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启 >

第125部分

大明天启-第125部分

小说: 大明天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尬颐恰!

    朱由校道:“这事就由李卿来牵头,在边地巡查后,拿出一个方案来,和当地的官府和军队讨论一下,兼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到时呈上来,内阁看了后颁布下去执行。”

    当晚就住在宣府镇,第二天天气很好,从码头放船直接走水路去迁安。

    从宣府镇出发倒是顺水,船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到了潮河后,就是逆水行船,必须有纤夫拉纤。看着那些赤脚露背的纤夫艰难地拉着纤绳,客氏和段英都很不忍心,要朱由校去走陆路。

    朱由校叹了口气道:“现在我们要他们拉纤,他们才有收入来养活自己。你们的一时善心,最后会害得他们衣食无着。这些人其实吃得苦,不管是从军还是移民,都是极好的。这次回去后要加大移民力度了。蒸汽机也要早点造出来,到时候就可以不用人拉纤了。”

    两人这才作罢。一路无话,潮河过完后,大家转行陆路,前住柳河。

    这里是密云后卫,整段路大约是三十多里路,因为是在山中,所以路不大好走,至少马车就没办法行走,于是客氏就由侍卫用轿子抬着,其他人骑马而行。

    行了大约二十来里路时,前面出现了一个寨子。向导说这个寨子叫黑峪,里面住的是密云卫的屯军,此处离柳河大约还有十多里。

    朱由校命令就在黑峪休息,顺便看一下深山中的屯军日子到底过得怎么样。

第258章 何腾蛟() 
众人向黑峪进发,在寨子门口,发现连守门的人都没有。魏忠贤皱了皱眉头道:“暂时停下,锦衣卫去两个人看看。”

    朱由校道:“这么小心干嘛,在内地还怕出什么事吗?我们这么多人,蒙古三千骑兵也讨不了好。”

    魏忠贤躬身道:“圣上,小心无大错,奴婢身负重任,不敢马虎。”

    朱由校无法,只好停下,一会儿,探路的锦衣卫回来说道:“他们都聚集在场子里,正在吵架呢?”

    魏忠贤这才放心,问道:“吵些什么呢?”

    锦衣卫回道:“好象是说卫所千户处事不公,那些军户嚷着要捆了千户呢。”

    魏忠贤道:“李都监,你先带兵去把他们控制住,然后我们再来。”

    朱由校怒了:“这点小事,就不用等然后了,李都监先走,我们跟上。”说罢就向前走去。

    魏忠贤没有办法,只好跑到朱由校面前,让侍卫仔细警戒着。一行人来到场子上,军队已经将军户们包围住了,但那些军户夷然不惧,并已经将千户捆了起来。

    魏忠贤上前道:“谁是当头的,出来说话。”

    一个壮汉从里面走了出来道:“你们是什么人?”

    魏忠贤手举一张牌子道:“看清楚了,这是东厂侦辑司的牌子,你们有什么冤屈,可以对我说,但是先要把千户放了。”

    那壮汉看魏忠贤的样子不象内官,只当是东厂的寻常掌班之类的,也就没当回事,笑道:“东厂的大人,我们千户做的事你并不知道,我们要把他解送到京城,交于皇上,太祖的大诰我们是知道的,这个是不犯法的吧。”

    朱元璋的大诰里确实说过,民众可以将犯事的官员解送到京城,其它官员不但不能阻拦,还需要提供方便。这一条搬出来,确实可以唬住一般的官员,但魏忠贤当然不在其中。

    他手一翻,又举起一张牌子道:“看清楚了,这是皇命钦差的牌子,这里现在被我接管了,人可以直接交给我了吧。”

    壮汉不敢相信,将眼睛湊到牌子前面,仔细地看了看,其实他也没看过钦差牌子,而且也不识字,但上面那结构繁复的花纹还是看得明白的。他回头叫道:“何头,您来看看是不是真的?”

    一个三十来岁的清瘦汉子极不情愿地走了出来,也不看牌子,有气无力地说道:“看什么看,当然是真的了。”

    壮汉奇道:“你看都不看,怎么知道是真的?”

    清瘦汉子道:“这么多兵在这里,谁敢冒充钦差?那可是杀头的大罪。”

    说罢跪倒在地道:“草民何腾蛟拜见钦差大人。草民等因千户张正私通蒙古,处事不公,欲将其解送到京城问罪,既然钦差大人在此,那就劳烦了。”

    朱由校不由得高看了何腾蛟一眼,此人心思灵敏,年纪不大却隐隐是这些军户的领头人,是个人物。

    魏忠贤道:“张正私通蒙古,可有证据?”

    何腾蛟道:“证据确凿,人证物证俱在。”

    魏忠贤看了朱由校一眼,朱由校摆摆手。魏忠贤这才转身对何腾蛟道:“带我们去大堂,本本官要亲自审问。”

    何腾蛟带着魏忠贤等人前去大堂问案,朱由校让人找了几个军户,询问了一下寨子里的情况。

    黑峪因为远离大路,交通不便,所以一直日子过得较苦,有些军户捱不过,就逃走了。而何腾蛟本来是贵州黎平府人,作为客军来到这里,因为此地军户名额不足,结果就在这里落了户。

    何腾蛟脑筋活,来到这里后,发现与蒙古人的交易有钱可赚,于是从各地进了一些货物,开始与蒙古人作生意,使得大家的生活大为改观。

    而千户张正先是支持何腾蛟的作法,等到何腾蛟闯出一条商路后,就出手将这条商路掌握在自己手中。原本交易所得,何腾蛟是从户数和所凑本钱两个方面来分红的。而张正则变成了自己得一半,剩下的全部人得一半。

    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大家对张正的行为愤恨非常,却无计可施。不想张正自己找死,他带队去了一次草原后,发现铁器特别是武器非常值钱,其利可得十倍以上,于是决定将千户所的武器卖与蒙古人。

    何腾蛟等人反对,而张正则认为这个千户所呆在深山老林中,与其让武器白白锈蚀,不如卖了换钱,等两年报个损失,就可以领新武器了。

    何腾蛟劝阻无效,于是开始联络军户,指出如果张正事败,整个千户所人人都难逃一死,太祖曾经发布过大诰,允许民众将犯事的官员解送到京城,各地官员不得阻拦。

    众军户本来就不服张正的分配方案,现在又加上怕受到朝廷惩处。何腾蛟一煽动,大家就鼓噪起来,冲进千户所,将张正捉住,叫嚷着要解送到京城去。

    在大堂内,众军户将张正收缴的各军户的武器搬了出来,张正就无话可说了。只知道不停地叩头,想让魏忠贤放他一马。

    魏忠贤又让人去请求朱由校,朱由校想了一下说道:“不要杀,流放吧,送到日本去。让那个何腾蛟先做代千户,等到兵部备案后升为正千户。”

    这样的处理结果,让各方面都很满意。张正逃得一条性命,虽然听说日本地方不怎么样,但大明人去日本,那是做上等人呀。而军户们终于赶走了贪婪的张正,由处事公正的何腾蛟任新千户,自然欣喜异常。

    何腾蛟则认为自己不过是个总旗,一下子升为千户,这种超级提拔太过骇人,担心会让兵部有话说。魏忠贤笑笑道:“便是提你为参将总兵,兵部也不敢说一句话。”

    何腾蛟大惊,明白了外面的年轻人就是皇帝,那跟着皇帝的东厂头目显然就是厂督魏公公了。他连忙跪在地上道:“草民谢过厂公大恩。”

    魏忠贤点头笑道:“果然机灵,你现在可不是草民了,是五品官了。不用谢洒家,记住圣上的恩情,好好干,圣上喜欢胆大又机灵的军人。”

    何腾蛟大喜道:“末将必当为皇上尽忠,谢过厂公饶恕末将擅行之罪,亦谢过厂公提拔之恩。”

第259章 新村新貌() 
处理好黑峪之事后,一行人又出发。十多里后终于来到了柳河,这里早已经有船在等着,上船后再经潘家口转入滦河,一天后,就来到了迁安新区。

    下船后,依旧由朱由校等五人单独行动,大部队则分别由王承恩和李朝钦带领跟在后面。迁安是完全按照朱由校的意思来建设的,他想要看到一个真实的迁安,以检验自己对这个社会的改造是否有成功的可能。

    从码头而上,已经有一辆大车等在那里。魏忠贤先殷勤地将客氏请上车,朱由校和段英骑马,晦明步行。一行人缓缓向迁安新村而去。

    上了大道,段英惊叹道:“好美呀。”只见一条笔直的大路,宽约八步。道路两旁各有一条水渠,水渠旁边都栽种着杨柳。现在正是杨柳长得最好的时候,一条条翠玉般的杨柳枝垂下来,煞是美丽。

    道路和水渠都是用水泥修的,平整而且坚固。马车走在上面,很是舒服。客氏道:“哥儿,这可比京城里的路还要好了。”

    朱由校笑道:“奶妈放心,京城很快就会修上这样的道路的。我要在全国都修上这样的道路。”

    一路上,路边的民户都修得很好,房子前面的场子上有一道篱笆,与大路分隔开来。篱笆后面,有小鸡小鸭在欢快地寻着草籽。

    在一户民居前,朱由校下马道:“去看看吧。”

    五人来到篱笆前,魏忠贤推开篱笆上的小门进去,这时主人也看到了门前的来客,从屋中迎了出来。是个二十多岁的妇人,从穿着看,应该算是家庭条件较好的样子。

    妇人说道:“客人从哪里来,可是要在寒舍稍做休息?家里倒是有甘甜的井水,可以稍解一路的疲惫。”

    客氏奇道:“小娘子说得一口好言语,家里可是有读书人?”

    妇人躬身道:“妾的郎君是这里学堂的先生,妾身在辽东时,跟着母亲学过几本书。”

    大家跟着妇人进了她的家中,屋子是三间瓦房,虽然没有画梁雕栋,但收拾得颇为齐整。大家进了堂屋,妇人奉上茶水,客氏悄悄对朱由校道:“她家中竟然有茶叶,可见是个殷实人家。”

    不想那妇人却听到了,笑道:“在我们这新村,一般人家都是有茶叶的。寒家在新村,只能说是普通人家,还不能算殷实。”

    客氏惊道:“一般人家都有茶叶?真的这样呀,老身可不敢相信。”

    妇人道:“只要是不太懒的,在这里两年都能过得比较富足了。”

    朱由校问道:“这位姐姐,你家里人是学堂先生,那你们的田是谁种的?”

    妇人道:“我小叔年已十七,家里的农活基本上是他操持的。”

    朱由校奇道:“十七岁的年纪,能做完五十亩地吗?”

    妇人道:“可以呀。我们现在都用的是耕牛或者木牛,几家合作很容易就能做好春耕。而在农忙时节,周围会有少地农家前来帮忙收割。其实如果没有小叔,我夫君也可以忙得过来的。所以今年我小叔准备去投军,想要去博个出身。”

    朱由校道:“你家就三口人吗?”

    妇人笑道:“还有两个孩子,正在学堂里读书呢。”

    客氏奇道:“小娘子才多大年纪?孩子竟然在读书了?”

    妇人道:“谢过夸奖,妾身今年二十八,孩子大的都有九岁了。”

    朱由校问道:“你们的几家合作是如何做的?”

    妇人道:“一大块地是二十户人家,每五家组成一个合作组,春耕时一起制定好先做哪一家,轮流着来,秋收时其实如果没有外地人前来,大家也能做得过来。不过现在大家日子好了,也愿意出钱请人来帮忙,一来不想让外地人空来,二来也不想太累着自己了。”

    朱由校点了点头:“大姐,如果不觉得冒昧的话,我想问一下,你家一年收入多少?”

    妇人笑道:“没事的,我家一年交了皇粮后,大概能结余四十块钱。”

    朱由校道:“是除去了所有的花费后的吗?”

    妇人道:“那是当然。我们家不算多的,多的一年可以结余一百块呢,少的也有二三十块。”

    客氏赞道:“这样的好日子,老身想都不敢想呢。象我们年轻的时候,辛苦一年,结果勉强混个肚儿圆,如果不拉下饥荒,就很不错了。”

    妇人道:“是呀,乡亲们常常说,皇上英明,现在的日子和万历年间相比,可真是象在天堂一样呀。”

    段英悄悄地冲朱由校竖起大拇指,朱由校自得地一笑,但一想起路上所看到的贫民,心里的那点得意很快就不翼而飞了。

    朱由校道:“能不能带我们去看下你们的猪圈。”

    妇人带着他们来到屋后,只见两间小草屋,一间里面有两头猪,见到人后就开始嗷嗷叫。

    妇人道:“另外一间里有三只羊,已经由小叔带到山上去吃草了。还有二十只鸡,十只鸭,两头鹅,现在一天可以收到八九颗鸡蛋和三四颗鸭蛋。”

    朱由校道:“有没有不养猪羊鸡鸭的农家?”

    妇人迟疑了一下道:“倒也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