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晋英豪 >

第206部分

大晋英豪-第206部分

小说: 大晋英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师说得有理,朕也记在心里,大师放心,朕一定教军士们不再妄杀人命。”

    “如此甚好,阿弥陀佛。”

    石勒看了一眼佛图澄,内心笑道:“真是呆和尚,不杀人又怎么夺天下,不屠城,又怎么震慑人心。”

    司马睿自从司马邺死后就立即称帝,改元太兴,在王导的辅佐下,优待南方,虽然偏隅一方,却也别有生气。

    祖逖和刘琨眼见北方领土沦丧,一心北伐收复旧地,他向陶侃请战,陶侃又把他们引荐给了司马睿。

    当司马睿听了祖逖刘琨的北伐请求之后,就打起了哈哈,说北伐兹事体大,应从长计宜,因为司马睿根本无意北伐,所以他会这么说。

    祖逖看司马睿不说正题,就几次三番找司马睿要求北伐,司马睿最后扛不住了,就向王敦问计。

    王敦道:“皇上,臣下知道两人不知天高地厚,但民间北伐呼甚高,不如且先答应他们。”

    “怎么难道你没有别的办法吗?”

    “这就是办法啊,皇上,您答应他们的请求并不代表就给他们兵马,也不代表给他们粮草,也就是说,只要开一张空头支票就可以了,这样一来,不但国人知道皇上有北伐之志,而且我们也不用出粮出兵,将来祖逖两人若能有幸干出一番大事,收复一城半县也是皇上的功劳,这可是两全其美的事,皇上何乐不为呢?”

    “那朕到底要怎么做呢?

    :。:

第一百零二章 大出意料() 
“皇上,祖逖要求北伐,如果我一直不同意就会失信于天下,我们不让他北伐无非是不想出兵出粮,不如就给他们两人一个头衔,其余的让他们自己想办法筹措,比如招募兵员,制备兵器,筹集粮草,这些他们恐怕都做不到,到时他们必会知难而退,还谈什么北伐呢。”

    “王大人果然好计策,好就依你说的办。”

    两人计议停当就召祖逖刘琨觐见,两人在陶侃的带领下参加了早朝,众文武无事可奏,司马睿就说道:“各位爱卿,匈奴刘赵凶顽残暴,杀我百姓,占我领土,北方现已全部陷入敌手,朕每每想到北方子民正遭受苦难,就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再想到愍怀二帝被刘聪残害,朕更是热血上涌,怒发冲冠,是可忍孰不可忍!为了千千万万的大晋子民,为了替二帝讨回血债,为了沦丧的领土,朕决意北伐!不惜一切代价收复国土!”

    司马睿一阵慷慨陈词,下面文武全都跪了下来,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导和王敦不一样,他是支持北伐的官员,他出班道:“吾皇圣明,南北百姓不无盼望朝廷收回北方领土,现在皇上主意已决,说明皇上是一位千古不遇的明君,臣全力支持!”

    王敦道:“司空大人所言极是,皇上决意北伐是顺天应人,臣万分支持。”

    司马睿道:“北伐是一件异常艰巨的任务,此人要有大将之材,有勇有谋,能够独挡一面,能够战胜凶顽的敌人,至于人选,各位爱卿可有毛遂自荐的吗?”

    下面立即鸦雀无声,别看有人喊口号喊的很响,但要真让他去北伐,任是谁也不愿意干这种苦差的。

    祖逖正要说话,司马睿又道:“各位爱卿,朕其实已经有了人选,而且这两人就在大殿之上。”

    众文武纷纷猜测,但除了王导和王敦没人知道就是刘琨和祖逖。

    司马睿宣布道:“北伐人选就是陶侃帐下行军司马祖逖和刘琨。”

    “皇上怎么让这种小物任大将呢?”有人小声道。

    “祖逖刘琨别看官职不大,但却有经天纬地之材,皇上并没有看错人。”

    “是啊,这两人在保卫洛阳的时候各显神通,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将材之用,用他们北伐乃是实至名归。”

    就在大臣议论的时候,司马睿又道:“祖逖刘琨祖上也是晋臣,两人从太学时期就落下了双侠名号,为人仗义,进身公门之后能够为民请命,为国忧心,祖逖还曾经担任过大将,平定了齐万年之乱,后来在洛阳遭受匈奴攻打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出谋划策,身先士卒,浴血奋战,试问,如此忠贞爱国之士岂能不受重用,再加上两人几次请战北伐,所以,朕决定命祖逖为豫州刺史,刘琨为并州刺史,从明日起筹措出征事宜,一旦完备,就立即渡江北伐!”

    陶侃问道:“皇上,北伐大军不知要从哪里抽调,是要从臣的军队里还是从。。。。人数又需要多少呢?”

    司马的脸立即阴了下来,王敦适时道:“陶将军,北伐大军人数未定,从哪里调军也未定,一切要计议停当方能实施。”

    王导道:“皇上,荆州扬州可抽调兵马五万。。。”

    不等王导说话,司马睿就捣了一下龙椅边的太监,太监会意,宣布道:“退朝!”

    散朝之后,祖逖刘琨跟随陶侃出了宫,在路上,陶侃显得心事重重,因为他看出了皇上其实没有诚意北伐,这么做只是做样子给人看而已,祖逖看陶侃神情不对,问道:“陶将军,您好象有什么心事?”

    “没有没有,我只是在想,北伐兹事体大,不知道我们大晋能不能支撑得起啊。”

    “将军放心,我们会一切从简,只要我们能打几个胜仗,就会大有改观。”

    “嗯,我对你们两个还是有信心的。”

    回到军营,祖逖就回到了族人侨居的地方,他把自己和刘琨要北伐的消息告诉了族人,祖约高兴道:“太好了,我们可以打回老家了!”

    众人无不欢呼,祖约立即组织族人和乡人组成了一支两百人的队伍,要加入到北伐大军里。

    祖约道:“祖逖,这次皇上封你为豫州吏,并且让你北伐,准备给你多少人马呢?我猜一下,应该不下十万吧,这下你就是大将军了!”

    “哥,到底会怎样,皇上并未交待,一切要等朝中消息了,在这期间,哥哥可以代我训练一下这两百人,只有训练出善战的队伍,才能够北伐成功。”

    “这个你放心,包在我身上,你就安心先呆在陶将军营中,朝中有了消息,我们就立即渡江北上。”

    刘琨被封为并州刺史,自然要向并州发展,可并州已经部沦入敌手,他又怎么去赴任呢,这就是司马睿的心机所在,让你知难而退,可是刘琨并没有被吓倒,他依然要北上并州占据晋阳,成为一柄插入赵国心脏的尖刀!

    从并州逃难来的流民在南来的路上自发组织成了乞活军,乞活乞活,就是求一条活路,他们有的听说刘琨成了并州刺史,要前往晋阳,乞活军有五百人找到刘琨,要跟他前往晋阳,刘琨善于安抚,把他们全部收编起来,等着朝廷命令出发的消息。

    这天,祖逖接到宫中太监传旨,要他明日起程,祖逖心想,终于到了出征的日子了,他接旨问道::“公公,皇上可曾交待出征所用兵马粮草器械呢?”

    “祖将军,粮食已经装船,就在京口南岸,米一百石。”

    “米一百石!?”祖逖大惊,一百石米够三千人吃三天的,这可怎么北伐,他哪里知道,这只是司马睿象征性地拔了点米。

    “公公,皇上给了多少军费?”

    “这个。。没有。”

    “没有?公公。。”

    “朝廷财政紧张,没有资财,就从府库中支了三千匹布充当军费了,并且和米一并装船了。”

    “啊,军费是三千匹布!”

    太监轻轻地嗯了一声。

    “那皇上调拔多少人马于我?”

    太监笑了笑道:“祖将军,这个。。。这个没有。”

    “没有?”祖逖张大了嘴巴。

    “是的,真没有,你是豫州刺史了,兵马就由你自行招募了。”

    “那皇上拔了多少军器于我呢?”

    “这个,,,这个真没有,就由你这个刺史自行打造了。”

    “啊!?啊?啊?!”

    :。:

第一百零三章 一腔热血() 
“怎么?你不满意皇上的安排吗。?”太监怪声怪气道。

    “不不不,祖逖接旨!”祖逖接下圣旨,太监又小声对他道:“祖逖,如果你认为这样不能北伐的话,可以选择放弃,皇上也不会怪罪的。”

    祖逖坚定道:“国家危难之际,虽然无兵无粮,但我一定会克服困难,完成皇上的北伐大计!”

    本以为太监会代皇上大加赞赏,但令祖逖想不到的是太监鼻子哼一声,就又找刘琨宣旨去了。

    祖逖回去后,祖约看他手拿圣旨,高兴道:“一定是皇上让你动身了,太好了,什么时候动身?”

    “明天。”

    “明天?”

    “是的。”

    看着祖逖面色凝重,祖约问道:“祖逖,朝廷派给你多少军马?”

    “没有。”

    祖约以为自己听错了,再次问道:“多少?”

    “没有。”

    “没有?祖逖你开什么玩笑,朝廷封你为豫州刺史,还是奋威将军,让你带军北伐,怎么会一个人不给你呢,总不能当光杆将军吧?!”

    “我没有开玩笑,皇上是这么做的,朝廷要我自己招兵筹钱,还要自己打造兵器,朝廷能给我的只有一个封号。”

    祖约道:“祖逖,我明白了,皇上并没有真正要你北伐的意思,他这么做是要敷衍你,要你知难而退,放弃北伐。”

    “不会的,我亲自听到皇上在殿上慷慨激昂,立志北伐,他这么做也许有他的苦衷,国家也许真的没有余粮余财,更没有可供北伐的兵员,皇上能封我为刺史,已经是莫大的信任,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也绝不能辜负皇上的一片苦心。”

    “好,那我问你,无兵无粮无钱更没有军器,你怎么北伐?难道就靠你的一腔热血吗?!”

    “我打算渡江北上,到淮阴一地暂驻,在那里招募兵员,冶炼兵器,积聚粮草,训练新军,然后西北而上,直插谯城,因为那是我们大晋的豫州治所,占领了那里就能辐射整个豫州,以便全部占领豫州,进而收复黄河以北的全部领土,再渡河北上……”

    祖约打断他的话道:“别说了,你说得太遥远了,我们手里只有二百人,渡江之后就是能不能生存下来还是个未知数,祖逖,你想得太简单了。”

    祖逖道:“哥,我们召集起人马向他们讲清楚,无论是我们的宗亲还是普通乡人,愿意跟我北伐的就去,不愿去的就留下,绝不勉强。”

    祖约召集起了二百人,祖逖向他们道:“谢谢大家信任我祖逖,愿跟着我北伐中原,可是朝廷并没有给我们拔兵马,没有兵器粮草,如果只靠我们二百人渡江北上,一定会困难重重,所以请大家自行决定去留,我祖逖决不勉强。”

    二百人听了之后,无一离去,都表示要跟着祖逖北上,他们振臂高呼道:“北伐中原,还我河山!北伐中原,还我河山!……”

    祖逖看着困难面前依然群情激昂的部众,稍感欣慰,并宣布明天一早准时出发登船。

    刘琨也接到了圣旨,他的情况和祖逖相同,只给了百石米,也没有人马兵器,但他依然和祖逖一样决意北伐,好在他有五百乞活军,可以直接进军并州,当然刘琨也没有想到,之所以封他为并州刺史,就是要他知难而退。并州远在最北方,且不说能不能打下晋阳,单是从这里出发到并州,一路之上就全是赵土,能不能到并州就是个问题。

    刘琨晚上找到了祖逖,他要和祖逖做行前的话别。

    两人互相讲了自己的情况,刘琨道:“祖大哥,真不知道皇上是怎么想的,陶侃有兵马十几万,扬州荆州也有十万兵马,为什么就是不肯拔给我们呢,哪怕是一万或是几千,难道真如祖约大哥说的皇上无意北伐?”

    “我们都听到了皇上的话,他怎么会没有诚意北伐呢?我们现在是朝廷命官,有资格招募兵员,相信我们只要振臂一呼,北方百姓会加入我们,兵员应该不是问题。”

    “可我还是不明白,皇上封我为并州刺史,并州远在赵国之地,能不能到那里还是个未知数,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封我为徐州刺史,先行收复徐州呢?”

    “我们一南一北遥相响应不是更好吗?”祖逖道。

    刘琨苦笑一下道:“也许皇上真的有深意,可是南方富庶之地,国库应该是充盈的,又为什么不拔军费呢?”

    “南方财富多掌握在士族手中,也许朝廷财力真的紧张。”

    “好了大哥,我们不再谈论这些话题了,说话你的打算。”

    “我想渡江北上,到达淮阴,在那里整顿兵马,然后进军谯城。”

    “好,我渡江之后前往凤阳,然后穿过豫州司州沿太行山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