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唐锦绣 >

第1140部分

天唐锦绣-第1140部分

小说: 天唐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坤常听闻房俊的话语,顿时大喜过望!

    虽然离开了祖辈生活的莱州,可是华亭镇初创,百废待兴,来到此地正可大显身手。况且这里是房俊的封地,无论以后房俊的官职发生什么变化,这里都是房俊的地盘,房俊说了算!

    郑家在此落户,再无后顾之忧。

    况且江南船厂的规模他早已从梁仁方那里得知,那可是两个莱州船厂都不止的庞然大物!自家能够占据“总办”的职务,可以称得上是意外之喜了。

    郑坤常当即表态,上岸之后便修书回乡,命族人即刻迁往华亭镇。房俊届时也会给李佑修书一封,点明郑家是自己夹带中的私货,您想造船,找别人去吧!

    玻璃工坊虽然产权归于李二陛下,但是直到现在为止,一切管理都是房俊说了算,李佑再混,也不敢公然跟房俊作对,若是触怒房俊断了他的玻璃供应,那他还造个屁的船?

    战船顺利返航,下了船的苏定方等人豪情万丈,自觉有了这等快速坚固操作性能又是如此杰出的战船,以后这茫茫大海之上任意驰骋,也都沉下心来钻研如何适应新式战船的战术战法。

    吴王李恪也将房俊临去牛渚矶的时候留在他那里的郑秀儿、秀玉两个侍女遣人送了过来。多日不见,两个小侍女非但没有清减憔悴,反而容光焕发,身材都似乎更鼓了一些……

    房俊略微有些吃味,不悦说道:“看来你俩是乐不思蜀啊,看不着本郎君那是一点都不担心,是不是见到吴王殿下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就忘了咱这个丑小子?没良心……”

    吓得两个小侍女花容失色,连忙解释。

    本来房俊被围牛渚矶之时,两个小侍女成天哭肿了眼睛,吵着闹着要赶去牛渚矶,就算是死也要跟房俊死在一起。可吴王李恪哪里能放她俩离开?

    李恪是个风流性子,推己及人,只有一房侍妾的房俊定然是将这两个如花似玉的小侍女收入房中了的,虽无侍妾之名,却有侍妾之实。现在房俊被困牛渚矶,说不上什么时候就丢了命,身后更无一男半女承继血嗣,难免遗憾。联想到一路来两个侍女都陪伴在房俊身边,血气方刚的年青人说不得自然夜夜笙歌,或许运气好就能蓝田种玉了呢?自己眼瞅着房俊在牛渚矶身陷绝境却束手无策,若是能保得住房俊的孩子,那也算能稍微缓解心中的愧疚。

    每日里数十个奴仆嬷嬷寸步不离的看守,两个小侍女完全失去自由,想要偷偷跑掉都被人捉回来,只得困局王府日日以泪洗面,茶饭不思夜不安寝,憔悴得不成样子。

    之后房俊非但成功脱困反而逆转得胜的消息传来,两个小侍女这才放心。有了李恪的重视,王府之中谁敢轻忽?尽管只是两个侍女,却至始至终都是最高待遇,每日里丫鬟成群奴仆如云,山珍海味珍馐佳肴,硬生生将两个小丫头喂养得胖了好几圈儿……

    听了房俊的话语,郑秀儿小脸儿煞白,当真以为房俊生气了,委屈得珠泪含眶,急得不行。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第七百九十六章 生产新模式() 
秀玉跟房俊亲近得多,毕竟当初在骊山温泉也是经历过生死的交情,眼珠儿转了转,边碎步走到房俊身后,一双柔夷给房俊按摩着肩膀脖颈,咬着唇儿轻声说道:“怎么会呢?吴王殿下确实生的好看,但我们是房家人啊,生是房家的人,死是房家的鬼……”说道这里,脸儿羞红,羞涩道:“我们是郎君的人呢……”

    郑秀儿也是冰雪聪明,见状急忙来到房俊身前,忍着羞涩跪在地上,两只小粉拳紧紧的攥着,给房俊锤着腿,轻声细语说道:“玉儿说的是,奴婢这条命是郎君的,这一辈子就跟着您,您赶我,我也不走……”

    一个书香世家的大家闺秀,哪怕是历经了太多的挫折灾难,到底也是个黄花大姑娘,说出这样意思浅白表露心迹的话语来,也难免羞涩难当。说到最后已是细若蚊蝇,娇羞的垂下头去,露出一截儿已被染红的粉白脖颈,以及肌肤上一层代表着青春的细密茸毛……

    秀玉咬了咬牙,瞪了一眼垂头的郑秀儿,心说还以为比我脸嫩呢,却没想到这么直接的话语都说得出来,这跟主动献身又有什么区别?

    臭丫头,脸皮倒是越来越厚。

    房俊听得顿时心中一热,尤其是身前身后两个绝色俏婢环绕,真真幽香充斥鼻端,更被四只柔软的小手侍候着,进入一种浑然忘我的状态,只想在这种温柔旖旎的气温当中永远沉醉下去,斩断红尘,,浑不知人间何世……

    可惜房俊本就是个俗人,没那份慧根,也没那份决断,自然还是要俗务缠身。

    他倒不是不敢对两个小侍女下手,二人的心意房俊是知道的,无论自己何时何地想要吃了她们,都不会拒绝。正因为如此,房俊不愿意急吼吼的像个野和尚饥饿难耐似的的下嘴,总得要时机、气氛、环境都完美契合,那时候再下嘴岂不是更有意境?

    谁知道他此时不下嘴,再想要下嘴的时候却迟迟得不到机会……

    *****

    整个华亭镇就像是一个大工地。

    船厂、军港、学堂都在吴淞江的西岸,还有即将要设立的“铁炉堡”也在上游不远处的江边。为何要叫“铁炉堡”这么一个**的名字呢?别无他意,只是房俊绝对稀少的文青属性发作,要一次祭奠自己那消失在一千四百年后的青春……

    名字虽然很**,但意义却绝对重大!

    在房俊的构想中,“铁炉堡”将是以后冶金、铸造枪炮、研制新式机器的科研中心,可以说在这个时代的这颗星球,这里就代表着最高技术!

    而在吴淞江的东岸,民港码头、市舶司也几乎同时开工。

    无数的流民从四面八方被优渥的条件吸引过来,热情洋溢的参与到这场超级大建设当中,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争取立身的根本、活命的粮食。

    短短一个月之内,上万名流民到来,如此庞大的人口,对于镇公署的指挥和分派就产生了极大的挑战。

    不过房俊自然早有腹稿……

    “……虽然都是流民,来自四面八方,但是绝对不会只是单独的一个个体,往往都是成群结队而来。而导致他们团结在一起的因素,或是血缘,或是乡情,或是族群,不一而足。我们不仅不要将其打乱拆散,反而要依据这些因素将其分到一组,让他们的更加的团结。将他们的住处与别人区分,形成一个相对孤立的团体,我们可以将这个小团体叫做生产队……”

    房俊拒绝了裴行俭想要将所有流民全部打散,然后重新组织起来分派任务的提议,而是提出了这个“生产队”的概念。

    裴行俭皱眉道:“可是如此一来,这些生产队虽然会在内部相对融洽,毕竟都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可是跟别的生产队之间却难免产生分歧,从未出现争斗,这样岂不是会大大的延误工程进度?”

    “不不不,你这个理解是错误的,本侯问你,如何才能大幅度的提升现有的工程速度?”房俊笑着反问。

    裴行俭瞅了瞅身边的几位将领,无奈的发现这几位就是个摆设,对于民政根本丝毫不感兴趣,估计这时候心里都想着将船坞里将要同时建造的二十几艘战船如何多捞几艘在自己的手里……

    暗叹口气,裴行俭打起精神,稍作思考,说道:“奖励?”

    房俊笑着摇了摇手指:“正确,但是不全面,应该是‘竞争’!人人皆有荣誉之心,人人也皆有羞耻之心,没人愿意落在别人的后面,正是一种天然的上进心。而当这种上进心与奖励挂钩,便能使得人们爆发出最大的潜力!”

    其实还有一种力量是房俊所没有阐述出来的,那就是“集体荣誉感”!这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精神属性,一旦爆发出来,就能产生极其强大的威力!只要是在这个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会不由自主的被整个集体所裹挟,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因为当别人都在前进的时候,一旦有一个人后退,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众矢之的,成为被训斥、甚至是排挤的对象。人是一种群居动物,没有任何人愿意被别人孤立!

    建国初期的“生产队”模式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短短时间内在这片一清二白的国土上所创造出来的成就,足以举世震惊!

    它的精髓,就是激发人的“集体荣誉感”!

    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掀起一片建设的**,就是人人都认为自己不比大寨、不比大庆差!最后虽然不是处处都能如大寨、大庆一般,可是照比最初的情况,却早已是天壤之别……

    裴行俭沉吟道:“这个……太过稀奇,虽然以往的村落如村落之间都是如此,但如同大总管这般清晰的分配,却是古今未有,末将不敢苟同。”

    房俊需要裴行俭的认可呢?

    当然不需要!

    这是历史已经证明过的事情,就算你裴行俭再是一代名臣,你能抵挡得住历史的潮流?

    在华亭镇,房俊就是独裁者,他决定的事情,没人能够反对。

    房俊当即拍板道:“不敢苟同也没什么,事情便按照如此方略去办,具体的细节咱们再好好商议,也可以在施行当中适当的进行微调,但是‘生产队’的模式不许改变,这是华亭镇能否快速崛起、甚至一跃而成为江南重镇的关键之所在!”

    他拍板决定了,别人自然无异议,反正这是房俊的封地,自然是他说了算。

    裴行俭也点头道:“没问题,末将立刻做一个详尽的规划,写出一份策划书交于大总管定夺。不过另有一事,末将有些担忧……”

    “何事?”

    “人口不够啊……”裴行俭双手一摊,苦恼说道。

    现有的上万人口的确不少,但是分摊到这么多的摊子里,就有些捉禁见肘。而且房俊的规划非常详尽,多少时间必须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都有着详细的标准。

    一听这个,房俊也没法子了……

    钱没了可以想法去赚,可是人口不够,他能怎么办?

    现在是太平年景,不是王朝末日、天下动荡,可以四处收拢流民甚至大肆劫掠各地平民。

    苏定方此时插言道:“前几天,大总管不是说有办法让江南士族放弃海边的那些芦苇荡么?”

    房俊奇道:“这与人口有什么联系?”

    裴行俭一拍大腿,说道:“幸亏苏都督提醒!大总管,这芦苇荡里可是有不少人口!”

    :。: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第七百九十七章 釜底抽薪 上 万字() 
人手是硬性指标,不是钱粮能够弥补的。

    房俊虽然家大业大,手下的水师也开辟了一条“奉旨打劫”的财路,但是在人口方面却真的只能望洋兴叹,束手无策。

    其实作为三吴之首,吴郡所拥有的实力和潜力毋庸置疑。郡辖十县之地,在耕之田十数万余顷,在籍之民四万余户。但这些都是在籍的平民,有一些家中地少或者无地的平民若是自愿放弃租种土地,来到华亭镇务工为生,自然无事。可无农不稳,若是房俊强行使得这些平民放弃耕种土地,那就是大事情了。

    皆是李二陛下顾忌剐了他的心思都有,就算江南的税赋其实到了李二陛下手上的十无一二……

    “芦苇荡里还有人?”房俊愈发觉得惊奇:“且不说那芦苇荡里阴暗潮湿、蛇虫鼠蚁遍布根本不能住人,就算有,大抵也是各家收割芦苇的人手,又能有几个?”

    裴行俭脸色凝重:“据末将近日听闻,那芦苇荡连绵百里,收割只是需要大量人手。江南士族家家都在芦苇荡中藏匿了大量流民,以之收割芦苇煮盐。其中已江东顾氏最甚,据说他家劫掠了大量沿海的平民,或捉或骗,都禁锢在芦苇荡中,更有死士战兵加以看守,其禁锢的平民数量不下于三千之众!”

    房俊倒吸一口凉气:“扯蛋的吧?”

    三千之众?

    吴郡在籍之民不到五万,贞观十三年全国在籍人口也不超过两千万,就这么一片芦苇荡子里就有三千人?

    苏定方叹道:“这还真就不是不可能,全国十道三百五十八州,几乎年年都有遭灾的地方。老百姓在当地活不下去,就会成为流民,尤其是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大片荒山野岭穷山恶水,水患频仍,不在籍的平民数不胜数。这些人一旦在当地活不下去,就会自发的前往繁华的三吴之地,成为豪门世族的奴仆附属。裹挟三千人藏在芦苇荡里,还真就不算太难。”

    若论文采,苏定方不如裴行俭;若论武功,也不如刘仁愿、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