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舰队 >

第767部分

大明舰队-第767部分

小说: 大明舰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尚之孝虽然在名义上是尚之信的副手,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人马,还是有一定的抗衡能力,能同他的大哥对抗。

    第二西征军一共拥有五万人的兵力,其中尚之信控制的兵力为两万五千人,尚之孝控制的兵力为两万人,另外有五千人是已经向王羽效忠的李天植所辖的兵马。这支军队也已经几乎实行了火器化,无论是尚之信还是尚之孝的军队,都用上滑膛燧发枪。

    尚之信和尚之孝的队伍在前面,李天植的五千人马负责殿后,同时也是起到监督尚之信和尚之孝的作用。

    李天植的五千人马当中,有一千人装备了线膛枪,并配备了米尼弹,另有一千后装线膛枪手,使用纸质弹壳后装击针式马枪。除此之外,李天植的军队中还配备了一种全新的步枪,也就是金属弹壳子弹单发步枪,配备有一百支这种新式步枪。

    目前在王羽手中,一共也就三百支金属弹壳步枪,就拨出三分之一给了李天植,这令李天植感恩不尽,表示誓死效忠王羽。

    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的李天植掏出腰间的新式转轮手枪,他对这支枪爱不释手,这是一支可以装填六发金属弹壳子弹的新式手枪,由于使用了金属弹壳子弹,枪的装填速度极快,装填子弹的时候,只需要拨动一个开关,转轮弹仓就会向左边弹出,把枪口往下一倒,弹仓内的空弹壳就会掉落在地上。然后取出六发排列成圆柱体的子弹,往弹仓内一塞,再关闭上弹仓,即可完成装填,又能再次连续发射了。

    比起原来的纸质弹壳转轮手枪来,金属弹壳转轮手枪装填速度极快。原来的纸质弹壳转轮手枪打完六发子弹之后,装填十分麻烦,需要清理弹仓内的残留物,再把子弹一发一发重新塞进去,所以打完一轮,就来不及装填,只能投入肉搏战。

    金属弹壳转轮手枪还未开始大批量生产,主要难度是子弹的生产,所有只有少数将领才装备了这种新式武器。

    李天植的队伍中,还有一支五百人的炮兵营。由于西征军受到运输能力的限制,无法装备重型火炮,这支炮兵营装备了八门三磅野战炮,四门四磅野战炮,四门六磅榴弹炮和八门十二磅新式臼炮,所有的火炮都能用骆驼驮运。除了火炮之外,这个炮兵营还配备了两门三磅后装线膛炮和两门四管砰砰炮。

    所谓的四管砰砰炮,其实就是在薛凤祚造出的手摇双管枪基础上改进的一种小口径火炮,这种炮的口径为二十五毫米,四管并列,炮手摇动手柄,即可发射炮弹,理论上的射速可以达到一分钟一百发。

    全部依靠骆驼运输的炮兵但要有限,两门四管砰砰炮只携带一千六百发炮弹,这点弹药不够一次作战消耗的,所以这种武器主要还是吓唬人用的。

    两门三磅后装线膛炮,则是用来压制敌人炮兵所用的利器。

    第二西征军李天植部的武器装备精良,这不仅是用来监督尚之信和尚之孝,最重要的作用是,现在王羽的作战重心已经开始向西转移,他的目的是打下广阔的西域,最终控制住中东,那里地下蕴藏的石油在目前还看不出重要性,在遥远的将来,石油的意义将会被人发现,到了那个时候,大明已经把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区牢牢控制在手中。

    事实上王羽拨给尚之信和尚之孝的武器也不差,这两人的主力部队使用滑膛枪,但也给他们配备了一千前装线膛枪,还配备上米尼弹。至于他们的炮兵,使用的火炮也是比较新的三磅野战炮、四磅野战炮、六磅榴弹炮和十二磅臼炮。

第二百九十五章 贝加尔湖的新年() 
冬季的贝加尔湖,白雪皑皑冰封千里,洁白的雪原一眼望不到边,积雪从附近的平地一直铺过冰封的湖面,覆盖远方的丛山。冰雪覆盖的湖畔,竖起一栋栋桦木搭建的小屋,周围以木栅栏围起来,小屋顶上的烟囱冒出黑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贝加尔湖冬季雪原的风景确实令人陶醉,只可惜风景虽好,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一点高兴不起来。

    历史的车轮转眼已经到了康熙十一年春节了,曾经在京城居住了近三十年的满八旗其实已经被汉化,尽管他们用剃发易服、文字狱等高压手段,通过把华夏变蛮夷的方法,刻意防止自己被汉化,可是汉家文化的强大魅力,却无法阻止满八旗开始汉化。入关多年,不少旗人的后代开始学习吟诗作赋,绘画下棋,听书看戏,学习汉人的文字,反而把他们自己的文字都忘记得差不多了;开始信仰佛教,什么萨满教早就丢掉了。

    京城到山西,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并存,和尚和喇嘛居住在同一个寺院里。其实这个现象并非是清朝才有的,明朝的时候,喇嘛便已经来到汉人生活的地方传教。

    尽管一部分老旗人拒绝汉化,可是他们的子孙无法抗拒汉家文化的魅力,即使那些老人采取强硬手段,也无法阻拦自己子孙的变化。

    满八旗逐渐被汉化的同时,也接受了汉人的春节、元宵、中秋等节日。

    春节,已经成为旗人们的重大节日。其实蒙古人最盛大的节日白节,也和汉人的春节是同一天。原本蒙古人用藏历,过藏历新年,后来受到汉人影响,白节从藏历新年不知不觉转变成汉人的正月初一。

    藏历新年和春节在时间上有差异,不过每隔几年都会出现重叠的现象,有很多蒙古人就在不知不觉间把藏历换成了农历。

    满八旗重臣纳兰垂头丧气,他算是一个接受汉化很深的旗人,从小就学习汉家文字,吟诗作赋,书法绘画,无所不能。可是骑马射箭,他早就忘得差不多了,他的儿子纳兰性德更是一个单纯的文人,纳兰明珠还懂得一些武功,能步战,他的儿子纳兰性德虽被封为御前一等侍卫,却几乎没有半点武功,只是一个挂名侍卫。从外表看起来,纳兰性德和汉人的读书人根本没有什么两样,手无缚鸡之力。

    往年在京城的时候,过小年之前就要开始准备年货了,到了小年那一天,看着汉人热热闹闹的帖窗纸,祭拜灶神,摆上满满一桌美味佳肴,祭拜了灶神之后,一家人其乐融融,享用小年好吃的东西,旗人也学习过上小年。

    准备年货往往是从腊八就开始了,还有一些腌制的腊味,准备的时间就更早了。

    可是在北海苦寒之地,进入冬天之后,这里的一切都变了。秋季的时候,贝加尔湖一带物产丰富,森林里的野兽,漫山遍野的野果,湖里的鱼儿,使得粮食早已告罄的旗人和包衣们还能不至于挨饿。

    那时候比较头疼的是粮食问题,虽说野果、肉类和鱼虾足够填饱肚子,可是人不能不吃粮食,若是长时间没用吃粮食,人会得病,毕竟人不是虎豹之类的肉食动物,必须有一定的淀粉摄入。旗人和包衣从京城带出来的粮食早就用完了,种入地里的粮食又不能收,否则明年就没粮食吃了,因此他们去寻找一些含淀粉较高的植物块茎来食用。

    随着冬季的降临,先是下起一场大雨,而后转成漫天大雪,很快贝加尔湖一带的草原就被白雪覆盖,野果都没了,动物也不见了踪影。

    刚开始,旗人们还能在湖面捕鱼。后来湖面结冰,旗人凿开冰面捕鱼。可是随着冰层越来越厚,上面还覆盖了厚厚的积雪,冰层极难凿开,捕捞上来的鱼根本不够用。

    所谓的纳兰大学士府,就是一片木栅栏围住的五间桦木小屋,纳兰性德坐在屋子内,正在提笔练字,这种木头房屋无法修建热炕,只能依靠房屋内的炉子取暖。可是炉子的散发出的热量和大自然的严寒相比起来,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漏风的房屋内就像冰窖一般。不时有一阵寒风透过缝隙钻入屋子内,把纳兰性德冻得直打哆嗦。

    回想起在京城的时候,每到冬季,纳兰性德都是坐在热炕上练书法,练画画,大学士府的房屋内还烧着地龙,房屋隔热好,窗户都安上南洋进口的双层玻璃,坐在屋子内,一点都感觉不到冬季的寒冷,在家里可以脱掉外套,只穿秋衣。

    可是在这里,即使身上穿得再厚,也抵挡不住刺骨的严寒。加上已经好几天没有吃饱肚子的缘故,人的御寒能力变得更差。

    “罗刹人说送粮食来的,怎么都过年了,还没送到?”饿得有些发晕的纳兰性德向父亲询问道。

    其实纳兰大学士的生活还算是不错的,比起其他旗人来好了许多,捕捞上来的鱼儿,猎获的猎物,除了供给皇族之外,首先就是供给他们这些高级官员。这几天来,纳兰性德连吃了好几天贝加尔湖里产的鱼虾。

    味道鲜美的鱼虾,时常吃吃都不会吃腻,但要是把鱼虾当饭吃,问一下海边渔民的感受就知道了,特别是吃不到新鲜蔬菜,还吃不到粮食的情况下,拿鱼虾当饭吃,绝对可以让人吃到看到鱼虾都反胃。更何况鱼虾虽然是高蛋白食物,可是油脂含量低,纳兰性德这段时间又没有淀粉摄入,强迫自己吃饱了肚子,很快又饿了。

    纳兰明珠道:“你以为罗刹人大冬天的还能来?他们经过的地方都是极寒之地,冬季冰雪封了道路,只能等春天冰雪融化之后才能来了。”

    就连大学士的公子都吃不饱肚子了,普通旗人和包衣的生活就更不用说了。捕捞上来的鱼虾不够十万人分的,普通旗人和包衣只能分到一点小鱼小虾。就吃那些东西,根本就填不饱肚子。秋季存起来的食物早就吃光了,冬天到了雪地里,连野菜都挖不到,只能挖点树根吃。严重的缺粮,导致不少人饿死。

第二百九十六章 吴三桂病重() 
如果能够有幸碰到狼群,那还是好事了。狼群碰到一群饥饿的人,它们在人类眼中也是一种食物。吃了几次大亏的狼群也嗅出危险的味道,不敢再来招惹旗人。

    每天都有旗人和包衣奴才在饥饿寒冷中死去,刚开始,死去的人被送去掩埋。到了后来,死去的人很快就变成了他人的食物。北海极北之地,寒冷的冬季特别漫长,正月十五过去之后,都迟迟未能开春,冰雪至少要到五月份才能完全消融。

    由桦木搭建而成的简单木屋内,失魂落魄的建宁公主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下一口食物了,丈夫和二儿子惨死,大儿子失踪,这一系列事件对她的打击极大。来到这苦寒之地之后,一开始她还逐渐恢复过来,可是随着冬季的降临,严寒和食物匮乏,建宁公主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到了春节,看到别的达官贵人多少还能一家人团聚,自己却只能孤身一人,建宁公主又想起自己的丈夫和儿子。

    ……

    数千里外的京城,吴三桂府邸。

    “你是何人?为何擅闯王府!来人啊!给我拿下!”睡梦中的吴三桂突然一个身上穿着清廷官员衣服,脑门光秃秃的,似乎是剪掉辫子的人向自己走来。吴三桂拼命的喊叫,可是身边没有一个人过来,眼看着那个人越走越近。

    那个人走近了,模糊的脸逐渐清晰,吴三桂发现那个人有些眼熟,于是他揉了揉眼睛,这时候才发现,发现来的人正是看到自己最心爱的儿子吴应熊!

    “应熊吾儿,为父的好想你啊!”吴三桂当即老泪纵横,迎着儿子走了上前。

    “父王,孩儿终于见到您了!”吴应熊扑通一声跪在吴三桂面前连连磕头。

    吴三桂扶起儿子,却发现儿子身上伤痕累累,浑身都是鞭打、烙铁烫过的痕迹。他抓住儿子的胳膊,却发现满手是血。

    “应熊吾儿!”吴三桂泣不成声,紧紧搂住儿子,“你受苦了啊!那些畜生打你了?他们怎么能把你打成这样子?你怎么说还是他们的驸马爷啊!”

    就在此时,吴应熊突然口中喷出一口鲜血,仰面向弥漫的烟雾中倒下,在消失在烟雾中之前,吴应熊最后喊了一句:“父王,为孩儿报仇啊!是康麻子害了孩儿!”

    吴三桂伸手去拉,却没有拉住儿子,眼睁睁的看着儿子消失在弥漫的烟雾中,手中只留下儿子的一片袖子。

    “王爷,救我夫君!”弥漫的烟雾中,出现了建宁公主和她的二儿子。

    “公主!”吴三桂大叫一声,走了上前,想要去搂自己的孙子,可是他却扑了个空。

    弥漫的烟雾中,建宁公主和吴世霖的影子逐渐模糊,在吴三桂面前消失。

    “应熊!世霖!”吴三桂哭喊着,叫着自己儿子和孙子的名字。

    “王爷!您怎么了?”贴身奴仆的喊叫声,令吴三桂从睡梦中惊醒过来。

    “应熊!应熊吾儿啊,为父好想你啊!”吴三桂从床上坐起,混浊的双眼落下两行泪水,突然他支撑不在,“哇”嗓子一甜,一口鲜血喷出。

    “王爷!王爷!”奴仆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