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大明星 >

第78部分

汉末大明星-第78部分

小说: 汉末大明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帝听了,默然无语,道理他算是明白了,陆康这番言论他算是听了进去。

    张让听了,却是吓了一跳,他根本没想到自己的主意回带来如此可怕的后果。张让再次噗通一声跪倒于地,向汉帝磕头求饶道:“陛下,奴婢实不知会有如此后果,陛下恕罪啊,陛下恕罪啊。”

    汉帝挥了挥手,让其起来,“行了,阿父,罪不在你,你也是考虑不周。”然后汉帝转向陆康,郑重的点了点头,“陆爱卿所言,朕明白了,多亏有陆爱卿及时指出,放免我大汉有失,否则朕罪过大亦。”

第五十九章 南宫大火(五)() 
“陛下英名。”陆康见汉帝如此,心中倒是一定。

    张平听得云山雾绕,不太明白,虽然陆康的话他都听明白了,但他对大汉的田制实在是不了解,因此一脸茫然。

    “陆爱卿,既然此法不行,却不知你还有何主意啊?”汉帝见此法行不通,便向陆康问道。

    “这。。。陛下,臣一时无甚办法。”陆康一个御史中丞,挑刺可以,赚钱?那当真是举手无措。

    “张爱卿,不知你可还有什么好主意?”汉帝不由又看向了张平,心中此时已经把张平当做了救命稻草,指着他给个好办法。

    张平心里卧了个大艹,却不得不硬着头皮说道:“陛下,臣闻明帝时,佛家修建庙宇,其费皆由信徒所出,而庙宇成时,立碑留字,将捐赠信徒之名刻与其上,以彰显其功。陛下不若,昭告天下,捐款修建宫殿,殿成后将捐款者之名立碑刻与其上立于宫门之前。陛下以为如何?”

    其实这主意和刚才张平说的还是一回事,只不过将封爵赐勋换成了刻碑留名而已。

    灵帝听了略一思索,抚掌哈哈大笑,“妙,妙,妙,爱卿不亏朕之股肱,此计甚妙。”

    堂下众臣这回却不好说什么,这不过是立个碑而已,也挨不着谁的事,倒是无可无不可,反正出钱的不是自己。这会再没人出来反对,此事也算就此定下。

    。。。。。。

    “国师大人,请留步。”下得朝来,却有一人来到张平身前。

    张平转头看去,却是大司农周忠,忙拱手道:“周大人,不知唤我何事?”

    “国师大人今日所提众筹之法甚妙,我想向国师大人请教一二。”

    “周大人客气。那不若随我到府上一叙?”张平邀请道。

    周忠大喜,忙不迭的答应。

    你道张平为何如此热情邀请周忠,是想拉拢于他吗?非也,张平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之前见到了周忠的侄子周瑜,如此名人张平怎肯放过,不说收归麾下,至少也要打好了关系不是。

    “要说这众筹啊,说白了就是集大家的钱办自己的事,但是还得让出钱的人得利,让人出得心甘情愿。因此,只要掌握两点:一是要有利可图,二是要让人愿意。”张平向周忠解释着什么叫众筹,当然这岂是都是张平的随口胡诌,至于真正的众筹是什么,他哪知道,再说就算不管他怎么胡说,还不是他说什么是什么?

    周忠听了却不住的点头,从中领悟学习到不少。

    “嘉谋兄可是还有一弟啊?”

    周忠不知张平怎么聊的好好的突然问起自己弟弟来,但还是答道:“永安怎知?我确有一弟,叫做周异。”

    张平微微一笑:“上元节那日,有幸与令弟相遇,聊了几句,甚感投缘,当时提起嘉谋兄,所以有此一问。”

    周忠却是未曾听弟弟周异提起此事,不由有些惊讶的笑了笑,“原来如此,倒是有缘。我这弟弟偶尔有些书卷气,还望国师多多见谅。”

    “对了,永安那日祭天当真是道法高深,艳惊四座啊。让我看了心生仰慕。不知永安可否为我讲讲这道法?”

    “哪里哪里,我这不过是些小道,哪及周大人这般经纬之才,掌大汉之粮帛。要说起这道法来,自是得从我道家的由来讲起。。。。。。”

    当下张平便向周忠讲解了道家由来、发展,太平道的创教理念,目标等等一些,直听得周忠双眼冒光,不住点头。

    张平将说得差不多了,这才开口道:“嘉谋兄,平有一不情之请,还请嘉谋兄成全。”

    周忠听张平介绍道家倒是听得心头兴起,此时见张平如此问,便拍着胸脯让张平但说无妨。

    “嘉谋兄,那日我巧遇令侄,觉得与我甚是投缘,更见其颇为机敏聪慧,更是心喜,因此动了惜才之念,想要收其为徒,不知嘉谋兄意下如何?”

    周忠听了,认真思索起来,这事按理说是个好事,更何况那日见了张平确实道法高深,让周瑜拜其为师到也没什么不好,而且以张平位居国师高位,若是结此师徒之谊,日后也能在朝中也能有所照应,与周家也是一臂助。只是自己那个弟弟,颇为固执不花,怕是未必会同意此时。还有瑜儿生性跳脱,若是不服管教闯出祸来反为不美。只可惜永安想收的不是晖儿。

    “能得永安垂怜,此乃瑜儿的福分。只是此事还需问过我弟周异意见,才能答复永安,还请永安见谅。”

    张平笑了笑,“我自省得,还请嘉谋兄帮忙转到我收徒之意。”

    “好说,好说。”

    。。。。。。

    周忠返家后立将此事告之周异,询问其意见。

    “兄长,这张平我倒是见过,看起来倒是有些能耐,只是其年岁尚轻,又有何本事能教导瑜儿,且道家之学如何能治世安邦,我欲携瑜儿往颍川一行,让其入颍川学宫就学。”周异有些不太愿意,倒不是看不起张平,只是觉得周瑜可以学到更好的。

    “贤弟糊涂,那日祭天仪式你是没见,我却是看到了,这张平确实道法高深,能请来天神,能招魂祈福。而且他现今得居国师之位,对瑜儿日后必然能有所照应,再不济其身后可是有一个教派,以瑜儿之聪慧,未尝不可承其衣钵,这对我周家发展而言不啻为一件好事。至于颍川学宫,所学乃是儒法两家,以瑜儿之跳脱,未必适合瑜儿。”

    “这道家更是讲究清静无为,怕是更不适合瑜儿吧。”周异翻了个白眼。

    “你。。。。。。”周忠气结,却依旧耐心劝道:“贤弟,如今年年灾祸,朝堂纷乱,大汉千疮百孔,我管陛下想要做文景二帝,复武帝雄风。如此之时,非是儒、法两家经义可治,反倒是这道家所学,倒是正合此时,汝不见景帝之尚黄老,武帝之尊太一,稳太平用儒家,治乱世用法家,养生息尚道家。陛下启用这张平十有八九便是起的这个心思,所以。。。。。。”

    周异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片沉思,“兄长莫要再说,且容我思虑思虑。”

第六十章 有徒公瑾() 
“天师,这张曼成着实可恶,不若请燕帅来。。。。。。”

    张平摆了摆手,止住了孙夏,他手指在桌上敲打着。

    原来之前各地黄巾不信朝廷招安之言,年前张平又亲笔写了书信派了人去劝说各地黄巾,却一直没有回复。直到今日孙夏送来了最新的消息,乃是荆州张曼成在荆州发檄文言称张平乃太平道叛徒,又自号太平道上天使,乃太平道正宗,号召天下黄巾响应,诛除黄巾叛徒张平。

    要说此时黄巾军的势力,除了占据荆州的张曼成,还有青州的张牛角,霸占汝南的刘辟,远处益州的马相,以及和翼州毗邻的幽州程远志。这几大势力至今也未回应张平,却也没有抗拒,显然实在观望。如今见到张曼成的檄文,怕是要继续观望下去了。

    “燕帅那里可有消息?”

    “五日前,钜鹿来人报说一万精锐已整装待发,只待天师一声令下了。”

    张平点了点头。

    。。。。。。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张让的声音在德阳殿里回荡。

    “臣张平有奏。”一向在朝堂上装木桩的张平今日居然主动开口启奏。

    司徒杨赐一直闭着的双眼微微睁开,看了一眼张平。

    大将军何进也略有好奇的看了张平一眼。

    其余众臣也是小声嘀咕。

    “臣被陛下册封国师多日,并立我太平道为国家,臣心感激,今有黄巾余党,冥顽不灵,食古不化,打我太平道旗号行犯上忤逆之事,扰乱天下,臣心难安,臣请为陛下分忧允臣剿灭之。”张平一脸为国解难、为君分忧的肯定的说道。

    汉帝听了抚须笑道:“爱卿有此心朕心甚悦,朕允了,朕听闻你原先在钜鹿城中有些兵马,朕便为其赐名太平军,编制一万,封张燕为太平中郎将,校尉以下许你自行任命,着你领了前去平定这些黄巾余孽吧。”

    “臣谢陛下恩典,必不负陛下所望。”

    新晋的骠骑将军皇甫嵩冷冷得看了一眼张平,倒也没有说什么。

    。。。。。。

    “元绍,你速收拾准备,三日后我们便返还钜鹿。”

    “孙夏,你速派人传信钜鹿,让张燕整兵备战,待我到后即刻出兵。我走后府中一应事物由你打理,这朝中若有什么风吹草动,及时来报于我。”

    张平又唤来众弟子,“张一、张春,为师不日即将回返钜鹿,收复黄巾余党,我此去少则半载,多则数年,你二人带领众弟子在府中习文练武,莫要因为我不在而荒废了功课,若有所需,皆找孙夏即可,切记切记。”

    张平又忙感到蔡府向蔡邕道别,当然他最想要道别的自然是蔡琰。

    “琰妹,为兄不日便要回返钜鹿与太平军会合,今日特来向琰妹道别。”

    蔡琰双目微红,略带伤感,“兄长此去一路保重,小妹。。。小妹在雒阳等你。”说完,蔡琰掩面转身而走。

    张平先是愣了不下,不解蔡琰为何说的好好的跑掉,然后反应过来,呵呵的傻笑。

    。。。。。。

    “听说国师意欲收我为徒?”张平面前站了一个十岁少年,昂着头看着他,俊秀的小脸带着一丝傲气。

    原来是今日朝堂上见张平要出征,这一去不知经年,周忠顾不上再让周异考虑,直接将事情说与周瑜,然后带了他前来见张平。

    张平微笑着点了点头。

    “敢问国师,何以教我?”

    “你想学什么?”

    “我要学经天纬地之学,将相王佐之才,合纵连横之术,你教的了吗?”

    张平见其一副傲娇少年的样子,不禁好笑,但还是认真的看着周瑜,却没有直接开口回答而是先向周瑜解释起了收徒的原因:“上元节那日见你,觉得你聪慧机敏,因此起了收徒的念头,但收徒毕竟乃是大事,欲做我的弟子,不单单是聪慧就行。”

    周瑜刚才说的那些张平哪里会,但是眼见这么一个日后的大人物若是放过必然心有不甘。因此他只得另辟蹊径,先把节奏掌控在自己手里,就不信自己一个活了两世的人,还搞不定一个孩子。

    而张平的这一番举动,反而周瑜恰恰激起了他的好胜之心,他还真就吃这套。“那不知国师还还要求些什么?不妨说来听听。”

    张平见周瑜上钩微微一笑,“坚韧、毅力。”

    “坚韧?毅力?”周瑜听了不由撇嘴一哂,目露不屑。

    “你想学经天纬地,想学将相王佐,想学合纵连横,这些我都不会,即便是会,我也不会教你,这些不过人间小道,这世间随处可学。而我会的乃是天上大道,这世间能教你的屈指可数。”张平一副故作高深的样子。

    “何为天上大道?”周瑜明显已经被张平带入了坑中,不解的问道。

    “这大道乃是这世间万事万物之规律。”

    “那有何用?不是是些道理而已,既不能经天纬地,又不能将相王佐,也不能合纵连横,与我又有何意?”周瑜倒是不上张平的当,心里依旧想着安邦定国,纵横捭阖。

    张平笑着摇了摇头,“你若是明白了什么是大道,不说趋吉避凶、遇难成祥,就是坠星遮月,搬山填海,撒豆成兵也不过易事耳。与此相比经天纬地、将相王佐又算的了什么。”

    周忠却是听了目露精光,连连拉扯周瑜的衣袖,面上有些许焦急,想要其答应。

    周瑜脸上却摆明了不信,一副你就使劲吹吧,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张平见了也不生气,呵呵的笑道:“你且随我来。”

    张平带着周忠、周瑜来到院中开阔之处。

    “我知你不信,今日我便让你见识见识什么是大道。你可看好了。”

    说罢,双手并起剑指,在胸前滑动,嘴里念念有词,一番作势后,剑指向空中一指。

    周瑜先是见张平这一番都做,不知道要干什么,然后看张平定格在指向天空,便顺着其所指向天空中看去,结果天空中除了皎洁的月光与璀璨的星空什么也没有。就在他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