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启 >

第284部分

大明天启-第284部分

小说: 大明天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殆尽,湖泊淤塞,淮河经常泛滥,水灾频繁之下民不聊生,人口不断流失或是死与水灾。

    所以民间有花鼓唱道:“自打出了个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这句话当然与被逼迫迁来的富户想要回乡有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凤阳的真实情况。

    朱由校决定在凤阳进行一番考察,所以在第一天拜祭皇陵后,便住了下来。在第二天用过早膳后,换了便服,带着魏忠贤和段英往西边而去。

    三人来到一个小山岗上,看到山岗下面一片村落,朱由校笑道:“便在这里看一看吧,我是进京考试的学子,你们一个是老仆,一个是娘子。”

    段英道:“这样一说别人就会觉得不对,谁现在去京城考试会带娘子,最多不过带个丫环。”

    朱由校笑道:“那就算是丫环吧,你样子看起来不过十六七岁,装丫环倒是很应景。”

    段英脸微红,她一直习武,入宫后保养得又好,如今虽然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和朱淑娥在一起,倒是象两姐妹胜过象母女。现在听到丈夫调笑,又是高兴又有一点小羞涩。

    三人进了村落,看到那一间间破落的房子,再回想起刚才在皇陵附近看到的那鳞次栉比的高屋华厦,不由得感觉这不是在一个地方,竟然会有这样大的区别。

    朱由校看到几个小孩子在玩泥巴,一个老人在旁边晒太阳,便上前道:“老丈好,小可乃来安县人氏,上京去赶考,路过此地。请问老丈,这里不是陪都吗?为什么这么看不出陪都的繁华来。”

    那老人睁开眼睛打量了他们一眼道:“想看陪阳的繁华,你们应该去南京看呀,或者你们往东去,那里才算得上是陪都呢。我们这里,算不得陪都。”

    朱由校道:“整个凤阳府都是中都,这里可是凤阳府治下?”

    老人叹了一口气道:“是呀,凤阳府确实是中都,可是先是搬来大量富户,而且不准许别人回原籍。然后是大量权贵占地,树都要砍完了,结果靖难了,南京变成了陪都,这里又闭塞又穷,朝廷拔的钱入了农户的口袋,却都用掉了,便变成这不死不活的样子了。”

    魏忠贤问道:“老丈,朝廷拔了钱,为什么你们不把路修一修,这样里面的特产也可以运出去,我看你们这山上的果树还是长得很不错的呀。”

    老人道:“谁愿意把进了口袋的钱拿出来,况且还是做的对大家有益的事。有几个人有这样的眼光呢?”

    朱由校问道:“我听说每年都有钱发下来,怎么这里还是那么穷,是不是上面贪污了?”

    老人道:“其实知府大人倒是不错的,每年朝廷发下来的钱,都是用露布公之于众的,我看了,就是这朝廷发下来的钱惹的祸,这点钱让凤阳人饿不死,却养了一群懒汉,每日里混天度日,到处打流,种几亩地也不好好侍弄,外面可以修路挣钱,也没有愿意去吃那个苦,结果便成了这个样子。如果朝廷不发钱了,饿得狠了,自然就会去寻活计来做了。”

    朱由校心里一紧,他现在正准备学习后世西方的福利制度,先免掉农税,然后给家贫者发放福利,最后要让每个人都不会为果腹而奔忙。现在听老人说,这朝廷发钱竟然得到这个结果,看来此事要从长计议。

    魏忠贤道:“老丈,当今圣上颁布了许多律法,你们在这里可知道吗?”

    老人道:“怎么不知道呢,要说起来,我们的皇上可真是个好人呀,颁布了这么多好的律法,让官府的人一一宣讲给我们听。可是我们这里太穷,倒也还是安静,没有什么争执的事。”

    魏忠贤道:“这私有财产保护法可执行得还顺利吗?”

    老人道:“这个小老儿倒不知道,不过我们这里人都穷,倒是没有听说过霸占田产之类的事。”

    朱由校问道:“此地建立有学堂吗?”

    老人道:“离此地二里地,有一个学堂,建得倒是很不错,只是学堂里没有多少人,一般的汉子都不愿意让孩子去上学,觉得学些什么,倒不如在田里割点禾子是正经。”

    朱由校点点头,便道:“老丈,我们喝了您的水,这里有一个银币,稍做酬劳。”

    老人道:“这如何使得,乡里喝口水,竟然要银钱,那大家要指着小老儿的脊椎骨骂的,客官万万不可如此。”

    魏忠贤一定要给,老人一定不要,最后老人发怒后才罢休。在去学堂的路上,魏忠贤不停地慨叹这里虽穷,但人倒是不错,视金钱如粪土,朱由校却道:“我宁愿他们见钱眼开,只要他们生活过得稍微如意些就行了。”

    段英道:“臣妾进去看见,房屋中一个破灶,一床乱棉絮,都露出棉花来了,日子可真是苦得很呢。”

    朱由校道:“听老人说,他是有儿子的,所以不能进养济院,可是他的日子过得比养济院的可要差得多。每年都按人头发了钱的,竟然让老人过得如此模样,真是可恨。”

    魏忠贤道:“我刚才问了旁边的小孩子,他们家大人去玩牌九去了。如此好时光,不知道照顾田地,却去玩耍,这样的人不穷,那真是没有天理了。”

第597章 奇葩家长() 
一行人来到了小岗学堂,看着那崭新的砖瓦房,朱由校心里稍微舒服了些,笑道:“至少这学堂还是建设得很不错的。”

    魏忠贤笑道:“按照一个小学堂五千元的标准,这次的承建商社应该是没有赚到多少钱的。”

    三人在门口与看门人说了一声,便往里面走去。这时候正是学生中间休息的时间,只听到教师的办公室里传来叫嚷声,而外面则围着许多学生。

    见到几个陌生人,学生一哄而散。朱由校站在门口,但见里面一个老师模样的人正在对一个粗莽汉子说道:“即使你不考虑小六的成绩很好,不希望以后靠小六来享福,但是你应该知道,还有教育法管着呢。教育法规定,如果当地已经建有学堂,那么所有的适龄男童必须至少进行两年小学教育。而成绩优异的,则必须进入中级学堂继续学习,如果家长阻挠学生求学,那就会先警告,然后是鞭刑,最后是进入劳作营服役两年,陈启,你可要想明白了呀。”

    那叫陈启的男子笑道:“刘先生,你看我家中贫困,小六的娘又给他添了一个弟弟,家中六口人,全靠我一个人土里刨食,饭都吃不饱还读什么书呀。”

    刘老师怒道:“陈启,你家中六口人,每年都有按人头发下来的钱粮,又哪里来吃不饱之说?再说小六这个年纪,就是不读书了,回家能够帮你做什么?帮你拿牌九吗?”

    陈启继续笑道:“刘先生,你看哟,我们小六还有几个月,就读完了两年的书,到时让他回去帮我,就是官府也没话说吧。”

    刘老师道:“小六人极聪明,那是完全可以进入中级学堂读书的,只要他不松劲,日后便是京师大学堂也是有可能进的。这样的孩子,按教育法的规定,一定要继续进入中级学堂学习的。”

    陈启阴阴一笑道:“这成绩好坏,总不能靠你们老师嘴巴说就行了的吧,如果最后考试成绩不好,自然便不用上中级学堂了。先生觉得,我想要让小六考不好,难道不是很容易的事吗?”

    刘老师狠狠地盯着陈启,半晌说不出话来。陈启又道:“当然,如果学堂里肯每个月给我一些损失费,那么我让小六好好读书,他倒也会听我的。”

    刘老师无力地叹了口气道:“陈启,你真是枉为人父,竟然拿孩子的前途来筹措赌资。罢了,一个月一元,还有半年,一共六元,希望你要信守承诺,不要阻挠小六的学习和考试。”

    陈启笑着连连点头:“谢谢刘先生了,我就说刘先生是最好的先生,这话果然是没有错的。”

    刘老师叹道:“我是最好骗的先生吧,这钱你拿去后,不要再赌了,给娃娃添点衣裳,至少穿得暖和一些,上次小六的冬衣便是学堂里的先生们买的,你这个做父亲的,至少也要稍微关心一下吧。”

    陈启拿着六块银元,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手里将银元抛上抛下,听着那清脆的碰撞声,完全没有听到刘老师在说些什么,却把头连连地点着,然后得意地向着办公室外面走去。

    朱由校看着从旁边走过的陈启,摇了摇头,便径直向办公室内走去。魏忠贤拿出一个木牌道:“我家大人是督学,今日特来巡视凤阳的学堂。”

    刘老师看了看木牌,便拱手道:“小岗小学堂山长刘明理恭迎督学大人来到。”

    朱由校道:“刚才我们在门边看到你给那个陈启钱,是怎么回事?是公家的钱还是你私人所出?”

    刘明理道:“督学大人明鉴,这是小的私人所出的钱。学堂里公中的钱是有记载的,必须经过会计作账然后才能支付,年末会有人来清理账目的。”

    朱由校奇道:“你为什么要私人给他钱?”

    刘明理痛心疾首地说道:“督学大人,那陈启愚笨不堪,却生了一个好儿子。他的长子陈六生聪明伶俐,闻一知十,是个极好的读书种子,我们准备等他读过两年小学堂后,便推荐他去凤阳府的第一中学堂继续读书,日后便是进入京城的京师大学堂也是有可能的。而陈启则想借机讹些钱财,以满足其赌博之欲。这已经是第二次了,总是借口其欲让陈六生回家种地,让我不得不给他钱财,以换来陈六生在这里读书。等到陈六生进了凤阳府的中级学堂,还不知道他要到那里去多少次呢。”

    朱由校笑道:“谁说陈启愚笨不堪,在我看来他聪明着呢。他知道你们怜其子之才,不愿意其中断学业,也不会把此事上报到法院治他之罪,他只是把聪明没有用对地方罢了。”

    刘明理道:“真的报到法院,当然会要取证,那么自然会影响到陈六生的学习情况,所以能够用一点钱来解决的事,我也就尽量用平和的手段,免得伤了六生向学之心。”

    朱由校道:“这样的事,便等于是姑息养奸,只会将陈启的胃口越养越大,这样如何是个头。将此事上报法院,以勒索钱财之罪名起诉他,把他搞到劳教所里去住了两年,自然也就好了。至于他家里的生计问题,我想他不在家里可能还会强一些,不是每年都按人头发了钱粮了吗。”

    见刘明理有些纠结,魏忠贤不耐烦地说道:“让你现在去报法院,是因为正好他从这里拿了六元钱,证据确凿,他没有办法狡辩。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一味的纵容最后能够有什么好结果。”

    刘明理不明白为什么督学的老仆竟然敢这样说话,但他当然不会因此而动怒,便叫来了学堂的杂役道:“去法院报案,便说陈启勒索钱财。”

    朱由校点头道:“早便应该如此,这种人不狠狠地罚他一下,他不会有畏惧心的。好了,这事先等法院来人再说吧,你先把你们这里的情况说一说。”

第598章 小岗学堂调查() 
刘明理从桌案上拿出一个本子翻开道:“督学大人,本学堂共有教师共三人,学生共六十八人,分成三个班。另有杂役一人,厨师一人,厨房杂役一人。”

    “本人任学堂山长,李经明老师兼任会计,张和友老师兼任出纳,学堂受凤阳府定远县教育局的直接管辖。按照学生数量,教育局每个月每个学生会拨款一元的伙食费,杂役的薪资按照教师的三分之一定额拨款。”

    朱由校点了点头,这个数字是经过大臣们反复论证,锦衣卫和经济调查统计局多次多地调查后得出的,一元一个月的伙食费可以保证每个学生中餐的营养需要。

    “我们在学堂旁边开辟了一个蔬菜种植基地,本学堂的当令季节蔬菜可以供应,而且还养了一群鸡,这样一来,每个学生中餐便有一个鸡子吃了。”

    朱由校喜道:“你们的养鸡场可以供应自己需要的鸡蛋了吗?这是一个好办法,可以在各地推广。”

    刘明理尴尬地一笑道:“自己供应是不够的,但可以供应三分之一,加上蔬菜省下来的钱,便可以购买其余的鸡蛋了。”

    朱由校笑道:“这也已经很不错了,对了,学生厌学的情况严重吗?”

    刘明理惊道:“厌学?督学大人,这怎么可能,学生能够有机会进学,又如何会出现厌学的情况呢?也许有些家庭强迫学生科考,学生无才无识,因而厌学。在我们这样的学堂里,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您没有看见,我们的学生学习起来可真的是不要太认真哟。有些稍微愚笨些的,也都是先把东西背下来,然后再慢慢地去理解呢?那些聪明的就不用说了,我们汉家这么多年来,什么时候在各地都出现了免费的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