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启 >

第212部分

大明天启-第212部分

小说: 大明天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喷出的样子和平日有些不同。

    曹化淳衣衫整齐地正指挥人救人,一个个证人被锦衣卫从里面拖出来。见到骆养性后他笑道:“暂时没有伤到人,狗日的浇了油。”

    骆养性这才松了口气,说道:“曹大官没有休息吗?”

    曹化淳道:“洒家正和衣躺着,总觉得心里不踏实,正好听到外面有响动,跑出来看,几个小兔崽子正在放火,让洒家抓住了一个,其他的都跑掉了。洒家不敢去追,先救了人再说,这房子是保不住了。”

    骆养性怒道:“晚上值宿的人呢?都睡死了吗?”

    曹化淳道:“不能怪他们,他们在巡逻,只是这些贼子是会家子,避过他们并不难。”

    这时里面的人都被抢了出来,锦衣卫清点了人数后来报告道:“指挥使,证人没有大碍,只是有两个烧掉了些头发。”

    这时锦衣卫将曹化淳抓住的贼人提了过来。骆养性看着面如死灰的贼人,残忍地笑道:“你是想现在开口,还是被我敲掉牙齿后再开口?”

    那人犹豫了一下道:“小的是江湖草莽,只是接了人家的钱财来此处将房子烧掉,其它的事一概不知,你便是打死我,也是这个回答。”

    骆养性笑道:“这个我倒是相信,但你总知道你们的老窝在哪里吧,你们的头目是谁吧?你不知道的我会去问你们的头目,带路吧。”

    曹化淳道:“不如骆指挥使在此地坐镇,洒家去走一遭如何?”

    骆养性笑道:“怎么敢劳烦曹大官,小的年轻,本应该去干这种事。大官放心,小的知道厉害,我们锦衣卫也不是吃素的。”

    曹化淳只好由他。骆养性带了三十个好手,押着那人便去了他们的老巢--栖凤楼。贼人想不到锦衣卫这么快就反找了过来,门口的两个岗哨被骆养性很容易地解决了,并没有惊动里面的人。

    里面的屋子里传来声音,骆养性悄悄地摸到门口,只听见里面在大骂:“沈四,你这么点事都做不好,还好意思说自己是一方豪杰。”

    另一个声音回道:“王师爷,你可是只说要烧房子,却没有说房子里面有大量的人,如果不是我反应过来,今日只怕我手上在沾上很多无辜者的血。”

    那师爷笑道:“你难道手上没有沾过血吗?现在多沾一点又有什么关系?”

    那声音说道:“我沈四只杀可杀之人,王师爷,你这桩生意我不接了,原银退回。”

    骆养性一脚将门踢开道:“这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说不接了就完了吗?那烧掉的房子怎么办?烧伤的人又如何处理?”

    一群锦衣卫涌入,房间里有四个人,一个长衫,三个短打。那长衫看到锦衣卫制服,脸色发白,想要躲却又没有地方躲。短打里面居中一人道:“既然被锦衣卫端了窝子,那逃也是逃不掉的了。不过话说在前面,今日之事,全是沈四一人所为,与我的兄弟们无关,还请大人高抬贵手。”

    骆养性笑道:“这就是所谓江湖人物的嘴脸。到了这个时候,还要装出一幅讲义气的样子,指望我感动之下就将你们都放了吗?你们一个也走不了,如果反抗,我不介意将你们全部杀死在这里。”

    沈四道:“官爷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过此事确实是沈四接的生意,是沈四一个人的主意。”

    骆养性将手将在腰间的刀柄上道:“是乖乖地让我的手下绑上,还是要劳烦我来动手?”

    沈四制止了旁边两人拔刀的动作,将自己身上的刀解了下来,那两人只好也将刀解下。王师爷两腿战战,空气中弥漫着奇怪的味道。

    锦衣卫上前将三个短打的手扭到后面绑了起来,至于那个王师爷,已经倒在了地上。骆养性厌恶地挥了挥手道:“带走。”

    带着四人出了门,门前却有二十多条汉子拿着刀子正等着。骆养性乜了一眼沈四,沈四道:“大家且散开,我等要去锦衣卫协助调查,我不在时,大家把家看好才是要紧。”

    有汉子不甘心地说道:“四哥,我们可以杀出去。”

第444章 查税(六)() 
骆养性冷笑不已,沈四怒斥道:“我们又不是打家劫舍的盗贼,我们是正当生意人,打打杀杀成何体统。再说当今皇上圣明,自然不会冤枉我等,你们安心在家等我,很快官爷便会放我们回来的。”

    骆养性也不作声,冷眼看着汉子们让出一条路来,他带着锦衣卫扬长而出,对着沈四道:“你倒是识相。”

    沈四苦笑道:“我们其实不过是混口饭吃,还请官爷垂怜。“

    骆养性笑道:”垂怜?那要看你表现如何了。“

    沈四道:”官爷但有所需,小的无不遵从。“

    回到锦衣卫中,骆养性对手下道:”将这几个人的口供问出来,明天正好可以用到。“

    曹化淳等他们离开后问道:”骆指挥使是想把这事闹大吗?“

    骆养性冷笑道:”先是想要冲击厂卫,然后又派人想杀人灭口。看来厂卫这些年里的低调,倒是让人看低了呀。事情不是我们要闹大的,看法院如何判吧。“

    沈四说到做到,问口供时,他如实地将一切都说了出来,并且问道:”官爷可需要小的作伪证?帮官爷咬死那边?“

    锦衣卫小旗笑道:”这个倒是没有必要,就凭这事实已经够他们手忙脚乱了。而且你做伪证,到时法院里问的时候出了漏子,反而不美。“

    第二天早上,厂卫拿着卷宗来到南京法院,状告南京礼部尚书王图,还有南京吏部尚书张问达,南京户部尚书郑三俊等人,纵容手下以各种手段对抗国法,偷税漏税,而且在事后带人冲击厂卫,收买凶手杀人灭口。

    同时在报纸上,大明周报将这一新闻以极大的篇幅进行了报道,不但详尽地叙述案情,而且在下面专门进行了问卷调查,只要是回答了问卷调查的,都可以得到一份礼品——中华烟一包,火柴一盒。礼品在各地农业合作社或者厂卫驻地凭问卷领取。

    调查问卷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问南京各部高官如果参与到这样的行为中是否应该免除其官职。第二个部分是问除了免除官职以外,是否还应该如何追究这些人的法律责任。第三个部分是问对于南京法院审理这样的案子有没有信心?为什么?

    这个调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因为有一包烟和一包火柴的诱惑,而农业合作社的分布点比较多,所以问卷回收率达到了近六成。在下一期的报纸上公布了调查结果。

    问卷中九成九的回答是应该免除官职,并且追究法律责任。而第三个问题则只有三成半的人对由南京法院审理这件案子有信心,理由是相信法院会尽职尽责地公平审理案件。但还有六成半的人认为,官官相护是古已有之,要想让法官尽职,只怕很难。而且最重要的是很多人认为,想要法院审理官员,会让法官心存畏惧,根本不敢真正地按事实来审理。

    王承恩将调查结果报告给朱由校时,方从哲道:”那就先免去他们的职务,然后再交于法院审理。“

    朱由校问道:”用什么理由呢?“

    孙传庭奇道:”他们犯法了,这不就是理由吗?“

    朱由校摇摇头道:”如果因为他们犯法而褫夺他们的官职,那还要法院审干什么?法院便是要判定他们是否参与到这样的事件中的,只有法院认定他们犯了法,朕才能褫夺他们的官职。“

    孙传庭脑筋转了半天才明白过来,他不大确定地问道:”那以后陛下想要褫夺官员的职位,难道都要经过法院审理吗?“

    朱由校笑道:”这是不同的。朕可以因为不喜欢他的施政方法而免职官员,可以因为他庸碌无为而免其职,可以因为他娶了个青楼女子甚至他笑得不好看而免其职,但如果说因为他犯法了而免其职,则需要由法官判定他确实犯法了,才能免其职。“

    孙传庭这才明白过来,陛下查江南偷税这件事,还要捎带着把法院的权威竖起来,或者,陛下本来就是准备要把法院的权威竖起来?

    徐光启在旁边赞道:”陛下圣明,既然有法,必须依法。此乃堂堂治国之道也。“

    众臣自然又是不番马屁。朱由校道:”好了好了,众卿的意思朕知道了,朕还不是昏君,当然不会因为别人笑得不好看而夺其职。我们等着南方的消息吧。“

    法院收到了厂卫递上来的证据,心里惶惶不安,急忙向京城大理寺汇报,请大理寺派人来审案。大理寺卿吴仁度回复道:”案发于南京,这本来就是南京法院所管辖的范围,你们自己审吧,我们派一个旁听法官来听审就行了。“

    南京法院院长是原大理寺少卿王雅量,虽然名字中有雅量二字,却是一个刚正不阿的官员,所以吴仁度才把大理寺第二重要的法院交给他。他接到吴仁度的回话后,对着前来听审的陈胤丛苦笑道:”这算是赶鸭子上架吧。没退路了,只有干了。“

    陈胤丛与他是同科进士,两人关系很好。听到王雅量这样说,便笑道:”有容兄,你不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吗?我们一直想要振兴大理寺,现在陛下把这个案子交给了我们,正好让我们把法律的威严展示出来,让大理寺和各级法院成为大明让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让大家都来按法律办事,小弟觉得这是大大的好事呀。“

    王雅量咬牙道:”这不是针对东林,只是针对枉法之事。老夫准备审完案子就辞职,免得受到攻讦。“

    陈胤丛道:”来之前陛下对我说,我们执法之人,最忌有先入之见。我们只是审理官民违法之事,与党派无关。“

    王雅量知道这是皇帝捎给他的话,他一直担心自己审案后,结果有利于东林皇帝显然不会喜欢,结果不利于东林,却会受到其他东林人群起而攻之。他作为一个山东人,实在是有些左右为难。现在皇帝既然这样说,便是要他不考虑党派之事,持之为公就行了,这样即使不合皇帝心意,也不会责怪他。

第445章 查税(七)() 
调查结果刊登出来的六天后,厂卫状告南京礼部尚书王图,南京吏部尚书张问达,南京户部尚书郑三俊等人徇私枉法事,正式在南京法院开庭了。

    南京三尚书请了讼师应对,自己并没有出面。这按新的法院规则是准许的,只有需要他们作证时才会出庭。而厂卫这边本来就有法学院的高材生作为公诉人。

    法院已经建立了快两年,平日里法院审案都是按照法律规定的步骤进行,大家都已经见识过了。但这场官司却是不同,厂卫状告南京三尚书,这可是个很稀奇的事呀。

    以前厂卫想抓谁就能抓谁,抓进去以后关在诏狱里,皇帝说你是什么罪就是什么罪,有时皇帝还没有定罪,说不定已经死在狱中了。今日竟然要通过法院才能定别人的罪,这是第一个稀奇处。

    以前不要说尚书,便是个七品县令,如果犯了事,也需要京城里的皇帝老爷才能定他的罪,也要皇帝派出的厂卫才能缉拿他,正式审讯也要运用大理寺才行。如今尚书这样的正二品官员,就靠一个小小的南京法院,一个小小的七品法官就能定他的罪,这是第二个稀奇处。

    因为这两大稀奇,使得大量的人涌向南京法院,想要听审。按照法律,民众是有听审的权力的,只是这次想要听审的人太多,而法院的座位有限,王雅量便只好命令法警,在法院外张贴告示,每天只能按照座位数,限制进入法院的人数,先到的先进,人满了就不能进去了。

    外面没有能够进入的人大为不满,便有人鼓噪起来,认为法院一定有偏私。王雅量得到报告后大怒,便欲命法警将他们乱棍打走,陈胤丛却道:”不需如此。这件案子绝对不可能一日审完,你让现在在法院外的人排除,发给他们明日来听审的证明,这样他们就无话可说了。“

    王雅量道:”法律规定,藐视法庭,可以乱棍打出,为什么要放过他们。“

    陈胤丛道:”既然欲借此事扩大大理寺的影响,为什么要和民众闹翻呢?让他们作为见证不是很好吗?“

    王雅量便让法警在外面给民众发放第二日进法院的凭证,但很快不仅第二日的发完了,甚至发到了第四天。而且消息传出后,当天又有大量的人来排队,要求参与后面的听审。

    三尚书请的讼师是南京城里最有名的讼师刘进云,此人嘴巴非常厉害,被称之为刘一嘴。他知道这个官司自己这一方是一定会输的,但是他并不需要打赢,他只需要让三尚书抽离到这个案子以外,将这些不法事全都推到下人身上就行了。对于这一点,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