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唐锦绣 >

第144部分

天唐锦绣-第144部分

小说: 天唐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嘴就是几十万贯,大唐能拿得出十万贯现钱的家族,绝对不超过五十个!能拿得出五十万贯现钱的,绝对不超过十个!

    这种感觉太带劲儿了,所以议论得热火朝天。

    房俊肯定的说道:“四十万贯,也只是我预算的数目,实际上,随时都有可能增加。我把话说在前头,到时候要求增资,谁拿不出或者不愿意拿,那就得减持股份。”

    李思文倒吸一口凉气:“房二啊,我的亲祖宗,你这是打算造一个多大的船队?不是要弄一个水师出来吧……”

    “呵呵……”房俊一笑,心说你还真就说对了……

    不过这话现在可不能说,否则这帮一个比一个低调的家族很可能大退堂鼓,一个商号,你弄一支水师出来,干嘛,要造反啊?

    将这些个大家族全都绑上战车,这才是现阶段房俊的主要目的。

    这就像是一个超级挡箭牌,只要这些家族站在自己身后,随便自己怎么折腾,都立于不败之地。

    想让我房俊倒台?

    那行,做好你们的钱全都打水漂的准备吧……

    但还是得给这几个家伙吃个定心丸:“我们的船队,将会建造一种全新的海船,以风帆为动力,无论东西南北风,都可以前进!”

第二百四十一章 高昌() 
萧楷奇道:“顶风也能前进?你可别扯了!”

    房俊傲然道:“当然!”

    难道让哥哥给你讲解一番什么叫“伯努利效应”?

    古代船舶在海上航行主要依靠风力。秦汉时期,船舶应用风帆和随季节变化的季风,为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提供了条件。

    唐朝后期,直至宋朝之时,人们对季风规律的利用更加娴熟,东南亚太平洋航线和南亚印度洋航线利用太平洋、印度洋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刮西北风来航行。朱彧《萍洲可谈》说:“船舶去以十一月、十二月,就北风;来以五月、六月,就南风。”王十朋诗云:“北风航海南风回,远物来输商贾乐。”

    “那岂不是一年四季都可出海远航?额滴个天,要发大财了!”

    长孙涣鼓掌大叫。

    房俊说道:“只是这种船造价太高,而且船帆的用料更是昂贵,所以才有每家四十万贯之说。”

    这么一说,就合情合理了。

    谁也不想被别人比下去,这种世家大族,面子比天大,饿死了都得撑着骨架子,何况做买卖?当下拍板,每家都是拿出四十万贯入股一成。

    房俊想将各大家族绑上他的战船,各大家族又何尝不是想要借着他这条战车,更加巩固彼此之间的利益?所以明知道房俊的用意,大家却欣然上船。

    你利用我,我利用你,说到底,利益才是最牢靠的纽带,大家各取所需而已……

    正事议定,大家叫来酒菜,也不用歌姬陪酒,围成一桌边吃边说些闲话。

    长孙涣喝着酒,沉默了好一会儿,方才问道:“若是太子以及诸王那边想要加入的话……房二,该是个什么章程?”

    在座之人中,属他长孙家同皇家最是亲密,而且因为长孙皇后的缘故,李二陛下的几个嫡子都跟长孙家关系很微妙。

    太子自不必说,便是目前易储呼声最高的魏王李泰,那也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长孙涣的表哥。“东大唐商号”这么大一块肥肉,无论太子还是魏王,都必然不会眼睁睁的放过,这可是赚取金钱与拉拢人心最便捷的平台,傻子才不在乎。

    房俊早就思量过此事,当下便说道:“按理说,既然股份归了各位,那么各位是不是私下里分润出去,某是管不到的,某也认你们兄弟几个,别人一概不理会。”

    见大伙都神色郑重起来,便语重心长的说道:“自古以来,储位便是各方角力的重点,因为他牵扯这巨大的利益,甚至是整个家族的前途。但某还是想奉劝各位一句,不管是太子,亦或是哪一位亲王,他们都是臣!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效忠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只要我们忠于帝王,就永远不会犯错!只要陛下还在,就不要去想着什么从龙之功,别功劳没得到,反而把自己搭进去!”

    这可是透过历史迷雾得来的肺腑之言,无论支持李承乾,还是支持李泰,最终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等到李治那个小正太上位,挨个儿跟你们秋后算账,谁都没个好……

    但是各大家族的利益牵扯实在太过繁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又是也不是你想怎样便怎样的,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朝堂之上与江湖之远,某种程度上那也是一样一样滴……

    他也只是尽到兄弟情分提点一句,至于听还是不听,各有考量,那也随的他们。

    萧楷举杯跟大家碰了一杯,一饮而尽,然后说了一句:“要开战了!”

    李思文惊问道:“吐蕃?”

    萧楷摇头,说道:“是高昌国。”

    众人恍然,屈突诠更是兴奋道:“蕞尔小国,也敢冒犯天朝虎威,当遣一上将讨之,吾辈亦有机会随军出征,攻城掠地,建立一番功业!”

    这一伙人,脾气不好的就数房俊,但是要说到胆子肥,那还是得屈突诠,房俊拍马难及……

    不过西征高昌国,到的确使个刷战功的好机会,一战而定啊……

    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小国。

    它的先民大部分是来自中原内地的汉民,因了某种特殊的历史原因而远迁塞外。偏居一隅,远离天朝,有时也能赢得一定的发展机遇,得以建国理政。

    它的周围是强国环伺,谁都不能得罪,日子过得也很艰难。

    一度,它曾依附于中华天朝,不仅受到国家安全上的庇护,还获得了许多经济上的好处。后来,彼国出了一个妄自尊大的领导,不知恩图报不说,还听信其他强国的怂恿,表面上与天朝“友好”,暗地里却干些伤害天朝的损事……这个国家是谁?

    当然,它不是湾湾,也不是南越,更不是棒子……

    它是初唐时期的漠外小国——高昌。

    高昌王麴文泰早在贞观四年就曾亲自到长安觐见唐太宗李世民,贡献方物。后麴文泰依附西突厥,阻遏西域各国通过其境向唐入贡,并发兵袭扰内附的伊吾、焉耆等国。

    也不知道这个鞠文泰是怎么想的,由于高昌位于大唐通往西域各国的交通要道,此举等同于截断了丝绸之路,李二陛下能忍?

    简直是在花样作死……

    当然,麴文泰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以为长安离高昌有七千里之遥,沙漠阔约两千里,地无水草,气候异常,唐朝不会以大兵相加,实在是太遥远了。

    他实在是太小看李二陛下的气魄,也小看了大唐虎贲的骁勇剽悍!

    去年冬月,李二陛下下书切责,征其大臣阿史那矩,欲与议事,鞠文泰拒绝,遣其长史麹雍来谢罪。颉利败亡之后,原来被突厥裹挟的汉人都逃奔至高昌,李二陛下下诏令文泰归之,鞠文泰蔽匿不遣。

    至此,战争已经迫在眉睫。

    房俊心中一动,看来李二陛下将自己调往军器监,也有这场战争的考量。

    所谓三军未动,可不止是粮草先行,各种军备辎重,都要很长一段时间去调度筹集。而武器甲胄的维修建造,更是重中之重。

    关键是,这场战争虽然是劳师远征,但没有怀疑结果。

    纵横天下难遇一败的大唐府兵,对上高昌这么一个蕞尔小国,结果难道还要去猜测么?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所以,这场战争必然会成为一众勋贵二代刷功勋的好副本……

    很幸运的,房俊也差于其中,还是李二陛下亲自安排的。

    让房俊高兴的是,李二陛下既然如此做,显然是对房俊另眼相看,日后东征高句丽的时候,也必然会加以重用。

    在房俊心里,东征高句丽,那才是他踏上历史舞台的最佳时机!

    也必然一飞冲天,震撼整个大唐!

    “砰!”

    萧楷敲了一下桌子,惹得众人一惊,只听他喝道:“一个个的都特么不是好东西!吐蕃去年不是遣使来求亲么?被陛下拒绝了,那个什么赞普恼羞成怒,在松州战了一场,潞国公侯大总管领着牛进达、执失思力把他们打败了,结果呢?今年居然又来求亲!不只是吐蕃,连土谷浑那个瓜怂的大汗,叫什么诺曷钵的居然也来求亲……和着咱们皇家的公主就这么吃香?”

    李思文也愤然道:“好在陛下不会答应,要不然咱大唐都快成卖女儿的了!”

    “不服就打,也是烦人,磨磨唧唧的,谁会把公主嫁给他们这些蛮子?”程处弼瓮声瓮气的说道。

    他大嫂就是公主,而且那位清河公主温淑知礼,秀外慧中,程家上下对其既是爱护又是敬重,所以程处弼这个一根筋的家伙,对于每一个公主都天然的发好人卡……

    房俊却是轻叹一声,你们确实不知,李二陛下答应的那叫一个痛快,嫁妆给的那叫一个丰厚。也正是由此开始,拉开了大唐王朝的“公主和亲”政策……

第二百四十二章 四姓家奴() 
春日的太极宫里,杨柳依依,百花争艳。

    层层宫阙似乎都少了一份往昔的压抑深邃,多了一些明媚疏朗。

    只是房俊的心情着实不怎么好。

    现在身兼两职,怕是以后清闲的时候少得可怜。趁着尚未痊愈的当口,组织家中工匠重开炼铁炉,却被李二陛下召见,不得不将自己所知的炼钢流程写下来,让工匠们预作准备,自己则急急忙忙跑进宫来,心里腹诽不已。

    又是传旨,又是召见,你闲不等于别人也闲啊,也不知道这位陛下是闹哪样……

    这次陛下召见的地方,不是太极殿,亦不是神龙殿,而是在神龙殿后,千步廊边,靠近东宫的山水池阁。

    那千步廊,便是房俊穿越之后第一次进宫,偶遇高阳公主,说出那一番“你要宠着我”的时候所经之处。

    此时春和景明,廊下的温泉汩汩流淌,已无半丝蒸汽,看不出这才是一道温泉。

    廊畔有小池,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迂。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沿着千步廊走上数步,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

    内侍领着房俊进到一间门禁大开,雕梁画栋的正屋,便退着身子告退。

    李二陛下正端坐在一张胡凳上,面前是一个诺大的书案,正凝神细瞧着什么。见到房俊进来躬身施礼,随意的摆了摆手,说道:“且在一边儿站着,某与欧阳率更有话说。”

    房俊乖巧的应了一声:“诺!”便走在一边,看着那个站在李二陛下身边的老者。

    这老者,怎说呢……丑!

    丑的出奇!

    五短身材,瘦似竹竿,面庞黝黑,尖嘴猴腮。

    两肩微微耸起,都快把细长的脑袋夹住了,后背微驼,双臂长及膝盖,整个人活脱脱像是个猿猴……

    这也太丑了长得!

    欧阳率更?

    没听过,不过……他倒是想起了一位名人。

    欧阳询!

    史书记载,欧阳询“貌寝侻,敏悟绝人”,意思就是说,“我很丑,但是我很聪明”……

    据说当初长孙无忌见欧阳询姿形丑陋,嘲笑道:“耸膊成山字,埋肩畏出头。谁言麟阁上,画此一狝猴。”欧阳询反讽道:“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缘心混混,所以面团团。”李二陛下笑问:“询此嘲,岂不畏皇后闻邪?”

    看这位的长相,估计就是那位被称作“初唐四大家”之一的欧阳询了。

    对于这两首互怼的打油诗,房俊举双手赞成,太特么贴切了……

    估计是见到房俊面色古怪,那欧阳询笑着问道:“小友是否觉得,某长得很丑?”

    若是换了旁人,估计会赶紧否认,再说上几句好话,总不能当人面笑话人家的缺点吧?

    但是房俊才不!

    这货点点头,一脸正气的说道:“是!”

    斩钉截铁,正气浩然!

    欧阳询也未料到居然有这种人,被噎了一下,一时居然有些不知说什么才好,实在是太意外了……

    李二陛下无语的摇摇头,对欧阳询说道:“你莫理会他,这人就是一棒槌,气死人不赔命的那种!”

    房俊心说李二陛下果然是知己啊……

    那欧阳询眼珠转了转,倒也不生气,笑呵呵说道:“素闻房家二郎文武双全,不学而知之,惊才绝艳,非但填词作诗皆是经典,便是这书法一途亦有大家风范,吾那劣徒周傅,便不止一次在某跟前夸耀与你。怎么样,要不要露一手,给陛下与老夫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