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舰队 >

第702部分

大明舰队-第702部分

小说: 大明舰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类似于今天规模的大朝会,正常情况是一年一次,除此之外就是多尔衮死去,顺治死去,康熙登基,以及出现各种重大变故才有大朝会。

    今天的大朝会,规模就是和一年一度的大朝会相当,京城内四品以上官员,还有一些四品以下但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官员全都到了。盛大的朝会,天色未明,隆宗门外的轿子就是一串一串的,灯笼更是点得星星点点,穿戴整齐的大小官员齐集,都等着上朝会呢。只是一张张大清命官脸上的颜色不是灰白就是铁青,不像是上朝会,而像是上刑场。

    一个又一个坏消息传来,之前是东路明军,也就是最强大的琼州军修建铁路,清军破坏铁路失败。之后是吴三桂北伐,洛阳一战,清军战败。然后是闯营出汉中,攻打宝鸡。

    今天的消息更是令人沮丧,宝鸡失守和吴三桂渡过黄河的消息同时传来,清廷官员已经感觉到大厦将倾的感觉。

    “看样子,大清真的快不行了!”站在台阶下的黄锡衮悄悄的对黄机说道。

    所有的人都在交头接耳,这大清真的是快完了。难道胡虏真无百年之运?大厦将倾,所有人都有不同的心思。

    “皇上驾到!”随着一声太监的尖细的嗓门,内心忐忑的大清忠臣们立刻山呼万岁,跪地而拜。

    只听到一阵脚步声响,有人在龙椅上落座,然后听到康熙用公鸭难听的的声音:“诸位爱卿平身,都平身吧!”

    大家都爬起来,偷眼瞧着极力拯救破败朝廷的康熙,就看见康熙一身朝服,坐在御座上面儿,年轻、满脸麻子的脸上面无表情,目光呆滞,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却像一个中年人了。再看康熙后面,布木布泰和苏麻喇姑居然都出来了!

    “巴海败了!王进宝也败了!”很明显,垂头丧气的康熙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这个所谓的千古一帝,都是满遗们给捧吹出来的。论政治斗争能力,康熙确实厉害,但是说文治武功,不要说什么千古一帝了,只能说是真实历史上的他运气好到极点。可是如今出了一个王羽,清朝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第一百六十一章 黄河大堤() 
“皇上!”纳兰站了出来,往前一步,拍打几下袖子,跪在地上,“奴才以为,朝廷要尽快派遣京师八旗救援巴海!巴海输在骑兵太少,若有五万骑兵,吴逆必败!”

    巴海骑兵数量少的缘故,其实也是清廷一味追求八旗新军,加强了火器却减少了骑兵,巴海的所谓八旗新军,大部分的火枪手其实都是包衣奴才,毕竟真正的满洲弓箭手不多,只能把包衣奴才训练成火枪手来弥补。

    目前的京师八旗,其实是原本的关外精锐八旗。关外精锐八旗入关后,只有一小部分跟着巴海去了河南,大部分跟去河南的都是由包衣奴才组成的火枪手和炮手。其余的关外八旗入关之后,都驻扎在京城。

    “皇上!”佟国纲也站了出来,跪地禀报,“奴才以为,不可操之过急,原京师八旗送去关外,又征战朝鲜,已两年有余!如今可以调遣他们入关平叛!朝廷还能调遣朝鲜八旗和朝鲜绿营入关助战!”

    觉罗勒德浑上前,跪地道:“皇上,调遣朝鲜八旗和朝鲜绿营入关至少需要三个月时间!恐怕三个月内,吴逆都兵临京师城下了!为解燃眉之急,不如先调京师八旗!”

    “不可!”佟国纲坚决反对,“吴逆势大,我军要击败吴逆,必须集中兵力!若是把京师八旗和朝鲜八旗分散了,岂不是给了吴逆各个击破的机会?皇上!奴才以为,我大清天兵应当集结所有兵力,在保定同吴逆决战!为表示我大清决战的决心,把直隶巡抚衙门也搬迁去保定!”

    “调遣兵马入关,巡抚衙门搬去保定,这都需要时间!巴海能挡住吴逆三个月吗?”纳兰提出一个疑问。

    三个月?所有的文武百官有人叹气,有人摇头,都觉得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若是不等关外和朝鲜大军,便贸然把京师八旗调上去,那还不是给吴逆各个击破?等到京师八旗覆灭了,再调关外和朝鲜大军给吴三桂送功劳?”佟国纲向着康熙一拱手,“皇上,奴才以为,分兵乃兵家大忌,如今我大清局势岌岌可危,唯有集中兵力,同吴逆展开一场生死决战,方可拯救我大清啊!”

    “可是巴海挡不住吴逆三个月啊!”康熙愁眉苦脸的摇了摇头。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中和殿大学士,图海图中堂站出来了。

    “皇上!”图海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奴才有一计,可以让巴海将军拖延吴逆三个月!只要拖延三个月,关外大军入关,可同吴逆在保定决战!”

    “什么计?”康熙大喜。

    “扒开黄河北岸大堤!水淹直隶南部地区!吴逆大军水陆并进正往封丘进攻。只要我军扒开封丘黄河大堤,即可水淹吴逆!”图海献策道。

    “图海!”王熙怒容满面的站了出来,“掘开黄河大堤,水淹直隶山东,你要害死多少百姓?这大水一淹,天下民心还能服我大清?吴逆又有水师,扒开大堤,吴逆也不会有多少损失!若用此计,我大清真完了!”

    图海跪在地上连连磕头:“皇上!扒开大堤虽然不能消灭吴逆,却能迟滞吴逆步伐!给我军争取到时间!此计是奴才出的,奴才愿意承担罪责!”

    “起来吧,图爱卿!”康熙道。

    后面的布木布泰却怒容满面:“图爱卿!此计不可行!这要害死多少百姓?”

    听了布木布泰的话,王熙连忙跪在地上连连磕头:“皇上英明!太皇太后英明!皇上和太皇太后惦记天下苍生,微臣谢过皇上,太皇太后!”

    “给巴海下旨,让他尽力拖延吴逆!再给达都下旨,让他火速带兵入关!”康熙点了下头说道。

    “有事上奏,无事退朝!”太监尖细的嗓门声再次响起。

    退朝之后,李引证让人偷偷去找图海:“图中堂,李公公找您。”

    黑锅总是要有人背的,当然不可能是康熙和布木布泰去背这个黑锅。掘开黄河大堤,阻拦吴三桂脚步这个计策,其实康熙和布木布泰心里都同意,只是他们不能准奏。

    图海见到了李引证之后,两人一番商议,图海道:“请李公公转告皇上和太皇太后老佛爷,这件事奴才一定会做得天衣无缝!”

    传圣旨的信使八百里加急,从京城赶往河南。八百里加急,日行八百里,圣旨从京城送到河南封丘,不过两日便到了。从退朝之后,康熙回去拟旨,图海又暗中见了信使,向信使交代了自己的口谕,然后信使出京。第三日傍晚,信使出现在巴海大营。

    圣旨上的内容很简单,只让巴海务必想尽办法阻拦吴三桂三个月。

    巴海摆出香案,接了圣旨之后,那信使把圣旨交给巴海,又压低声音道:“将军,图中堂令卑职转告将军一件事: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阻拦吴三桂三个月!只要三个月,朝鲜八旗和绿营即可入关!届时将军带人撤往保定。”

    这信使说话的时候,还往黄河大堤看了几眼。

    巴海自然明白信使的意思,皇上的圣旨里面不可能让他扒开黄河大堤,图海的口谕也不可能让他扒开黄河大堤,但是图海已经让信使做了暗示了。

    等到信使离开之后,巴海传令下去:“扒开北岸黄河大堤!”

    数千清军登上黄河大堤,在堤坝上挖掘,并埋下了装满了火药的陶罐,接上引线。接着清军便撤离,有人点燃导火索。过了片刻,只听到“轰”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已经被挖得千疮百孔的黄河大堤出现一个缺口,汹涌的黄河水咆哮而出,向鲁西南和直隶南部地区涌了过去,很快就淹没了一大片区域。

    ……

    吴三桂大营,有人来禀报:“禀报大帅!大事不好了!鞑子扒开了封丘黄河大堤!”

    “丧尽天良啊!”吴军文官武将们纷纷大骂。

    吴三桂作战经验丰富,驻扎的大营自然都是在高处,清军扒开黄河大堤,不可能淹没了吴三桂的大营。可是汹涌的河水咆哮而出,淹没了鲁南和直隶南部大片区域,形成了上千里的黄泛区,而且河水也没有那么快退去,即便是退了,黄泛区泥泞难行,吴三桂大军进攻的步伐也受到迟滞。

第一百六十二章 灾民() 
初春的黄河北岸,气候仍然严寒,寒冷的春雨夹杂着小雪落在泥泞的地面上,使得空气变得更加湿冷。

    黄河决堤造成的洪水已经退了,但是各地仍然有积水,官道被淹没在一尺深的水中。吴军前锋骑兵骑着马,马蹄踩在水中,飞溅起一阵阵水花。放眼望去,周围都是黄河决堤后留下的惨状,随处可见是人和牲畜的尸体,洪水过后的村子一片狼藉。地形较高的地方,大水已经退去,留下遍地泥泞;地形较低的地方仍然积着或深或浅的积水。

    吴军斥候骑兵进入一座洪水刚刚退去的小村子内,只见这座村子已经被洪水冲得七零八落的,不少房子都已经倒塌了,有些房子虽然没有倒塌,但是门窗都被毁坏了,有些房子只剩下残垣断壁,有些东倒西歪。村子内到处留下洪水过后的痕迹。

    吴军斥候骑兵往前走了几步,只见地上躺着几具被水浸泡得扭曲变形的尸体,尸体被水泡过,变得水肿庞大,又因为肌肉皮肤被水泡过,变得十分脆弱,成群的老鼠围着尸体啃咬。看到有人过来,老鼠全跑了。

    斥候骑兵走到尸体跟前,只见尸体的肚子都被老鼠咬开了,有些尸体内脏都被吃光,散发着臭味的肠子流在地上。

    老鼠会游泳,生命力还很强。洪水过后,老鼠又爬上了旱地,遍地人尸和牲畜的尸体就成为老鼠的食物。

    “丧尽天良啊!”看着黄泛区百姓的惨状,吴军斥候骑兵队长感叹一声。

    洪水冲垮了吴军北伐的道路,使得巴海得到了休整和集结的机会。而且吴军要穿过大批的黄泛区,沿途过去,不仅是道路泥泞,吴军炮队和辎重难以前行,而且一路上随处可见的灾民,也是吴军面临头疼的问题。

    “路上看到蒙难百姓的尸体,还有牲畜尸体,都给安葬了吧。否则还有一个多月,气候便转热了。若是来了瘟疫,不仅害了百姓,也害了我军。”吴三桂令人传令下去。

    “大帅,末将一路过去,随处可见都是无家可归的灾民。有些灾民都拥挤到末将的兵营外面了,我们要如何安置灾民?”高得捷问道。

    吴三桂极有良心的说道:“反正前面的路也断了,一段时间不能走,我们不如设置粥棚接济百姓。”

    “大帅,可是我们自己的粮食也不很充裕啊!”胡国柱十分吃惊的说道。

    吴三桂哼了一声:“老夫这里粮食不多,不过老夫那个孙女婿那粮食多的是!立即派遣信使去江南,让孙女婿拿些粮食来!还有,他不是很喜欢接纳灾民吗?又要修铁路,又要修工厂,就让他把一批灾民带走吧!”

    “他会出粮食吗?”夏国相问道。

    吴三桂道:“老夫可以肯定,他一定会出粮食!另外,再派遣信使去襄阳,把圣驾和晋王都迎接到开封!”

    “诺!”吴军几名部将退了下去。

    救济百姓的功德是吴三桂做了,可是粮食却不是吴三桂出的,而是王羽出的粮食。这样的事情吴三桂何乐而不为?到时候老百姓对吴三桂感恩戴德,但是出钱出粮的却是王羽。吴三桂也想通过这件事积点德,竖立一个好名声。

    吴军先锋大营外,这座大营设在一处黄河大堤上,一条浮桥从南岸的开封延伸过来,直抵黄河北岸。浮桥上,一队队大车不断通过了浮桥,送来粮食。

    大营门外的空旷地上,拥挤着密密麻麻的灾民,一个一个全都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或坐或躺,在冰冷的春雨下淋雨,哭喊声呻吟声不绝于耳。吴军大营外,有人搭起棚子,吴军士卒正在生火熬粥。

    高得捷走出大营,走到灾民跟前。

    映入高得捷眼帘的,是一个个瘦得皮包骨头的灾民,他们本来生活就不好过,平日里只能勉强不饿死,如今又遭了如此大难,惨状自然是不用说了。每一名灾民都饿得奄奄一息,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因为遭到了洪水,很多人家里的家私都被水冲走了,穿着破烂的衣服,没有房屋遮挡,坐在寒冷的雨雪中发抖。不时有人死去,死者的家人附在亲人的尸体上嚎啕大哭,凄凉场面让人不忍卒睹。

    “真惨啊!”高得捷于心不忍。

    “将军!”灾民们看到过来一名高级将领打扮的军官,纷纷跪地。

    高得捷环视一圈,拉开嗓门道:“各位父老乡亲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