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启 >

第293部分

大明天启-第293部分

小说: 大明天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征被封为红衣主教后,大明这块土地上,他便是最高教职人员,那么大明的教会便等于是控制在朝廷手中。教廷如果有些什么不合理的要求,完全可以让他成为最好的挡箭牌,而大明朝廷则完全可以置身事外,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

    而王征红衣主教的身份,对于他后面继续的欧洲之行,是会有加成作用的。一个大明的官员,有些国家可能根本就不会把他当回事,但换成一个红衣主教,那就谁也都要高看几分了。

    怀疑自己在做梦的王征带着使团往地中海出口而去,不过这次他在西班牙的巴伦西亚停船上岸,船头上的教廷旗帜使他受到了西班牙人的热烈欢迎。西班牙人准备了马车,让王征等人前住国都与国王见面,而船只则由西班牙人带领,驶出地中海前往毕尔巴鄂等他们。

    王征也拿出了朱由校写给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国王腓力四世的信,奉了上去。腓力四世是五年前继位的,在他手中葡萄牙人独立了,而荷兰人也不安分,把他搞得可谓是心力交瘁。在亚洲大明夺了吕宋后,与西班牙暂时相安无事,倒让他少操了一些心。

    朱由校在信中指出,大明对西班牙占领爪哇持完全支持的态度,希望能够在亚洲与西班牙交好,大家团结一心,以对付其它可能的敌人。腓力四世明白最大的对手便是英国,既然大明愿意与西班牙修好,他自然是求之不得。

    所以他对王征热情招待,满口答应五名大明学生在西班牙学习的事。并且写了一封回信,希望能够与大明结成盟友,平分亚洲。在他想来,团结一心这样的词还是没有实际约束力的,还是缔结盟约才实在,如果亚洲没有大明的威胁,那么他就能腾出更多的力量用来压制荷兰人,对付英国人。

    王征收了回信,留下五名学生后,便带着使团坐着西班牙王室的马车赶到毕尔巴鄂,上船继续向北而去。

    红衣主教的名头确实好用,不管是法兰西,英格兰还是普鲁士,都盛情地接待了大明的使团,也同意了大明学生在此学习的要求,在收到大明皇帝的国书后都写了回书,表示愿意与大明和平相处,成为好朋友。

    几个学生,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极小的负担,而且他们认为,大明人能够来这里学习,是对自己国家的肯定,当然不会拒绝。王征按照皇帝的吩咐,在这三个国家都留下了十名学生,心里却疑惑,现在欧洲最厉害的国家是西班牙,而皇帝陛下却只在西班牙安排了五名学生,而这三个国家倒安排了十个,难道这几个国家竟然比西班牙都要厉害吗?

    这几个国家跑完后,使团终于来到了波兰共和国。波兰在这个时候是一个很大的多民族农奴制联邦国家,国土面积达到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虽然比大明小得多,但也算是欧洲极大的一个国家了。这个国家与罗刹国一直关系较差,源起于一百多年前波兰议会削弱了王权,引起了罗刹人的干涉,现在两国处于敌对状态。

    波兰共和国包括了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还拥有乌克兰等地,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哥萨克人其实都在波兰,为波兰共和国效力。原本的历史上,十多年后,在乌克兰发生的哥萨克起义,使波兰走向衰落。

    朱由校对待波兰与其它欧洲国家有明显的不同,他的国书上写明,愿意与波兰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罗刹人,并且声明,在打败罗刹人以后,大明只要求乌拉尔山以东的地区,而绝对不会对其它的地方有领土要求。

    这封国书对于波兰国王来说太过重要的,他与罗刹人的争执虽然暂时处于优势,但同时瑞典和土耳其也和波兰敌对,经常发生一些小的冲突甚至战争。而且现在波兰国内的经济形势有些不妙,民众的情绪也有些不稳定,在这样的形势下,大明的国书不啻于是雪中送炭。

    当然,朱由校也不只是和波兰缔结盟约,而且提出愿意借给波兰人银币,有十年的借款期,这对于波兰捉襟见肘的财政局势实在是太重要了。朱由校提出,如果波兰人愿意的话,大明可以借给波兰人一千万元的银币,十年后还一千二百万元银币即可。

    波兰国王在召集贵族会议后,立即决定与大明结盟,并且先从大明借五百万元银币。因为他们在了解了大明银币的重量和成色后,发现只要五百万元,就可以让波兰的财政状况大大改善,稳定国内民众的情绪,招募更多的哥萨克骑兵,还能够从其他国家买来更多的粮食和武器。即使要同时对付罗刹,瑞典和土耳其三个国家,也有极大的胜算。

    王征虽然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交好波兰,但至少他是一个极佳的执行者,皇帝的意志被他一丝不苟地贯彻了下去。

第616章 从欧洲到美洲() 
随着贸易的进行,大明的银元也开始渐渐地进入欧洲,锻造得精美而且有锯齿的大明银元受到了商人们的热烈欢迎。

    而同时进入欧洲的还有大明的金币,金币也是半两重,一元金币相当于十元银币。大明金币比银币还要受欢迎,因为大宗交易时,用金币显然比银币要方便得多。波兰国王与王征约定,大明的借款以一半金币,一半银币的方式支付。而王征直接就拿出了十万金币先行交给波兰,做为第一期的借款。

    王征一共带了十万元银币,十万元金币。使团乘坐的是最大号的福船,倒是不担心一路上有人临时扮演海盗。这条大明号福船每到一地,都会引起轰动,和欧洲的船比较起来,大明号显得有些笨,速度稍微会慢一些,上下船不大方便。但是它大呀,它平稳呀,它火力猛呀。在经过非洲西北角时,有两艘没有旗号的战船缀上了它,结果被大明号几炮便打得桅杆起火,明军将两艘船上的人杀得干干净净,然后把船上的东西搬得一干二净,放火烧船了事。当然,这两艘属于西班牙人的战船事件被明军记在了心里,等着回国后会报告上去,由皇帝决定如何处理。

    波兰之后,便只有一个国家了:瑞典。瑞典是北欧强国,几年前,瑞典最著名的国王,被称为狮王的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去世后,他的女儿克里斯蒂娜女王继位,被称为女孩国王。这时候瑞典的实际控制权在瑞典首相阿克塞尔乌克森谢纳手中。

    狮王自视为新教的保护者,和波兰,罗刹国,德意志各邦国都进行过战争。新教的教义主张人人都可以和上帝直接对话,不需要通过中介,也就是神职人员的存在已经不再是必须的了。朱由校很喜欢新教的教义,所以在他的信中,首先就表达了对于新教的支持,这一点立刻就得到了瑞典首相阿克塞尔乌克森谢纳的好感。

    而朱由校接着要求与瑞典结盟,共同对付罗刹国时,阿克塞尔乌克森谢纳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他也明白远交近攻的道理,如果大明从罗刹国的另一边攻击,那么自己要面对的罗刹力量就会大大减少,而且瑞典并不需要付出什么,这样的好事只有傻瓜才会不答应呢。

    王征留下了十个学生,要求把他们安排到瑞典的炮兵部队实习,以学习瑞典炮兵的先进技术,也得到了瑞典人的允许。瑞典炮兵是当时欧洲最强的炮兵,不说火炮的威力,只说炮兵的素质和完善的操典,都是有可取之处的。

    用了半年多的时间,王征的欧洲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大明首先与罗马教廷进行了交流,争取到了在大明的天主教的独立自主权。与欧洲强国都结成了友好的关系,而且和与罗刹国敌对的波兰及瑞典都结成了盟友关系。

    更重要的是,随行的锦衣卫和学生们,把一路上的地形,物产,风俗等各方面的情报都收集起来,这会成为非常重要的资料,以后对欧洲的研究及与欧洲各国打交道时,都会成为指导性的资料。当然,一路上能够看到的国内没有的书箱甚至杂志,都被他们买了下来,能够翻译的就现在翻译,不能翻译的则会在回国后交给翻译局,然后交给研究院来研究。

    按照计划,使团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从大西洋前往美洲,然后从美洲南端返回南洋,再回到国内,进行一次环球旅行。不仅仅是朱由校要把地球是圆的这一观点深入人心,他们还要在美洲探视大明将士,抚慰殷地安同胞,加强两地之间的联系。

    虽然有了足够的海图,还是费了很长的时间,使团才来到明军在美洲最大的基地——华夏城。

    周延儒和胡琴斋,耿仲明等人正好都在华夏城,正在商议如何从华夏城攻击西班牙人的战略。现在美洲已经有了明军一万三千人,大明移民十万五千多人。而殷家人更是高达五十多万人。从最南面的洪武城到最北面的万历城,距离可达八千多里。

    这么大的地方,即使现在都只是开发沿海的地区,这人数也实在是太少,除了一些城市,其它的地方很不容易见到人。好在这些地方粮食充足,气候适宜,国内的移民在满足了北方的需求后,将会有大量移民来到这里,到时这里就会很热闹了,据周延儒估计,按照陈厚甫得到来自移民指导局的消息,两年以后,大明移民的人数会超过殷家人,达到一百万左右。

    王征带有圣旨,大明决定封桑格为殷家大首领,统辖所有美洲西海岸的殷家人,而其它的殷家人头目也分别被封为首领,各自管辖一块地方的殷家人。这是大明为以后的移民工作做准备,移民多了以后,有可能会与殷家人发生一些利益冲突,现在先把殷家人划成一地一地了,方便以后进行管理。

    而皇帝吩咐王征,要好好地看一看巴拿马,并且让人把附近的地图画出来,对地理地质情况进行考查,当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占领这块地方,是完全占领,除了大明人和殷家人,不能够有别的人生活在这块地方。

    明军按照皇帝陛下画出来的草图,找到了这块叫做巴拿马的地方,这里已经驻扎有一队西班牙人,不过人数较少,被明军击败后,通过审讯才知道,西班牙人也在这里考查准备开凿运河。于是西班牙人勘探的资料都成了明军的资料,而明军也在巴拿马近大西洋一侧修建了一座城,按皇帝命名的顺序取名为永乐城。

    王征带来的地理科学生仔细考察了此地的情况,画出了较为精确的地图,并且认为这里根本没有开挖运河的基本条件。因为这里是一大片热带雨林,潮湿闷热、丛林密布、交通闭塞、地形复杂,要想开挖运河,首先要改变这里的基础设施,这显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就说移民吧,美洲西岸有大量的土地,会有谁愿意在这毒虫密布,气候炎热的地方来生活呢?除了两边靠海的地方,中间一百多里的地方,根本就不适合人类居住。

    不过这与王征没有什么关系,而且皇帝也不是现在就要开凿运河,但是这块地方是必须要占领的。永乐城因为临海,西班牙人随时可能会进攻,所以胡琴斋在这里驻扎了三千士兵,安置了大量的火炮,由耿仲明亲自守在这里。

第617章 使团归来() 
一百多年前,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明确提出了开凿一条中美洲运河的主张,西元一五三四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下令对巴拿马地峡进行勘查,西班牙人沿着山脊用鹅卵石铺出了一条穿越地峡的驿道,算是为开凿作了准备。只是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是科技还是人力,一时都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王征看着这条驿道感慨良久,西班牙人倒是做了一件好事,让大明的军队现在可以从这条驿道直接前住对面的大西洋沿岸,但这条狭窄的驿道在茂密的从林中显得极为渺小,一里以外便看不到前路了。如果真的准备在这里挖一条运河,那需要的银钱和人力都是极为庞大的。

    不过他对机械一直有兴趣,曾经被铁道部聘请为特邀专家参与到了很多铁道的勘探和修建工程。以他的目光看来,如果在这个地方修建一条铁路的话,不会费太大的力,而且效果应该会很好,因为两边大洋的船所运的物资,不用再转到最南边。而且万一有一天准备开挖运河的话,倒也可以用来运输人员和物资。

    他只是有了这样一个想法,然后便将这个想法记在笔记上,准备回去后禀报给皇帝陛下。至于皇帝陛下是否会采纳这个建议,那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使团离开了永乐城以后,便一直向西走直线回国。总算没有遇到太大的风浪,一般的风浪大明号还不放在心上,终于在一年多以后回到了泉州。

    在泉州稍事休息,船队向北几天便到了天津,然后大家换了一艘奇怪的没有风帆的船,向京城而去。

    王征看着来接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