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启 >

第163部分

大明天启-第163部分

小说: 大明天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研究院学生看到这个地形后,眼睛都要鼓了出来。这简直是天然的良港,可惜划给大明的地方太小,如果整个港湾都给大明那就完美了。

    管事道:“这里反正他们只有两个码头,而且码头比我们要修的还小。我们先修一个码头后,船只如果多,就暂时停在港湾里也不错。说不定皇上会让他们多给我们一些地方的。先修吧,这可是个大工程。”

    阮福源划给大明的是靠近汉岛的一段,研究院学生和工匠根据地形商量着画出了建造草图,而管事则由当地阮氏官员带着去召集阮氏民工,查看石山的情况。

    管事塞给阮氏官员一包银币后,阮氏官员立即变得非常热情。帮着管事招工压价,使得管事用很划算的价格就招到了一千民工,而且取得了离这不远的一座石山的使用权。

    而且管事答应让他们在离海一里多的地方修建临时住所,所以这些民工首先做的就是修房子,上国大人住的房子就修得好些,而自己的工棚就比较简单了。

    修建港口码头是个费时费力的事,虽然大明人要修的码头并不大,但还是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到天启五年年底才修得差不多,就这还是在不断地增加民工的情况下才完成的。

    而阮福源在接到黎维祺后,为了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为黎维祺专门修了一座皇宫,大肆宣扬黎维祺来到广南的事,很快就被莫敬宽知道了。

    莫敬宽将黎维祺交于崔呈秀,不想结果黎维祺却到了广南,这让他很被动,很恼火。于是写了折子,让人送去大明京城,交于莫敬完呈给大明皇帝。

    朱由校接到莫敬完的告状折子后,只好好言抚慰他,言明一定会给藩国一个交待,便召来了崔呈秀,问他为什么要欺骗莫敬宽。

    崔呈秀叩头道:“陛下,当时黎朝皇帝对于莫敬宽已经没有作用,而臣与阮氏签订协议的前提便是要将黎朝皇帝运到广南。如果臣直接说是要将黎朝皇帝交于阮氏,那莫敬宽显然不会答应,所以臣便用了一计,暗渡陈仓,将黎朝皇帝偷运到了广南阮氏。”

第339章 安南(十)() 
朱由校听他口气,似乎他根本就没有认为自己作错了,反而觉得自己用一计谋便达到了目的,很有些得意的成分在内。

    他不确定地问道:“你觉得自己有没有作错?”

    崔呈秀道:“臣错了,其实臣可以用黎朝皇帝换得更多的好处,却只满足于稻米和码头,而且码头还要我们自己建。臣的胆子还是不够大,心还是不够狠呀,多好的机会,就这样浪费掉了。”

    朱由校接着问道:“你不觉得欺骗属国有些不大好吗?”

    崔呈秀满脸诧异地说道:“陛下,安南,哦,南越人不过是些蛮子,欺骗一下他们臣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朱由校看向旁边的阁臣,却见大家似乎都觉得崔呈秀的话很有道理。只有徐光启皱了皱眉头,却没有说话。孙传庭嘴唇动了两下,还是放弃了。

    朱由校有些不大确定,于是问道:“叶师,欺骗蛮子就没有问题吗?”

    叶向高笑笑道:“陛下,礼是对于象我中华这样的礼仪之邦才有用的,南越人本身就不懂礼,那么欺骗他们一下臣觉得没有什么问题。”

    朱由校想不到竟然还有这种说法,原来儒家也讲究看人下菜呀。对于野蛮人,竟然可以欺骗。不过朱由校仔细一想,倒也有些道理。和不讲信义的人来讲信义,是腐儒的作法。

    方从哲道:“之前的莫朝,打不过郑氏就开始找大明求援,而郑氏的压力一小,就开始打我们的主意,上次何中蔚的事就是明证。这样反复无常之人,就是骗他一骗,也是应理该当。”

    朱由校道:“怎么朕总是觉得有些不大对头呢?南越现在已经完全投靠了大明,欺骗他们总是让朕觉得有些不好,不能因为他们曾经不讲信用我们就用不讲信用来对付他。这样会不会寒了属国的心?”

    徐光启道:“陛下,在臣看来,这次莫王是真心想要归附大明,虽然崔御史欺骗他们的只是一件不重要的事,但臣总觉得这种方法不大光明正大,而且以后也要注意不能再将他们视为野蛮人,而要视为受王道教化的礼仪之邦。”

    孙传庭道:“陛下,南越这次割让一部分土地给我们,又在国中划地让我大明移民,还让军队驻扎以监视,这样好的条件实在是百年难遇,臣恐怕此事会影响与南越之邦交,可否请崔御史去和莫王子解释一番。”

    朱由校觉得这个建议不错,正准备应允。就听到旁边的魏忠贤小声嘀咕道:“还要我们去给他们解释,骗了不就骗了,小国而已,不听话就打。”

    朱由校大怒道:“你就知道打打打,打就能解决问题吗?你以为莫敬宽真的要和我们打,我们靠区区几千名士兵能打得过吗?那里的地形气候根本就不适合我们长期作战。能够不打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那又有什么理由要用我中华儿郎的性命去填呢?记住一点,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不能用其它手段解决时,才要考虑战争,而不是首先就考虑战争。”

    魏忠贤连忙跪倒请罪:“圣上,奴婢不应该妄议朝政,请圣上降罪。”

    朱由校板着脸道:“你是秉笔太监,没有谁说你妄议朝政。只是你这种想要解决什么事都想先想着打的想法很危险呀。我听说过一句话,用习惯了锤子的人,看什么都象钉子,这不好。”

    魏忠贤道:“奴婢不懂事,所以乱说的。没有理会圣上的意思,以后遇事奴婢会先想想再说。”

    这两位的双簧一唱下来,群臣也都知道了皇帝的意思。于是大家意见很快就统一了,让崔呈秀去和莫敬完说明一下情况,做一个解释,这样应该可以平息南越人的怒火。

    朱由校说道:“诸位爱卿,朕觉得以后大家不要再犯厂臣的错误,如果不用战争手段可以拿到的东西,那就尽量不要用战争。以前大家常常对朕说,惟兵不祥,现在我们在日本,在辽东,在南海占据了一些优势,大家似乎都觉得战争是个好东西,因为可以得到很多好处。但是朕现在反而要和你们说,战争只是一种手段,不要为了战争而发动战争。特别是钦天监告诉朕,这天气只怕会越来越冷,作物受到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而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向南,向南,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我们需要的粮食。南边的情况错综复杂,如果只靠战争的话,我们会和很多国家开战。即使我们最终能赢,但付出的代价也会非常大,所以朕以为,只有用其它手段不能奏效时,才可以考虑用战争手段。”

    众臣一起躬身道:“臣等谨遵圣谕。”

    徐光启道:“陛下,臣觉得除了向南开发以外,还要在全国推广新的耐寒耐旱作物,如红薯,马铃薯和玉米。”

    朱由校点点头道:“孙阁部在陕西推广得很好,辽南的移民也在大量种殖,而北直隶和山西的推广情况不是很好。上次报上来的北直隶只有一成不到的地方种了新作物,这不行,天气一冷,到时麦子收成可就不好说了。”

    方从哲道:“陛下,不如下令在北直隶和山西等地,必须栽种两到三成的新作物,达不到要求的重罚,达到了的有奖,这样会不会很快就能推广起来呢?”

    孙传庭连忙说道:“陛下,首辅之言大有道理。以臣在陕西的经历来看,只要让农家产出后有专人收购,最好是定价收购,那大家看到那种产量就会自动要求去种了。所以重要的是做好今年的收购,让农家亲眼看到种植新作物的回报高于种植小麦,这样才能真正地使得新作物推广开来。”

    朱由校道:“这事交给农业合作社吧。你把在陕西的办法写一个条陈,让农业合作社照章办理,争取明年新作物的种植面积多于两成。另外朕会下旨,新开垦的荒地如果连续种植新作物,可以免税十年。开垦荒地只免税三年,现在如果有免税十年的好事,相信新开的荒地都会种上新作物吧。”

第340章 粮食问题() 
毕自严道:“陛下,十年不收税的话,会不会有些太过呢?”

    朱由校笑道:“现今朝廷的税收比之以前如何?”

    毕自严回道:“农税方面,稍有提高,而商税已经超过了农税,只是现在商税在有些地方遇到一些阻力,下面报来,有人开始偷漏税款,税警太少,有些力不从心。”

    一个税务司一百名税警,管一个州,在有些商业较发达的地区,确实显得有些少。朱由校问道:“那毕卿的意思是多招税警吗?”

    毕自严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当年确定的是一个税务司一百名税警,但州有大小贫富之分。有些州一百名税警绰绰有余,而有些州则显得很紧张,不能照顾到足够的地方。”

    朱由校奇怪地说道:“那不是很简单吗?按照州的大小贫富,招收数量不同的税警,这样的问题还要由朕来决定吗?”

    毕自严道:“当日陛下说过税务司一百名税警,此乃圣旨,当然要严格遵从呀。”

    朱由校爱死了这这万恶的封建社会了,特别是自己是皇帝。他想了想说道:“以后要注意,朕当时说一州一百名税警,那是没有仔细考虑而随口一说的。你们当时就应该提出异议,这样就可以免得出现现在这种税警力量有偏差的情况。”

    毕自严道:“陛下金口玉言,一言而决,臣等当然应当遵从。”

    朱由校明白了他的意思,笑道:“以后具体的事务,朕就不随意开口了,你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条例,确定数目,这样可好?”

    毕自严道:“陛下圣明,臣等拜服。”

    朱由校问道:“那这个十年不交税,是否需要考虑修改?”

    毕自严道:“这是陛下的恩典,自然不需要修改。而且这样确实可以鼓励开荒,增加粮食产量。”

    朱由校点点头道:“农业合作社的事,就让李朝钦去操心吧,这段时间他管得还不错。开荒的事,就由户部负责登记。偷漏税款的事,就让东厂先帮着查一下,同时加招税警,这事要重罚,就罚个,哦,对了毕卿,你觉得要罚多少才合适?”

    毕自严道:“矫枉必须过正,臣以为罚个二十倍应该比较有威慑力。总要有几个人罚得倾家荡产,才能起到警示其他人的效果。”

    朱由校本来想罚个两到三倍了不起,不想毕自严出手就是二十倍,一般的商业税率是半成,二十倍那就是整个产业都要罚没了。而象煤矿等矿业税率上次已经调整过,一般都是一成,按二十倍罚的话,那就真的要倾家荡产才能付清税款了。

    朱由校有些不忍,不过他也明白如果事情开头没有搞好,立下一个好的规矩,那后面乱成一团糟就可以预料得到的,所以他叹了口气,同意了毕自严的意见。

    方从哲道:“陛下,天时变化,我们自己的粮食都不是很够,那么可不可以减少卖给蒙古人那边的粮食呢?”

    这是指石元雅的商社用粮食和器物换蒙古人的羊毛的问题。朱由校道:“据锦衣卫来报,我们卖给蒙古人的粮食并没有流向建奴,所以资敌之事,可以不用担心。而我们现在正要用这种方法来羁靡蒙古人,不能减少。对了,我们在虾夷岛附近海面捕捉大鱼的事进行得怎么样了?”

    魏忠贤道:“圣上,捕鱼的船队倒是已经出发了,只是圣上所说的制造肥皂的事情,研究院里的学生还在完善制造过程。”

    朱由校点了点头道:“捕鱼用在三个方面,一个是蜡烛的制造,二是肥皂的制造,三就是提供食物。大鱼身体有很多部分都是可以吃的,用盐腌制后,就可以运来做为食物。”

    他总结道:“想尽一切办法,保证粮食储备。把下一年都当成灾年,随时做好准备。民以食为天,其它的都是虚的,只有粮食才是实的。没有饭吃,那就离造反不远了。”

    叶向高道:“陛下,防患于未燃当然是好的,但也不至于到陛下所说的没有饭吃的地步。不如在全国禁止粮食酿酒,这样也可以节约一部分粮食。”

    关于禁酒这种事,朱由校其实一直是反对的,因为他知道后世的美国禁酒,最后的结果其实并不好,只是导致了私酒的大量生产和贩运。所以他想了一下道:“可不可以只是提高粮食酒的税率,大幅度地提高,比如增加到原来的几倍或者几十倍,同时大力打击私自酿酒,这样应该会使得用粮食酿酒减少,会有人用其它东西来代替粮食来酿酒,这样也是一样的结果呀。”

    叶向高道:“陛下此议,臣觉得甚好。只是查私酒的事,必须要认真地做好,不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