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启 >

第183部分

大明天启-第183部分

小说: 大明天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校道:“四贝勒喜欢的话,可以送你几盒呀。”

    皇太极苦笑道:“罪臣还能抽多长时间呢?罪臣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不敢请求陛下原谅,只希望陛下在罪臣死后,不要牵连到其他女真人。”

    朱由校笑道:“这个倒是不用四贝勒费心,只是朕有些不明,四贝勒参与到这阴谋之中,对于你,对于你们女真有什么好处呢?你们女真已败,即便是朕死,你们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皇太极道:“罪臣有一事不明,陛下似乎对罪臣很是忌惮,而对其他女真将领则不大放在眼里。”

    朱由校笑笑不语,总不能说自己是因为从原来的历史上知道他是英明雄主,所以才忌惮他吧。

    皇太极接着说道:“罪臣被俘后,仔细思考,罪臣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便是粗通汉学,而且一直强调要重用汉人。我女真人数有限,虽是全民皆兵,又如何能与大明几千万人相抗衡。”

    “罪臣想来,只有用汉人之学,我女真便能吸引大量汉人为我所用。而只要能利用汉人,占稳辽东甚至觊觎中原,并不是不可能的。可惜陛下圣算无敌,竟然将我女真摧毁,罪臣也成了阶下囚。”

    “女真与大明虽然体量上有大区别,但一直以来,在辽东之地,我女真一直占据极大优势,一直到陛下登基两年后,重新练了一个近卫军,我建州便开始处于颓势,直到最后被大明击败。所以罪臣以为,此为陛下之功也。”

    “大明臣子,一直以来轻视女真,而且以文官御武将,导致将帅不和,给了我们女真以可乘之机。而陛下登基之后全然不同,竟然以武将统兵,并重视火铳与火炮的使用,使得在与女真的争斗中占据了优势。但在罪臣看来,这只是陛下一人以威权压制才会形成的。如果陛下仙去,则大明文臣必然反弹,依旧玩以前以文御武的套路,那么我女真即便是退出边墙之外,还是会有回归辽东之时。”

    朱由校笑了笑,看来不仅自己看重皇太极,皇太极也很重视自己,被这样一个历史上大大有名的人重视,朱由校竟然也有些得意。

    他笑道:“所以四贝勒必杀朕,然后可以求得女真的一线生机?”

    皇太极知道计划失败后,自己已经不可能再有机会。于是也轻松笑道:“罪臣所忌惮者,惟陛下一人尔。如果成功,则罪臣应该有机会回归建州。我等同心协力,未必没有重起的机会。可惜,天意如此,唯有叹息而已。”

    朱由校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果你们的阴谋成功,可能会让大明动荡,那些腐儒只怕会喧嚣回归老路。不过在朕看来,即使你们成功,建州的失败其实已经不可避免。当年李成梁养虎贻患,导致建州崛起,此事已经成大明人的共识。朕不在了,文官们确实可能会压制武将,但绝对不会给你们重新崛起的机会。只要你们在边墙以外,便无法得到蒙古人的帮助,最后只能龟缩于建州。”

    皇太极点头道:“陛下明见,建州所起,时也,势也。仅靠女真,没有蒙古人和汉人的帮助,我们是没有机会与大明对抗的。大明腐儒虽多,但至少知道用火铳火炮对付建州。而罪臣即便回去,也不可能有机会坐上汗位,以代善的气魄,我们建州要翻身,确实很难。”

    朱由校看了看皇太极,然后说道:“朕不是英雄,也不想和英雄作战。你既然参与了行刺朕的阴谋,那第一个要死的就是你了。你可还有什么话说吗?”

    皇太极叹了口气道:“罪臣早知这个结果,罪臣一死,陛下便可以将所有要清除的人都加上一个勾结罪臣的罪名,所以此事对陛下有极大好处。罪臣只是想求陛下仁慈,建州女真可以为陛下征战,请陛下不要赶尽杀绝。”

    朱由校摆摆手道:“这个不用你说,灭一族的事朕还做不出来。但建州为害辽东,所以想就如此原谅你们,那也是不可能的。建州女真会成为朕开拓通古斯地区的先锋,只有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你们的忠诚,朕才会考虑把你们接纳到大明之内。如果就只有这件事,那朕允了。”

    皇太极不知道通古斯地区是什么意思,不过想来应该就是指建州以北,以东的鱼皮女真的地方,却不知道朱由校想要占领的地方要大得多。不过反正自己要死了,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于是道:“罪臣其实很对不起陛下,只是囚具在身,不好行礼,请陛下恕罪。希望来生不会再碰到陛下这样的明君做对手,罪臣只有这样一个要求。”

    朱由校对魏忠贤道:“将此人立即斩首,将首级交与林丹汗,让他传到与建州曾经交好的各部。建州即将被灭,看蒙古人可会兔死狐悲。”

第382章 东林人不得报考大学堂() 
发生于西苑的刺杀案很快就被东厂和锦衣卫查得清清楚楚。皇太极被杀,首级被锦衣卫送给了林丹汗。林丹汗一直不满意一些部落与建州暗通款曲,正想着要杀鸡骇猴,于是将皇太极的首级用石灰腌好,然后让一队蒙古骑兵护送着明朝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到蒙古各部落进行巡展。

    第一站便是与建州交好的科尔沁部落。科尔沁贝勒寨桑面色苍白,他的姐姐哲哲嫁与皇太极,他是名副其实的建州亲戚,这是没有办法否认的。此时见到皇太极首级,首先想到的是要为自己的部落找一条路。

    寨桑热情地招待了吴孟明,送给他大量的金银珠宝。吴孟明推脱道:“贝勒,我们有规定,不能收受礼物。”

    寨桑做了一个了然的表情道:“不是送与指挥使的,只是锦衣卫忠心为国,想请指挥使替我们犒劳一下而已。”

    吴孟明心想,锦衣卫要你来犒劳吗?不过他打定主意,将收受的财物登记好,回国后交上去就行了。只要自己不贪,皇帝不会说什么的。于是就半推半就地接受道:“既然贝勒有这份心,那我就代兄弟们收下了,谢过贝勒的慷慨。”

    见吴孟明收了东西,寨桑心中大定。他笑着说道:“不知大明皇帝陛下对我草原女子是什么看法。在下有两女,一名海兰珠,一名布木布泰,今年十六岁和十三岁,正是花一般的年纪,被称为科尔沁的双子明珠。有意敬献给大明皇帝,还请指挥使成全。”

    皇帝不好女色,这是大明众臣都知道的,吴孟明自然不会答应:“贝勒,我家皇帝陛下一直不好女色,现在都只有一后二妃,只能多谢贝勒的好意了。您刚才说您女儿叫什么?”

    寨桑正在沮丧,不想吴孟明突然问起女儿名字,下意识地说道:“小女名海兰珠和布木布泰。”

    吴孟明沉吟不语,上次骆思恭说过,陛下似乎对一个叫木布泰的科尔沁女子有些意思,这个布木布泰会不会就是木布泰。

    他为了保险道:“请问贝勒,科尔沁可有一个叫木布泰的女子?”

    寨桑道:“没有叫木布泰的,不过小女布木布泰也叫做本布泰。”

    吴孟明心想,应该就是这个女子了。想不到皇帝陛下好这口,十三岁的女孩子,嗯嗯,正是身轻体柔的时候。他说道:“既然贝勒对我大明皇帝如此恭敬,那我在巡查完后将贝勒两女护送回京城,敬献给我皇。”

    寨桑见竟然有如此峰回路转之事,自然是喜不自胜。他笑道:“指挥使先去巡视,我们部落会将两女嫁妆准备齐全,等指挥使回来时再一起随着回京。”他将两女献给大明皇帝,那大明也不会再追究他们部落往日里和建州的一些小事情了。

    吴孟明继续他的巡查,这一行的目的就是要震慑蒙古人,让他们知道大明皇帝的威严与仁慈。对于收蒙古人之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经过由大理寺卿组织的特别法庭审理后,王洽被剐于西市,张惟贤被腰斩弃市,王治被斩首示众,其他人犯均被斩首或者处以绞刑。

    而借此机会,皇帝又以心怀怨意的罪名,罢黜了一部分和王洽气味相投的朝廷官员,其中大部分是东林人。而且还规定,以后京师大学堂招生,将不再允许在东林书院进修过的学子报名。

    这个决定让方从哲等人拍手相庆,而叶向高等人则大为沮丧。这天阁臣开会时,叶向高道:“陛下,不准东林人报考京师大学堂,一来对东林人不公,二来会激起他们心里的怨气,而对陛下的政策说三道四,老臣以为,这殊为不智。”

    朱由校说:“朕不过是不准他们报考京师大学堂而已。古语有云,道不同不相为谋。东林兴理学而弃心学,朕欲兴心学而弃理学,既然方向不同,那又何必强求。再说朕只是不要他们报考京师大学堂,又没有说不让他们参加科举。另外,如果想要报考京师大学堂也行,只需要写一纸声明,表示不同意东林书院的理学观点,而拥护朕所提倡的心学,那么还是可以报考的。”

    叶向高道:“陛下,老臣看陛下平日所说,便是要听百家之言,东林虽然与陛下所持相左,不也是可以为他山之石吗?”

    朱由校笑道:“叶师,您所说的正是朕所想的,确实是要听百家之言。但听取百家之言,是朕最后的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如果有人或者团体与朕看法不同,朕是不会听的。朕对东林人的看法与叶师,与朝中众臣都有不同。不是说出自东林书院的人就是东林人,而是只要与朕的想法相左的就是东林人。”

    “朕想要限制皇权,朕想要让每个人都平等,朕想要这天下的官员都不贪污,哦,这个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想办法,让他们不敢贪污,一贪污就会被捉住。这些都是朕的想法,而要实现朕的想法,那就首先要树立朕的权威。要让朕说的话,天下人都拥护,当然,全部拥护是不可能的,但作为读书人,至少不能公开反对。”

    “叶师自然知道东林会约,里面规定以会籍登记书院讲会同人,会中称同志友、同志、吾党、各郡各县同志、同志会集等,他们集在一起,讽议朝政,裁量人物,这还是学院吗?这是要讲学吗?这是要公然与朕作对。试问叶师,如果您坐在朕的位置上,您能容忍吗?”

    “本来朕是准备禁毁东林书院的,但后来想了一下,东林人也并不是全部如此,象叶师,孙阁老都是明白人,如果禁毁书院,则会让诸位面子上不好看。所以最后才决定用这样的方法要警示他们,希望他们不要做得太过火。”

    朱由校其实说得已经是比较隐晦了,如果真的禁毁东林书院,则大臣们一定会攻击叶向高和孙承宗等人,必让他们下台才安心。

第383章 先要开启民智() 
叶向高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心里大为沮丧。如果皇帝真的禁毁东林书院,东林人确实会大受打击,但这会激起民众的同情,反而使得民众会更加支持东林,东林人的未来会好得多。但现在皇帝只是命令东林人不写具结状便不得报考京师大学堂,看着对东林党影响不大,实际上却是软刀子割肉,很快就会使得东林书院变得门可罗雀。科举三年一考,一次取人不过两三百,又如何比得上京师大学堂里面的学得一年到几年,就可以外出为吏甚至为官。

    朱由校又说道:“东林会约表示,东林书院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学院了,朋党之名,实至名归。朕一向以为,天下万民,各司其是,便是大同世界。东林书院又想要教书育人,又想要参与议政,朕不喜欢。东林还有两句话,朕也一直深以为恶。一句是若非同道,即为仇敌。一句是书院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前一句,表示东林党人根本就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所有有不同意见的人,都被他们视为仇敌。这样的人,别人当然也会视他们为仇敌。”

    “后一句,表示东林书院根本就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在朕看来,学生先要把书读好,然后再去关心国家大事。你刚刚学会了上中下,就开始关心朝廷政策,这不适合,也没有关心理解朝廷政策的能力。”

    其实朱由校很欣赏这副对联,但是朱由校明白,这句话至少在现在是不适宜的。士子,是一个社会中最重要的民意代表,也是一个社会中最敏感,最具有先进性的一个群体,他们很容易在社会中发现一些不公平,不正义,不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东西,从而提出一些意见。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但是,现在不行。

    在现在的大明,只能出现一种声音,那就是自己的声音,所有不符合自己利益的声音都只能暂时蛰伏起来,等到自己将这个大明改变成为一个自己理想中的大明后,那时就可以让大家畅所欲言了。

    他记得当年的常凯申先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