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启 >

第175部分

大明天启-第175部分

小说: 大明天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圣旨颁下,各地的庆祝活动更加热烈,因为取消了辽饷。虽然辽饷不多,但在农民们看来,这是多交的一部分赋税,取消后心里舒服多了。

    只是皇帝竟然没有大赦天下,这让一些人不大满意,不过圣旨上说秋决人数会减少,也算是聊胜于无吧。而且在周报上,也详细说明了为什么不大赦天下的原因:法律有其神圣性,不能因此而赦免犯法的犯人。而至于秋决人数减少,则是为了要清查冤假错案,以免冤枉好人,凡属不是铁证如山的案子,都可以将犯人死刑执行时期延长一年时间,以便有司进行进一步的调查。而且周报上还说,以后不再存在有大赦天下这种事了。赦免只可能是极个别的情况,必须是受害者为国人皆曰可杀,这样的情况下有司怜悯犯人,可以申报讲求赦免,最后由皇帝陛下决定。而且一年之内,皇帝能赦免的犯人不能超过十二个,相当于一月一个。

    这件事的效果很是显著,有些奸滑刁民,便是在皇帝可能大赦之前犯事,这样来逃避法律的惩罚。如今讲明不再大赦,就让这些人在犯事之前要开始掂量一下后果了。

    不久,努尔哈赤的棺木和阿巴亥,多铎,多尔衮一起来到了京城。对于如何处理活人,大家倒都没有什么分歧,不就是先找个地方养起来再说。但对于死人的处理,就有三种完全不同的意见了。

    以方从哲,叶向高为代表的厚葬派认为应该将努尔哈赤以王候之礼安葬,而以孙传庭为代表的枭首派则认为应该斩其首,传送九边。还有另一派可以称为折中派,象徐光启,毕自严都属于这一派,他们就是反对另外两派,认为厚葬派太宽松,枭首派太严酷,认为随便葬葬就算了。

    三派争执不休,朱由校思考良久后说道:“厚葬的话,太过便宜了奴酋,我们的仁不是来对待敌人的。传首九边其实朕是很喜欢的办法,可以出一口恶气,只是对待死去的敌人,这样做心里终究有些过不去,有点打死老虎的意思。那还是按徐、毕两位阁老的意思,随便安葬了算了。不过朕想来,还是安葬在辽东为好。运送麻烦,就将棺木焚化,然后送去辽东边墙以外葬了吧。”

    叶向高急道:“陛下,焚烧棺木,只怕会惹怒女真人,不利于收拢他们呀。”

    徐光启道:“叶师不用担心,女真蛮夷之人,火葬也是他们的风俗。”

    朱由校倒是不知道女真人有火葬,他纯粹只是想烧掉努尔哈赤罢了,想不到自己误打误撞竟然搞对了,心里有些得意,也有些不甘心。

    他想了想道:“那就这样吧。烧奴酋之前让皇太极和他的亲人们见见吧。”

    皇太极听到努尔哈赤已死,辽东已被平定的消息后,将自己锁在房间里,饭也不吃。看守也不管他,只是对上面说了一下。魏忠贤听说后,笑道:“如果一定要死,我们总不能按着给他灌食物呀,不用理他。”

    结果三天后,皇太极又开始吃饭了。而这天,几个锦衣卫来到他房间里道:“皇上有旨,着建奴余孽皇太极前去见女真降汗。”

    皇太极一言不发,跟着锦衣卫来到一个府第中。进门便见到多铎和多尔衮跪倒在地,哭道:“八哥。”

    皇太极上前,将两人扶了起来,一起进到里屋。阿巴亥也来见皇太极,皇太极行礼毕,几人坐下。

    多尔衮将皇太极被俘后建州部的情况说了一遍。皇太极脸色变化不定,听完后骂道:“代善太过无耻。”

    多尔衮内心却想,还不是你的好侄儿岳托一手操作的,把多铎从汗位上赶了下来。

    阿巴亥也曾经给皇太极送过食物,虽然皇太极没有收,但阿巴亥还是觉得有一份人情在。她问道:“四贝勒,现在我们孤儿寡母,只怕要靠四贝勒了。”

    皇太极叹了一口气道:“如今我自身难保,谁知道什么时候会让明军砍了脑袋。大妃放心,明朝皇帝既然没有第一时间杀你们,后面就不会再杀了,你们终老在北京城还有可以预期的。”

    阿巴亥叹了一口气,看了看才十多岁的两个孩子,心里悲痛莫名。皇太极看了她一眼道:“没有办法,汉人有一句话,现在别人是刀子,我们是鱼肉。不过我们也曾经做过刀子的。”

    多尔衮恨恨地道:“我不想做鱼肉,我想要做刀子。”

    皇太极道:“又有谁会想当鱼肉呢?可是这不是想不想就行的,你的族群强大了,你就可以成为刀子,你的族群被削弱了,那你就只能做鱼肉。建州已经被打败,我们不比大明,他们遭遇一场几场失败后不会伤筯断骨,还可以迅速扭转局势,我们小国,输了就会再也没有机会了。”

    多尔衮问道:“八哥,我们应该怎么办?”

    皇太极笑道:“安静下来,明人如何说你们就如何做,这样就行了。”

    多尔衮和多铎相视一眼,都大感无奈。八哥关了这么长时间,已经废掉了,两个小孩子,还能依靠谁呢?

    皇太极又说了一会,就告辞而去。锦衣卫又带他来到放有努尔哈赤的棺木的房间,棺木已经钉死,皇太极在棺木闪叩了几个头,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房间。

    上了马车后,陈泰悄悄地说道:“主子,已经联系好了,我们出五个人,奴才亲自带队。”

    皇太极咬了咬牙道:“此事不容有失,只要杀了朱由校,我们才有可能翻身。”

第365章 毕业典礼() 
陈泰心想,只是杀了一个朱由校,明朝多的是人可以当皇帝,不说信王朱由检,就说朱由校的儿子朱慈燃,在朱由校死后显然是他当皇帝的,虽然他年纪幼小,但在明朝各朝臣的辅佐下,大金一样翻不了身。

    皇太极似乎明白陈泰心中所想,他有些得意,想要把心里的话说给这个心腹听,因为他知道说给陈泰听,话就在陈泰这里止了,但说给多尔衮他们听,只怕最后话就要传到朱由校那里了。

    “现在的明朝皇帝,有些事让大明国内很多人都很不满,他们想要换一个新的皇帝,不管是谁都行,只要不是朱由校。所以朱由校一死,明朝内部就会有大清洗,又会回到万历时的那个样子,到时我们大金就有了翻身的可能了。”

    陈泰见主子竟然解释给他听,心里激动。不过他还是问道:“主子,让我们出动五人去杀朱由校,显然不是因为他们缺少人,而是想让我建州背黑锅,到时主子的安全如何保障。”

    皇太极笑道:“所以一直到现在我才答应他们,便是因为现在来了更适合的背锅人选。而且他们事后杀了多铎后,显然会利用我来以夷制夷,这是他们惯用的手法,那时候我们可就来机会了。”

    陈泰道:“那对主子来说就是一箭双雕了。到时我们就可以脱身回建州了。”

    皇太极道:“你要保护好自己,不要死在那里了。注意了,你主要是要防我们的盟友,不要让他们有灭口的机会,回到建州,我还要靠你给我带兵呢。”

    陈泰感激地跪倒在地道:“谢过主子恩典。”

    讲武堂第一期就要毕业了,毕业典礼定在六月四号。朱由校来到礼堂时,所有的学员起立,一起向他敬军礼。

    朱由校还礼,司仪叫道:“礼毕!”这才放下手来。司仪说道:“有请我们尊敬的皇帝陛下,讲武堂山长,为我们训示!”台下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朱由校走到铁皮大喇叭前,将眼睛从左边扫到右边,再扫了回来道:“今天朕的心情很激动,因为讲武堂的第一期学员要毕业了。讲武堂是我朝第一个武学学堂,朕希望通过这个学堂培育出新式的大明军官。新式体现在哪里呢?不是你们肩上的军衔,也不是你们胸前的勋章。朕所谓的新式,是指你们要明白,为了什么而战斗?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不是为了某一个人的私利,而应该是为了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而战斗。”

    “朕现在是大明皇帝,朕同时也是汉人的族长,整个国家的领导者。朕代表着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当朕要求你们战斗时,请不要犹豫,请不要彷徨,看着朕的马鞭,那就是你们战斗的方向。”

    “以前有一句话,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这句话是从宋时开始流行开来,因为宋人认为,只有东华门唱名的才是真的好汉。但从现在起,这句话不再正确。朕已经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了军户制,所有的大明军队将改成募兵制。军队的组成,不再是以军户和充军者为主,而是以良家子为主。”

    “大家都知道,天启二年的探花,翰林院学士,成为了我们的近卫军第一师师长。这个任命的意思大家当然都明白,我们武人,不再是文官的马弁,不再是低人一等的存在,我们和文官一样,都会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朕今日将会发下圣旨,从今以后,军官对上官只敬军礼,不准行跪拜礼。这一规定,以前在军官见朕时是这样的,在军队内部也是这样做的,现在在全国范围内也要这样做。也就是说,如果你们见到了内阁首辅,也只需要行军礼,而不是象以前一样,象个叩头虫一样。”

    “所有的军官,不管你是哪一级,在平日见朕时都只需要行军礼。在大朝会时,在祭祀时,军官只需要行半跪礼。而且在称呼朕时,可以直接称呼山长,我以是你们的山长为荣。”

    底下的军官们虽然不敢作声,但心中的思绪却是压抑不住地惊喜。皇帝一直在提高军人的待遇,以前也说过军官在文官面前不用行跪拜礼。但这次是以圣旨的方式明发,那就表示,如果自己来到地方上,拜见父母官时,再也不用跪地叩头了。

    叩头虽然只是一种礼仪,但其中的尊卑之别,其实是让下位者很屈辱的。在明朝,高级武官给低级文官叩头的情况在开国后不久就很普遍了,所以朱由校的这一道圣旨,可以说是赢得了所有军官的拥护。

    朱由校继续说道:“你们是军官,你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这一切在朕的命令之前,都不再重要。朕指向哪里,你们就要打向哪里。而至于如何打,可以损失小而收获大,这时才会用到你们的思想,你们的想法。”

    “你们是军人,你们有热血,有志气,这是好的。但是朕要提醒你们一句,军队是朕的,是国家的,不是你们的私有财产。所以在近卫军中,从来没有家丁之类的存在。你是军官,士兵是你的下属,是你的兄弟,但不是你的奴隶。”

    “总之,我们是新式的军官,是为了民族而战的战士,而不是抱着当兵吃粮的想法的混出身的旧式军人。你们要用你们手中的刀剑,为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取得我们所需要的土地,资源。我们应该具有高贵的品质,那就是忠诚,勇敢,仁义。”

    “我们要忠诚于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以及代表着民族和国家的朕。我们作战要勇敢,要能够为了取得胜利而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秉持正义,对敌人要勇敢,对下属,对普通民众要宽仁。我们不是圣人,但我们也不能当野兽。这样的军队,就是朕想要的新式军队。”

第366章 避讳之争() 
朱由校的讲话赢得了极其热烈的掌声。军官们知道自己的地位的上升,完全是这位皇帝一手促成的,所以心中的感激之情,只能用掌声来表达了。

    司仪接下来道:“请毕业学员代表宣誓。”他示意朱由校站在喇叭旁边不要动。王佐民,杜光亭,陈离远三人来到台上,在朱由校面前约五步停了下来,向朱由校敬礼,朱由校还礼。三人单膝跪地,举起手来握拳道:“近卫军全军一定忠于陛下,忠于大明,忠于华夏民族。我们在此发誓:只听从陛下的话,任何违背陛下意旨的行为都是我们的敌人,对任何大明人的侵犯都视为对整个大明的侵犯,任何对大明的侵犯都会受到大明军队的严惩。敢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魏忠贤捧上三支短剑。朱由校拿起一支,轻轻地抽出,剑刃放射出寒光。他将剑插入剑鞘中,将剑柄一面露出来,只见上面刻着三个字“忠勇仁”,又翻到剑柄另一面,上面刻着“朱由校赠”。

    坐在朱由校身后的叶向高看到了那几个字,他悄声对方从哲道:“你看那几个字。”方从哲其实也已经看到,他摇了摇头道:“现在没有办法,等会再说。”

    朱由校道:“这是忠勇剑,授予每一期的优秀毕业生,这一次会授予二十人。除了优秀学员,以后还会赠送给有功将领。希望你们以后能尽忠国事,每个人都能获赠忠勇剑。”

    他拿着剑,将它在王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