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曹魏大军师 >

第2部分

三国之曹魏大军师-第2部分

小说: 三国之曹魏大军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共有多少人看到?”荀彧见那狱卒支支吾吾,降低了声音。

    李长生微笑说道:“只有我和吴小甲两个人,当时我们两个正在牢房中喝酒,就是那张桌子,我背对着犯人,吴小甲见到有异象就大喊大叫,当我回头的时候,那人已经消失了下半身!”

    荀彧又问:“既然已经发现有异象,为何没人制止?”

    “小的们生平第一次见到这种诡异之象,被惊讶到大喊大叫惊慌失措,哪里还敢制止?说句实在话,小人的腿都已经被吓软了。。。。。。”

    荀彧抬头看了看几个人的表情,眼神晃动,心中况味杂陈,其实自从自己被冠上颍川神童的头衔之后,几乎与每个人对视都带着一股识人的眼神,甚至隐有敌意。

    “我知道了,咱们走吧!”荀彧呢喃一句,缓缓走出房门,这地面是泥土堆砌,最近天气湿潮,地面却连一个脚印都没有留下,确实是不能解释的妖异现象。

    出了高阳里县衙的大门,荀彧没有着急回荀府,而是南辕北辙,向西缓缓而行。

    。。。。。。

    。。。。。。

    颜良坐在高阳里县衙的书房之内,身形高大,丰神俊朗,浑身上下透着武将的杀伐之气,手中茶盏微微冒着白气,苑康惊恐的站在一旁,不敢发出丝毫的气息,表明了颜良大将军的威严,也象征了自己恐惧心理。

    其实颜良的心中,还是十分高兴的,因为事态正在向着他心中所想的那个方向发展。

    “主公说,高阳里县令苑康口齿清晰,廉政爱民,堪称一代地方父母官,故此特来派我示以诚意。近日听说高阳里妖事频发,身为人臣,当上为君王分忧,下为百姓表率,故主公令我全力帮助苑县令侦破此案,县令若需帮助,直言便是。”

第003章。水镜先生() 
苑康低声说道:“属下不敢!”

    颜良抬起头来,看着天空变幻莫测的流云说道:“苑县令不必过于自谦,颍川风虎云龙,芝兰玉树之人不在少数,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这个县令当然不凡!”

    苑康有些不安的说道:“大将军谬赞,小人治理高阳里,座下不过百户,乡里又有大户荀氏庇护,小人能做的,实在少之又少。”

    颜良神情冷漠的说道:“听说荀家有一位公子接了这桩诡异的案子?”

    苑康的情绪有些兴奋,回答道:“荀彧公子乃是颍川年轻公子中的翘楚,人称神童,心思缜密,行事果决,由他来操持此案,不至于束手束脚,实为本案最佳人选。”

    “颍川神童吗!?”颜良的眼中带着些许杀意,迅疾又变成了笑意,“有此人才,堪破此案指日可待!”

    “借将军吉言!”

    颜良笑了笑,没有回答,又客套寒暄了两句,离开了高阳里县衙。

    他忧心忡忡的走在街上,穿着平常人家的衣裳,除了身体粗壮一些,完全看不出是个将军,他身后凭空出现了一个女子,姿容秀丽,一身荷花秀丽裙摆,吸引行人眼球。

    那女子紧跟其后,寸步不离,呵呵笑道:“事关主公兴衰大计,如不能为我所用,荀彧这个人必须斩草除根!”

    颜良的面部表情没有一丝变化,依旧不急不缓的说道:“这个自然不敢马虎!”

    长袖善舞的女子眉头微微抖动,嘴角挤出一抹笑意说道:“这么说将军是要动真格的了,这次那荀家小儿可要遭殃了。”

    颜良哈哈大笑道:“本将军向来以理服人,与人为善!”

    女子顿了顿,没有再多说话,不过是懂些诗文的穷酸书生,将军瞧不上眼也不为过,但荀彧虽然自认才疏学浅,却在乡里声名远播,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看来这句话要改改了。

    “不是告诉你待在客栈里不要出来,怎么来这找我了?”颜良看着来往人的阶级分明,眯眼轻声道。

    长袖女子撅了噘嘴,风韵无法压制,随风飘荡,她的厉害,颜良领教过,简单如老汉推车,困难如观音倒坐莲,甚至雀舌卷金枪,那都娴熟的很。

    女子嫣然一笑,笑容里带着些许幽怨,叹息道:“将军整日整日的出来办事,只把妾一个人留在屋子里,郁闷都郁闷死了!”

    颜良啧啧道:“这话说的不对,今天晚上本将军可就要按照家法来打你屁股了!”

    女子得理不饶人说道:“来啊来啦!”

    颜良抬头望向天际,狂风卷积着乌云,遮天蔽日而来,太阳的光辉被慢慢遮掩。

    雨季要来了,不管是尸体还是骨头,亦或是做某件事情的痕迹,都会被雨水冲刷的无影无踪。

    那个时候在水里看见一两具尸体,哪怕是颍川荀氏子弟的尸体,也就不足为怪了!

    。。。。。。

    。。。。。。

    中午的时候,荀彧在路边摊吃了一屉热乎乎的小笼包,在与狱卒衙役的聊天之间,荀彧怀着极其复杂矛盾的心情,来看待这次的诡异事件。

    经过了一上午暖阳的烘烤,湿润的土地已经开始变得干燥,身后的脚步缓缓没入尘泥,他出城向西而去,却在城门口遇见一位仙风道骨的白衣道士。

    “公子留步!”年轻道士白袍白须,相貌清奇,看起来不过而立之年。

    一见到荀彧,他就满脸微笑,眼眸里那叫一个多愁善感,荀彧轻笑着摇了摇头,意欲与他擦肩而过。

    “公子或有杀身之祸。。。。。。”年轻道士言辞灼灼,出言恫吓到。

    “多谢道长提醒!”他语调波澜不惊,只是头也不回的要向城外走去。

    年轻道士的打扮很有喜感,高阳里的一些村民,没见过如此高雅之士,全都围观而来,那年轻道士见有了听众,不依不饶的说道:“公子有连环灾祸,若听我之言,则灾可避,祸可解!”

    荀彧终于停下了脚步,他回头笑道:“人生当有起伏,一帆风顺未必是好事,道长说了等于没说。”

    “公子听听又何妨,难道是心虚?”他微微一怔,还没见过有人把性命这样儿戏的。

    “纵使风云变幻,终究不离其中,多听无益!”荀彧笑着点头,向那老道士再三行礼,依旧向西而行。

    地上留下了一个个脚印,深深浅浅的摆在那里,满地的污秽掩不住内心的雪白,该来的迟早会来,灾祸,他从不害怕。

    高阳里以外的地势,东南北三面皆以丘陵为主,只有西面隆起山脉。

    很多人认为,攀登到泰山的顶峰,看过了晴苍冥冥,乱云飞渡,就算窥探到了山神之灵,出离尘世之境,也算有了“登东山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意境。

    颍川西部的暮云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处神仙境!

    白天这里与平常山峰无异,树木青葱茂盛,翁翁绿绿,到了晚上便千仞耸峙,高入云霄,有岛屿如尘埃一般凭空浮现于云雾之中,各岛屿之间有云梯彼此相连,崔奇雄威,嶙峋瘦骨,覆盖琉璃瓦紫玉砖,不似凡俗之地。

    荀彧到达暮云山的时候,浓雾还未散去,沿着泥泞的石阶小道,听着潺潺溪水音鸣,来到了一家农舍面前。

    干草盖顶,四面围有栅栏,清新淡雅,朴素不华,有一位小童正在堂前熟读《春秋》。

    见到门外出现了一位长相俊美的翩翩公子,他眨了眨干净的眸子,把手中竹卷放在一旁,礼貌有加的问道:“请问公子找谁?”

    “烦请通禀,就说颍川荀彧特来拜见水镜先生!”

    童子一听,脸上笑容如梨花绽放,温言说道:“先生已在屋内等候多时,请公子随我来!”

    荀彧有些吃惊,来此之前,他并未向任何人说起过此事,这天下还有水镜先生不知道的事吗?

    他名曰司马徽,是当世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幻术,为人清雅,学时广博,人称“水镜先生”。

    司马徽家徒四壁,除了案牍上没读完的《诡术》,再无其他书籍可见,他有个习惯,读一本烧一本,但文字学术均已铭心刻骨。

第004章。自在与人心() 
被高阳里百姓称之为神童的荀彧,其实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样从容淡定,锦衣秀袍,直奔暮云山的这位富家公子,今天才知道这个案子不仅凶险无比,而且并不容易完成。

    水镜先生是清高名士,向来不喜欢与凡夫俗子打交道,性格孤傲,董卓乱权之后,他便更喜欢待在这远离世俗纷扰的暮云山,很少出门。

    “学生荀彧,见过水镜先生!”一进门,荀彧便表情凝重的行了一个读书礼。

    “文若,坐下说话吧!”说话这人坐在荀彧的左手边,五十多岁的样子,身形干瘦,发丝雪白,但面色红润,与平常农家老人相比,要精神很多。

    司马徽拿起自己的茶盅品了两口茶,方缓缓问道:“我知文若今日来的目的,凭荀家仕族的名声,若将此事高高挂起,不管不顾,足以自保,但阁下剑走偏锋,牵连的可不仅仅是文若一个人的性命。”

    “这已经不仅仅是我的家事!”荀彧语调如冰的说道:“我不得不管!”

    “不知我能帮助哪些?”

    “学生只想问一句,这天下可有鬼神之说,可有幻术存在?”

    司马徽定定看着他,长叹一口气说道:“幻术与道术同出一门,同气连枝,确实存在,只不过知道的人少之又少,道术的名气又极大,所以幻术便被忽略了。

    天下幻术,共分风,林,火,山,阴五种,修炼幻术之人与平常人无异,只是要遭受到身体的百般折磨。

    修到大成,移形换影,瞬间移动,甚至化为影子白烟遁走,都是很平常的事,若是修炼到飞升境界,甚至可以不老不死,但若想达到这种地步,困难程度堪比愚公移山。”

    “果不其然!”荀彧狐疑的冷笑,“尘世还真有这种神乎其神的妖术!”

    “说到底还是一种骗术,让人六感产生虚拟的错觉。。。。。。”司马徽看着荀彧,幽幽说道:“施法者运用药物,道术等作为中间介质,让人错误的认为所见到的一切就是现实。”

    荀彧的嘴角微微抽动,又强行使自己镇定下来,依旧有些不敢相信的说道:“如果真有神人,练到飞升地步,岂不上天入地无人可挡?”

    “不然!”司马徽斜瞥了他一眼,不疾不徐的说道:“事在人为,没有什么人是十全十美,也没有什么事是天衣无缝。”

    “请先生教我!”荀彧十分坦诚的说道。

    “我曾经在道家修行,也亲眼见到过神乎其技,在众目睽睽之下,一个人被刀剑拦腰截断,可蓦然回首之后,那人却毫发无损,当真是匪夷所思。”

    “既然先生知道这是骗术,可否告知学生破解之法?”

    “此乃道家秘术,不得外泄!请恕老朽无以为告,但我有一言,文若可记: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学生记下了!”

    话说到了这个地步,也就没有继续留下来的必要,荀彧走的时候再三行礼,文人的口诛笔伐有时会比武将的刀剑更令人恐惧,所以荀彧不敢疏忽。

    看着荀彧离开的背影,司马徽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风云往事,在那些往昔的岁月里,有奋不顾身,有孤注一掷,有挥斥方遒,也有像荀彧一样的迎难而上。

    只不过时间流逝,朔风如刀,岁月已渐渐令他的心智消沉颓废,就连面容,也不如往日一般神采奕奕。

    “老师不是说,乱世的人心都是丑恶的,之所以隐退,就是为了背离肮脏的人心,为什么今天,老师要重涉世事,帮助荀公子?”小童的表情十分稚嫩,不解的问道。

    “因为荀彧不一样!”司马徽摸着书童的小脑袋,说道:“老师不太喜欢战争,因为战争之下的人心太恶毒,也不喜欢那些诸侯,因为他们的嘴脸太丑恶,但荀彧,就像是百万雄师,让人顿生归顺之意!”

    小书童挠了挠头,温声问道:“学生不懂!”

    司马徽笑了笑,说道:“他猜到了这件事情的背后之人是大诸侯却依然要去做,利弊得失如此明显却仍然奋不顾身,如此愚蠢又如此有胆魄的人,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过了!”

    “学生只知道,荀公子是王佐之才,天下若有雄主能让荀公子辅助,必然为九州之主,但学生窥探周易之象,荀公子的命星光芒很不稳定,后世也许多灾多难!”

    小书童自幼便跟在司马徽身边,观心看相,言谈举止,皆承袭于他,就连说话的语气,以及这种洒脱的意味,也十分相似。

    “小殊,生逢乱世,当知道何时该说话,何时不该说话,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审时度势,锐意进取,尤其你能通过面相看出别人命运一事,切不可再向第三个人提起!”

    乱世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