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曹魏大军师 >

第117部分

三国之曹魏大军师-第117部分

小说: 三国之曹魏大军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小丫头和这少年真有意思!”看着赵砚歌落落的身影,老黄微笑道。

    “老黄,给咱弄碗黄酒喝喝!”屋内传来一声清澈的声音,老黄不敢耽搁,赶紧进去招呼。

    他哀声叹气的为青年斟酒,自己存的这点宝贝,都被这青年喝的差不多了:“我说袁公子公子,不,现在应该叫苏公子,府里好好的你不待,跑到这大街来干什么,老奴的这点酒还不够你喝的!”

    “啰嗦!”苏宁放下酒杯,看了老黄一眼,没好气的道:“你从皇宫出来,屁都不放一下,本王爷还以为你他娘升天了呢?不过喝你几杯黄酒你还斤斤计较,怎的,嫌本王爷没钱给你?”

    老黄是宫廷御厨,厨艺贼好,最拿手的的就是做面,他能用面捏造出各种点心,当年在紫禁皇宫,不管是后宫嫔妃,还是皇帝陛下,都喜欢老黄做的东西。

    “不敢不敢,工资驾到,蓬荜生辉,何况你还带来了麒麟,我更应该感谢你!”老黄嬉皮笑脸。

    “这狗当年就是你带进宫里的,后来我父亲喜欢,就被他扣下来,我出来的时候听说你在许都,这不就给你带过来了!”门外的摊子已经没有人了,各家各户也相继熄灯睡觉,唯有老黄的小屋还亮着。

    “出息!”苏宁怒骂一声,再也生气不起来,“老黄,当年你走的时候,父亲一再挽留你,希望你留在冀州养老,可你要死要活的不愿意,婶婶走的早,你膝下又没有一儿半女的,年纪大了该怎么过活啊?”

    这句话就像是一剂催泪弹,让老黄留下了眼泪。

第245章() 
    荀彧回到荀府,说出了今日之行迹,引起了大家哈哈大笑。

    曹嫣然的笑意被一阵“咕噜噜”声音打破,然后戛然而止,她露出一个尴尬的笑意道:“对不起,公子,饭吃的太早了,有点饿!”

    “我去厨房给你弄点吃的!”公孙金陵揉了揉眼睛,站起来说道。

    荀彧摆了摆手,笑道:“进来,你坐下,让你们干活还不让吃饱饭,外人见着还以为我禽兽不如,今天本公子就给你们露一手,等着!”

    换了身干爽的衣服,围上白色围裙,荀彧走进厨房。。

    这个时代没有煤气锅和电磁炉,都是生火烧饭,因此想要一个人完成一项‘满汉全席’的壮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荀彧一进到厨房,便有一种从城市走到乡下的感觉,雾霾紧凑变成了满眼荒芜,这种场景他只在电视里面看过:

    黄泥和石板堆砌的灶台之上驾着两口大锅,不远处凌乱摆放着干柴,蔬菜和肉类混杂在一起,毫无章法,水桶变成了水缸,高度到达人腰间左右,舀水的器皿是半个葫芦内囊挖空,简称——水瓢!

    他心里并没有过多的厌烦和瞧不起,而是对陌生的环境感觉不适应,对设备的落后感到惋惜。

    五分钟的时间,荀彧只是在厨房中来回踱步,因为他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去做,曹嫣然站在门口眨了眨眼睛,吹弹可破的脸颊之上沾着一点嫣红,她声音低低的说道:“公子,我看姐姐那边一个人应付的来,要不,我帮你生火吧?”

    “盛情难却啊!”荀彧佯装假笑的摆了摆手,示意曹嫣然生火烧水。

    对于厨房的一切,曹嫣然自然要比荀彧熟悉,刷锅舀水一气呵成,动作娴熟干练,态度认真。

    荀彧愣了一下,旋即觉得玉环的一举一动憨傻可笑,然后转过身去,开始忙活自己的事。

    他要为玉环和段誉做一盘酱油炒饭,众所周知,在古代菜品千奇百怪,几乎每一天都有人在研究怎样做菜,却很少有人将注意力放在米饭上。

    荀彧拿出四个碧青色的竹筒清洗干净,将白米用清水淘洗四遍,米的质量他不担心,这是产自盘锦的水稻,粒大饱满,晶莹剔透,一颗颗落在陶瓷盘子里,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将白米装满四个竹筒,然后均匀的放在蒸锅之内,小火微蒸,待至米饭成熟,竹筒的“汗液”渗入白米,起锅,倒入白盘之中,放冷。

    主材料做好,接下来就是一些辅料,赵砚歌早在赵飞蝶来的那一天,便将整个厨房填满,花椒大料十三香,应有尽有。

    曹嫣然第一次见到荀彧下厨,看的有些目瞪口呆,没想到一向不问家务事的纨绔,竟然也能有如此利落的身手:

    首先,荀彧先将酱油、料酒和白糖放进一个小碗里,搅拌均匀,然后将葱姜蒜切大片,香葱切小片,他对切工极其有一套,刀口整齐利落。

    准备工作做完,米饭已经放凉了,他先将调味料放入米饭中搅拌,用勺子将结团的米饭压开,再将两个鸡蛋打散,放入米饭中,将颗粒分散开来。

    “嫣然,小火!”

    荀彧吩咐一声,小丫头唯命是从,先将锅底预热,放入猪油,待猪油融化,下入葱姜蒜片,炒至颜色焦黄,倒入米饭,大火翻炒,几分钟过后,两盘色香味俱全的酱油炒饭新鲜出炉。

    起锅的一刹那,一股子香味飘出,那香气如一抹轻柔的丝绸,划过曹嫣然俏丽的面庞传入她的鼻子,像是有人摸着自己的肌肤,纵享丝滑!

    不用看也知道这味道是从公子的那两盘黑色的饭中传出来的,正在看的出神的时候,荀彧指了指做好的饭道:“走,端过去吧!”

    两个人白皙的手指抓着两个盘子走了出去,浓郁的香味不断传出来,公孙金陵正在另外的屋子内聚精会神的装订画册,忽然扬起了脑袋,鼻子不停的耸动。

    “这是什么味道?好香啊!”他腹中咕噜一声响,咽了咽口水,仿佛这味道光是闻着,就让人口齿生津。

    终于,荀彧和曹嫣然手里端着两个盘子走了进来,这香味更加浓重弥漫了,将酱油炒饭放在段誉面前,荀彧笑道:“我已经很长时间没下过厨了,这次牛刀小试,先做个酱油炒饭,你们尝尝,看看味道如何?”

    酱油炒饭!?什么鬼,就听说过炒菜,还是第一次见到米饭有这么稀奇古怪的做法。

    曹嫣然的目光盯在那一盘子的炒饭上,雪白色的米粒变成了黝黑色,不过形状依旧肥硕滚圆,一颗颗米粒分散开来,并不粘稠,仿佛裹着黑色纱衣的美女,诱惑力不俗。

    “公子,那我就不好意思了!”公孙金陵摩拳擦掌,然后如山呼海啸一般风卷残云。

    他从来不知道米饭能这么做,甚至没想过一碗饭能吃出不一样的味道,不,这根本就不是饭,而是让人心中沉醉的艺术品。

    曹嫣然白眼了公孙金陵一眼,她才不要这么粗鲁,这是公子第一次做饭,怎么也要吃的矜持一些,否则也太暴殄天物了。

    抓起桌面上一副长筷,小心翼翼的夹起一撮,放进嘴里细嚼慢咽,竹液的香气和酱油的味道瞬间如炸弹炸裂,冲击着玉环的味蕾,柔嫩,清香,口感特殊。

    “哇,太好吃了!”

    她抛却了女孩的柔美一面,细嚼慢咽变成了狼吞虎咽,整个人遨游在美味的汪洋大海之中,难以自拔。

    “你们俩慢点吃,别噎着!”荀彧哭笑不得的说道,一碗小小的酱油炒饭,竟然让两个人吃出了奢侈品的感觉。

    曹嫣然嘴里塞的慢慢的,对荀彧有些刮目相看,溜须拍马道:“公子,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饭,简直比皇帝陛下的御膳点心还要好吃?”

    “那你吃过陛下的御膳点心?”荀彧好奇的打趣道。

    “也没吃过!”曹嫣然完全沉醉在酱油炒饭之中,说起话来上句不接下句,但她根本停不下咀嚼的动作。

    公孙金陵的眼眶开始湿润了,忽然大哭了起来,由于嘴里塞满了米饭,少有几个饭粒喷出,“公子,我在里面吃出了家的味道!

第246章() 
    曹嫣然故意往一侧挪了挪,多大的人了,吃个饭还能哭泣,真丢脸,曹嫣然嫌弃的不行不行。

    “我给你做饭吃,你不开心吗?”荀彧一脸幽怨。

    “开心开心!”她含糊道。

    “开心你哭个屁啊?”

    “公子,你难道没看出来,金陵这是喜极而泣!”

    荀彧长叹一口气,拿起边上的勺子舀了一口,顿了顿:“家的味道吗?这种感觉我比你更加浓烈!”

    他走到门口,天上只有一轮圆月,很圆很圆,又是十五了,荀彧想起了那个世界的母亲,抬头望月的呢喃了一句:“妈,你还好吗?”

    第二天,荀彧受苏宁所托,去找老黄。

    荀彧则是一席白衫,给人一种淳朴的感觉,匆忙忙的向着螺蛳街的那个小面摊而去。

    行走于宽旷主街,优哉游哉,期间常有青楼消瘦的小姐姐拿出手帕招摇,荀彧愣了一下,冷不丁的停住脚步,不过过了眼瘾之后也就缓步离去。

    果然酒香也怕巷子深,烟花粉黛竟然跑到主街来揽客,足以见得商业竞争的激烈,荀彧甚至怀疑这就是办公室‘潜规则’的由来。

    走到远处,遥遥相望,今日的情形与他初来面摊的那一日有些不同,还是一摊一幡一狗,只不过这一次聚集了很多人,老黄被围在中间,喝一口黄酒,讲一段故事。

    原来是说书先生招徕客人的小手段!

    荀彧小心走进,那只叫做“麒麟”的大狗守着空碗,见到他来者不善,便要开始狂吠,吓得赵砚歌急忙弄出一把狗粮放在碗里,呢喃说道:“快吃吧,吃完毛色好!”

    大狗隐有敌意,伸出鼻子一阵狂嗅,用舌头舔了一下,觉得味道别有不同,这才小心翼翼的开吃。

    吃的过程中还不忘抬头看荀彧一样,眼里那叫一个风情万种,好像在夸赞赵砚歌懂规矩。

    荀彧与他对视,见大狗的目光温情如酒,他不慎娇羞,咬了咬嘴唇,心里暗道:“这丫是狗是妖,如此放任自流!”

    起身过后,荀彧就倚在一旁的柱子上,嘴里嗑着瓜子,眼睛紧紧盯着老黄。

    说书人的排场与名字挂钩,一些著名的说书人,只需要将牌子挂出去,就能够吸引一大批听客,而且全是回头客。

    与他们比,老黄的架子自然不能相提并论,他喝了口黄酒润润嗓子,朗声说道:“今日老儿不说青楼的男女悱恻,也不说疆场的儿女情长,而是说一说一位宫廷御厨的奋斗史。。。”

    荀彧听到老黄口中所说,更是一惊复一惊,一个满头白发的沧桑老人,竟然敢诉说宫廷之内御厨的故事?

    老黄身边没有女童,自然也没有伴随说书而出的琵琶声,一个人干巴巴的说,只见他狂饮一口黄酒,拿起桌面上已经发黑的云板狠狠敲击桌面,然后吟出一首打油诗:

    “九曲黄河比心浅,

    铁马金戈如雷震。

    岂因妖色忘江山,

    才知美食误世人!”

    他说话不闻铿锵,犹如小桥流水一般婉转,说书人讲故事前要念一段白,甭管与故事有关无关,这是规矩。

    站在角落里的荀彧会心一笑,望着听故事的稀疏行人,有些佩服这个一脸皱纹的老黄,宫廷之事不能随便诉说,古代风气粗野而不开明,那些因为抨击朝政而获文字狱的人不少。

    老黄终于不再卖关子,继续娓娓道来,讲到那御厨初入宫廷年少气盛,有一次让皇帝吃坏了肚子惹来一阵板子,从此后再也不敢嚣张,然后便是游走于公主与皇子的行列之中,一副温馨祥和的场景。

    荀彧听得咂舌,瞪大了眸子,恨不得拍手叫好,但那些其他听众似乎有所耳闻,很快就狠狠皱眉,半晌之后不仅没有喝彩,反倒嘘声无数。

    然后是抱怨和打趣的声音:

    “我说老黄,我来了你的面摊六次,你给我讲了六遍御厨的故事,敢不敢换一个故事讲讲,这段我都听腻了!”

    “这话就是你说的不对,老黄是个粗人,这辈子也许只听过这一个故事,你让他去讲其他的故事那不是难为人吗!”

    “算了算了,老黄与那条大狗相依为命,讲故事不过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咱们就别难为老黄了,以后大家要是手头宽裕就来老黄的面摊吃口面,行了,都散了吧!”

    荀彧忽然被瓜子皮刺破了手指,一阵疼痛自神经传来,这才看到听众们有些不耐烦一个个的正要离去,再反观老黄,一脸的幽怨,只是摇头轻叹却无计可施。

    “诸位且慢,在下赵砚歌,与这老头是朋友,今天带来了一段新的故事,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兴趣听听?”荀彧哑然失笑,既然答应了苏宁要将老黄带入荀府便不能食言,当然,在这之前,一定要投其所好,给老黄留下一个好印象。

    这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吃瓜群众,回去也是闲着,见到一副陌生的面孔,说出话来还这样的有自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