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启 >

第87部分

大明天启-第87部分

小说: 大明天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承宗问道:”如果我们现在进攻澎湖,可有胜算?“

    下首的福建总兵俞咨皋起身回道:”阁老,前日都是红毛来犯,我等以逸待劳,所以取得胜绩,如果主动进攻澎湖,只怕难以取胜。“

    孙承宗沉下脸来道:”俞总兵,本官接到的消息是贼只一千人,这样都不能胜吗?“

    俞咨皋大冷天的汗都出来了:”回阁老,我福建水军已经有十三年没有造过一艘新船,原来的船也一直没有修缮过,水军士兵操练少,所以“

    孙承宗打断他的话道:”为什么没有造过新船?“

    俞咨皋看了看南居益求援,南居益叹了口气道:”我福建多山,收益本就少,而朝廷所拔银两连水军饷银都供应不了,实在不能怪俞总兵。“

    孙承宗点了点头:”原来如此,皇上说大明皇家银行在福建开设分行,并且拔给福建水军共三十万块钱,先满足饷银,总不能要兵士饿着肚子去打仗。然后修缮船只武器,等陈千总回来后,我们再决定行止。“

    孙承宗第二天就亲自前去巡视水营,确实如俞咨皋所说,水军的船都是旧船,不管是船上的器械还是甲板,都是破破烂烂,船上连火炮都没有。

    孙承宗问道:“荷兰人的船不是都有火炮吗?你们没有火炮怎么和他们拼。”

    俞咨皋眼泪都要掉下来了:“我们用小船纵火,然后用水底龙王炮埋于敌船必经之路上,这样才沉了敌人一艘船。”

    孙承宗安慰道:“皇上已经命人将火炮装在大船上,在天津卫实验好以后,就会运来福建,皇上说,应该比荷兰人的火炮大一些,在对射时会占优势。”

    俞咨皋大喜,上次与荷兰人交手,如果不是凭借熟悉地形,然后手下用纵火船引诱敌船改航到水底龙王炮埋藏之处,只怕早就被荷兰人的火炮将所有船击沉了。自己有了火炮,那就不怕了。

    孙承宗对士兵倒是很满意,士兵们精神状态很不错,虽然衣服破烂,但兵刃保护得很好,并没有出现生锈的情况,至于火铳则数量较少,也全是旧式的火绳枪,朱由校让他来的时候带了一千枝无刺刀的燧发火铳,一千柄带护手的钢刀,应该可以装备这支水军了。

    视察过后,孙承宗对俞咨皋道:“火炮运来应该还有些时日,但本钦差带来了一千新式火铳和钢刀,俞总兵先选取作战勇猛的士兵先训练一下新式火铳,到时应该可以增强战力。”

    俞咨皋道:“陈千总手下是水军中的精锐,可以将新武器发给他们先用。”

    几天后,陈士瑛回来了。他向钦差大人等人汇报了整个过程:“属下于去年受巡抚大人派遣前往巴达维亚,坐的是洋商黄合兴的船,我们来到三角屿,遇到了四支夷船,他们说他们的王已经往阿南国去了,所以属下去宣谕没有得到回音。荷兰人要发五支夷船直抵澎湖,以求通市,黄合兴阻止了他们。然后和他们一起来到大泥,我们去谒见大泥王,大泥王说,要从各地发船前住澎湖,若不允市,则必动干戈。”

    (阿南国即是荷兰国,大泥是现在泰国北大年,所谓的大泥王是指荷兰驻当地的官员。)

    孙承宗道:“圣上有旨,可以同意荷兰人的通商要求,所以陈千总派人去澎湖,要他们先让能说得上话的人来此地,我们商谈通商事宜。”

    南居益和俞咨皋都很奇怪,南居益问道:“真的要和他们通商吗?我还以为是要和他们打呢。”

    孙承宗笑道:“先要谈得拢才行,谈不拢还是要打的,所以做好两手准备,皇上说,不打一下,只怕他们不会同意我们的条件。”

    于是陈士瑛派人去澎湖宣谕,而这时天津卫发来的四艘宝船终于来到了厦门。宝船就是大型的福船,是一种尖底船,底尖上挑,首昂尾翘,树2桅,舱3层,船面设楼高如城,旁有护板。

    船首有两座二十四斤炮,船舷每边是十座十五斤炮,每船有火铳发射位共一百个,弓箭位四十个,冷兵器位若干。每船可载船员五百人,吃水可达十三尺(四米多)。

    这四艘宝船是朱由校登基后命令修建的,一共修了八艘,现在拿了一半来到福建,可见朱由校对澎湖和台湾的重视。

    送宝船来的是近卫军水军副统领郑咤,他带了四百水兵,专门负责操纵福船。到厦门后,船就要交给福建水军了,他们将乘两艘沙船回去。

    而俞咨皋不想他们回去,因为福建水军已经有一百多年没有用过福船了,他去找孙承宗,要求将郑咤等人留下操纵福船。

    孙承宗道:“他们以前也没用过福船,不是也一样把船开到了厦门吗?”

    俞咨皋道:“他们只是航行,并没有作战,而我们要和荷兰人作战,我们福建水军根本连开船都做不到呀,他们至少有这一路的经验呀。”

    孙承宗沉吟半晌道:“那好,但是你要让人跟着学习操船。他们现在属于近卫军,我是兵部尚书也没资格调动他们的。先让他们协助你们训练,我会上折子和皇上说明的。”

    郑咤听说可以留在福建时其实是很高兴的,因为现在辽南基本上是与建奴对峙,并没有大的战事,而且近卫军在辽南只是运送士兵和军器,他都有些无聊了,现在能参加战斗,他正是求之不得。

    于是陈士瑛带着手下跟着郑咤进行宝船的操作训练,而对于郑咤来说,正好近卫军水军以后也要加入宝船,先练好到时上手也会容易得多。

第178章 谈判(一)() 
莱尔森收到陈士瑛传来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立即派人送信到巴达维亚,然后让他手下的商人梅尔德尔特前去厦门探听条件。

    梅尔德尔特来到厦门后,恭敬地前去拜会孙承宗。不想在钦差营帐外就被陈士瑛拦住了,他俩认识,陈士瑛直接对他说道:“你走吧,换个人来吧,钦差大人要你们能作主的人。”

    梅尔德尔特闹了个大红脸,不甘心地说道:“你们有什么条件总要先说一下呀,我才好回报给莱尔森先生呀。”

    陈士瑛鄙夷道:“这事只怕莱尔森也作不了主,还是等巴达维亚来人了再说吧。”

    梅尔德尔特没办法,人也没见到就灰溜溜地回去了,莱尔森听了他的报告后说道:“这次只怕是真的愿意和我们通商了,不然不会这么强硬。”

    这时旁边的一个中国人说道:“将军,只怕大明这次也会提出苛刻的条件呀。”

    这人是李旦的手下许素心,他一直代理中国与荷兰的贸易,荷兰人只能从他手里高价取得货物,由于他要价太高,所以荷兰人才如此期盼与中国的直接贸易。

    许素心数钱数得手抽筋,当然不愿意看到大明与荷兰直接通商,所以想要阻止两方的和解。

    莱尔森道:“要做成一件事,却又想一点代价都不付是不可能的,现在他们愿意谈,这就是个好事。”

    十几天后,巴达维亚总督特使纳茨来到了澎湖,稍做休息后,即带着通译前住厦门。

    历史上纳茨就是第一任荷兰驻台长官,孙承宗听说是总督特使,便答应接见他。

    纳茨进了钦差营帐,按照他们的规矩行礼。陈士瑛在旁边斥道:“跪下行礼。”

    纳茨道:“见我们的王我们都是如此行礼的,我们不会行跪拜礼。”

    孙承宗摇了摇手道:“夷人如此行礼就算了,不要对他们要求太高。”

    纳茨起来后道:“谢谢钦差大人如此明理,我们总督派鄙人过来,是要和钦差商议通商之事。”

    孙承宗笑道:“我天朝地大物博,根本不需要你们的东西,不过我们皇上怜惜尔等蛮夷,于是允许你们于我天朝上国求得精美之物。本来是要用进贡之法来赏赐于尔等,然我皇上聪明睿智,知尔等蛮夷不识礼法,才命我来与尔等商讨通商之法。”

    他左一个蛮夷,右一个蛮夷,通译当然只能翻译成你们就算了。但孙承宗话中浓浓的鄙视意味,还是能听出来的。

    纳茨心里自然明白,孙承宗的意思是大明根本不需要和荷兰人的贸易,只是怜惜他们才放下架子与荷兰人通商的,那荷兰人当然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他咳嗽一下说道:“我荷兰在巴达维亚拥有战船千条,大军十万,可以保证从中国到巴达维亚的海路通畅,这是我们回报中国大皇帝的。”

    说完他看向孙承宗,却见孙承宗正合着眼睛,一动也不动。他小声地叫道:“钦差大人,您觉得如何?”

    孙承宗睁开眼睛道:“就这样?”

    纳茨心里打鼓,谈判中先出条件的处于不利地位,但现在是荷兰人求通商,所以他没有办法,于是试探着问道:“如果中国大皇帝有什么要求,也是可以提的。”

    孙承宗没有直接提条件,而是问道:“特使觉得你们有什么东西是我们没有的呢?”

    纳茨回道:“钦差大人已经说过中国物产丰富,不缺什么东西。”

    孙承宗想不到竟被这个蛮夷呛了一回,不过他反应灵敏,说道:“确实,我大明不需要你们的东西,不过你们有些新奇的玩意,虽然没有什么用,但偶尔玩一下倒也有些趣味。”

    纳茨掏出怀表道:“这个东西可以计算时间,准确而且方便,如果钦差大人有兴趣,我们可以提供给你们,一支五百两银子。”他见过大明人用过的计时工具,既不方便,又不准确,觉得这个倒是可以赚它一大笔。

    孙承宗慢慢地从袖袋里掏出一支装潢精美的怀表道:“特使说的是这种东西吗?”

    纳茨看着那明显比自己手里的要高几个档次的怀表,默默地将怀表又揣进上衣口袋里,然后说道:“恕我愚昧,我实在是想不出有什么东西会是贵国皇帝感兴趣的了。”

    孙承宗笑道:“特使先生,我听说你们的船造型别致,如果皇帝见了,说不定会很高兴,不知道可不可以给我们几艘玩玩?”

    纳茨回道:“这个没有问题,我荷兰小船是欧洲都有名的,可以给皇帝陛下提供几艘。”

    孙承宗摇摇头:“不是小船,是三桅大船,你们不是战船千艘吗,送五艘就可以了。”

    纳茨牛皮吹过了头,却没法否认,于是说道:“我军战船破旧不堪,怎么能把这种烂船献给皇帝呢?不如由贵国提供材料,我们造好后再送给皇帝陛下,您觉得怎么样?”

    孙承宗想了一会道:“送给皇帝的船,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你们造船的过程必须要有我们的人监督,而且你们要先提供图纸,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不准有丝毫变动,这样才行。”

    纳茨反驳道:“图纸提供给你们,不如就由你们自己造不是更好?”

    孙承宗道:“那是不同的,我们要造出原汁原味的荷兰船,船我们不是没有,你刚才来的时候应该看到了我们的大福船,我们是要给皇帝陛下看个新鲜,所以还是由你们制造的好。”

    纳茨根本没有想到孙承宗要的就是造船技术,因为明朝的福船也不会比他们的三桅船小,他只以为孙承宗想要用新鲜东西奉承他们的皇帝,所以就答应了。

    而荷兰的三桅船其实并不比中国的福船更大,相反还会小些,但对于外海航行来说,荷兰人从卡拉克船进化而来的三桅船更适合一些。

    当然,最重要的不是船,而是航海技术,所以孙承宗又说道:“皇帝陛下命令我们前往巴达维亚,而我们的观星术没有经过外海的检测,还需要你们协助才行。”

第179章 谈判(二)() 
纳茨满口答应:“请钦差大人放心,我们会专门派领航员跟随你们一起。不用担心导航的问题。”

    孙承宗摇了摇头:“不,不,不,我们不愿意把这生死攸关的问题交到别人手里,所以我们需要你们的导航术,拿来与我们的观星术对照才行。”

    纳茨摇摇头,导航术是航海中最重要的技术,这东西如果让中国人掌握了,那就可能没荷兰人什么事了。

    孙承宗开始循循善诱了:“特使,我们只是想要验证我们的观星术是否正确,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都不答应,让我很怀疑你们的诚意呀。”

    纳茨不确定地看着孙承宗,想要从他脸上看出些端倪,孙承宗满脸诚恳地说道:“特使应该知道,我大明一直是禁海的,一直到隆庆年间才开海,我们不需要去各处贸易就能满足所需,我们皇帝其实还想要禁海呢。”

    纳茨想了想说道:“这事太大,我要回去请示才行,不知道钦差大人还想要什么,一并说出,我好汇报给总督大人。”

    孙承宗问旁边的陈士瑛:“你去过巴达维亚,你看看红毛还有些什么东西比我们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