也没有追随陈诺去冲杀,只聚拢了些衙役在身边,一面焦急的着河面上随时会出现的船只。也可说是望眼欲穿吧,本以为无望时,这时潘璋带着人马过了河,且留下了不少船只,便即不客气的带着部下就要来夺。只他也没有功夫跟潘璋等照面,匆匆而来,不想被认了出来,当即知是陈诺的部将,也就不敢妄动了。

    潘璋问了将军陈诺的去向,段煨也就老实跟他说了。潘璋一听将军陈诺只领着三百骑就去追击贼兵了,不敢耽搁,二话不说,裹挟着段煨以及他身边的人马全都追了上去。要说段煨,他本意是想坚持当初的想法,一心想要渡河赴任,只被潘璋说到将军陈诺是为他的河阳城才拼命追杀贼人,也就不好意思再坚持了,只得随了潘璋的人马往河阳而去。

    等到潘璋与段煨赶到河阳城下与陈诺等会师时,天色也已经微微亮了。

    一夜的苦战,陈诺也不记得自己手中这杆枪挑杀了多少贼兵,直到看清贼骑的影子时,他这才确定这伙贼人非是别人,正是杨奉的白波贼一伙。他当时也想到,怪不得跟他对战的步兵战阵如此整齐,有如见过一般,却原来黑夜里与他对战的正是徐晃所部。只是,这件事情前后想来其实也不难理解了,想这伙贼人为什么会如此拼了命似的追击段煨,攻打河阳城,想来他们是听说了他兵到河阳的消息,因为野王时的大败,故而有意要偷袭河阳,以血前耻。只是他们哪里想到,他在河阳城没有多加耽搁就出发了,而他们所追击的段煨,当然也并非是他。只是最后徐晃能够杀上来,完全不过是个天大的巧合罢了。

    当然,若这巧合能够再顺利一点,或者说陈诺那边没有天时之助,想必陈诺所部的三四百人,再加上段煨的那点毫无战力的人马,只怕就要就此断送在津渡渡口了。也算得是天幸,有了风向之助,加上陈诺敢于拼死,敢于一鼓作气的勇气,这才击溃了白波贼,保住了河阳城。

    而河阳城的百姓,由于到了晚上家家闭门,街市无人,这才在白波贼攻入的那一刻没有受到太过的惊吓,加上这伙白波贼目标并不是抢劫,故而城内的损失也降到了最低。甚至等到第二天天亮开了城门,他们这才听说了昨晚所发生的大事。这些百姓一个个听来无不是脸上大变,想到若真的被贼人占了城池,只怕接下来将是一场大抢劫甚至是大屠杀了,这在他们看来,后果当真不堪设想。不过拍拍胸脯,幸好,事情并没有朝着坏的方向发展。不过听说贼人是被县令联合陈诺给击退了,方才是一个个感恩戴德,沿途以鲜花香果相迎陈诺等入城。

    陈诺之光复河阳,连带着段煨也面上有光。说实在的,他段煨自接任河阳县令以来,整日的为着张杨的军费催逼民户交捐,城中居民自然也不会以好脸色待见他,他今日入城能得百姓如此之爱戴,虽然沾的是陈诺的光,但心里面的舒畅却是从未有过。看着百姓欢欣鼓舞的笑脸,段煨一厢情愿的以为百姓是为他而发,不无感叹的对着陈诺叹道:“鄙人为官数年来,今日方知为官之乐也!”

    对于段煨曾欲夺潘璋船只的事情陈诺也已经从潘璋口里听说了,但他此时也不好当面责备他,也只是笑了笑,不动声色的说道:“哦,是吗?不过经此一战,相信杨奉的白波贼是不敢再轻易进犯河阳县城了,县尊大人当可放心与民同乐。”

    陈诺的话虽只三言两语,却无意间触及了段煨内心深处,一路羞愧无语。

    等到了县寺,段煨立即屏退了众人,只独独留下陈诺一人。

    陈诺缓缓落座,看段煨脸色,知道他是准备将某些事情告诉他了。果然,段煨眼睛转动了数圈后,也似下定了决心,方才向着陈诺一拱手,说道:“当日河阳城头,下官曾道想要向将军请教一个问题,不知将军可还记得?”

    陈诺就喜欢段煨这种开门见山的态度,他只是点了点头,说道:“哦,当时县尊的问题不是已经说了吗?好像是……”

    “将军恕罪!当时的问题,下官因一念之差,故而没有说出来,只打了个马虎随便说出,只怕下官自己都忘了。但下官此时已经想通,这件事情还得向将军你请教,不知将军此时可否愿意再教我?”

    段煨此时看起来谦卑极了,也羞愧急了。

    如果先前是因为突然听说陈诺这个老乡日子比他混得好,从而临时改变主意,不想将此事拿出来让他参详,有意藏私的话,那么现在,或许是感激于陈诺替他不遗余力的收复了河阳城,且换得了城中百姓的爱戴,故而让他感激羞愧之余,发自内心的将陈诺当成了自己的人,甚至是朋友,方才决定要将这件事情跟他说出他替自己拿个主意。

    同时,他表示诚意,还特意将一封任命的诏书交到了陈诺的手上陈诺自己看过。他相信,只要陈诺看过,他要问的问题陈诺也当自然明白的。

    诏书中的很简单,陈诺一眼就饱览而过。

    这件事情果然是没有表面的那么简单啊,陈诺在思虑了片刻后,也即将诏书还到了段煨的手里。不说一句话,好像只是看了两页闲书,跟他无关。陈诺无动于衷的表情在段煨眼里看来,那就是大麻烦,他身子一动,向陈诺一拱手,说道:“将军,诏书也给你看了,不知将军你可有什么教下官的?”

    说了两遍,陈诺方才不动声色的笑道:“县尊大人想要我拿主意,可到现在我是一点也看不出县尊大人半点的诚意。在县尊大人问我之前,县尊大人可否先告诉我你以前的故事呢?或者说,县尊大人你是如何来到这里,又是如何成为河阳县令的?”

    问段煨的话言犹在耳,陈诺站在河边,思绪突然被典韦打断了。

    “主公!”

    只见典韦五大三粗的往陈诺面前一站,陈诺方才一愣,回过神来,问他:“怎么?”

    典韦向陈诺拱手道:“主公,刚才侦骑消息,说是平阴县令闻我大军过河,已然弃城而走。主公,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陈诺一笑,看了滔滔河水一眼,想到当初兵临修县时的情况,不由笑道:“哦,是吗?看来又是一个识时务者!走吧,既然县令都走跑了,那我们就去他那里补给补给点再上路吧。”

第二四章:最终决定() 
平阴县城位于河水下游,距离津渡不远,与河阳相望。

    陈诺带着所部人马从津渡这边向县城一路赶来,不过半日功夫也就赶到了。正如先前探马所带回的消息那样,这里的县令在突然听到陈诺人马天降之际,已是吓得不轻,赶紧是卷起铺盖,带着家眷并金银细软,半夜就撤出了县城。

    要说起来,陈诺之入平阴,如当初之入修县何其之相似。只是他入据修县,不过是为情势所逼,不得已而为之,今次之临平阴,则是意外之收获。以陈诺原本的打算,半路渡河,正是遮掩人耳目,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渡河而来,是准备半夜袭击平阴,部队稍稍得到补给,然后天明之后撤出。只是,现在看来,因为一场突然的遭遇战,这件事情好像一下子变得看似顺利了许多。

    当陈诺带着所部人马到达平阴城下时,城内的三老如修县故事,面临陈诺的大军的到来,不得不大开城门,恭迎陈诺等入城。

    陈诺所部经过昨晚一场血战,损失了三百的部下不说,且人人在体力上都已是透支状态,没有睡一个好觉,也的确急需一场休整。

    虽然,在这之前,陈诺所部也已得到了河阳县令段煨的一些补偿,但毕竟那只是物质上的,现在精神上的休养更加的。

    河阳时,当段煨决意将他的想法透露给陈诺陈诺替他拿主意,也就不得不将事情的本末跟陈诺说清。

    原来,在段煨来河阳之前,他曾跟李傕、郭汜等人一样,也是西凉将领之一,曾跟随着董卓一起入京的。只是因为他职位卑微,并没有得到董卓的重用,不像李傕他们都封了校尉之类的。而他,以部曲督身份,隶属于杨定所部。而这杨定呢,在此之前甚至比他职位还要低,此时却一下子凌驾于其上,段煨哪里受得了?因此不问可知,他与杨定的关系也好不了哪里去。

    后张杨任河内太守,在袁绍的授意下,要他趁机离间西凉所部。张杨乃故意与段煨暗中通了款项,数次以高官厚禄劝他叛出董卓大营。段煨先前还顾念他与董卓同属西凉,不忍有此心,一直支支吾吾不做答复。但随着他对杨定的看法越来越失偏颇,又有了张杨说项,他更加不将杨定放在眼里了。有一次,可能他话说得太过绝了,被杨定拔刀以胁。段煨当时吓得脸色发白,不敢做声。在此事后,他左右一想,去他娘的,立即是连夜带着所部人马悄悄偷出大营,一路投靠张杨。

    张杨其人倒是面对段煨初来时的‘哭诉’很是替他打抱不平,故而有意要兑现他当初的诺言。只是,张杨这一关好过,袁绍那边却并不好说。既然已经将段煨骗来了,袁绍没有授意杀了其人也就不错了,何时想过要用他?袁绍没有发话,张杨当时也是奉袁绍为盟主,且河内一地都是受盟主节制,更不会段煨而得罪袁绍。

    但随着关东盟军的瓦解,袁绍的东去,张杨有了自治之权,也就不用太过顾虑袁绍的感受了。更何况,在袁绍以盟主身份节制各路人马驻扎于河内时,他河内可是出钱出力最多的地方,这战没打赢,河内倒是损失不少。袁绍拍拍走人了,他可有治下百姓要养。且随着关东盟军的瓦解,各地盗贼四起,不说远的青州黄巾,冀州黑山,就他眼皮子底下一下子冒出了两股贼寇。一伙黑山,一伙白波。这两伙贼人,黑山倒还好说,由于其主力这边,故而压力相对要下,不过是不时的打打秋风。而白波就不一样了。这伙白波贼因为北面山丘纵横,利于隐匿,故而最喜活动于此一带。

    在张杨之河内,本来形势就不怎么样,再经过袁绍任盟主时在此一地的一味征敛无度,财力拮据,因此闹得民声鼎沸。袁绍走后,张杨所要面临的困难也就可想而知了。在此情况下,他若想要在河内站稳脚跟,也必须立即着手治理河内。本来,他手上可用之人就很有限,如今一面要治民,一面要镇压寇暴,人才上面也立即是捉襟见肘了。

    在此情况下,张杨无奈,不得不偷偷的将段煨请出来,瞒过袁绍,胡乱委以一职。后来,袁绍之去东面争夺冀州,虽然在此时也听说了张杨此举,但亦无可奈何。且此时袁绍有意要与张杨巩固关系,故而对于此事也只是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这样一来,张杨也就放心任用起段煨。段煨感念于张杨的厚爱,亦肯为张杨卖力,且段煨也的确有治民的能力,故而慢慢也就得到了张杨的信任。这之后,赵浮之弃河阳,对于张杨那些部下来说,可谓机会来了,也是人人摩拳擦掌,想要得到这个位置。河阳的性大家当然都明白,张杨更不会不清楚。但出乎人的预料,这个位置,张杨却留给了叛将段煨。当初时,许多人出于不理解,故而屡次谏于张杨,但张杨力排众议,最终确定以段煨为河阳县令。因此一事,外间就有了张杨视段煨为心腹一说。

    当然,段煨之守河阳,却是有理民之权,而无统兵之实。对于这一点,段煨其实也很是清楚。这河阳虽然地理位置,在此乱世,按理说此地的县令当兼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