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启 >

第133部分

大明天启-第133部分

小说: 大明天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涟道:“黄兵部不是说海上运力不足吗?要从天津运到台湾,可不是一时就可以完成的。”

    毕自严摇摇头道:“文孺兄,你没有经历过世务,有些事不是很清楚,海船一艘可以装载几千人,而今台湾和日本都平安无事,兵部的船只完全可以都用来运送移民,不说近的济州岛和辽东,就算远的台湾,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杨涟不耐烦地道:“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船不来,移民走不了,他们总要吃饭,地主就不愁没有人种田,到时这减租之事,又如何能推行。”

    这时外面的东厂掌班进来道:“两位大人,上面传来话,要求除减租地主的佃户外,其它佃户按一家一天一百文铜币养起来,不准他们租种地主的田地。”

    杨涟急道:“是圣旨吗?这么多人如何养起来?一天耗费的可不是个小数目。”

    那掌班道:“这消息是厂公让人传下来的,不是圣旨,但应该是皇上的意思。厂公说,这次要给地主们一个永世难忘的教训。”

    杨涟恨恨地道:“最好让他们的田地荒芜,颗粒无收,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和朝廷作对。”

    毕自严这些天也是忙得心力交瘁,不过他倒不象杨涟那样气急败坏,笑笑道:“让他们受点教训也好,”

    于是户部于各地开始发布露布,只要是地主不接受朝廷的地租标准的,佃户都可以不租种他们的田地,每户每天可以领到一百文钱的补助,一直到移民成功或者天启五年正月为止。

    几天后,传来一个消息,大名府武安发现了储量丰富的铁矿,和一个埋藏浅、品位高、宜开采的峰峰煤矿,急需大量的矿工。而这时兵部的船已经准备妥当,可以运送移民到辽东和台湾等地。

    户部小吏开始得意洋洋地向领取补助的农户宣传朝廷的政策,征询他们的意见:是去移民还是去矿场当矿工。

    农户们根据两边开出的条件,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大多数都选择了去移民,一部分故土难离的则选择了去当矿工。而这时信誓旦旦地说要遵守朝廷的减租规定的地主,则受到了大多数人的鄙夷,只招收到了极少数的佃农。

    杨涟看着急得到处乱开条件的地主们,笑得象花儿一样:“该,早干什么去了。”

第275章 火柴() 
虽然地主开出了很优惠的条件,但经此一事,大多数人都认识到了地主的嘴脸,现在只是迫于形势罢了,到时人一多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呢?自己有地不是稳妥得多。

    移民大多选择了济州岛或者台湾,辽东终究处于战乱地区,所以选择的人比较少,而这也与朝廷的宣传指导是分不开的。朱由校认为,先把台湾,济州岛占住才是当务之急。至于辽东,到时扫灭了建奴,再好好移民不迟。

    于是这几个府,特别是大名府,田地租种的情况极不理想,大名府只有四成的田地有人耕种,其它的田地都白白地荒在那里,让那些地主看着肉痛,却没有办法。

    而那些支持朝廷的地主虽然暂时保住了佃户,但心里却也有些后怕。一念之差就丢掉了佃户的地主对他们的佃户虎视眈眈,用各种优惠条件想让佃户易租,也是件很麻烦的事。

    这时候,朝廷颁布了大明租佃管理办法,现在只在北直隶试行。主要规定有三点:一是地主只能按照天启三年的总产量的四成来收取地租;二是如果遇到灾年,佃户可以申请由官府调解来减少地租;三是租种年限至少为三年,且如果佃户租种的田地要出卖的话,应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卖给租种的佃户,如果不在休耕季节,则应该补偿佃户全年的收成,佃户中途换租,也要补偿一年收成。

    这个管理办法受到了开明地主们的热烈欢迎,因为已经有了佃户的地主不再担心佃户被别的地主夺走了。至于优先卖地给佃户的事,他们倒是没有什么问题,真要到卖地的时候,卖给谁不是卖呀。

    佃户们也很欢迎这项管理办法,这样地主就没办法在田种到一半的时候把国夺走了。至于买地的事,他们倒是没有考虑过,有那个钱买地吗?好象没有。

    最苦的就是那些不愿意接受四成地租的地主,现在佃户也没了,自己能够种得多少田地呢?本来还想勾搭一下别人的佃户,宁愿少收一点也不能让田荒着,现在这项管理办法一下来,佃户也不敢再和他们暧昧了。而附近的农户要么移民,要么去开矿,这田是荒定了。

    这时各地的农业合作社有事干了,他们拿来大量的红薯和马铃薯,找到荒地的主家,声称这种作物只需要种在地里,什么都不用管,到时就会有收成。而且合作社会按照一定的价格收购,不用担心种了没有人要的问题。

    虽然种薯的价格比较高,收购的价格比较低,但地主们算了一下,还是有钱赚,比地荒着要强得多,而且不需要太多的人力,于是各地都开始大量栽种红薯和马铃薯。

    农业合作社才进到这些地方,已经靠卖种薯大赚了一笔,而且明年的粉丝原料也不需要再从陕西来进,省下一大笔运费,真可谓是开门大吉呀。

    而这消息传到京城后,朱由校对着阁臣们笑得眉不见眼:“三位的办法好,这样一来,减租至少不会再有大的反复,而北直隶的粮食问题也不用再担心,特别是土地的价格将会下降,真可谓一箭三雕呀。”

    叶向高笑道:“都是陛下提供的思路好,我们只是在中间打了一个时间差,让他们先得意着,然后突然袭击,打得他们措手不及,陛下是总领其事,臣等不过是奉命行事罢了。”

    方从哲和徐光启只是笑笑不说话。这事说来简单,但时间的拿捏可着实不容易。各方面的配合,不能出一点差错,总算老天保佑,一切顺利。

    朱由校又得意了一会儿,然后说道:“北直隶倒是容易,山东山西也应该不会有大问题,但是南边减租只怕有些难度。”

    方从哲道:“南方人太多,地太少,确实比北方更有难度,不过只要北方安定下来,南方倒不用很急。”

    徐光启道:“南方依旧有大量平民,虽然一直以来南方较为安定,但不要忘记宋时的方腊教乱。”

    叶向高笑道:“方腊教乱,也是因为有大量贫民,只要我们把贫民减少,那么邪教也无法获得生存的土壤。”

    朱由校点点头道:“贫穷是最大的原罪,消灭贫穷,就可保天下久安。”

    徐光启想道:“皇上竟然用原罪这个词,难道皇上也信教吗?可不能让这些传教士乱给皇帝说些道理,有时间要和皇帝说一下。”

    朱由校又笑道:“消灭贫穷,朕又有了一个法宝。兵器局已经造出了可用的蒸汽机,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厂臣,去通知六部尚书,一起跟朕去兵器局。”

    皇帝带着内阁和五部尚书(毕自严没在京城)来到了兵器局。兵器局三人在门口恭迎,带着他们来到河边,原来他们造出了抽水机。

    孙元化在蒸汽机里加入了木柴,自然有学生过来将火点燃,这时朱由校想到了火柴的制作,于是说道:“孙卿,拿笔来,朕想到了一种新的生火方法,你先记下来,到时再去研究。”

    孙元化大喜,蒸汽机都不管了,连忙拿来纸笔。朱由校道:“火柴头是由氧化剂和硫等易燃物组成,火柴盒是由红磷等成分,两者摩擦就可以使火柴头燃烧起来。”

    孙元化迷惑地说道:“氧化剂是什么意思?”

    朱由校说道:“就是能使火燃烧得更厉害的东西,这个要你们自己去找,我只知道氯酸钾,但我不知道在哪里有,如何造,还应该有别的也行。”

    孙元化根本没有听明白,只好照着皇帝说的写了下来。这时旁边的毕懋康道:“这个应该可以问炼丹的道士,他们说不定知道。”

    朱由校大喜道:“是呀,这个朕倒是忘记了,炼丹的道士虽然是骗人的,但确实可能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叫龙虎山下来几个真人帮忙就行了。”

    茅元仪面有难色地说道:“只怕龙虎山不会把我们放在眼里。”

第276章 橡胶与大洋洲() 
朱由校道:“厂臣,你派人去龙虎山传旨,让正一真人派两个炼丹厉害的人来兵器局。这个火柴的事情你们先试着制造,成功后告诉朕就行了。注意制作方法不要外传,这也将是一个大产业。”

    三人连忙答应。这时蒸汽机已经开始启动,从一个铁管子中流出了水来。众人一起欢呼起来,朱由校看了一下,河面离地大约有五尺距离,能够把水打这么高,已经很不错了。

    他想了想问道:“你们用的是什么东西把里面密封的?”

    孙元化道:“在杜仲中可以提取出一种胶,软硬适当,很适合封住里面,成为陛下所说的真空。”

    朱由校笑笑道:“那就好,对了,在极东之处,有一种树,朕称之为橡胶树,割开以后会流出软软的东西,可以制成胶状物,朕想要取得它们的种子,可惜现在没有这个条件呀。”

    徐光启道:“这个倒也不是没有办法,现在葡萄牙人愿意给我们提供海图,我们可以航行到那里去找来。”

    朱由校道:“真的吗?他们怎么愿意提供海图了?以前不是不愿意的吗?”

    徐光启道:“荷兰人也有海图,已经提供给我们了,连带观星术一起,那葡萄牙给与不给其实没有多大区别,只是两相对照总是好的,葡萄牙人精得很,知道荷兰人给了我们海图,自然乐得送个顺水人情。”

    朱由校问道:“我们用荷兰人的海图到了哪里?”

    徐光启道:“孙阁部来信说,向西已经航行到麻六甲过去三千里,向东则已经过了巴达维亚三千里,他们不敢继续前进,现在已经回到了台湾。”

    朱由校道:“万国堪舆图不是已经发给他们了吗?照着图能不能去南美?”

    徐光启道:“应该可以,陛下想让他们去找橡胶树种吗?”

    朱由校道:“橡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资,传旨给孙阁部,让他选人去南美找橡胶树种,如果遇到我们这边没有的物种,也一并带回来。”

    徐光启道:“要不要把研究院的学生带上,一路上勘探地理,为以后的占领做准备?”

    朱由校奇怪地问道:“为什么要占领这些地方?”

    徐光启道:“陛下,臣以为建奴不足为患,而南方之海夷,必为我中华他日之敌。如欲对抗他们,则必学他们殖民之法,将中华种子散播世界各处。”

    朱由校伸出大拇指道:“先生实乃开眼看世界之中华第一人。我大明有先生,实乃邀天之幸。”

    徐光启低头作了一揖道:“陛下天纵圣明,臣附骥尾而已。”

    朱由校道:“用大福船,带上学生,多带士兵火器,一路过去,好好探明地理情况,我们和西方诸国抢一抢南美。另外我看了万国堪舆图,还有一大块地方并没有标上,应该是西方人还没有发现。派几艘船,从三佛齐向东南方向去,有一极大岛,地域等同于中国之地,将此地占住,移民过去,可在此地再造一个中国繁华之地。而且这里比较热,比较适合农作物生长。”

    看着徐光启疑惑的样子,朱由校补充道:“这些都是梦中太祖告诉朕的,太祖说,这将是中华必占之地。”

    徐光启道:“那臣就等下安排人去陛下所说南美的航行,我们先看下蒸汽机吧。”

    孙元化感激地看了老师一眼,就让茅元仪上前介绍抽水机的基本情况。朱由校听完后道:“既然已经有了转轴,那么就可以用来推动车子在铁轨上行动了。”

    茅元仪道:“抽水已经没有问题,铁轨上的机器还在试验,要等完全成功后才能报告给陛下。”

    朱由校点点头道:“一年之内要研究出蒸汽机车,铁路到时也能修好了,它总比马拉车要好得多。传旨,升孙元化,毕懋康,茅元仪为太子宾客,各赏赐京城别墅一套,赏银币一万块。其下有功人员,着造册后另行赏赐。”

    太子宾客是正三品,三人等于终于跻身高官之列了,自然都是喜不自胜,跪拜谢恩。朱由校道:“有功赏,有过罚,朕的原则很简单。你们在后期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蒸汽机的小型化和大型化,二是开花弹的研制不能停,三是可以试试把蒸汽机用在船上。不要用木柴作燃料,用煤烧效率应该会更高一些。”

    孙元化道:“前次茅宾客提到过用煤来代替木柴,臣等已经让人去各处寻找适用的煤炭了。毕师傅负责的开花弹已经基本成功,只是控制时间还有些问题,也要等完全掌握后才会呈报给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