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启 >

第76部分

大明天启-第76部分

小说: 大明天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象升不动声色,等汉军和甲兵到四十步时挥了挥手,竹哨声响起,火铳声跟着响起,甲兵和汉军又倒下一片。

    阿拉吉大喊一声,一群甲兵又冲了上来,先将手里的阔刀甩剑标枪什么的扔了出来,然后拿着武器开始冲锋。

    如果是射箭可能对近卫军的威胁还会大一些,因为板甲还在试验阶段,头面和结合部中箭的可能性会比较大,而现在用投掷武器,只要射过脸部,避过标枪就基本没有问题了,阔刀甩剑对铁鳞甲是没有办法造成伤害的。

    甲兵冲到二十步时,竹哨声又响起,甲兵又随着火铳声倒下一片。

    卢象升叫道:“白刃战。”

    近卫军士兵将火铳端起,向前走去。阿拉吉狂笑一声,心想你用火铳我还有些忌惮,你想用肉搏战,那如何是我女真勇士的对手。

    他拿着大刀,狞笑着冲了上来,朝着一个近卫军士兵奔去,那个士兵端着枪也冲了过来。阿拉吉看着那小小的刺刀,心里鄙夷着,一刀就可以砍断的东西竟然还想要伤害到老子,没门。

    眼看两人就要接触,那近卫军士兵却顿了一顿停了下来,阿拉吉以为他害怕了,于是更加狰狞地笑着举起了刀,却见那士兵将火铳口对着他,扣动了扳机。

    一团火光闪现,一颗铅弹从他的左眼穿入,再从耳后钻了出来,阿拉吉的右眼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不是要来白刃战吗?为什么竟然还是用火铳呢?

    满脸不甘心的阿拉吉倒在地上,杀死他的近卫军老兵确认他已经死透后,又端着火铳向前冲去,一刀刺入了一个甲兵的脖子,然后使劲向后一抽,一道黑血标了出来,那个甲兵捂着脖子慢慢地软倒在地。

    近卫军都是装好子弹后再去刺杀的,在开始拼白刃前都会放上一火铳,这样就占了很大的优势,而第一师的士兵大半都已经达到二级刺杀标准,辽东来的新兵更是怀着国仇家恨,拼得尤其凶猛。

    后金甲兵见首领已死,气势就先一跌,在与近卫军的白刃战中又发现并没有占什么优势,气势又再一跌。气势这东西无形无质,但在战斗中的作用却是极为重要。而敌对双方,一方跌则另一方一定会涨,所以近卫军气势如虹,很快就将后金甲兵打得狼狈不堪。

第154章 计划有变,要守海州() 
而汉军中有些心思活络的人就开始寻思了,明军进攻海州,一般来说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通过辽西走廊从耀州而来,一种是取下了金复盖州,再从耀州而来。而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说明现在形势对后金极其不利。

    更重要的是,明军竟然敢和后金进行野战,这在萨尔浒之后已经很少出现敢和后金野战的明军了,而现在明军来但敢战,而且看情势就会战胜,并且明军现在来的都是骑兵,后面一定还会有步兵,那说明海州已经不可能守住了,那要早做打算才好。

    其实一般来说,投降做汉奸的人,并不是天然就是坏种就是想要反对自己的民族的。他们或者是被迫加入敌方,或者是主动加入敌方,或者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本国,对本民族的前途不再看好,在国家民族衰弱的时候,他们没有魄力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之变得强大,于是就选择了相对来说最简单最容易的方法:投靠强者。我们可以谴责他们卖国什么的,但依附强者是人的本能,这是没办法的。

    那么当他们发现强者其实并不是那么强的时候,自己的母国母族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了的时候,他们当然会为自己为家族的前途命运来考虑,是不是可以弃暗投明呢?

    海州的汉军统领是游击陈离远,他是在沈阳之战后投降后金的,当时沈阳已经被后金攻下,他作为沈阳周边堡里的游击,见识了后金兵剽悍的手段,心里充满了绝望的情绪,所以投降了。

    现在他发现原来大明的士兵并不都是象自己一样的鱼腩兵,还有如此厉害的部队,更有如此厉害的火器,那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大明会怎么对待这些曾经背叛过大明的军人呢?

    卢象升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见后金甲兵的失败已经是意料中事,他下了一个命令:“喊口号。”

    骑兵营中嗓门最大的也是骑兵一营的营长王承敏闻声大叫道:“皇上有旨,汉军投降既往不咎。”其它士兵也跟着大叫:“皇上有旨,汉军投降既往不咎。”

    这句口号终于将陈离远的顾虑全盘打消,他一枪将旁边正与近卫军拼刺刀的一个甲兵的头颅刺中,大叫道:“兄弟了,我们反了呀。”

    他作为海州主将,平日里对部下还算不错,也不多拿多占,更不会欺压良善,所以部下都很服气他。他这一叫,大多数汉军立即跟着反水,后金甲兵见势不妙,转身就逃,只是本来就夹杂在汉军之中,一时四面皆敌,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很快后金兵就被杀得差不多了,少数几个跑得快的向海州城跑去,后面跟着一大堆想抢功劳抵罪的汉军,还没跑到城门口就被人瓜分了。为什么说瓜分呢,因为大家都想证明自己杀了建奴,所以有的拿着一条腿,有的拿着一只手,当然,拿着头颅的是最得意的。

    后金甲兵已是倾巢而出,城里守军全是汉军,所以现在城门大开,欢迎近卫军进城。

    卢象升看着跪在面前的陈离远说道:“陈将军,你们的刘总兵已经献了复州盖州金州,你能献海州,可是大功一件呀。”

    陈离远大喜道:“小的一时糊涂,降了建奴,只求能稍微减少罪责,功劳是不敢当的。”

    卢象升作势怒道:“皇上说过既往不咎就是既往不咎,你的罪责在你反正的那一刻就已经洗清,朝廷是不会埋没你的功劳的。”

    陈离远更是欢喜,叩头道:“请将军进城。”

    卢象升点了点头,当先骑马进了海州。王承敏不敢托大,紧跟在他后面,等到进了城门,就立刻纵马跑到卢象升的前面。

    卢象升笑道:“不要担心,此战建奴已全灭,汉军你不用担心,没有人会在这时候作死的。”

    陈离远本来远远地跟在后面,进了城后,他小跑几步来到卢象升旁边道:“将军,可要先到海州府库看看?”

    卢象升道:“海州府库建奴没有搬光吗?”

    陈离远笑道:“建奴即使放弃金复盖三州,也不可能放弃海州,海州离鞍山辽阳都太近,从这里到鞍山一日可达,所以府库没有搬走多少东西。”

    卢象升等人来到海州府库,陈离远在前面带人将大门打开,卢象升走了进去,只见一库库的麦、米、豆,装得满满当当,甚至还有半库铜钱,一库火绳火铳,一库刀盾,半库铁甲。

    陈离远看卢象升迷惑的样子,于是上前道:“粮草是今年收上来的,至于兵器衣甲,都是原来海州旧有的东西,建奴不喜用火铳,所以一直在这里生锈呢。”

    卢象升点了点头,心里却明白,又要把辽民迁走,又要把这些东西运走,时间是绝对不够用的,看来计划必须改变了,海州不能放弃了,至少在搬完这些东西之前是不能放弃的。

    他叫过王承敏道:“派几个人去盖州,让炮营分两个局过来,顺便让二旅加快行动,我们要死守海州。”

    王承敏自去安排不提。卢象升转而对陈离远道:”陈将军,让你的人先守好府库,然后将本地的士绅找来,我们一起商量一下以后的行止。“

    陈离远听到我们两个字,骨头都要酥了,立刻让人传令下去。卢象升又冲他招了招手道:”陈将军先带我看看海州的城墙吧。“

    两人登上城墙巡视了一遍,卢象升发现海州城防完好无损,很是奇怪,于是询问陈离远为何会是如此。

    陈离远吞吞吐吐地说道:”当日建奴势如破竹,海州城根本没有抵抗就投降了。“

    卢象升叹了一口气,却没有再说。两人回到海州卫所,王承敏已经等在门口,陈离远的部下已经将本地有名望的士绅都召集来了,在卫所的大厅中正等着他们。

    卢象升一进门,大家都跪下开始叩头,一起叫道:”辽东失国之人,盼天兵前来如禾苗之望甘霖也。“

第155章 撤海州辽民() 
卢象升心里鄙夷,却立即上前扶起前面的老人道:”皇上说,因国事纷繁,所以我们来迟了,还要请各位父老原谅呀。“

    老人连忙说道:”当不得,皇上日理万机,臣等明白,今朝廷大军能来解救我等,实乃臣等的福气。“

    卢象升很奇怪他自称臣,于是问道:”还未请教父老姓名?“

    老人得意地拱手道:”老夫徐大进,万历十五年中举,曾任过徐州丰县知县。“

    卢象升心里更是鄙夷,却还是笑着道:”原来是徐老明府,失敬失敬!“

    王承敏却极不高兴,开口道:”我们师长是天启二年探花郎,曾任侍读学士。“

    徐大进极为尴尬,他以为卢象升是武将,他身为举子,还做过一任知县,当然是有资格在武将面前倚老卖老一番的,不想对方却竟然是探花,那他这个举子虽然资格老,却是远远比不上的,按规矩,是要大礼参拜的。

    他作势就要跪下重新见礼,卢象升连忙扶住他道:”老明府不可如此,象升不敢当此大礼。“说罢狠狠地瞪了王承敏一眼。

    徐大进跪不下去,只好作了一个揖。卢象升拱手还礼后说道:”今日召集老明府和各位士绅前来,是有要事相商,还请老明府能助象升一臂之力呀。“

    徐大进连连点头:”卢学士但有吩咐,老朽莫敢不从。“

    卢象升点点头道:”那象升先谢谢老明府了。“

    卢象升走到案前,先扫视了一眼众人,见众人都凝神静听,于是开口道:”今日召集各位父老,是因有一事相询。皇上命我近卫军第一师前来辽南,乃是解救各位受苦受难的同胞。但如今建奴势大,我近卫军新练之军,只怕守不住海州。“

    这话一出,可就炸了锅了。有一人出来说道:”朝廷军队拿下海州,又不能守海州,那何必拿下呢?你们走了建奴回来,那哪里还有我们的命在。“

    卢象升道:”所以才想请各位随我们迁到复州以南甚至到山海关内,待我们彻底消灭建奴后再回到辽东。“

    那人道:”我祖宗坟茔都在此地,我生于此长于此,我按照朝廷的要求交税纳粮,结果朝廷把我们丢给建奴,这不是我的错,我不愿意离开。“

    徐大进大喝一声道:”徐明胜,朝廷丢了辽东,是因为奸臣当道,你怎么能怪朝廷呢?圣天子任用贤能,自然会将蕞尔蛮夷一举扫平,到时再回到辽东,不就行了吗?就你事多,你再啰嗦,爷爷我打死你。“

    刚才还振振有词的徐明胜低着头,不敢再说话。徐大进转头谄媚地对卢象升道:“学士,我们一定支持朝廷的方略,南迁到复州,待我大军打败建奴后再回来。”

    卢象升满意地道:“圣上说过,人是最重要的,先把人救出来,有了人才会有一切。大家放心,很快我们就能回到家乡了。”

    少了徐明胜捣乱,这下大家都没有了什么意见,很快卢象升就和大家达成了一致:将体积小而值钱的东西先收起来,然后是粮食,除了带自己路上所需外,都可以卖给近卫军,由近卫军统一运送到复州。当然如果交通工具足够,也可以自己运输到复州。

    其它不能带走的东西,都尽可能地烧掉或者掩埋,但粮食不准埋掉,以防建奴能找到。

    如果有青壮愿意加入近卫军队伍的,也可以自愿报名,经过审查后允许暂时加入辎重营中,如果表现良好,以后优先进入近卫军正兵营。

    和这些士绅们先打好招呼,那其实就等于给大多数人讲明了情况,再加上卢象升派出骑兵在各个乡村里进行动员和宣讲,基本上可以让所有人都明白当前的形势,让他们思考后做出选择。

    各位士绅散掉后,卢象升又看了陈离远整合的汉军,将他们暂时编成近卫军第一师辎重营。一天多以后,第二旅旅长杜光亭带着炮兵两个局赶了过来,卢象升这才放下心来,立即布置各个部队的防守地段,炮兵分散到四面城墙,特别是北方城墙,堆上了一个整局的炮兵。

    第二天开始,海州的民众开始出发,向遥远的复州迁徙。近卫军专门派出辎重人员进行指导,并安排好住宿和饮食等方面的问题,据估计,愿意前往复州的辽民能在十天内运完。

    当然,还有部分人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离开故土,即使近卫军,各地乡绅来劝,也不改变主意,这些多是一些老人,如果用强,极有可能就会造成以死明志的情况,这让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